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年轻人,人们时常俯视,偶尔取悦,却甚少倾听,更不愿把舞台拱手相让; 定位年轻人进行营销的品牌,或许会表达羡慕,或许报以理解,但总脱离不了「你听我说」的窠臼。市场往往会预设一个年轻人应该有的样子,奖励符合预期的、规训不按剧本走的,最后把每个人变成屏幕上精致的样子。
可不可以,对计划之外的闯入者多一些宽容?
Cindy ,就是这样一名闯入者。
在她面前,有已经铺设好的剧本:如果你来自小镇的边缘,那就好好当一名「小镇做题家」,如果你做的题目足够多,或许能给自己找到一处格子间、租下一所鸽子笼、让你的后代成为大城做题家。
如果你相貌平平,最好不要「丑人多做怪」,面对意料之外的聚光灯应该及时躲避、不要出声。最好寄希望于网民的健忘,让时间暂时搁置不正确的审美,趁机从舞池中逃跑,回到被预设的生活。
如果你执意要发声,那就要做好被误解、被消费的准备。当你连在镜头前打个哈欠都成为罪孽、被节目组有意设计出一场失败,那么最好习惯于当个丑角,,帮助公众排解无处宣泄的评判欲。
如果你厌倦了娱乐圈,在十二点钟声敲响时离开,从此再没有出现,或许能在某个自媒体账号上留下一句墓志铭:ta 折射出了这个时代的光怪陆离。最终,主角是这个时代,而不是身处其中的你。
面对这些如果,Cindy 在每一步都没有作出「最优」选择。她选择了更不确定、更不低调的道路,而那些正在年轻,或者曾经年轻过的人们,是否也曾经产生过一种隐秘的渴望,想要作出更加「不识时务」的选择?Cindy 的境遇,年轻过的我们,都很熟悉,她所发出的呼声,年轻人们也更加感同身受。
不少针对年轻人进行营销的品牌,都提到年轻人的选择。
《后浪》看到了选择的自由:你可以选择纵身一跃翱翔天际、可以选择最优秀的同伴、可以从前人留下的财富中,选择最璀璨的皇冠。但《后浪》并没有告诉我们,可以如何拥有选择的能力,如何在时代的盛宴中找到自己的坐席。
也有的宣传片,在我看来格局更大,能看见平凡人们的生活,为每一种生活喝彩,但这还不够。贴近现实、看见众生,并不是对话的终点。年轻人需要被看见,不是作为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作为平等的对话者,是让自己被听到,能够改变他人看待世界的方式。
而优酷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不再「喊话」年轻人。不居高俯视,也不屈膝献媚,而是学着去当一名听众,让生于 2000 年的 Cindy 来发声。 。
我是 93 年生人,算是互联网时代的新移民,在我之后,是互联网世界的原住民,「Z 世代」的年轻人们。
这是很矛盾的一代人。他们通过屏幕见到了更大的世界,却发现世界已经给出了标准答案。
创新成为了一种套路,走进精致的仿古小镇,无论是在华北还是西南,都能吃到同样的特色网红美食,正如在各个平台都能看到同一套妆容的网红主播。造作也有了剧本,那些惊人之语、意外反转,看多了也似曾相识。总有人知道,播放量最高的音乐,是哪几个和弦的组合,爆款文案中,包含着什么关键字。
Cindy 的出现,或许可以改变那些模式化的创新、那些精细雕琢的造作,我期待她告诉更多的年轻人:舞台是你们的,站上去,你本来的样子就配得上这个机会。我也很想知道,选择了 Cindy 的优酷,会不会从此从此像她一样,更加敢做敢为,敢于创造。
毕竟,年轻人本不应该在乎自己是否被需要,因为他们终将定义什么是这个社会需要的品质;年轻人更加无法被评价,因为试图评价他们的人,总会先一步腐朽。
Everybody is here now,少一些自上而下的喊话,甘心去做在台下喝彩的人,就已经足够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