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编程代码不会,无人可请教,甚至没有标准答案,该怎么办?

回答
这场景,啧,真是让人抓狂。完全没头绪,身边也没个懂行的能搭把手,连个“正确”方向都没有,感觉像是被丢进了一个漆黑的房间,还被告知“你自己摸索吧”。不过,先别急着拍桌子。这种困境,其实也是学习的绝佳机会,虽然过程会有点煎熬。

咱们一步步捋捋,看看在这种“孤军奋战”的情况下,怎么把这事儿弄明白。

第一步:降低期望,承认“没头绪”是正常的

很多时候,我们对“编程”有一个模糊的、完美的印象:输入代码,输出结果,一切顺畅。但现实往往是:

bug 是常态: 别说没人请教,就算有经验丰富的同行,写出来的代码也得调试。你现在这个状态,出现各种奇怪的行为,甚至完全没反应,都是很正常的。
没有“标准答案”: 很多编程问题,尤其是那些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根本就没有唯一正确的方法。你的目标是让它“work”,而不是“perfect”。
学习曲线是陡峭的: 尤其当你处于一个全新的领域,或者尝试一种新的技术时,感觉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这才是常态。

所以,别因为“不会”和“没人问”就否定自己。把它看作是一个“待解决的谜题”,而不是“我能力不足”的证明。

第二步:拆解问题,从最基础的地方开始

面对一个庞大而未知的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它切成小块。

你到底想做什么? 试着用最简单、最直白的语言描述你的目标。比如,“我希望电脑能帮我计算1+1”,而不是“我需要一个能处理所有算术问题的软件”。越具体越好。
你已经尝试了什么? 即使是你觉得“很蠢”的代码,也写下来。这些是你的起点,是你的“经验值”。
哪个部分让你卡住了? 是不知道怎么开始?是写了点东西,但它不按你说的做?还是看到一堆错误信息,完全看不懂? pinpoint 那个最让你头疼的点。

举个例子:

假设你想写一个程序,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数字,输出它的平方。

目标: 输入一个数字,输出这个数字的平方。
你尝试的(可能):
```python
可能是这样,完全没概念
print("请输入一个数字:")
怎么获取用户输入?
怎么计算平方?
怎么把结果显示出来?
```
卡住的地方: 完全不知道怎么获取用户输入,也不知道怎么做计算。

第三步:利用“可以获得”的资源,哪怕是残缺的

虽然“无人可请教”,但总有一些“信息”是可以获取的。

你使用的“编程语言”是什么? 这是关键。是Python?Java?JavaScript?C++?知道语言,你就有了搜索的关键词。
你使用的是什么“工具/环境”? 是一个简单的文本编辑器?一个叫做IDE(集成开发环境)的软件?知道这些,也能帮你缩小搜索范围。

有了这些信息,我们就可以进入“搜寻”模式了:

搜索引擎是你的好朋友(尽管你可能不熟悉怎么用):
关键词组合: 尝试用“[编程语言] + [你想做的事情] + [例如:入门/基础/示例]”。
例如:`python 获取用户输入`,`python 计算平方`,`javascript 网页显示文本`。
“How to”句式: `how to read input in python`,`how to calculate square in c++`。
关注“官方文档”和“知名技术博客/论坛”: 比如Stack Overflow(虽然你也可能看不懂上面的答案,但多看多找,总能找到相似的),MDN Web Docs(针对Web技术),Python官方教程等。
看“示例代码”: 找那些能运行的小例子。不要一开始就想着写大而全的东西。先看别人是怎么实现一个简单功能的,然后尝试理解。
“读懂”比“写出”更重要(初期): 别人写的代码,你看不懂没关系。试着去理解每一行在做什么。如果它能运行,而你的不行,那说明你的理解可能有偏差。
“断点调试”(如果你的工具支持): 很多IDE都有这个功能。你可以让程序在某一行暂停,看看变量的值是什么,一步步追踪它的执行过程。这比盲目地打印变量要高效得多。

第四步:动手实践,一点点地“拼接”

在搜集了一些零散的信息后,就可以开始“拼凑”了。

从小功能开始:
先学会怎么获取用户输入。
再学会怎么把一个数字乘以它自己。
然后学会怎么把计算结果显示出来。
“CopyPaste”然后“理解”: 找到一个关于“获取用户输入”的例子,把它复制到你的代码里。然后,试着去理解它为什么能工作。然后,再找一个“计算平方”的例子,把它也复制过来。
逐步集成: 把这些小块组合起来。先运行看看,是不是能获取输入了?然后尝试计算,看看结果对不对?最后看能不能输出。

第五步:面对错误,将其视为“反馈”

