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朝鲜战争是如何挑起的?金日成和李承晚究竟谁是合法政府?

回答
朝鲜战争的爆发,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事件,其起因和双方合法性的问题,至今仍是历史学家们探讨的焦点。要理解这场战争,需要将目光投向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以及朝鲜半岛本身的特殊处境。

朝鲜战争的导火索:分裂与意识形态的对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其殖民统治下的朝鲜半岛终于迎来了解放的曙光。然而,这场解放并非迎来统一,而是陷入了新的分裂。根据美苏在雅尔塔会议上的默契,为了接收日军的投降,苏联军队进驻三八线以北,美国军队则进驻三八线以南。这个最初是临时性的军事分界线,却逐渐演变成了一个难以逾越的政治鸿沟。

在北部,苏联支持下的共产主义力量迅速崛起,以金日成为首的朝鲜共产党人建立了朝鲜劳动党,并在苏联的指导下,着手构建社会主义政权。金日成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他深受苏联的影响,并渴望统一朝鲜半岛,将共产主义思想推广至全境。

而在南部,美国扶持下的民族主义力量也开始形成。虽然美国最初的意愿是建立一个统一的、独立的朝鲜,但随着冷战的加剧,其政策逐渐转向扶持一个能抵御共产主义渗透的政权。李承晚,一位流亡美国的韩国独立运动家,成为了美国的理想人选。他是一位坚定的反共主义者,同样渴望统一,但他的目标是将韩国推向一个亲美、自由民主的资本主义国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北双方都拒绝承认对方的合法性,并且都宣称自己是代表整个朝鲜民族的唯一合法政府。双方都进行着军事建设,并且都对统一朝鲜半岛充满雄心。

谁是合法政府?一个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

关于金日成和李承晚谁是合法政府的问题,答案是复杂且取决于你从哪个角度去衡量。

从国际承认的角度来看: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日成政权): 在战争爆发前,朝鲜劳动党在苏联和中国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国家机器,并成功地在国际上争取到了一些国家的承认。苏联和中国是其最主要的盟友。
大韩民国(李承晚政权): 李承晚在1948年8月15日被选为大韩民国总统,其政权在联合国框架下获得了一些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承认。联合国大会在1948年12月12日通过的第195号决议,承认大韩民国是“朝鲜境内唯一合法政府”。然而,苏联对此决议持反对态度。

从国家主权和民意的角度来看:
双方都宣称代表全朝鲜民族: 金日成和李承晚都坚信自己是朝鲜半岛唯一合法的领导人,并且都将对方的政权视为外国势力扶植的傀儡。他们都认为统一的目标是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
分裂造成的民意困境: 朝鲜半岛在三八线分裂后,人民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方式被截然不同地塑造。南北双方民众的意愿很难被简单地概括。一些人可能倾向于共产主义,另一些人则倾向于资本主义,还有更多的人仅仅渴望和平和统一,无论以何种形式。

从战争爆发前的军事行动来看:
一方发动进攻: 普遍的史学观点认为,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发动了对韩国的进攻,是战争的直接导火索。因此,从发起军事行动的角度来看,金日成政权是进攻方。

金日成的决心与斯大林的默许:战争爆发的幕后推手

在战争爆发前,金日成一直渴望统一朝鲜半岛,但他深知仅凭自己的力量难以战胜装备精良、得到美国支持的韩国军队。因此,他多次向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提出请求,希望获得苏联的军事援助和对统一战争的支持。

起初,斯大林对此持谨慎态度。他担心直接介入朝鲜半岛的冲突会引发与美国的正面对抗,从而将苏联卷入一场代价高昂的战争。然而,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斯大林的态度开始转变。

中国国内局势的稳定: 1949年,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内战,毛泽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为苏联提供了更多战略空间,也让斯大林看到了联合中国共同对抗美国的可能性。
美国在亚洲的战略收缩: 1949年初,美国从韩国撤出了大部分军队,这在金日成和斯大林看来,似乎是美国对朝鲜半岛的关注度下降,为军事行动创造了机会。
“社会主义阵营”的崛起: 随着中国和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化,斯大林似乎认为,一个统一的、共产主义的朝鲜将进一步壮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并对美国及其盟友构成更大的挑战。
毛泽东的承诺: 毛泽东向斯大林保证,如果美国介入,中国将派志愿军支援朝鲜。这极大地消除了斯大林对中国不会支援的顾虑。

