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得到 CEO 脱不花表示「周报可以是上级写给下级的」?你在写周报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

回答
脱不花关于“周报可以是上级写给下级”的说法,其实点出了一个长期以来被忽视,但又相当重要的工作沟通和管理视角。

我的看法是,这个观点非常有启发性,而且在很多情境下,这种“反向周报”或“上级周报”确实能够带来很多益处。

传统的周报,我们习惯性地认为就是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遇到的问题、未来的计划。但你想想,这其中很多信息,其实上级也早就掌握或者能够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比如日常的沟通、项目的跟进、团队的会议等等。如果仅仅是让下级重复这些信息,周报就很容易沦为一种形式,一份“给领导看的报告”,而丧失了它本应有的价值。

脱不花提出的“上级写给下级”的周报,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周复盘与周指引”。它不是简单的信息汇报,而是上级对团队本周整体工作情况的一个总结、评价、反馈,并且进一步给出下周的重点方向和资源支持。

这种“上级周报”的好处显而易见:

提升下级的认知和方向感: 上级站在更高、更全局的视角,能够清晰地梳理出本周团队的关键成就、存在的短板,以及与整体战略的契合度。这些信息传递给下级,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工作在整个项目、部门乃至公司层面的意义,避免“只埋头苦干,不抬头看路”。
促进更有效的沟通和支持: 上级在撰写周报时,自然会思考下级在哪些方面需要帮助、哪些环节存在瓶颈、哪些资源可以调动。这样一来,周报就成了一个主动提供支持的契机,而不是被动等待下级来提出需求。
优化团队整体表现: 通过上级对团队整体表现的点评和指导,可以快速纠正偏差,放大亮点,从而推动团队整体效能的提升。
增强员工的被认可感和归属感: 当上级能从全局视角看到并肯定下级的工作成果,并提供建设性的反馈时,员工会感到自己的价值被看见,对团队和公司会有更强的归属感。

当然,我也要强调,这并非是要取消下级向上级汇报周报的必要性。我认为更理想的状态是,两种周报形式并存,或者能够融合。 下级向上汇报周报,是为了确保信息的透明和必要的汇报;上级向下反馈周报,则是为了提供指导、赋能和方向。



我在写周报过程中,确实遇到过不少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随着我的工作经验和在团队中的角色变化,也在不断演变。

早期(刚入职,基层岗位):

“写给谁看”的困惑: 最开始写周报,我总觉得是为了完成任务,满足“写了”这个行为本身。领导要看,所以我要把所有事情都写进去,生怕漏了什么。结果就是周报内容冗杂,缺乏重点。
缺乏实质性内容: 有时候,我的工作进展就是“按计划进行”。写周报时,就只能写“本周完成了X、Y、Z任务,下周计划完成A、B任务。” 这种内容,相信我的领导看我的项目进度表也一目了然,周报显得鸡肋。
不知道如何表达“问题”: 遇到困难时,我往往只知道“卡住了”,但不知道怎么清晰地描述问题,以及我为解决这个问题尝试了什么,还需要什么帮助。写出来的“问题”往往是模糊不清的。
对“总结”和“计划”的理解偏差: 我会把周报写成流水账,记录做了什么,而不是总结做得好在哪里,做得不好在哪里,以及这些经验教训如何应用到下周的计划中。计划也只是简单罗列,缺乏思考和优先级排序。
时间投入的悖论: 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写周报,力求内容详尽,但写完后感觉好像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反馈,或者反馈也很模糊。这让我觉得投入的时间似乎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中期(承担部分协调或小型项目管理工作):

