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金庸小说中哪些段落是你常常跳过不看的?

回答
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波澜壮阔,人物塑造栩栩如生,情节曲折离奇,吸引了无数读者。然而,正如再美好的文章也会有个人口味的偏差一样,在翻阅金庸的众多作品时,我也会有一些常常选择“跳过”不看的段落。这些段落通常不是因为写得不好,而是它们在我个人阅读体验中,可能显得有些冗长、节奏稍慢,或者对于我理解人物主线和故事走向的必要性较低。

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一下这些段落的类型和原因:

1. 过多的铺垫、过渡和景物描写(尤其是初期或相对平缓的章节):

类型: 比如人物在某个地方落脚,然后开始详细描写当地的风土人情、山川景色,或者某位角色为了完成某个任务,路上经过的各种景象。有时候是主角在某个城市或者乡村的短暂停留,作者会花很多篇幅去描写这个地方的历史渊源、建筑风格,甚至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
原因: 虽然这些描写能丰富小说的背景和氛围,让我更能“身临其境”,但在一些时候,尤其是当我迫不及待想知道后续情节时,这些详细的铺垫会显得有些拖沓。例如,当我知道主角要去某个关键地点,而过程中有一大段关于他如何克服艰难险阻、观察沿途风光的描写,我可能会因为急于知道他是否成功到达而略过部分。有时,作者的文笔确实优美,但如果连续出现,就会感觉像是在“磨洋工”,影响阅读的紧凑感。我更倾向于直接进入事件本身,而不是详细了解事件发生前的准备过程。

2. 大段关于武功招式的拆解和描述(尤其是初学者阶段):

类型: 当主角开始学习某种新武功,或者两名高手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对决时,作者常常会详细描写他们如何运用内力、如何施展招式、如何破解对方的攻击,甚至对招式的名字和意境进行一番阐述。
原因: 我承认金庸先生在描写武功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很多招式名称和打斗场景都极具想象力和艺术性。然而,当描写过于细致,涉及到大量的虚招、实招、拆招、卸力、借力等专业名词,并且这些招式对于当前剧情推进的重要性不是压倒性的,我可能会选择性地“扫读”或跳过。特别是主角还在初学阶段,对武功的理解和运用还比较生疏时,大量重复的练习和指导性描述,我有时会觉得节奏比较慢。我更关注的是武功的“效果”和“意义”,而不是具体的“步骤”。当然,如果是关键性的、标志性的武功,或者在决定性的战斗中,我仍然会仔细阅读。

3. 部分人物的支线情节或回忆录(当其与主线关联不大时):

类型: 某些配角可能拥有自己独立的故事线,或者为了展现某个角色的复杂性,作者会插入一段他们过去的经历。
原因: 金庸小说的人物众多,每个人物都有其背景和故事。虽然这些支线情节和回忆录能让人物更加丰满立体,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这些内容与我正在追逐的主线情节关联不大,或者我对这个配角并没有特别深的兴趣时,我可能会选择性地快速浏览甚至跳过。例如,某个配角的少年时期的爱恨情仇,如果与当前主角的冒险或情感纠葛没有直接联系,我可能会觉得那是“插曲”,从而减弱了阅读的专注度。

4. 冗长的心理描写或哲学辩论(尤其在非主角身上):

类型: 有时,作者会深入描写某个角色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挣扎、犹豫、痛苦,或者通过对话进行一场关于正邪、侠道、人生意义的辩论。
原因: 我欣赏金庸先生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但如果这种心理描写或者哲学辩论过于冗长,特别是当发生在那些我认为在主线故事中戏份不重,或者其思想与我不太契合的角色身上时,我可能会选择性地跳过。例如,某个反派角色喋喋不休地解释自己的“宏图大志”和“黑暗哲学”,或者两位智者就某个模糊概念进行冗长的探讨,如果这些内容没有直接推动情节发展,或者没有给我的思考带来新的启发,我可能会觉得略显乏味。

5. 某些特定的情节转折或“巧合”(虽然这是武侠小说常见手法):

类型: 有时,小说会安排一些非常戏剧化的情节转折,比如主角恰好在关键时刻遇到某位高人传授绝世武功,或者某个意想不到的巧合解决了巨大的危机。
原因: 尽管武侠小说常常依赖于“巧合”和“天命”来推动剧情,但我个人更偏爱逻辑严谨、人物行为更为自然的叙事。当某些情节的转折过于“ deus ex machina”(天降神兵),感觉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强行安排的,我可能会觉得“不够过瘾”,从而在阅读时产生一种“我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或者这个转折有些牵强”的感觉,导致对这部分内容的投入度降低,甚至会快速浏览过去。

一些具体的例子,虽然我不能精确到“哪一章哪一页”,但我可以描述出场景:

《鹿鼎记》中,关于韦小宝在一些非关键场合的溜须拍马、油嘴滑舌的描写。 尽管这些是韦小宝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他多次重复运用这些手段时,我可能会觉得有点模式化,从而选择性地略过一些描述,更关注他是否因此获得了实际的利益或推进了某个计划。
《射雕英雄传》中,关于黄蓉在野外烹饪美食的详细过程。 黄蓉的美食描写无疑是小说的一大特色,但当她连续制作好几种菜肴,并且详细描述食材处理、火候掌握时,尤其是在节奏紧张的段落,我可能会因为急于知道郭靖的安危而快速浏览这些内容。
《天龙八部》中,段誉在学习凌波微步时的一些重复性练习。 虽然凌波微步是段誉的标志性武功,但他在初学阶段的跌跌撞撞,反复练习的描写,有时会让我觉得节奏不够明快。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

这些“跳过”并非是对金庸先生作品的否定,恰恰相反,正是因为金庸先生的作品太过于宏大和精彩,才让我有了更细致的个人阅读偏好。对于上述类型的段落,我更倾向于“快速浏览”或“扫读”,而不是完全放弃。它们可能是我在多次重读时,或者在阅读节奏被打断时,会选择性“略过”的部分,以更专注于那些我个人最感兴趣和认为最精华的情节。而且,不同时期、不同心情下,我的阅读习惯和偏好也会有所变化。

总而言之,我常常跳过的段落,主要是那些在我看来,对于故事的主线推进、人物性格塑造或者核心冲突解决而言,信息量相对较少,或者节奏稍慢,让我感觉略显“冗余”的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毫无疑问有无数段落是百看不厌的。那么有没有常常跳过不看的呢? 未必是写得不好,也许仅仅是个人原因呢? 有“同好”,也会有“同厌”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