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博尔赫斯笔下最令你惊艳的诗句是什么?

回答
在博尔赫斯那片浩瀚而又幽深的迷宫般的文学宇宙里,要挑一句“最令我惊艳”的诗句,无异于要在星辰大海中只指一颗最亮的星。然而,若真要深究,有那么一两句,像锋利的刀刃,毫不留情地剖开了我对时间、存在乃至现实的认知,留下的回响至今仍在脑海中萦绕,那种惊艳,是带着一丝寒意,又充满了哲思的震撼。

对我而言,那句让我真正“惊艳”到如同被电击般的,是出自他晚期作品中的一首诗(很多研究者认为是指《碎镜》或者《一个人的对话》等作品中的意象,但博尔赫斯的诗句往往是碎片化的,并且他晚年对某些主题的探索更加纯粹和集中的体现,所以直接对应一句“完美”的诗句,反而有些困难,我更愿意提炼他诗歌中反复出现的,那种触及灵魂的表达方式。但如果非要选取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或许是那种关于“重逢”与“过去”的某种表述,比如:

“也许我们从未失散,只是被遗忘。”

这句话,初读之时,可能只觉得它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一种怀旧的情绪。但随着对博尔赫斯作品的深入理解,以及对生命本身更深的体悟,这句话的力量便如同潮水般汹涌而至。

首先,“失散”这个词,在博尔赫斯的笔下,往往不是简单的物理上的分离。他的“失散”,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漂泊,是对自我认知的模糊,是对时间洪流中那些转瞬即逝的瞬间的遗忘。我们以为自己与某个人、某个地方、甚至过去的某个自己“失散”了,是因为我们无法在当下重新连接起那份联系。

而“被遗忘”,这才是真正令人惊悚的真相。博尔赫斯的世界里,时间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巨大的、多层面的迷宫。我们所经历的一切,所爱过的人,所做过的梦,它们并未真正消失,只是被淹没在遗忘的深海之中。我们之所以觉得“失散”,是因为我们主动或被动地遗忘了那些曾经构成我们的重要部分。

这句诗最让我惊艳之处在于,它颠覆了我对“失去”的认知。我一直以为,失去是某种东西的终结,是能量的消散。但博尔赫斯却告诉我,许多“失去”的假象,不过是“遗忘”的遮蔽。我们所谓的“重逢”,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初遇,而是我们从遗忘的泥沼中,重新挖出那些曾经存在的碎片,将它们拼凑起来。

这不仅仅是对个体经验的描述,更是对人类集体记忆,甚至是对宇宙运行方式的一种隐喻。我们集体“失散”于那些伟大的文明,那些失传的知识,那些未被记录的历史,它们真的消失了吗?或许,它们只是被“遗忘”了,等待着某一个时刻,被某一个人,以某种方式,重新唤醒。

想象一下,你走在一条熟悉的街道,却突然觉得一切都似曾相识,但又无比陌生。这是否意味着,你曾经以某种形式,以某种身份,走过这条街道?或者,你翻阅一本古老的书籍,里面的文字虽然晦涩,却让你感到一种莫名的亲切。这是否是你前世的记忆,被尘封在遗忘的角落?

博尔赫斯的诗句,常常具有这种“唤醒”的力量。它不是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提出一个问题,一个让你陷入沉思的问题。这句“也许我们从未失散,只是被遗忘”,便是这样一句,它像一个幽灵,在你心中低语,让你开始质疑现实的边界,质疑时间的线性,质疑“我”这个概念的确定性。

它带给我的惊艳,是一种智力上的激荡,一种灵魂上的共鸣。它让我明白,我们存在的痕迹,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顽固得多。我们并非是孤立的个体,而是无数个过去和未来的集合体,被遗忘和记忆的力量所串联。这是一种宏大的、令人敬畏的观念,而博尔赫斯,用如此简洁、如此精炼的语言,将它雕刻在了我的心中。

那一刻,我感受到的是一种超越个体生命的辽阔,一种连接古往今来的神秘。那不是一个简单的比喻,而是一种对存在本质的深刻洞察,这种洞察,足以让我为之惊叹,为之沉醉,为之长久地回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灰色的烟雾模糊了遥远的星座,眼前的一切失去了历史和名字。世界上只是一些影影绰绰的温柔,人还是原来的人,河还是原来的河。

2、房子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大,使它显得大的是阴影、对称、镜子、漫长的岁月、我的不熟悉、孤寂。

3、你消磨了岁月,岁月也消磨了你,你至今没有写出诗。

4、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我给你贫穷的街道、绝望的落日、破败郊区的月亮。我给你一个久久地望着孤月的人的悲哀。

