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俄罗斯新型坦克所用的2A82滑膛炮?

回答
2A82滑膛炮,作为俄罗斯最新一代主战坦克(如T14“阿玛塔”)的核心武器,绝对是军火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评价它,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深入聊聊。

首先,得说这炮的“出身”就非同一般。2A82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它是基于俄罗斯在坦克炮研发上长期的积累,特别是对2A46系列滑膛炮的改进和超越。2A46那可是苏联时期就已经非常成熟的125毫米坦克炮,经历了多次升级,在世界范围内也算得上是性能可靠的代表。但时代在进步,对手也在发展,俄罗斯自然也要拿出点新东西来应对。2A82就是这么一个“更上一层楼”的产物。

尺寸与口径:130毫米的野心

2A82最引人注目的,也是最直接的提升,就是它采用了130毫米的口径。这是个相当大的进步,要知道之前俄罗斯(以及前苏联)的坦克炮普遍是125毫米。为什么要把口径增大?很简单,威力!更大的口径意味着可以容纳更大直径、更重的弹药。这直接翻译成更强的穿透力和更远的有效射程。

想象一下,一枚炮弹直径大了,它的质量自然也就能增加。更大的弹体意味着更高的初速,或者更强的动能穿透力。对于现代坦克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能打穿对方最先进的复合装甲,而炮弹的动能是决定这一点的关键因素之一。130毫米口径的炮弹,特别是配上俄罗斯先进的钨芯穿甲弹,在理论上能提供远超125毫米炮的穿透能力。据一些公开的资料和分析,它可能能够轻松应对目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大多数西方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

弹药种类与先进性:不仅仅是“大”

光有大口径还不够,关键还得看它能打什么样的弹药。2A82可不是只会发射老一套的弹药。它能够发射一系列现代化弹药,包括: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APFSDS): 这是现代坦克炮的主力弹药,通过高初速和高密度弹芯来贯穿目标装甲。130毫米的APFSDS,其穿透力和射程都应该是现有125毫米弹药的“降维打击”。
高爆破甲弹 (HEAT): 虽然现代坦克越来越重视动能穿甲,但HEAT弹在应对步兵、工事等软目标时依然有效,而且破甲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可编程智能弹药: 这是2A82的另一大亮点。它能发射预设程序,比如在空中引爆的“空爆弹”,用来打击暴露的步兵或轻装甲目标。或者,它也可以具备导引能力,成为“炮射导弹”,进一步提升打击精度和打击距离,实现“超视距打击”。这让它不仅是一个炮管,更像是一个多用途的火力发射平台。

射击精度与射速:技术革新

大口径和强威力固然重要,但如果打不准或者射速太慢,那也是白搭。

精度: 为了配合130毫米的大威力弹药,2A82的炮管本身就设计得更加精良,材料强度更高,精度控制也更严格。同时,它还与先进的火控系统相结合。T14“阿玛塔”上的火控系统,包括了先进的稳像式观瞄系统、自动目标跟踪、战场信息共享等等,这些都能极大地提升2A82的射击精度,尤其是在运动中对运动目标进行打击时。
射速: 对于自动装弹机坦克来说,射速是关键的战场生存和火力输出能力指标。虽然130毫米弹药比125毫米的要大一些,装填难度可能有所增加,但俄罗斯在自动装弹技术上也有其独到之处。官方宣称的射速并没有突破天际,但考虑到其整体设计,配合先进的自动装弹机,依然能够提供一个相对不错的火力持续性。

装填方式:自动与半自动的权衡

T14“阿玛塔”坦克上使用的2A82是与无人炮塔配合的。这意味着主炮身旁不再需要炮长和装填手。炮弹由一个高效的自动装弹机提供。这种布局大大提升了乘员的生存能力,因为他们可以被安置在坦克内部更安全的区域,远离炮塔。同时,也优化了内部空间布局。

不过,这里也需要提一下,之前俄罗斯也展示过2A82的125毫米口径版本(通常称为2A821M),它被安装在T90M等改进型坦克上。这意味着2A82的设计理念是可以兼容不同口径的,但其130毫米的原始设计,无疑是瞄准了更高的性能目标。