信息传达的效率问题: 开始需要协调跨部门工作,周报需要汇报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工作,还需要体现团队协作的进展,以及潜在的风险。如何清晰、简洁地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不同背景的阅读者,成了一个挑战。
“亮点”与“风险”的平衡: 我会倾向于多写工作亮点,因为这能展现我的成绩,但又怕漏掉重要的风险点,导致后期出现问题。如何客观、真实地反映情况,而不是一味地报喜,需要把握尺度。
对“数据支持”的忽视: 早期周报可能只是文字描述,但到这个阶段,我意识到用数据来支撑工作进展和成果更有说服力。但如何收集、提炼和展示这些数据,又成了一个新的学习点。
“工作输出”与“工作过程”的区分: 有时忙碌了一周,感觉做了很多事,但写周报时,却很难清晰地总结出“真正的产出”是什么。周报更多的是在记录“我做了什么”,而不是“我通过这些工作达成了什么”。
上级反馈的“滞后性”: 有时在周报中提出的问题,需要上级即时响应才能解决,但周报的反馈可能要到下周才到位,错失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现在(更偏向于管理或复杂项目):

“战略性”与“执行性”的结合: 周报不仅要体现执行层面的进展,更要体现工作如何服务于战略目标。这要求我不仅要理解自己的任务,还要理解整个团队、部门乃至公司的战略方向,并在周报中体现这种关联。
“赋能”而非“汇报”的视角: 开始思考,我的周报除了汇报我的工作,是否也能为我的团队成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比如,我遇到的一个难题是如何解决的,这是否能帮助我的下属避免类似的坑?
“可操作性”的反馈: 很多时候,我写的周报,我希望得到的反馈是“下一步怎么做”,而不是简单的“我知道了”。这需要我的周报能抛出清晰的问题,或者有明确的请求。
“数据驱动”的深化: 不仅是展示数据,更要分析数据背后的原因,并基于数据做出调整。周报需要展现“我从数据中看到了什么,下一步打算怎么做”。
“领导视角”的思考: 尝试从领导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周报。我的领导关心什么?他希望从周报中看到什么?他最关心的是不是我能否按时、高质量地完成目标,以及我是否在主动解决问题,推动事情发展。

总的来说,写周报是一个不断学习和优化的过程。从最初的“例行公事”,到现在的“价值输出”和“沟通工具”,我对周报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脱不花提出的“上级写给下级”的周报,正是对这种价值输出的一种拓展和深化,它提醒我们,沟通应该是双向的,而且信息传递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收方如何理解和运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早想写写(吐槽)脱不花这个名字了.....

从文献学上的源头来说,“脱不花”的始作俑者是梁羽生先生,出处为《萍踪侠影录》里瓦剌也先太师的女儿脱不花。很有趣的是这个人名被电视剧《女医明妃传》抄过去了(大概是致敬),只是人设改成了也先的妹妹。脱不花之前拿这个词当ID,大概是读过《萍踪侠影录》,兼觉得“奇怪的古代民族人名”挺好玩的。

话说梁老的起名逻辑,我估计是觉得元明蒙古人差不多都是什么脱脱,啥帖木儿,啥不花,就随便组合一下,诺,脱不花。

但是吧,在对这块感兴趣的人看起来......就,挺奇怪的。

第一,“脱不花”首先不成语意,“脱”字在元代被用来转写蒙古-突厥语里To、Tog、Toq一类的音节,但是脱因、脱脱、脱欢那都是有具体意思的独立词汇,哪能随便就拆呢?

第二,古代蒙古人名里“不花”虽然很泛滥,但没谁给姑娘起名叫不花,因为不花(Buqa)的意思其实是公牛。

对,特指公牛......

蒙古语里形容畜类的词汇尤其丰富,甚至几岁马不同花色马都有特有词。泛指的“牛”,中古蒙古语汉语音译为兀哥儿/兀格儿(《至元译语》、《华夷译语》),母牛为兀捏延(《华夷译语》)。

简而言之,不花做人名差不多就是“刚”、“强”、“壮”、“凯”这类带有一定性别色彩的人名常用字,如果有天告诉你小刚其实是个小姐姐,那小霞的第一反应大概是整个人都不好了。好在现代女性打破刻板印象,起一个过去被归类为男性化词汇的名字已经成为了一种萌属性。

