问题

朝鲜战争是如何挑起的?金日成和李承晚究竟谁是合法政府?

回答
朝鲜战争的爆发,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事件,其起因和双方合法性的问题,至今仍是历史学家们探讨的焦点。要理解这场战争,需要将目光投向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以及朝鲜半岛本身的特殊处境。

朝鲜战争的导火索:分裂与意识形态的对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其殖民统治下的朝鲜半岛终于迎来了解放的曙光。然而,这场解放并非迎来统一,而是陷入了新的分裂。根据美苏在雅尔塔会议上的默契,为了接收日军的投降,苏联军队进驻三八线以北,美国军队则进驻三八线以南。这个最初是临时性的军事分界线,却逐渐演变成了一个难以逾越的政治鸿沟。

在北部,苏联支持下的共产主义力量迅速崛起,以金日成为首的朝鲜共产党人建立了朝鲜劳动党,并在苏联的指导下,着手构建社会主义政权。金日成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他深受苏联的影响,并渴望统一朝鲜半岛,将共产主义思想推广至全境。

而在南部,美国扶持下的民族主义力量也开始形成。虽然美国最初的意愿是建立一个统一的、独立的朝鲜,但随着冷战的加剧,其政策逐渐转向扶持一个能抵御共产主义渗透的政权。李承晚,一位流亡美国的韩国独立运动家,成为了美国的理想人选。他是一位坚定的反共主义者,同样渴望统一,但他的目标是将韩国推向一个亲美、自由民主的资本主义国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北双方都拒绝承认对方的合法性,并且都宣称自己是代表整个朝鲜民族的唯一合法政府。双方都进行着军事建设,并且都对统一朝鲜半岛充满雄心。

谁是合法政府?一个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

关于金日成和李承晚谁是合法政府的问题,答案是复杂且取决于你从哪个角度去衡量。

从国际承认的角度来看: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日成政权): 在战争爆发前,朝鲜劳动党在苏联和中国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国家机器,并成功地在国际上争取到了一些国家的承认。苏联和中国是其最主要的盟友。
大韩民国(李承晚政权): 李承晚在1948年8月15日被选为大韩民国总统,其政权在联合国框架下获得了一些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承认。联合国大会在1948年12月12日通过的第195号决议,承认大韩民国是“朝鲜境内唯一合法政府”。然而,苏联对此决议持反对态度。

从国家主权和民意的角度来看:
双方都宣称代表全朝鲜民族: 金日成和李承晚都坚信自己是朝鲜半岛唯一合法的领导人,并且都将对方的政权视为外国势力扶植的傀儡。他们都认为统一的目标是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
分裂造成的民意困境: 朝鲜半岛在三八线分裂后,人民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方式被截然不同地塑造。南北双方民众的意愿很难被简单地概括。一些人可能倾向于共产主义,另一些人则倾向于资本主义,还有更多的人仅仅渴望和平和统一,无论以何种形式。

从战争爆发前的军事行动来看:
一方发动进攻: 普遍的史学观点认为,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发动了对韩国的进攻,是战争的直接导火索。因此,从发起军事行动的角度来看,金日成政权是进攻方。

金日成的决心与斯大林的默许:战争爆发的幕后推手

在战争爆发前,金日成一直渴望统一朝鲜半岛,但他深知仅凭自己的力量难以战胜装备精良、得到美国支持的韩国军队。因此,他多次向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提出请求,希望获得苏联的军事援助和对统一战争的支持。

起初,斯大林对此持谨慎态度。他担心直接介入朝鲜半岛的冲突会引发与美国的正面对抗,从而将苏联卷入一场代价高昂的战争。然而,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斯大林的态度开始转变。

中国国内局势的稳定: 1949年,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内战,毛泽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为苏联提供了更多战略空间,也让斯大林看到了联合中国共同对抗美国的可能性。
美国在亚洲的战略收缩: 1949年初,美国从韩国撤出了大部分军队,这在金日成和斯大林看来,似乎是美国对朝鲜半岛的关注度下降,为军事行动创造了机会。
“社会主义阵营”的崛起: 随着中国和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化,斯大林似乎认为,一个统一的、共产主义的朝鲜将进一步壮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并对美国及其盟友构成更大的挑战。
毛泽东的承诺: 毛泽东向斯大林保证,如果美国介入,中国将派志愿军支援朝鲜。这极大地消除了斯大林对中国不会支援的顾虑。

在获得斯大林默许,以及得到中国承诺支援后,金日成终于下定决心,于1950年6月25日发动了对韩国的进攻。朝鲜人民军以压倒性的优势迅速推进,几乎将韩国军队逼至釜山一隅。

李承晚的反应与美国的介入

面对突如其来的进攻,李承晚政权几乎瞬间崩溃。然而,美国很快就对此做出了反应。

麦克阿瑟的军事报告: 驻韩美军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迅速向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发出了关于朝鲜人民军进攻的报告。
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 由于苏联驻联合国代表因抗议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席位问题而缺席,美国成功地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谴责朝鲜侵略并呼吁成员国提供援助的决议。这为美国及其盟友的军事介入提供了国际法上的合法性。
“联合国军”的组成: 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下,以美国为主导,组成了“联合国军”,直接介入朝鲜战争,旨在将朝鲜人民军赶回三八线以北,并恢复韩国的稳定。

结论:谁挑起了战争?