在获得斯大林默许,以及得到中国承诺支援后,金日成终于下定决心,于1950年6月25日发动了对韩国的进攻。朝鲜人民军以压倒性的优势迅速推进,几乎将韩国军队逼至釜山一隅。

李承晚的反应与美国的介入

面对突如其来的进攻,李承晚政权几乎瞬间崩溃。然而,美国很快就对此做出了反应。

麦克阿瑟的军事报告: 驻韩美军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迅速向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发出了关于朝鲜人民军进攻的报告。
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 由于苏联驻联合国代表因抗议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席位问题而缺席,美国成功地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谴责朝鲜侵略并呼吁成员国提供援助的决议。这为美国及其盟友的军事介入提供了国际法上的合法性。
“联合国军”的组成: 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下,以美国为主导,组成了“联合国军”,直接介入朝鲜战争,旨在将朝鲜人民军赶回三八线以北,并恢复韩国的稳定。

结论:谁挑起了战争?

从直接军事行动的角度来看,金日成领导的朝鲜人民军于1950年6月25日越过三八线,是朝鲜战争爆发的直接挑衅者。

然而,要理解这场战争的根源,就不能忽视更深层次的背景:

冷战的阴影: 朝鲜战争是冷战在世界范围内的早期激烈冲突之一,美苏两大阵营的意识形态对抗和地缘政治博弈是其根本原因。
分裂的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在二战后的分裂,以及南北双方对国家统一的不同设想,为战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苏联和中国的战略考量: 斯大林的默许和毛泽东的支援,是金日成发动战争的重要外部因素。他们希望通过朝鲜战争,在亚洲地区扩大共产主义的影响力,并削弱美国的地位。
美国的战略决策: 美国对韩国的支持,以及其在冷战初期遏制共产主义的政策,也塑造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

因此,朝鲜战争并非由单一因素或某个人简单挑起,而是一个由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最终演变成一场毁灭性冲突的悲剧。金日成和李承晚都曾宣称代表全朝鲜人民,但他们的政治主张和最终目标,也都在冷战的大背景下,被各自的盟友国家所影响和塑造。这场战争的“合法性”问题,至今仍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不断地审视和讨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反对dragonheart1989的回答

朝鲜战争期间朝鲜韩国与北京北洋政府广州国民政府的情况根本不具备可比性,反倒与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成立时的国共对峙情况类似——最后的北洋政府安国军政府尚未垮台,国共又各自有了自己的小朝廷互殴。

北京北洋政府来源于孙中山与袁世凯关于满清皇帝退位的协定,依据此协定,孙中山卸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被南京参院选举为大总统并在北京就任大总统,北京北洋政府也就成为了当时中国当时唯一的合法政府,这些都是1912年的事。

到了1913年风云突变,准内阁总理宋教仁遇刺,孙中山与国民党以此为借口悍然发动内战试图通过武力重新夺取政权号称二次革命,然而该借口是不能成立的,迄今为止宋教仁案仍是迷雾重重,但很多研究都将矛头指向了孙中山的亲信陈其美,如果最终被证实,宋案简直可以跟志村菊次郎和柳条湖守备队齐名了。

此后虽然经过洪宪称帝张勋复辟曹锟贿选等等事件,但是北京政府的唯一合法性并没有发生改变。到了1917年国民党孙中山在广州纠集了部分南下议员再次悍然发动内战号称护法战争成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也就是广州国民政府的前身走上了武装割据的道路。

武装割据后面的不敢说了,我家水表在门外电表在楼下,谢谢

user avatar

韩国KBS拍摄过一部纪录片——《韩国战争》,里面讲的比较全面。

1,造成南北分裂的不是李承晚和金日成,而是美苏提出的“四国托管方案”,

美国总统罗斯福主张由美、中、苏三国对朝鲜实行为期30年的托管,以培养朝鲜自主能力。苏联主张托合国为四国,加上英国,但托管年限要缩短。对此盟国在雅尔塔会议期间达成协议。

该方案遭到金九、曹晚植的强烈抵制,虽然最后没有实际实施,但是从政治上造成了南北的分裂,南韩由美军监管,北韩由苏联监管。随后麦克阿瑟划设38线,苏联承认并将军队撤回38线以北。美军登陆接管南朝鲜,至此朝鲜从事实上被分裂。