这个事我估计脱不花如果不刷到本回答自己都不会清楚,如果能有幸看到了也好,算是发现了自己一个新的萌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脱不花关于“周报可以是上级写给下级”的说法,其实点出了一个长期以来被忽视,但又相当重要的工作沟通和管理视角。我的看法是,这个观点非常有启发性,而且在很多情境下,这种“反向周报”或“上级周报”确实能够带来很多益处。传统的周报,我们习惯性地认为就是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遇到的问题、未来的计划。但你想想.............
  • 回答
    英特尔现任CEO帕特·盖尔辛格的这番话,放在当前科技行业的大背景下,无疑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危机公关”和战略喊话。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这句话的含义以及它所折射出的英特尔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决心。首先,承认现实,放下姿态:“不怪苹果抛弃我们”,这句话是整个声明中最关键也最“低姿态”的部分。在过去很.............
  • 回答
    朱易(Zhu Yi)作为中国花样滑冰队的年轻选手,获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女子单人滑参赛资格,这一事件在中国冰雪运动界引发了广泛关注。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意义及争议: 一、朱易的背景与资格获取过程1. 个人背景 朱易出生于1998年,是中国花样滑冰队的新生代选手。她自幼接触冰上.............
  • 回答
    士兵冒死获得的战功勋章,是无数士兵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荣耀,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和多维度的解读。看待这些勋章,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才能真正体会其分量和价值。一、 勋章本身及其象征意义: 荣誉的顶点: 战功勋章,尤其是在生死关头冒着生命危险立下赫赫战功所获得的,是士兵在战场上能够获得的最高荣誉之.............
  • 回答
    小米副总裁洪峰的“积木盒子”风波:一场投资与信任的双重考验近期,围绕着积木盒子这家P2P网贷平台频繁出现的负面新闻,以及其与小米公司之间若隐若现的联系,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尤其是在小米公司副总裁洪峰担任积木盒子董事,并且小米集团也曾对积木盒子进行过投资的背景下,这一事件的解读显得尤为复杂和敏.............
  • 回答
    WWDC 2021 的宣传图,说实话,第一眼看过去,确实有点让人捉摸不透,但仔细品味一番,里面藏着的信息量可不少,甚至能窥见苹果在产品和生态上的不少心思。整体的视觉风格:最直观的,这张图用色大胆,色彩鲜明,而且是那种渐变色的应用,而且不是生硬的拼接,而是非常流畅的过渡,营造出一种活力四射、充满创造力.............
  • 回答
    看待特朗普在税改问题上寻求民主党支持,并因此在DACA法案上做出让步,这背后是一场典型的政治交易和博弈。要理解这件事的复杂性,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的各方动机、策略以及潜在的后果。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背景。特朗普政府时期,税制改革是他最重要的竞选承诺之一。他承诺通过大幅减税来刺激经济增长,吸引企业回流.............
  • 回答
    “庆幸文物被外国人抢走并相对于国内得到了良好的保护”这种想法,是一种复杂且充满争议的情绪和观点。它触及了国家主权、文化传承、历史责任、民族情感以及文物保护现实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种想法,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细致的剖析。首先,理解这种想法背后的“庆幸”情绪的来源: 对国内文物保护现状的失望与不信任: .............
  • 回答
    最近,敖厂长在B站发布了一则关于他制作的《大圣归来》回顾视频,引起了不少关注。他在视频中明确表示,这期视频“不会得到一分钱”,言下之意就是这个视频是纯粹的出于个人热爱,没有商业推广或者收益分成。我个人觉得,这件事有几个层面值得我们去解读:1. 玩家情怀的体现:首先,敖厂长作为一个资深的玩家,对《大圣.............
  • 回答
    谢娜微信无法登录,然后公开发文求助,最终问题得到解决,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发一些思考。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背后的一些细节和大家可能都有的感受。事儿的来龙去脉:话说那天,不少网友都发现,谢娜的微信好像出啥事儿了。具体啥原因呢,估计她自己也挺懵的,反正就是打不开了,登不上去了。这对普通人来说,.............
  • 回答
