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第一胎孩子对于第二胎孩子的抵触,可能会来自于哪些方面?

回答
生了二胎,老大那边的“小情绪”可不是一星半点。很多爸爸妈妈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原本那个在家说一不二的小皇帝/小公主,突然变得爱哭、粘人,甚至对新来的小宝宝表现出明显的敌意。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看看。

1. 心理上的“失宠”感,地位的动摇

这是最最核心的原因。在有了二胎之前,大宝在家里的地位那是 undisputed 的,所有的关注、爱、资源,都是他的。他不用分享,不用等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突然间,一个什么都不会、只会哭闹的小家伙冒了出来,抢走了爸爸妈妈的时间、精力,甚至是床上的位置。

关注度被分流: 以前爸爸妈妈所有的时间都属于他,现在呢?喂奶、换尿布、哄睡觉,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都挤占了原本属于他的陪伴时间。他会觉得,爸妈的心思都被弟弟妹妹勾走了,自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资源被瓜分: 以前买的玩具、穿的衣服,都是他一个人的。现在,好多东西都要给小宝宝用,甚至小宝宝的到来,可能意味着家里某些原本属于他的“特权”要被收回(比如,不能随便打扰小宝宝睡觉,或者自己玩的时候要小声点)。
身份的转变: 他从“唯一的宝贝”变成了“哥哥”或“姐姐”。这个新身份,对他来说并不一定好玩,反而可能是一种负担。他还没准备好,就要面对“照顾”、“分享”这些词汇,这会让他的安全感产生动摇。

2. 生活习惯的剧烈改变

新生儿的到来,不仅仅是多一个人,它会彻底颠覆一个家庭原本的运转模式。

噪音和被打扰: 宝宝哭闹是常态,尤其是在夜里。大宝可能因此睡不好觉,影响他的生活节奏和情绪。他会觉得,这个小不点儿的到来,让家里变得鸡犬不宁。
生活空间的变化: 以前属于大宝的房间,可能要腾出地方给小宝宝;以前他可以随意跑动玩耍的空间,现在可能需要小心翼翼,怕打扰到小宝宝。
父母状态的疲惫: 新生儿护理非常消耗精力,爸爸妈妈可能比以前更容易疲惫、没耐心。大宝可能会感受到父母的压力,甚至把父母的情绪波动也归咎于小宝宝的到来。

3. 认知和理解能力的局限

大宝虽然是哥哥姐姐,但他终究是个孩子,他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

无法理解“分享”的意义: 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喜欢的东西要给一个只会哭的小婴儿。在他看来,这是一种剥夺,而不是一种“爱的传递”。
无法理解“父母的爱是无限的”: 他会觉得,父母的爱是有限的,有了小宝宝,分给他的爱就少了。他无法理性地思考父母会“一碗水端平”,或者“双倍的爱”。
对小宝宝的“威胁”感: 他可能认为小宝宝抢走了原本属于他的一切,小宝宝的哭闹、需求,在他眼里都是一种“占有”,一种“侵犯”。

4. 表现出抵触的方式

抵触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常见的有:

言语上的排斥: “我不喜欢弟弟/妹妹!”“把小宝宝送走!”“我不要这个妹妹!”
行为上的攻击: 可能会故意推搡小宝宝,抢小宝宝的玩具,甚至在小宝宝睡觉时故意制造噪音。
退行行为: 重新开始尿床、吸吮手指、要求抱抱,像小宝宝一样撒娇,试图重新获得父母的关注。
情绪的波动: 容易吃醋、生气、焦虑,变得比以前更粘人,或者更加独立、沉默。
忽略小宝宝: 假装看不见小宝宝,不和小宝宝有任何互动,甚至躲避与小宝宝有关的话题。