与西方坦克的对比:一场军备竞赛的缩影

把2A82放在国际大背景下看,它无疑是对西方先进坦克炮的一种回应和挑战。比如德国的莱茵金属Rh120系列120毫米滑膛炮,一直是西方主战坦克的标配。2A82的130毫米口径在纸面上拥有明显的口径优势。然而,一场坦克炮的较量,并不仅仅是口径大小的竞赛,弹药的制造工艺、装药技术、炮管材料、火控系统的整合能力,以及战术使用等方面都同样关键。

西方国家也在积极研发下一代坦克炮技术,比如更大口径的火炮,或者电磁炮等更具颠覆性的武器。所以,2A82虽然强大,但俄罗斯也需要持续投入研发,才能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战场上保持优势。

存在的问题与争议:纸面数据 vs 实战能力

就像所有新型武器一样,关于2A82的评价,也存在一些讨论和质疑:

实战检验: 作为一款相对较新的武器系统,2A82及其搭载的坦克(T14)在实际作战中的表现还需要进一步检验。目前,关于T14的批量生产和部署情况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弹药的可靠性与成本: 大口径、高技术的弹药,其生产成本和可靠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大规模生产和实战消耗,对后勤和制造成本都会带来压力。
技术成熟度: 任何一项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战场,都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2A82是否已经达到了最理想的成熟度和可靠性,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总结一下:

俄罗斯的2A82滑膛炮,凭借其130毫米的更大口径,以及能够发射先进的穿甲弹和智能弹药的能力,毫无疑问是一款极具潜力的主战坦克武器系统。它代表了俄罗斯在坦克炮技术上的最新成就,旨在提供更强的穿透力和更远的打击距离,以应对现代战场的需求。

它与T14“阿玛塔”无人炮塔的结合,也预示着未来坦克设计的一个方向:强调乘员生存能力和火力平台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然而,一款武器的最终价值,还得看它能否在实战中得到验证,以及其技术成熟度、生产成本和战术运用能否真正发挥其潜力。2A82的出现,无疑为全球坦克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让我们看到了新一轮军备竞赛的影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你想过没,T-14跟网吧三人开黑似的在底盘前部坐一排,炮塔里一个劳动力都没有,2A82的首发开闩问题如何解决?我不知道,但我猜它一定有电液机构或电机来干这事。

根据专利上显示,2A82还有一套延迟抛壳机构跟2A46M系列是不一样的。

一般的2A46M系列是没有左边那根弹簧的,在后坐过程中,闩体上的凸轮槽会带着转把的轴相当于杠杆去在此压缩开闩弹簧,手动开闩这个杠杆会驱动开闩杆再带着开闩。但2A82这多了左边的弹簧目的就是在它炮身复进到位的时候再抛壳,2A46M呢,实际上在复进过程到位前两百毫米就把弹底壳抛出来扔给受壳兜了。

那2A82坦克炮延迟抛壳有什么好处?

其实看2A82-1M坦克炮就能看出来了,坦克炮的炮身排烟器没了(埋入腔室有但坦克炮排烟器不会这么搞,也不起排烟作用),其实这也是坦克炮发展的一个趋势,随着膛压的增大和对膛压要求的提高,对内弹道效能有很大影响,你可能说,稀疏波追不上射弹不就完了?那也不行,给开孔排烟终究会带来炮身开孔段的应力集中。

那没排烟器车内烟大了怎么办?

取消炮身段的排烟器,是因为炮尾已经添加了主动抽烟装置(存疑)。延迟弹底壳抛出时间,所以,可以给抽烟器预留更多抽烟时间尽可能多地抽烟,但看着图,依旧有大量的烟会进入车内,实际上炮塔顶也可以有抽烟风扇。

