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身在北京的外地打工人士,宁愿在北京带防毒面具,也不愿回家吸新鲜空气?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背后其实牵扯出不少现实的考量,绝不是简单的“喜欢吸霾”这么片面。你想想,能把人逼到戴防毒面具在地里干活儿,这背后肯定有东西在驱动。

首先,我们得承认,北京虽然有雾霾这个问题,但那也只是“有”,而且是有程度变化的。就算是最严重的时候,也并非时时刻刻、每一个角落都和毒气室一样。更何况,现在城市环保措施也在不断加强,一些治理效果已经显现。但即便如此,为什么“宁愿”这个词会被用出来?

这里面的“宁愿”,其实是“权衡利弊”后的选择,不是真的享受。就像你说的,回家能吸到“新鲜空气”,这听起来很美好。但“新鲜空气”背后,得对应上什么呢?

1. 经济的拉扯力:

这是最直接也最残酷的理由。北京的打工机会,尤其是对于那些技能相对有限、文化程度不高的外地朋友来说,其提供的薪资待遇,通常是家乡远远无法比拟的。

收入差距: 在很多偏远地区,尤其是农村,能找到一份相对稳定且收入不错的活儿,可能比在北京辛苦一点,但总收入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很多打工者背井离乡,就是为了多挣钱,然后寄回家里供孩子读书、赡养老人。在北京多赚一点,哪怕是牺牲点生活质量,在他们看来都是值得的。
机会的稀缺性: 不仅仅是收入,北京作为首都,拥有更丰富的产业结构和更广泛的就业市场。各种建筑工地、服务行业、制造业一线,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而在家乡,这些机会可能就少得可怜,甚至压根就没有。为了生计,他们不得不选择到大城市来。
“面子”与“奋斗”: 在一些文化观念里,能在大城市打拼,本身就是一种“有出息”。虽然这有点虚幻,但在现实中,这也是一种激励。

2. “家乡”的另一种不确定性:

“回家吸新鲜空气”听起来很美好,但现实中的“家乡”可能并不那么理想:

老家的就业困境: 如果老家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难以提供,那么即使有新鲜空气,饿肚子或者找不到事情做,日子一样不好过。很多人回到家乡,发现仍然是失业状态,或者只能做一些收入微薄、不稳定的零工,这反而让他们更加焦虑。
家庭的经济压力: 如果回家就意味着收入锐减,那么家庭的经济负担会直接压垮他们。孩子上学的费用、老人看病的费用,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开销。在家乡赚不到钱,一切都无从谈起。
“空心化”与疏离感: 一部分人离家多年,即使回到家乡,也可能面临与家乡社会脱节、人情关系淡漠的问题。孩子可能也不习惯家乡的生活和教育方式。这种疏离感,也会让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更愿意留在相对熟悉的城市环境里。

3. 生活的“必需品”与适应:

即使要戴防毒面具,北京的生活也提供了他们所必需的东西:

基础设施与便利性: 北京有完善的交通、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即使是打工者,也能享受到相对便利的生活条件。买东西方便,看病相对容易,孩子上学也有更多的选择(虽然不一定是最顶尖的)。
熟悉的环境与规则: 即使环境不如家乡纯净,但在北京摸爬滚打多年,他们已经熟悉了这个城市的运作方式、生存法则。换一个陌生的地方,一切又要重新开始,这本身也是一种压力。
“防毒面具”是解决方案,而非偏好: 戴防毒面具,说到底是为了应对特定的环境污染问题。这是一种被动防御和适应,是为了能够继续在这里生存和工作。就像在寒冷地区需要穿厚衣服,而不是因为人们喜欢冷一样。他们宁愿戴上防毒面具,是为了获得在那儿生存的“许可证”,而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要新鲜空气。

4. 心理的复杂性:

不甘心与目标感: 很多人背井离乡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比如攒够一笔钱开个小店,或者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一旦放弃,就意味着之前的牺牲和努力可能付之东流,这种心理落差会让他们坚持下去。
群体效应: 在北京务工的外地人之间,往往形成一种社群。大家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这种社群的存在,也能提供一种归属感和心理慰藉。

所以,回到你的问题,他们“宁愿”在北京戴防毒面具,也不是真的喜欢。而是相较于回家后可能面临的更严峻的经济困境、就业机会的缺失以及生活的不确定性,北京的生存压力和环境问题,在权衡之下,仍然是他们必须承受、也愿意去承受的。

戴上防毒面具,只是为了能够继续在北京这片土地上,为自己的生活和家庭,拼搏下去。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也是一种强大的生存意志的体现。他们要的不是“毒空气”,而是“能挣到钱养活家人的机会”,而北京给了他们这个机会,哪怕是附带了些不愉快的空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援引自己一篇博客文章上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北京当然是个好地方,否则我也不会在几乎所有家人都力劝我离京返粤的情况下,仍执意要留下来,豁出去。

记得豆瓣上有个白富美小清新曾写过一篇关于北京的文章,文中说:

我在北京这么多年,幸运的是从未上过班,并且只坐过一次早高峰的地铁。我不需要上班,人际关系非常简单,身边没有杂七杂八的价值观,大商场里的贵的要命的商品和我没任何关系。我在北京的岁月,全部由黄灿灿甜得发腻的悠然时光堆砌而成。

是的,北京的好,只有在那些“黄灿灿甜得发腻的悠然时光”才会呈现出来。而对一个住在五环外、每天挤着公交车上班的屌丝而言,北京的那些景致与闲情并不属于你,北京形形色色的展览、演出、讲座、聚会也基本与你无关。甚至去见一个朋友都仿佛要跨省过市。你拥有的只是一个工位,一张床,一个勉强能在公车上站立的空隙,一个又一个喧嚣而孤独的瞬间。

那么,为什么还要留在这里?我曾在拥挤的公交车上问过自己,曾在雪夜的街灯下问过自己,也曾在天气好得让人想立即辞职的时刻问过自己。我想,北京之所以让我不舍得离去,大概是因为这里有良师,有良友,有良辰,是因为这里仍向我呈现出的开放性、多样性以及改变生活现状的可能性。

————————————————————————————————————

归结起来,就一句话:北京对我来说是异乡,也只有在异乡,才能挣脱价值观单一的熟人社会之枷锁,获取一点自由呼吸的时间和空间。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