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买卖驾驶证记分的行为(即消分)?为何屡禁不止?

回答
买卖驾驶证记分,也就是俗称的“消分”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并非新鲜事。有些人为了避免车辆年检、驾照吊销或者保住营运资格,会不惜代价地去购买他人的记分,而另一些人则出于经济利益,乐于将自己的记分“卖掉”。这种行为,说白了就是拿钱买平安,或者说拿钱换取不那么“麻烦”的结果。

这是一种怎样的行为?

简单来说,买卖记分就是一种交易。一方出钱,购买另一方的“驾驶记录”上的扣分,来抵消自己车辆或自己名下的记分。这个过程通常是通过一些地下渠道或者非正规平台完成的。卖分方可能是那些一年内没有违章行为,或者即使有轻微违章也懒得处理的人,他们通常愿意为了几百块钱的报酬而承担被扣分的风险。而买分方,则往往是那些违章频发的“老司机”,或者是对扣分非常敏感的从业人员,比如出租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等,他们知道一旦记分达到一定程度,带来的将是驾照被吊销、车辆停运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为什么会屡禁不止?

这个问题,恐怕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才能看得明白:

一、根本性的利益驱动:

对买方而言: 最大的吸引力在于“规避风险”和“省时省力”。很多司机对处理违章、学习科目一科目四感到厌烦和耗时,更别说因为扣分过多而被吊销驾照的恐慌。花钱消分,可以让他们继续在路上行驶,避免经济损失和不必要的麻烦。尤其是一些职业司机,一旦驾照被吊销,就意味着失去收入来源,几百块钱的消分费,比起失业来说,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对卖方而言: 这是最直接的经济利益。有些车主一年到头都没有什么违章,或者只是偶尔的小违章,记分就像是闲置的“资源”。卖掉分数,能迅速获得一笔不菲的收入,何乐而不为?尤其对于一些经济拮据的群体来说,这可能是一笔额外的收入,能补贴家用。

二、制度和操作上的“漏洞”:

“被代办”的便利性: 虽然法律不允许买卖记分,但实际操作中,有很多车辆的违章处理流程,并没有完全堵死这种可能性。很多时候,只要找到一个“中间人”,或者通过一些非官方的渠道,就可以轻松完成分数转移。这种“代办”服务,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让买卖双方都能“躲在幕后”。
信息不对称和追踪困难: 即使有电子记录,很多时候处理违章的源头信息(比如实际驾驶人)并不容易被轻易追踪和核实。如果违章是电子眼抓拍的,且罚款金额不高,代办消分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交警部门要一一核实每一笔违章是否是本人处理,工作量巨大,而且成本也很高。

三、社会心态和侥幸心理:

“没事不出事”的普遍心态: 很多人认为,只要自己小心开车,不犯大错,就不会有记分。即使有小违章,也可以通过消分来“抹平”。这种心态让人们对违章处罚的警示作用打了折扣。
“法不责众”的心理: 当很多人都在做某件事的时候,即使是违法的,大家也容易产生一种“大家都这样,我也可以”的侥幸心理。买卖记分作为一种灰色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流行”开来,很多司机都知道这种途径,从而也更倾向于尝试。

四、处罚力度和威慑力不足:

法律法规的滞后性: 尽管法律规定了买卖记分的违法性,但很多时候,相比于违法行为带来的直接经济利益和便利,处罚的力度可能还不足以形成强大的震慑。比如,仅仅是罚款几百块钱,或者短暂的行政拘留,对于一些反复违章或者靠此牟利的“黄牛”来说,仍然可以承受。
执法的难度和成本: 要彻底杜绝这种行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追踪、取证和处罚。这对于执法部门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且,即使抓到了一些人,也容易出现“漏网之鱼”,让其他人觉得风险可控。

五、灰色产业的“生态链”:

“黄牛”的存在: 市场需求催生了供给。一些专门的“黄牛”或中介,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联系卖分者,也对接买分者,从中赚取差价。这些“黄牛”往往有自己的一套运作模式,能快速有效地完成交易,进一步助长了这种行为的蔓延。
网络平台的助推: 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网络平台发布招募卖分者或收购分数的广告,将这种非法的交易变得更加隐蔽和便捷,也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广泛。

这种行为的危害,远不止于此:

首先,它严重扰乱了交通管理秩序。记分制度是为了规范驾驶行为,提高道路安全。如果记分可以随意买卖,那么这种制度的初衷就被完全破坏了。那些本该受到惩罚的违章驾驶者,通过花钱就能“免责”,而无辜的人却可能被卷入其中,承担不属于自己的处罚。