从直接军事行动的角度来看,金日成领导的朝鲜人民军于1950年6月25日越过三八线,是朝鲜战争爆发的直接挑衅者。

然而,要理解这场战争的根源,就不能忽视更深层次的背景:

冷战的阴影: 朝鲜战争是冷战在世界范围内的早期激烈冲突之一,美苏两大阵营的意识形态对抗和地缘政治博弈是其根本原因。
分裂的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在二战后的分裂,以及南北双方对国家统一的不同设想,为战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苏联和中国的战略考量: 斯大林的默许和毛泽东的支援,是金日成发动战争的重要外部因素。他们希望通过朝鲜战争,在亚洲地区扩大共产主义的影响力,并削弱美国的地位。
美国的战略决策: 美国对韩国的支持,以及其在冷战初期遏制共产主义的政策,也塑造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

因此,朝鲜战争并非由单一因素或某个人简单挑起,而是一个由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最终演变成一场毁灭性冲突的悲剧。金日成和李承晚都曾宣称代表全朝鲜人民,但他们的政治主张和最终目标,也都在冷战的大背景下,被各自的盟友国家所影响和塑造。这场战争的“合法性”问题,至今仍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不断地审视和讨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反对dragonheart1989的回答

朝鲜战争期间朝鲜韩国与北京北洋政府广州国民政府的情况根本不具备可比性,反倒与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成立时的国共对峙情况类似——最后的北洋政府安国军政府尚未垮台,国共又各自有了自己的小朝廷互殴。

北京北洋政府来源于孙中山与袁世凯关于满清皇帝退位的协定,依据此协定,孙中山卸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被南京参院选举为大总统并在北京就任大总统,北京北洋政府也就成为了当时中国当时唯一的合法政府,这些都是1912年的事。

到了1913年风云突变,准内阁总理宋教仁遇刺,孙中山与国民党以此为借口悍然发动内战试图通过武力重新夺取政权号称二次革命,然而该借口是不能成立的,迄今为止宋教仁案仍是迷雾重重,但很多研究都将矛头指向了孙中山的亲信陈其美,如果最终被证实,宋案简直可以跟志村菊次郎和柳条湖守备队齐名了。

此后虽然经过洪宪称帝张勋复辟曹锟贿选等等事件,但是北京政府的唯一合法性并没有发生改变。到了1917年国民党孙中山在广州纠集了部分南下议员再次悍然发动内战号称护法战争成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也就是广州国民政府的前身走上了武装割据的道路。

武装割据后面的不敢说了,我家水表在门外电表在楼下,谢谢

user avatar

韩国KBS拍摄过一部纪录片——《韩国战争》,里面讲的比较全面。

1,造成南北分裂的不是李承晚和金日成,而是美苏提出的“四国托管方案”,

美国总统罗斯福主张由美、中、苏三国对朝鲜实行为期30年的托管,以培养朝鲜自主能力。苏联主张托合国为四国,加上英国,但托管年限要缩短。对此盟国在雅尔塔会议期间达成协议。

该方案遭到金九、曹晚植的强烈抵制,虽然最后没有实际实施,但是从政治上造成了南北的分裂,南韩由美军监管,北韩由苏联监管。随后麦克阿瑟划设38线,苏联承认并将军队撤回38线以北。美军登陆接管南朝鲜,至此朝鲜从事实上被分裂。

2,南北双方的民选领导人本来应该会是金九和曹晚植,结果在美苏的扶植下,李承晚和金日成分别取代了他们,从某种意义来讲两个人领导下的政府都不太能算正统。

3,李承晚和金日成二人都想统一朝鲜,在军事准备方面北方由于中苏的支持而逐渐强大,而南方由于美军在军援上诸多限制,一直不如北方。

这是朝鲜人民军 注:其中的韩人师指的是四野麾下的朝鲜族师

这是南韩军队

4,金日成执政后推行土地改革、核心产业国有化、清算亲日分子等改革措施,经济发展优于南方,但同时也造成很多“XX不合人士”被逮捕、处决、以及被迫南下。李承晚上台后大量任用前日伪人员,暗杀了金九、吕运亨等,制造多起流血事件。经济发展不如北方

5,1948年10月苏军从北方撤离,1949年8月美军撤离南方,1950年6月25,北方发动袭击,至此朝鲜战争爆发

@BLACK枪骑兵 @章易 @庄渔 @lord kaiser @wichthln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