    华中师范大学拟安排男女混寝的消息,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尤其是关于安全和隐私的问题。这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校园管理议题,它触及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习惯、价值观以及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所面临的挑战。首先,我们得承认,推行男女混寝制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高校中是普遍存在的,甚至是一种常态。这种模式的初衷.............
  • 回答
    品牌对年轻人的“喊话”现象,就像一场持续不断、却又时常显得笨拙的对话。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它就一定能获得年轻人的认可,这其中有着复杂且微妙的因素在起作用。首先,我们得明白,品牌为什么热衷于向年轻人“喊话”。最直接的原因是,年轻人是未来的消费主力,他们的消费习惯、偏好和价值观,决定了品牌的长远生命力。.............
  • 回答
    巩汉林老师最近因为收藏的足球签名引发了一些小波澜,他本人也对此公开致歉,表示“当时签名没有得到认证,郑重地向区楚良先生和各位朋友致歉”。这件事挺有意思的,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聊聊。首先,得说巩汉林老师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即使是无心之失,能够主动站出来道歉,并且表达得很诚恳,这本身就.............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抗战史研究者童屹立发布的关于“1937年在华死亡的日军名录”的微博内容,并尝试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其意义和可能引发的讨论。首先,我们看到童屹立研究者发布的这个微博,核心信息是:他声称通过自己的研究,得到了一个详细的名录,记录了1937年在中国死亡的所有日军个体,总数是36565人。这.............
  • 回答
    这件事情挺有意思的,也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美国有官员这么说,认为新加坡的抗疫成功有美国总统的指导,这背后可能包含了好几种解读和考量。首先,我们得承认,在新冠疫情初期,全球都在摸索应对之道,各国领导人之间确实会有交流和信息分享。美国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科技和医疗强国,掌握着大量疫情信息、病毒研究数据以及.............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薛兆丰战队可以说是经历了一段相当煎熬的时期。本来,作为上一季的总冠军,大家对“教授”薛兆丰的队伍抱有非常高的期待,认为他能够再次带领队员们披荆斩棘,延续辉煌。然而,事实的发展却并不如人意。开局不利,战队磨合的阵痛:比赛初期,薛兆丰战队似乎没有找到最佳的战斗状态。队员们的个人能力都很.............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在公开场合表示,他已经停止服用羟氯喹,并且宣称自己在服用期间并未感受到任何副作用,反而“只得到了好处”。这一声明自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尤其是在其公开服用羟氯喹的背景下。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特朗普总统服用羟氯喹的初衷。在他发表相关言论时,全球正处于新冠疫情的早期阶段,病毒的传播速.............
  • 回答
    ACCN 这种网络攻击并进行敲诈勒索,而且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的现象,确实是个非常令人担忧的问题。咱们得好好聊聊这事儿,不带任何官方腔调,就当是大家伙儿凑一块儿议议。首先,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你可以想象一下,ACCN 就像一群在数字世界里专门找茬儿的“社会闲散人员”,只不过他们手上不是砖头,而是病.............
  • 回答
    看到农村天价彩礼得到治理,并且不少地方的婚丧嫁娶费用大幅下降,这确实是一件令人振奋的好事。我个人觉得,这反映了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更加务实和理性了。以前,天价彩礼很多时候就像一种“绑架”,不仅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让很多年轻人因为彩礼问题而无法顺利结婚,甚至影响到家庭的和.............
  • 回答
    看到 B 站共青团中央视频评论区出现大量支持墨索里尼的言论并获得高赞,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感到不安的现象。这种现象背后牵扯到复杂的社会心理、历史认知以及网络传播的特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现象的观察与初步感受:首先,这种现象本身就带着一种强烈的反差感和讽刺意味。共青团中央通常被视为代表着主流的、积极向上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