5. 父母处理不当的放大

有时候,父母无意识的一些行为,也会让大宝的抵触情绪更加严重。

过度强调“哥哥/姐姐要让着妹妹”: 虽然这是对的,但如果一味地要求大宝“让”,而忽略了大宝的情感需求,反而会让他觉得不公平。
拿大宝和小宝宝比较: “你看妹妹多乖,你怎么就不能像她一样?”这样的比较,只会打击大宝的自尊心。
没有充分地和孩子沟通: 在小宝宝出生前,没有和孩子做好心理铺垫;在小宝宝出生后,没有抽出时间好好安抚和解释。
让大宝承担过多的“照顾”责任: 让他帮忙换尿布、喂奶,这对他来说是一种压力,而不是一种“特权”。

总的来说,大宝对二胎的抵触,不是“坏”的表现,而是孩子在面对重大生活改变时,一种本能的反应,是他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不安、焦虑和诉求。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更好地去引导,而不是一味地指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主要是父母,其次是祖父母,再再其次是邻居。

我妹家俩娃了,妹妹准备生二胎的时候,老大已经四岁,每天都气得不行,因为我妈和邻居会拿一些诸如“你是姐姐了,再不听话就只疼弟弟或者妹妹了”之类的话对她讲,我奶奶也总是念叨着盼着二胎生个男孩,并对二胎充满了期待。小孩子是很敏感的,她虽然小,但是什么都知道。我每次往家打电话都得把我妈教训一顿,尤其是她兴高采烈将孩子发脾气当成乐子讲述的时候,终于还是有些好转的吧,但是妹妹真的把儿子生下来以后,老大还是发过一阵的脾气。但是,现在弟弟一周岁多了,老大还是很喜欢弟弟的,而且妹夫对老大超级宠,小妮子发现有弟弟了并不像听说的那么恐怖,也开心多了。她一直跟着妈妈生活,妹妹夫妻却在市里上班,今年她要去市里上幼儿园大班,跟父母弟弟一起生活了,一开始她是拒绝的,一提起这件事情就哭,年假的时候给她做了不少工作,她也明白了具体是怎么回事,现在特别开心,一方面能跟父母团聚,一方面去市里可以结交一些新朋友,而现在这边的朋友们,等放了假还可以一起玩。

小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思考的一个独立的人,并不是成年人可以随意支配的,用尊重的态度去沟通,给予他们足够的公平感和安全感,他们并不会胡闹。老二很粘老大,而且,老大也蛮有姐姐的样子了,因为从小长得大只,在小伙伴们中间也蛮有姐姐模样的。但是老大的心思还是特别纤细,希望我那个不省心的妹妹也可以好好待她吧。

user avatar

我结合我孩子说说。

1,这个70+% 以上是基因。

我对我两个女儿教育基本是一致的。我的大女儿就天然超嫉妒,不仅是对妹妹,从小对所有小孩子都如此。

一个最简单案例:

给小孩子发糖,小女儿就会先认真地吃完,吃完后到其他小朋友那儿去讨剩余的。只要自己有好处,

就不在乎别人有好处。

但是大女儿就会慢慢吃甚至不吃,等到其他人没有的时候,再显摆地在小孩子们前吃,

她特别享受这种别人没有自己才有的感觉。她可以吃苦,只要和别人对比有好就行了。

2,这种极端,就是个案,家长未必能发挥任何作用。

这个家长的错误,在于孩子有病,不去治疗孩子。反而依从孩子来成就自己的圣母心。

孩子有嫉妒心,很正常,但是类似自残,就是心理疾病。这时候要的是治疗。

比喻一下:

生病,大多不是自己生活方式的错误。但是自己没错,生病也要治病。

上面的答案,都太认为是生活/教育方式的错误,这是打错了板子。

这个父母的错误,在于老去纠结过错,不去治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生了二胎,老大那边的“小情绪”可不是一星半点。很多爸爸妈妈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原本那个在家说一不二的小皇帝/小公主,突然变得爱哭、粘人,甚至对新来的小宝宝表现出明显的敌意。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看看。1. 心理上的“失宠”感,地位的动摇这是最最核心的原因。在有了二胎之前,大宝在.............
  • 回答
    痛失第一个孩子,这份沉甸甸的悲伤足以压垮任何人。当生命的齿轮继续转动,第二个宝宝即将降临,这份喜悦和希望中,却又夹杂着难以言说的恐惧和不安。对第二个孩子的到来,父母的心情无疑是复杂而矛盾的,他们会以一种近乎本能的、小心翼翼的姿态去迎接和呵护这个新生命,那是一种混合着爱、愧疚、恐惧和对过往的深深眷恋的.............
  • 回答
    家里添了新成员,对我们这些“老大”来说,绝对是一场不小的“地震”。之前,整个家就是围绕着我一个人转的,爸妈所有的爱、所有的关注,全都是我的。可自从那个小不点儿(虽然现在已经不那么小了)来了之后,一切都变了。首先,最直观的就是“地位”的动摇。我曾经是那个可以随心所欲地霸占玩具、霸占爸妈怀抱的“小霸王”.............
  • 回答
    看到孩子如此痴迷奥特曼,同时又面临学习成绩的问题,作为家长一定非常焦虑。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耐心、智慧和策略来应对的挑战。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个问题,并给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您找到解决之道。一、 理解孩子痴迷奥特曼背后的原因首先,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孩子对奥特曼的喜爱定义为“中毒”,而是要尝试去理.............
  • 回答
    李靓蕾的经历,相信不少女性在婚姻中都能找到共鸣。尤其是“婚后连续生育三个孩子但仍得不到尊重,一胎一胎不停生”这件事,它不仅仅是个人层面的遭遇,更是触及了许多女性在婚姻、生育以及自我价值实现中面临的深层困境。首先, 身体和精神的双重透支 是最直接的影响。连续生育三个孩子,对于任何一个女性的身体来说,都.............
  • 回答
    人大代表提出的“对第三孩免除高中三年教育费用,高考可加 10 至 20 分”的建议,旨在通过经济和政策激励,鼓励生育,缓解人口结构问题,并提升教育公平性。这项建议的可行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经济成本、教育公平性、政策设计、社会影响以及实际操作难度等方面。以下将进行详细的.............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复杂的,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明白的。其实,你说的大部分男人不能接受孩子随女方姓,这确实是个普遍现象,但也不是绝对的。这里面牵扯到的因素太多了,有传统观念的影响,也有家庭地位、个人情感,甚至是社会环境的考量。咱先从最根子上的说起。中国几千年来都是父系社会,血脉传承,香火延续,这都是按着男.............
  • 回答
    亲爱的,29岁生下宝贝儿子,又恰逢有婆婆帮忙,真是双喜临门!作为老师,你们一定心思缜密,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考量,尤其是关于家里添丁这件事,更是需要仔细权衡。特别是现在,小家伙刚来到这个世界,你们肯定有许多新鲜感和挑战,同时也在思考,这个小天使的弟弟或妹妹,什么时候来,又该和哥哥差几岁,才能让家庭生.............
  • 回答
    这个问题在中国社会其实挺普遍的,尤其是在一些传统观念比较重的家庭。当男方坚持孩子跟父姓,而女方也因为各种原因(可能是对母系传承的重视,也可能是对男方某些行为的不满,或者只是单纯想坚持自己的原则)坚持孩子跟母姓时,确实会陷入僵局,需要好好沟通和协调。首先,咱们得明白,姓氏这事儿,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
  • 回答