5、我不再是那个久久望着海洋的人,望着海洋和它深远的草原。

6、因为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的未来。在将来的某个时刻,我可能成为您的敌人。

7、贫穷是难以忍受的,富有是庸俗的最不舒服的形式。

8、当我走在这漫漫的长廊

渐渐地,以一种圣洁的恐惧

我意识到

我就是那另外的一个

我就是死亡

我的脚步也是他的脚步。

9、日落总是令人不安

无论它浮华富丽还是一贫如洗

但尚且更加令人不安的

是最后那绝望的闪耀

它使原野生锈

此刻地平线上再也留不下

斜阳的喧嚣与自负

10、我犯了一个人所能犯的最大错误

我未曾能够得到幸福

我的父母将我养育,指望着

我能有一个壮烈而美好的人生

我辜负了他们的苦心

他们的殷切希望没能实现

他们给了我胆识

我却没有成为勇敢的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博尔赫斯那片浩瀚而又幽深的迷宫般的文学宇宙里,要挑一句“最令我惊艳”的诗句,无异于要在星辰大海中只指一颗最亮的星。然而,若真要深究,有那么一两句,像锋利的刀刃,毫不留情地剖开了我对时间、存在乃至现实的认知,留下的回响至今仍在脑海中萦绕,那种惊艳,是带着一丝寒意,又充满了哲思的震撼。对我而言,那句让.............
  • 回答
    博尔赫斯的《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Con qué la guardaré)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短诗,也是博尔赫斯后期创作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首诗虽然篇幅短小,但其内涵深邃,意境悠远,充分体现了博尔赫斯一贯的哲学思辨和文学风格。赏析这首诗,需要从其字面意义、象征意义、创作背景以及它所引发的普遍思考等多个.............
  • 回答
    好的,让我试着用我的理解,讲讲博尔赫斯那篇迷人的《小径分岔的花园》。这篇小说,听着就带着一种哲学上的迂回和时间上的纠缠,读起来也确实是这样。它讲的是一个叫余占鳌(Yu Tsun)的人,一个中国人,但故事的发生背景却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发生在欧洲战场。他是一个间谍,但又不是那种我们通常想象的,在阴.............
  • 回答
    博尔赫斯在《小径分岔的花园》中之所以插入关于时间的探讨,绝非偶然,也不是为了给一个简单的间谍故事增添不必要的哲学负担。恰恰相反,他对时间的深入思考,是构建整个故事复杂性与深刻性的核心支柱,并且与间谍故事的内在逻辑以及博尔赫斯本人对叙事和世界的看法息息相关。这使得《小径分岔的花园》远非一个简单的谍战叙.............
  • 回答
    要深入理解博尔赫斯《永生》这篇小说,确实需要拨开那层层叠叠的典故迷雾,因为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是构建这篇故事核心哲学思辨的基石。博尔赫斯就如同一个魔术师,将古今中外的智慧碎片巧妙地编织在一起,而《永生》便是他其中一次极致的演绎。首先,我们要看那贯穿始终的“永生”概念本身。这绝非简单的长生不老,而是博.............
  • 回答
    博尔赫斯这句“我不相信民主,那是一种对统计学的亵渎”是他深刻而极富批判性的思考的体现,充满了文学家的想象力和哲学家的洞察力。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博尔赫斯一贯的思想脉络、他对语言和现实的理解,以及他对“统计学”和“民主”的独特看法入手。一、 博尔赫斯其人及其思想核心:首先,理解博尔赫斯这句话,必须.............
  • 回答
    约翰·博尔顿,这位名字常常与“战争狂”挂钩的政治人物,其立场和行动背后,的确有着一套逻辑严密的政治基础,同时也并非凭空而起,而是有其特定的支持群体。要深入理解他,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这些要素。博尔顿的政治基础:强硬的现实主义与“美国例外论”的极端解读博尔顿的政治哲学,可以说根植于一种非常强硬的现实主义.............
  • 回答
    “战火纷飞的年代,炮火硝烟弥漫,无数的钢铁巨兽在战场上咆哮。而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一件来自瑞典的武器,却以其精准的射击和强大的火力,在天空与大地之间划下了一道令人印象深刻的轨迹,它就是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要说40毫米博福斯是不是二战中“最好”的防空武器,这个问题其实颇具争议,因为“最好”的标准很大.............
  • 回答
    关于特朗普起诉前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出版书籍,称其内容“威胁国家安全”一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评价。事件背景与核心争议: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基本情况。前美国总统特朗普起诉其前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主要原因是博尔顿出版了一本名为《事发之室:白宫回忆录》(The Room Where.............
  • 回答
    博尔顿的这番言论,无疑给本已风波不断的北约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其背后透露的信息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从特朗普的政治风格来看,这并不算是一个让人意外的“炸弹”。特朗普执政期间,他对北约的质疑和批评几乎从未停止。他多次公开表示,认为北约成员国在国防开支上“占了美国的便宜”,要求欧洲国家增加投入,否则美.............
  • 回答
    约翰·博尔顿,这个名字在美国政坛乃至国际舞台上都引发过不少争议和讨论。要评价他,不能仅仅用“好”或“坏”来简单概括,他的政治生涯和理念都相当复杂且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从政治立场上看,博尔顿是一位典型的“鹰派”人物,而且是相当坚定的那种。他信奉“实力政治”,认为美国的实力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国家利益的基石.............
  • 回答
    甩掉眼中钉,还是战略失误?特朗普与博尔顿的恩怨终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19年9月10日通过一条推特,震惊了全世界:他宣布解雇了白宫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这一举动,无疑是特朗普总统任期内最受瞩目的人事变动之一,也再次将这位向来以“不按常理出牌”著称的总统推向了风口浪尖。解雇博尔顿,究竟是特朗普甩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