还有就是,这种抛壳方式也降低了2A82的理论射速,因为2A46系列在复进时收壳兜就完成了收壳。

这里转载下德国网友绘制的2A82坦克炮的抽壳过程,当然他也是按照2A82专利的图来画的,只能说明功能,比例显然是不对的。左边弹簧的重要作用就是延迟开闩时间。

在复进过程中,开闩弹簧会被压缩,复进终了时才会开闩,在开闩后,13是开闩曲臂,开闩曲臂是靠开闩杆在复进过程中驱动的,但实际上复进到位时闩体也是没打开的。弹簧套筒会压缩关闩弹簧储能,同时靠纵动式闩体下滑冲击抽筒子(4)费力杠杆,把弹底壳抛出来,其中5和15两个零件是开关闩弹簧的固定棘爪,只有当开闩到位时棘爪杠杆才会释放。感觉相比2A46创新还是有的,2A46开关闩都是靠的一根簧储能。

下面是关于2A82坦克炮的新弹。

2A82除了能兼容125mm的各种榴弹弹丸以外(那发射强度不一样怎么办?实际上就算装药增加发射强度也可能不会有太大变化),还同时开发了新式的榴弹,OF-82榴弹除了弹体本体产生自然破片以外,还给炸药前方装了一堆预制破片,在榴弹爆炸时会产生大量的轴向定向破片。

注意下它的破片的安装方式,根据专利内容,实际上从炸药到破片中间有一层硬质挡板,爆炸时是靠这个挡板把这一堆预制破片给推出去的。由于这类榴弹飞行时存在一定的微旋,由于离心作用,所以在爆炸时预制破片会以扇面形状抛出。