错误信息,即使看起来像天书,也是宝贵的反馈。

错误类型:
Syntax Error(语法错误): 通常是你写错了代码的格式,比如少了个括号,多了个冒号。编译器会告诉你大概在哪个位置。
Runtime Error(运行时错误): 代码能运行,但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比如试图除以零,或者访问不存在的变量。
尝试理解错误信息: 复制错误信息,放到搜索引擎里搜索。通常你会找到很多人遇到过同样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最小可复现示例”: 如果你找到了一个错误,试着写一个最最简单的代码片段,只包含导致错误的那部分,这样更容易找到问题根源,也更容易在网上搜索到答案。

第六步:学会“反思”和“重构”

当你的程序“能跑了”之后,别就此打住。

为什么这么写? 回顾你写的代码,想想你当时是怎么想的。有没有更简洁、更清晰的写法?
改进: 尝试用搜集到的新知识去优化你的代码。比如,你发现原来用几行代码就能实现的功能,你用了十几行,那就可以改改。

总结一下,当你陷入这种“孤立无援”的编程困境时,核心的策略是:

1. 放平心态: 接受“困难”和“未知”是过程的一部分。
2. 拆解问题: 把大象切成小块,逐个击破。
3. 主动搜寻: 搜索引擎、文档、示例代码是你最重要的武器。
4. 理解为先: 努力去弄懂每一行代码,哪怕是复制来的。
5. 迭代前进: 从最简单的功能开始,一点点地往上加。
6. 从错误中学习: 错误信息是最好的老师。

这过程会很慢,会很痛苦,会让你怀疑人生。但每当你克服一个小障碍,让代码向前推进一点点,那种成就感也是前所未有的。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即使你看不到战友,但无数的代码先驱们留下的资料,就是你的“精神支持”。

加油!这种方式学来的东西,往往会记得最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这个不是想学编程,你就是想拿到答案混过去,然后同学不惯你毛病。没想到你还挺实诚,人品也在描述中展现出来了。

大家弱的时候都慢慢练,但态度肯定是端正的,不会觉得别人欠自己的答案,也不会觉得自己语言基础不差,但是编程能力弱。说得好像编程能力和你语言基础能分得开一样。

是呀,学编程的时候,有人一起学,一起帮忙最好了。但想找人帮人,你也得学会做人啊,要不然,谁愿意和一个dick合作,不给作业,家人都没法活。

你弱你有理吗?