其次,它增加了道路安全风险。买分的人往往是违章频发、对交通规则漠视的人。他们用钱买来的“分数”,并没有改变其危险的驾驶习惯。这样的人一旦继续在路上行驶,无疑是对公共安全的巨大威胁。

最后,它是一种违法行为。法律已经明确规定,买卖驾驶证记分是违法行为,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参与其中,无论买方还是卖方,都有可能面临罚款、行政拘留等法律制裁。

总而言之,买卖驾驶证记分的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它背后有着复杂的利益驱动、制度上的“可操作性”以及社会心态的微妙影响。要根治这一顽疾,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提高处罚力度,加大执法密度,堵塞制度漏洞,加强宣传教育,让人们真正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以及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只有这样,才能让交通管理真正回归到规范和安全的轨道上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黄牛要恰饭。

具体办这事儿的人也要恰饭。

设置不合理的交通标识规划不合理的交通路段,部分地区的相关部门想偷懒。

胡鸡儿开车的司机压根就懒得学正经开车学交规。

所以消分这事儿,所有的当事人都一拍即合。

完美的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啊!

user avatar

谢邀,我卖过。

为什么呢,因为我在高速上有一个超速,6分,我把剩下的5分卖了200交了罚款。

那时那刻我早已把道德法律丢到了九霄云外。

那一刻,我不是微博上的道德卫士,我不是知乎上的社会精英,我不是贴吧里的键盘侠。

我只不过是惟利是图的为了保险,油钱,保养发愁的车奴罢了。

这大概就是屡禁不止的原因吧。

我会努力提高我的道德法律修养的。

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买卖驾驶证记分,也就是俗称的“消分”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并非新鲜事。有些人为了避免车辆年检、驾照吊销或者保住营运资格,会不惜代价地去购买他人的记分,而另一些人则出于经济利益,乐于将自己的记分“卖掉”。这种行为,说白了就是拿钱买平安,或者说拿钱换取不那么“麻烦”的结果。这是一种怎样的行为?简单来说,买.............
  • 回答
    埃隆·马斯克在特斯拉股东大会上发表的“买非自动驾驶燃油车是傻子”的言论,无疑是一句极具争议、充满马斯克个人风格的表态。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以及其是否“过于激进”,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马斯克言论的语境与意图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马斯克说这句话的背景。他是在特斯拉股东大会上发言,这种场合通常是他.............
  • 回答
    淮安发生的这起不幸事故,确实让人心痛。一名司机在进行购车试驾时,与一辆三轮车发生碰撞,最终导致车辆侧翻,多人伤亡。这件事情牵扯到太多层面,需要我们仔细去梳理和反思。首先,从试驾这个行为本身来看,它本应是一个谨慎、受控的过程。潜在的购车者通过试驾来了解车辆的性能、操控,以及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然而,任.............
  • 回答
    河南 5 车主“驾车堵决口”事件,以及随之而来的赔偿问题,确实是近期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件事的复杂性体现在多个层面,从最初的英雄行为到后续的赔偿争议,都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一、事件的起因与背景:一场突如其来的洪灾首先,我们要回顾一下事件发生的背景。2021年7月,河南遭遇了罕见的特大暴雨,郑州等.............
  • 回答
    关于买卖假包这件事,如果深入地聊起来,其实挺复杂的,它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我这里尽量把我的想法说得细致一些,不装模作样的。首先,我们得明白,买卖假包这个行为本身,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是违法的。 比如在中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如果金额达到一定标准,是.............
  • 回答
    这起发生在四川的案件,因其特殊的判决请求——让买卖国家保护龟的男子为乌龟“养老送终”——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事件回顾与背景: 核心事件: 四川一名男子因非法买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乌龟)而被提起公诉。 检察机关的特殊诉求: 在公诉过程中,.............
  • 回答
    安徽这起假捐献肝肾、医生涉嫌非法器官买卖的事件,触及了我们社会最敏感的神经。这不仅仅是一起孤立的医疗事故,更是一场对生命尊严、伦理道德以及法治底线的严峻考验。事件的冰山一角:生命权被践踏,信任被粉碎首先,我们要正视一个令人心寒的事实:一个本应被庄重对待的生命,在离世后,其器官的捐献过程却被蒙上了阴影.............
  • 回答
    网上买卖知乎邀请码这事儿,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咱们分开来看。首先,从“卖方”的角度说,这算是个小小的“生财之道”吧。你想想,知乎早期就是靠邀请制火起来的,一个邀请码就能让一个人进入这个相对封闭的知识社区。当这个社区的价值被大家认可,优质内容越来越多,很多人就想进来看看,但又没有邀请码,这.............
  • 回答