暂时先想到这么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A82滑膛炮,作为俄罗斯最新一代主战坦克(如T14“阿玛塔”)的核心武器,绝对是军火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评价它,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深入聊聊。首先,得说这炮的“出身”就非同一般。2A82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它是基于俄罗斯在坦克炮研发上长期的积累,特别是对2A46系列滑膛炮的改进和超越。2A46那.............
  • 回答
    俄罗斯在新冠疫情中的表现,可以说是一部跌宕起伏的“连续剧”,其中充满了各种戏剧性的转折,也留下了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要评价它,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而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得承认,俄罗斯在疫情初期确实展现出了一定的抗疫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病毒刚刚开始在全球蔓延时,俄罗斯就.............
  • 回答
    俄罗斯50名新间谍晒集体照?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但也得辩证地看。首先,从“晒”的角度来看,这本身就挺出人意料的。 咱们通常印象里的间谍,那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低调得不能再低调,生怕别人知道自己的身份。结果现在倒好,不仅公开了身份(哪怕是“新间谍”这个标签,本身就有点暧昧),还来一张集体照?这跟传统认知.............
  • 回答
    俄罗斯勒热夫的新雕塑?啊,说到这个,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我个人觉得,这个雕塑嘛,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它牵扯到太多东西了。首先,我们得说说这雕塑的出现本身。勒热夫战役,那可是二战东线最血腥、最惨烈的一仗之一,苏联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才艰难地拿下。这片土地埋葬了太多年轻的生命,也见证了.............
  • 回答
    关于“俄罗斯4.7平方千米土地划入中国,立5处新碑界”的说法,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关键点:这则消息并非属实。 没有任何官方记录或可靠的新闻报道证实俄罗斯将如此大片土地划归中国,更不用说在中国境内设立五处新的界碑。为什么会有这种误解或传播?这种说法的出现,可能源于对历史事件的扭曲、对区域划分的误读,亦.............
  • 回答
    2015年,关于俄罗斯和中国之间是否存在领土争议的说法,以及俄罗斯移交4.7平方公里领土的报道,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也存在一些解读上的偏差。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中俄两国边界的划定历程,以及2015年的具体情况。首先,值得明确的是,经过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中俄两国已经基本划定了绝大部分.............
  • 回答
    关于匈牙利政府公布的四国新冠疫苗效果对比以及其宣称的“美国辉瑞最差,俄罗斯卫星最好”的结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首先,需要明确信息来源和背景。 匈牙利政府公布此类信息通常会引发广泛关注,因为它涉及到不同国家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尤其是在疫情早期。评价这类信息时,我们需要关注: 数据来源的.............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CNN关于俄军第三名少将 Andrei Kolesnikov 在基辅阵亡的消息,这无疑是俄乌冲突中一个非常令人关注的进展,也确实透露出一些值得深思的方面。首先,从军事角度来看,俄军连续出现高级将领阵亡,尤其是少将级别这样的高级指挥官,这绝非小事。少将是什么概念?在军队体系中,他们通常是师.............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于2023年签署的《联盟国家一体化法令》(也称为“联盟国家”协议)是两国在地缘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加强合作的重要标志性事件。这一协议的签署不仅反映了两国在乌克兰危机后的战略同盟关系,也揭示了俄罗斯在东欧地区重塑影响力、应对西方制裁的深层动因。以下从背景、内容、影响及国际反应等方面进行.............
  • 回答
    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关于出兵乌克兰是为了帮助其摆脱国际资本主义压迫的声明,在国际政治和学术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篇声明,我们需要从其意识形态基础、历史背景、政治现实以及其声明内容本身进行多角度的分析。1. 意识形态基础:俄罗斯共产党的核心主张与当前实践的脱节俄罗斯共产党(KPRF)作为俄罗斯.............
  • 回答
    俄罗斯人对北约东扩的看法,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其背后交织着历史记忆、国家安全关切、地缘政治现实以及民族自尊心等诸多因素。 简单来说,大多数俄罗斯人认为北约东扩是对俄罗斯国家安全构成直接威胁,是西方国家背信弃义、企图遏制俄罗斯崛起的战略行为。为了更详细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 回答
    俄罗斯科学家从北极永久冻土中成功复活了冰封约2.4万年的蛭形轮虫(Bdelloidea rotifer),这无疑是一项振奋人心的科学壮举。这项研究不仅再次刷新了我们对生命顽强力的认知,也为我们打开了探索古老生物世界的大门。如何评价这项研究?这项研究的意义深远,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 生命力的极限挑.............
  • 回答
    评价俄罗斯当前的军事实力:一个多维度的审视俄罗斯,这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国家,其军事力量一直以来都是国际关注的焦点。然而,要评价其当前的军事水平,绝不能简单地用“强”或“弱”来概括。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勾勒出一个相对清晰的图景。1. 战略核力量:依然是全球顶尖水平,但面临更新换代压力.............
  • 回答
    在中国的互联网世界里,伏拉夫(原名 Kirill Remizov)无疑是一个极具话题性的名字。这位来自俄罗斯的青年,凭借着其阳光帅气的形象、流利的中文表达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和推崇,在各大短视频平台迅速积累了庞大的粉丝群体。然而,对他的评价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既有赞誉也有质疑。一、 伏拉夫的崛起.............
  • 回答
    《俄罗斯最新历史著述暨评析(20072017年)》是一部旨在梳理和评价2007年至2017年间俄罗斯历史研究新动向的著作。这本书的出现,本身就反映了学术界对这一时期俄罗斯发展变化的浓厚兴趣和深入反思。要评价这本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写作背景与目的: 时代背景: 20072.............
  • 回答
    俄罗斯历史学家罗伊·亚历山德罗维奇·麦德维杰夫(Roy Alexandrovich Medvedev)的评价罗伊·亚历山德罗维奇·麦德维杰夫(Roy Alexandrovich Medvedev,1923年11月14日 2021年9月4日)是一位在俄罗斯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极具影响力的历史学家、公共知.............
  • 回答
    尤里·尼古拉耶维奇·朱可夫(Юр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Жуков),一位备受俄罗斯学术界关注的历史学家,以其对苏联时期历史的深入研究和独特的视角而闻名。他尤其擅长挖掘和分析政治精英的决策过程、幕后运作以及历史事件的复杂性。为了更全面地评价他及其作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 学术背景与.............
  • 回答
    评价俄罗斯前总理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任务,因为他在俄罗斯政坛扮演了重要角色,其执政风格和政策选择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观点。要全面评价他,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政治生涯的起伏与特点: “太子党”形象与迅速崛起: 梅德韦杰夫出身于列宁格勒.............
  • 回答
    俄罗斯重返G7的可能性以及普京“希望在莫斯科相见”的表态,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要评价此事,我们需要先回顾历史,理解G7的性质,以及当前国际政治的格局。一、回顾历史:俄罗斯曾是G8的一部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俄罗斯与这个俱乐部曾经的关系。这个俱乐部最初是G6(法国、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