2,南北双方的民选领导人本来应该会是金九和曹晚植,结果在美苏的扶植下,李承晚和金日成分别取代了他们,从某种意义来讲两个人领导下的政府都不太能算正统。

3,李承晚和金日成二人都想统一朝鲜,在军事准备方面北方由于中苏的支持而逐渐强大,而南方由于美军在军援上诸多限制,一直不如北方。

这是朝鲜人民军 注:其中的韩人师指的是四野麾下的朝鲜族师

这是南韩军队

4,金日成执政后推行土地改革、核心产业国有化、清算亲日分子等改革措施,经济发展优于南方,但同时也造成很多“XX不合人士”被逮捕、处决、以及被迫南下。李承晚上台后大量任用前日伪人员,暗杀了金九、吕运亨等,制造多起流血事件。经济发展不如北方

5,1948年10月苏军从北方撤离,1949年8月美军撤离南方,1950年6月25,北方发动袭击,至此朝鲜战争爆发

@BLACK枪骑兵 @章易 @庄渔 @lord kaiser @wichthln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朝鲜战争的爆发,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事件,其起因和双方合法性的问题,至今仍是历史学家们探讨的焦点。要理解这场战争,需要将目光投向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以及朝鲜半岛本身的特殊处境。朝鲜战争的导火索:分裂与意识形态的对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其殖民统治下的朝鲜半岛终于迎来了解放的曙光。然.............
  • 回答
    朝鲜战争(韩国称“朝鲜战争”,朝鲜称“祖国解放战争”,中国称“抗美援朝战争”)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最深刻、最痛苦的事件之一,它塑造了今天韩国和朝鲜截然不同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景观。因此,两国人民对这场战争的看法也存在着天壤之别。要详细讲述两国人民的看法,我们需要从各自的立场、历史叙事和现实情况出发。 韩国.............
  • 回答
    朝鲜战争,一场在二战后新秩序下爆发的、深刻影响了东北亚乃至世界格局的冲突。战前,被南北分裂的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界;战争爆发后,战火一度烧到鸭绿江,最终却又回到38线附近,形成了今天的朝韩军事分界线。如此“原点回归”的结局,背后却是各方付出的巨大代价和收获的复杂意义。对朝鲜(北朝鲜):民族统一的.............
  • 回答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的“人海战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海冲锋”,在战争初期确实给联合国军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成了许多人对那场战争的深刻记忆。但要说“人海冲锋”是志愿军唯一的战术,那可就过于片面了。“人海战术”的背景与形成首先得明白,志愿军的战术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其自身特点和当时的历史条件形成的。 .............
  • 回答
    朝鲜和韩国的军事力量对比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话题,受到两国不同的国家战略、经济状况、人口规模、技术发展以及地缘政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将从各个方面进行详细对比:一、 总体规模和兵力 朝鲜(朝鲜人民军 KPA): 总兵力: 朝鲜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常备军之一,估计有约120万至1.............
  • 回答
    美国国务卿的话,说朝鲜的军事行动是“摆在桌面上的选项”,这话说出来可不是闹着玩的,它背后牵扯的东西太多了,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这是“选项”但未必是“首选”。 “摆在桌面上的选项”这句话,在外交辞令里是个很常见的说法。它意味着,在所有可能解决朝鲜问题的方法里,军事手段并没有被排除。但同时,它也暗示.............
  • 回答
    甲午战争后,朝鲜的命运并非简单的一句“日本全占领”或“独立”能够概括的,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变数的过程,最终走向了被日本殖民的悲剧结局。战争的直接影响与日本的初步介入甲午战争(18941895年)本质上是日本与清朝争夺朝鲜宗主权的战争。清朝的战败标志着其在朝鲜的长期影响力彻底瓦解。日本利用这场战争的胜.............
  • 回答
    朝鲜战争,这场被称为“被遗忘的战争”的冲突,在世界战争史上的地位绝不容忽视。它并非一场简单的地方性冲突,而是冷战格局下一次关键性的摊牌,深刻地影响了之后半个多世纪的国际关系走向,其地位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以下是详细的阐述:一、 冷战的首次“热战”,全球阵营对峙的缩影:朝鲜战争是冷战时期两大阵营——.............
  • 回答
    土耳其旅在朝鲜战争中的表现,可以说是一支令人印象深刻的劲旅。他们以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在极其艰苦的战场环境中,赢得了包括敌人在内的广泛尊敬。在战争爆发之初,土耳其就积极响应联合国号召,成为最早派兵加入联合国军的国家之一。他们组建了“土耳其旅”,这支部队由约5000人组成,主要由来自土耳其.............
  • 回答