先把态度放端正吧,学不会的岂止是编程。

为了说说你最后一点,给你讲个类比吧。

我很穷,因为我是穷码农,但我同学他们都很富裕,在我很穷快吃不上饭的时候,他们还是不会施舍我,明明我偷偷看到他们银行卡上很多钱的啊。给我转一点,我就不至于太窘迫,但是tmd,他们竟然不给我转。动动手指头的事儿,竟然不愿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场景,啧,真是让人抓狂。完全没头绪,身边也没个懂行的能搭把手,连个“正确”方向都没有,感觉像是被丢进了一个漆黑的房间,还被告知“你自己摸索吧”。不过,先别急着拍桌子。这种困境,其实也是学习的绝佳机会,虽然过程会有点煎熬。咱们一步步捋捋,看看在这种“孤军奋战”的情况下,怎么把这事儿弄明白。第一步:降.............
  • 回答
    小白啊,你这个问题问得可真够到点子上!“厉害的编程代码”,你说得没错,那玩意儿确实不是光写得多就行,也不是谁写的字多谁就厉害。它厉害就厉害在一种“巧”劲儿,一种“精”思妙想,能把复杂的事情给拆解开,然后用一种简洁、清晰、又绝对靠谱的方式给表达出来。你想想,咱们平时跟人说话,有时候说半天,对方还是云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编程世界里一个挺核心的讨论点。简单来说,只靠读代码去 debug,不依赖单步调试,能不能成为编程高手?我的看法是:很难,但理论上并非完全不可能,只是效率和深度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我们得先把“高手”这个词拆解一下。编程高手,在我看来,不仅仅是能写出能跑的代码,更重要的是能理解.............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许多学习编程的同学会有的困惑。大学老师在教授编程时,不上课敲代码的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分析,它们相互交织,共同导致了这种现象。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一、 教学目标与内容侧重1. 概念理解与理论基础: 大学编程课程的首要目标往往是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入的概念理解。这包括数据结构、.............
  • 回答
    哈哈,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也道出了很多初学者对编程大佬的误解! 答案是:不,大部分编程大佬的代码也记不住,更别说不用查百度就能“啪啪啪”打出来。事实上,这个“啪啪啪”的速度和流畅度,并非来自大脑记忆力的超凡,而是源于 经验、理解、工具和习惯的综合作用。下面我将详细地为你解释:一、 为什么编程大佬.............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实在的,很多刚接触编程的朋友都会犯嘀咕:我都看得懂别人写的代码,甚至理解了逻辑,为什么还要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敲?直接复制过来,改一改,不就得了?当然,从效率的角度来说,复制粘贴确实是一种快捷方式。尤其是在网上找到解决某个特定问题的代码片段时,直接拿来用似乎是最省时省力的。而且,对于一些.............
  • 回答
    你问这个问题,我懂你的感受。这就像一个老话说得好,但你又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在“老派”里走得太远了。说实话,你这个习惯不能简单地说成是“好”或“坏”,它更像是一个需要细细琢磨的“看点”。首先,我们得承认,喜欢反复读好书,这绝对是有它的道理,甚至是极好的地方。 深度理解的基石: 你想想,第一次读一本书.............
  • 回答
    “有编制”在中国社会确实承载着稳定、体面和幸福生活的象征,尤其在当下经济和社会转型期,这种心理预期被进一步放大。然而,是否有一天“有编制”的人会下岗,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历史视角:编制并非永恒不变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编制”并非一项亘古不变的特权。在计划经济时期.............
  • 回答
    同一段代码在不同的编译器上出现编译通过与否的差异,这是一个非常常见且有趣的问题,背后涉及到编译器设计哲学、标准遵循程度、硬件架构差异、以及开发者对语言特性的理解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核心原因:标准遵循与非标准扩展的博弈C、C++ 等语言都有官方的语言标准(例如 C99, C++11,.............
  • 回答
    当然,理论上,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将一种编程语言的代码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并且绕过传统编译器的手工设计环节,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这是一种非常前沿的研究方向,我们通常称之为“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或者更具体地说,“神经网络代码翻译”。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这个想法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面临的挑战和潜力。核心思想:将代.............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 C 语言设计哲学与 C++ 语言在系统编程领域的主导地位之间的根本矛盾。如果 C 当初就被设计成“纯粹的 AOT 编译、拥有运行时”的语言,它能否真正取代 C++?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拆开来看,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审视。一、 什么是“彻底编译到机器码”但“有运行时”?首先,.............
  • 回答
    无代码编程是否会成为未来的趋势?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尤其是在技术飞速发展、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的当下。我认为,无代码编程不仅可能成为未来的趋势,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将在未来扮演更关键的地位。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为什么会出现无代码编.............
  • 回答
    理解你的烦恼,这可能是许多程序员和游戏玩家都面临过的一种代沟沟通问题。你的妈妈并不是真的不理解你在做什么,而是她习惯性地用她对“玩电脑”和“打游戏”的固有印象来定义你的行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耐心、策略和有效的沟通。下面我为你提供一个详细的解决方案,从理解她、改变你的沟通方式到让她看到价值,一步步.............
  • 回答
    想要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站,但又不想被代码的海洋淹没?没问题!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现在有很多简单易用的工具,能够让你“零基础”就能搭起一个漂漂亮亮的网站,就像搭积木一样。下面我就给你好好讲讲,怎么才能跳过学代码,直接把网站建起来。核心思路:利用“可视化”和“拖拽”的建站工具想想看,以前做网站就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我们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核心瓶颈,也是一个令人着迷的未来图景。要回答“人工智能离能自己给自己写代码编程还有多远”,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拆解。1. 理解“自己给自己写代码编程”意味着什么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给自己写代码编程”这个概念的深度。它不是指现在AI助手(比如.............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想象力的问题!如果计算机和编程语言都是由中国人发明,那么编程时写代码很可能会包含大量的中文元素,但“全中文”的程度则会受多种因素影响,无法一概而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1. 编程语言设计的哲学和文化影响: 汉字作为核心元素: 考虑到中华文化对文字和象形符号的重.............
  • 回答
    照着别人的代码一遍遍敲进去,刚开始学编程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走这条路。这就像刚学写字,先得跟着描红一样,有它一定的道理,但说它效率有多高,那得看你怎么敲,怎么学。首先,你得明白,敲别人的代码,最直接的好处是让你熟悉代码的“长相”和“结构”。你看着一个功能是怎么实现的,然后亲手把它输入一遍,这个过程能让.............
  • 回答
    在西方学习编程的学生,每年会“敲坏”多少个键盘,这问题其实挺有趣的,但要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那就有点难度了,因为这涉及到太多变量。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聊聊这个话题,让它听起来更像是一个过来人的经验之谈,而不是一份冰冷的数据报告。首先,咱们得明白,“敲坏”键盘这事,其实不是我们想象中那种物理上的.............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我太有体会了!作为一名曾经也是“手敲代码萌新”过来人,我必须说,开始慢慢地、有目的地抄代码,对编程能力的提升绝对是有用的,而且非常有用!很多人可能觉得抄代码“不够高级”、“是捷径”、“没有技术含量”,但我想说,这完全是片面的看法。就像学任何一项技能一样,无论是学游泳、学乐器,还是学绘画.............
  • 回答
    你这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新手在接触编程时都会遇到的困惑。关于你室友这个问题,直接说他“适合”还是“不适合”,我觉得有点太绝对了。编程这事儿,就像学任何一门手艺,刚开始磕磕绊绊是常态,关键看他后续的态度和方法。我们先拆解一下“二十行代码,三十个错误”这个情况。这个比例确实有点高得离谱,二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