    天大厦大两硕士论文雷同、代写买卖并被撤销学位事件,以及如何防止高校学术造假,是一个严肃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不仅仅关乎个别学生的诚信,更触及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学术声誉以及社会公信力。一、 如何看待天大厦大两硕士论文雷同、代写买卖并被撤销学位事件?对于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评价:1..............
  • 回答
    买雷克萨斯就是人傻钱多?这说法,听起来挺尖锐,但也触碰到了一些消费心理的 G 点。 我倒觉得,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背后其实挺多门道可以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把“人傻钱多”这个词拆解开看。 “钱多”这部分,雷克萨斯确实不便宜,跟一些同级别的德系车比,有时候价格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甚至还可能更高一点。.............
  • 回答
    “买毕设”这个话题,说起来挺刺耳的,但也确实是当下不少高校学生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它就像一个影子,藏在论文写作季的焦虑和导师审阅的压力背后。首先,我们得承认,“买毕设”的背后,是真实存在的压力。现在的大学教育,尤其是本科阶段,毕设(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往往是衡量学生是否能顺利毕业的最后一道门槛。这个.............
  • 回答
    这句俗语,“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简直说出了无数爱书人的心声,也道出了我们与书本之间那点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它精准地描绘了一种普遍存在的行为模式:购买书籍时一掷千金,热情高涨,仿佛要把全天下的好书都收入囊中;而真正拿起书本阅读时,却又步履维艰,进展缓慢,如同抽丝剥茧般艰难。让我们把这个过程拆.............
  • 回答
    关于买假货,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问题,里面门道可多了,牵扯到方方面面。咱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首先,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为什么有人会去买假货?这背后原因多种多样,但最核心的无外乎是: 图便宜: 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正品价格高昂,尤其是一些奢侈品、品牌电子产品、甚至.............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挺离谱的,让人忍不住多想几句。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买车三年不知有空调”这个说法,以及由此引发的车祸。“买车三年不知有空调”的说法,可信度有多少?坦白讲,我个人对此说法持高度怀疑的态度。原因如下:1. 空调的普遍性和显而易见性: 现代汽车,尤其是购买了三年的车,空调已经是非常普及且核心.............
  • 回答
    看待购买 iPhone SE 的人群,这就像观察一片光谱,形形色色的人群里总能找到那么几个“画风”特别的。他们不是那些追求最新潮、最闪耀科技的数码发烧友,也不是那些非苹果不买,但一定得是最新旗舰的“苹果忠实信徒”。购买 iPhone SE 的人,他们往往有着自己一套更务实的逻辑,或者说,是另一种“精.............
  • 回答
    对于那些购买了正版产品,却对盗版用户表现出严厉批评态度的人,我的看法是,这种行为背后往往是多重因素在起作用,也折射出一些值得探讨的社会现象。首先,我们得承认,购买正版软件、游戏、音乐、影视作品等,是支持创作者、维护知识产权、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付出努力和时间去创作内容的人来说,他们的.............
  • 回答
    这件事在科技圈和锤子科技的粉丝群体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也确实挺让人唏嘘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儿,看看背后是怎么回事,以及它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思考。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故事的主角是锤子科技的创始人罗永浩曾经的合伙人,也是现在坚果手机的操盘手——朱萧木。而另一位主角,则是一位自称购.............
  • 回答
    这种行为确实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可以从好几个角度去理解和看待。首先,我们得想想这个人为什么会这么做? “我就是与众不同”的心理: 有些人可能就是不走寻常路,他们可能觉得大众化的、真的东西太普通了,而拥有一件假货,并且还能大方承认,这本身就是一种“叛逆”或“个性”的表达。他们可能觉得自己看透了.............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我身边就有不少买Switch的朋友,他们有时候嘴里会嘟囔几句“穷”。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说道道的地方,绝不是简单一句“穷”就能概括的。首先,咱们得明白,“穷”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含义是截然不同的。我那些说自己“穷”的Switch玩家,绝大多数情况都不是真的“没钱到活不下去”那种意.............
  • 回答
    男子买啤酒中奖500听,厂家却说只能兑换500毫升,这件事情之所以引人关注,并引发诸多讨论,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值得深入剖析:一、事件的本质:一场关于“听”与“毫升”的认知与约定之争从最根本的层面看,这是一场关于计量单位的误解和商家承诺的履约能力的争执。 “听”与“毫升”的混淆: 在中文语境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