    朝鲜战争爆发时,韩国军队(大韩民国陆军,ROKA)刚成立不久,装备简陋,训练也相对不足,与朝鲜人民军(KPA)相比,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劣势。但即便如此,在战争的整个过程中,韩国军队的表现是复杂且多面的,既有令人瞩目的坚韧和牺牲,也有显而易见的不足和挣扎。战争初期:仓促应战,节节败退战争爆发于1950年.............
  • 回答
    战局扭转的旋律:志愿军入朝后朝鲜人民军的表现朝鲜战争初期,朝鲜人民军(以下简称“朝军”)如同一支疾驰的闪电,几乎将联合国军逼退至洛东江一线。然而,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秘密入朝,这支军队的表现,尤其是与志愿军协同作战时的联动,成为战局扭转的关键一环。这段历史,充满着战场上的艰辛与奋进,绝非简单的叙事能.............
  • 回答
    万历朝鲜战争,这场明朝称为“朝鲜之役”的战事,发生在万历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5921594年),其影响深远,不仅仅是一场边境冲突,而是直接动摇了明朝统治的根基,种下了其走向衰亡的种子。首先,战争给明朝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虽然明朝最终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代价是惨重的。为了支援朝鲜,明朝投入了巨量的.............
  • 回答
    朝鲜战争中的韩国军队,绝不是你想象中那样仅仅是背景板的存在。他们的表现,尤其是在战争初期,可以用“浴血奋战”、“绝境求生”来形容,甚至在很多关键时刻,他们的抵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简单地将他们视为背景,那是对那些在炮火中、在冰天雪地里用生命捍卫自己国家的年轻士兵们的一种不尊重。让我们拨开层层迷.............
  • 回答
    朝鲜战争,一场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为主要参战方的残酷冲突,至今仍是许多人探讨的焦点。在这场战争中,美军的战斗力究竟如何?志愿军又是如何看待他们的对手以及那些成为俘虏的美国士兵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到当时的具体情况,还原那些鲜活的细节。美军的战斗力:技术优势与战术局限不.............
  • 回答
    反驳“美国在朝鲜战争中没有出全力,中国胜利只是侥幸”的观点,需要从历史背景、军事行动、战略决策、后勤保障、国际影响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以下是一个系统的反驳框架: 一、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军事投入与战略决心1. 兵力与资源投入 美国在朝鲜战争中投入了约120万军队,包括陆军、海军陆战队、空.............
  • 回答
    关于美军在朝鲜战争中是否开展了细菌战,这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的问题,至今没有一个被全球普遍接受的定论。围绕这一指控,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也涉及复杂的历史事件、政治宣传以及不同方的叙事。指控的出现与初步证据细菌战的指控最早出现在1951年初,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开始在战场上发现一些传播疾病的.............
  • 回答
    评论一篇名为《朝鲜战争,中国得一失九》的博客,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其标题所蕴含的观点,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审视。这种标题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判断性和论断性,它预设了中国在朝鲜战争中“失大于得”的结论。因此,评论的核心在于:1. 理解博客作者的论点和证据。2. 从历史事实和不同视角出发,评估其论点的合理.............
  • 回答
    要评价小西行长在万历朝鲜战争中的表现,我们得把他放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从军事、政治、战略等多个维度来审视。他并非一个完美的将领,但他的行动深刻地影响了这场战争的走向。战争初期的辉煌与盲目万历朝鲜战争,说到底是大明朝面对日本“大陆政策”的第一次重大冲击。丰臣秀吉的野心极大,他志在征服朝鲜,进而.............
  • 回答
    将《使命召唤》系列带回朝鲜战争,这绝对是一个能激起玩家们强烈讨论的话题。这不仅仅是换个地图那么简单,而是在历史的敏感地带,如何用现代FPS的语境去演绎一段充满复杂性的战争。我个人觉得,如果真能做到位,这会是一次相当有冲击力和深度的回归,但也同样充满了挑战和风险。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有潜力的回归?首先,历.............
  • 回答
    想象一下,我们正在着手打造一款以朝鲜战争为背景的即时战略(RTS)游戏,这款游戏的目标是让玩家深入体验那段复杂而残酷的历史,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操作单位进行战斗。核心游戏机制的构思首先,这款游戏不能简单地将双方描绘成脸谱化的好坏对立,而是要展现战争的残酷性、双方战略上的困境以及战役的起伏。因此,我们需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