    您好,这个问题确实是个比较棘手的家庭问题,涉及到婚姻中的公平、责任分担以及长辈赡养等多个方面。咱们一块儿来捋一捋,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以及这种要求是否算“合理”。首先,关于“第一个孩子跟女方姓”这件事。 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碰撞: 在咱们国家,传统上孩子都是随父姓。但这几年随着社会发展和女性地位.............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传统观念、婚姻习俗以及法律层面的考量,简单地说,女方要求生的第一个孩子跟女方姓,在现代社会通常不被视为传统意义上的“入赘”。但为了说得更明白,咱们得把这个问题拆开来看,从几个角度细细梳理一下。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什么是传统意义上的“入赘”。传统观念里的“入赘”:在过去,尤其是农耕社会.............
  • 回答
    哎,亲爱的妈妈,我太能理解你了!那一刻,脑子嗡嗡响,好像整个世界都塌了,感觉自己怎么也做不好,简直就是天崩地裂。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每个新手妈妈,甚至是有经验的妈妈,都偶尔会经历这样的崩溃时刻。尤其是一岁多的孩子,他们正处于一个超级“难搞”的阶段,我们先一起喘口气,然后好好聊聊怎么带这枚小魔头,好.............
  • 回答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卧室,唤醒的不是闹钟,而是心底那股熟悉的、混杂着兴奋又带着点空落的涟漪。今天是开学第一天,我家那个刚过完漫长暑假的小捣蛋鬼,终于要重返校园了。我揉揉眼睛,起身看向床边。儿子还在沉睡,脸上还带着一丝孩子气的稚嫩,但很快,这稚嫩就要被书包和知识一点点磨砺。我轻手轻脚地走过去,看.............
  • 回答
    这事儿挺新鲜的,也挺能引人遐思的。一个学校的副校长,在开学第一课上,直接就把孩子们的剩饭给吃了,这事儿您怎么看?听起来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但也确实挺让人玩味的。咱们先拆解一下这个场景。开学第一课,这个时间节点很重要。通常来说,这是学校为了迎接新学期,给学生们一个好的开端,可能会讲一些学习方法、校园规.............
  • 回答
    .......
  • 回答
    这问题太实在了,我只能说,生孩子的第一年,对大多数夫妻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婚姻的“极限挑战”,比想象中的还要“硬核”。你以为的“难”,可能只是累,起早贪黑照顾小不点,没日没夜地喂奶换尿布,身体上的疲惫是肯定的,但那都不是最要命的。真正让婚姻“摇摇欲坠”的,是那些悄无声息,却能击穿你心防的点点滴滴。首先.............
  • 回答
    第一次带着妻儿和小姨子跑一趟1700公里的长途,这绝对是个大工程,也是个难得的家庭体验。既然是第一次,又是全家老小的,安全和舒适绝对是头等大事。别担心,咱慢慢来,把这趟旅行准备得妥妥当当的。出发前,就像打仗前的准备一样,得把一切细节捋顺了。一、车况是重中之重,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全车检查,必须细.............
  • 回答
    孩子成绩年级第一,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说明他聪明、有潜力,并且能够通过努力取得好成绩。然而,成绩好却贪玩、有些骄傲,这确实是许多家长会遇到的“甜蜜烦恼”。别急,咱们一步步来聊聊怎么把这股劲儿引导到更健康、更持久的学习道路上。首先,我们要明白,成绩优秀是基础,但学习本身更重要。 年级第一固.............
  • 回答
    哇,你这个问题问得真棒!想知道世界上发现的第一具恐龙化石在哪儿?这个问题可不简单,因为“第一具”这个概念,在科学上得稍微解释一下。我们现在知道恐龙是那些活在很久很久以前(大概是几千万年前到几亿年前)的大家伙,它们早就灭绝了,只留下了一些骨头、脚印或者其他痕迹,这些都被埋在了地底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就.............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棒的问题!你问了一个关于一位名叫玛丽·安宁(Mary Anning)的非常特别的女士。她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人们对地球和生活在上面的各种生物了解得还不多。玛丽·安宁发现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后来被人们广泛认可的化石,很有可能就是她早年发现的鱼龙(Ichthyosaur)的头部。不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