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结构优化可以做到什么程度?

回答
结构优化,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让一样东西,不管是件家具,一座房子,还是一套软件,变得更“好”。这个“好”,概念很广,可以是你用起来更顺手,它不容易坏,或者它能省钱、省料。咱们今天就掰扯掰扯,这玩意儿到底能“优化”到啥地步。

让东西“更省”:

你仔细想想,咱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省”的需求。

省料: 比如造房子,谁不想用最少的钢筋、水泥,搭个最牢固的架子?这就是结构优化的核心之一。通过精密的计算,分析受力点,把多余的、不必要的材料“刮掉”,让结构在满足强度的前提下,材料用得最少。这不仅能省钱,还能让建筑本身更轻巧,甚至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想想看,一把椅子,同样结实,但如果能少用木头,甚至能用更环保的材料,这不是挺妙的?

省能量: 同样是开一家工厂,你希望能用最少的电,驱动最大的机器,产出最多的产品。这就涉及到设备的布局、生产流程的设计。比如,怎么安排机器的顺序,才能让能量损耗最小?怎么让输送带的长度缩到最短,减少摩擦?这些细节堆砌起来,就是巨大的节能。再往大了说,一座写字楼,怎么设计它的采光和通风,能让你少开空调,少开灯?结构优化也能帮你想出那些“巧思”。

省时间: 在软件开发里,这叫“性能优化”。让程序运行得更快,响应更及时。比如,你打开一个网页,如果它加载得飞快,你是不是觉得很舒服?这就是工程师们在后台,把那些冗余的代码、低效的算法都给“砍掉”,让它跑得像一阵风。或者,生产线上,怎么安排工序,怎么让机器之间的衔接更顺畅,就能大幅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效率。

让东西“更强”:

“省”是目标,但还有一个更直接的目标,就是让东西“更靠谱”,不容易垮。

抗压、抗拉、抗弯…… 这是最直观的“强”。建筑要能抵御地震、台风;桥梁要能承受车辆的重压;飞机要能在高速飞行中保持稳定。结构优化就是把这些“极限”场景都考虑进去,找出那个最薄弱的环节,然后进行加固,或者重新设计,让它能承受住比预期更大的压力。有时候,你会看到一些设计,看起来很“轻巧”,但实际上非常牢固,这就是优化过的结果。

抗疲劳: 很多东西,不是一次就能坏掉,而是用着用着,材料就“累了”,产生裂纹,最终断裂。比如汽车的零部件,飞机上的机翼。结构优化就是要找出那些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的地方,改变它的形状,或者使用更耐用的材料,让它们在长期的反复受力下,不容易“疲劳”,寿命更长。

稳定性: 尤其是对于一些复杂的系统,比如一个火箭的发射控制系统,或者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稳定性是生命线。优化就是要设计出那套“保险机制”,即使某个部分出了小问题,整个系统依然能正常运转,不会瞬间崩溃。这就像给你的设备加上了“备份”和“冗余”,确保万无一失。

让东西“更灵巧”:

有时候,“好”不光是坚固或者省钱,更是能适应各种变化。

可调节性/适应性: 比如,一个好的家具,可以根据你的需求调整高度、角度。一个好的软件,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习惯做出个性化设置。结构优化可以帮助设计出那些“模块化”、“可伸缩”的部件,让整个系统变得更灵活,更容易适应新的场景或者用户的需求。

美观与功能并存: 很多时候,结构优化也能让东西看起来更漂亮。比如,建筑师在设计时,往往需要考虑结构的合理性,才能实现他们脑海中的造型。有时候,一个精巧的结构,本身就是一种美。把支撑结构隐藏起来,或者让它成为设计的一部分,这都是结构优化能达到的境界。

那,能做到多“极端”?

这个“极限”在哪里,其实很难说死。

理论上的完美 vs. 现实的妥协: 在纯粹的数学模型里,理论上可以找到一个“最优解”,让材料用得最少、强度最高、成本最低。但现实世界里,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限制:材料的成本、制造的难度、工艺的水平,甚至法规的要求。所以,实际的结构优化,往往是在理论最优和现实可行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

技术的进步是驱动力: 很多以前做不到的事情,现在可以了。比如,有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有限元分析(FEA)这样的工具,我们可以模拟出非常复杂的受力情况,并且快速迭代设计方案。3D打印技术的出现,也让一些以前无法想象的复杂几何形状成为可能,这为结构优化提供了新的手段。

持续的改进: 结构优化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材料出现,我们对物理定律的理解更深入,总会有新的优化空间被发现。一座桥梁,可能在设计之初已经非常优化,但几十年后,随着新的分析方法和材料出现,也许还能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让它变得更“省”或者更“强”。

总结一下:

结构优化,它能做到的,就是让你手中或者眼前的这个“东西”,在功能不变、性能更佳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消耗(材料、能量、时间),提升可靠性(强度、稳定性、寿命),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增加灵活性和美观度。

它的边界,就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我们拥有的技术,以及我们对“更好”的不断追求。它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你觉得它能做到什么程度?我觉得,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智慧和工具,它总能做得更好一点,再好一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个人感觉结构拓扑优化法比较切题,正好有收藏一篇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谢亿民教授的文章。也可参考该校有关该课题的研究官网:

Projects - RMIT University

《利用双向渐进结构优化算法进行建筑设计》[澳]谢亿民 [澳] 左志豪著 吕俊超译,完整文章内容发表于《时代建筑》2014年5期


1 引言

结构拓扑优化的目的在于,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通过寻找结构最优的拓扑形态、形状和尺寸,获取最佳的结构性能。在当下材料资源短缺、环境影响以及技术竞争等多方压力下,我们需要更轻质、更低成本且能可持续发展的结构,因而最优化的结构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30年间,随着高速计算机的问世和算法的快速进步,越来越多的工程师和建筑师开始研究性能化设计。结构优化起初主要出于学术兴趣,现在迅速发展为实际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直接将结构优化算法或者程序包提供给结构、机械和建筑设计领域的终端用户。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一些通用的结构优化操作方法已经建立并得到广泛认可。在这些方法中,渐进结构优化法(the EvolutionaryStructureal Optimisation,简称ESO)由于其易用性和高效性,被工程师和建筑师广泛采用。ESO算法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提出,通过逐渐去除结构中低应力材料,使余下的结构最终进化为最优的形态,既简单又快捷。ESO可以与一些商业的有限元分析(FEA)软件进行互连,如“ABAQUS”和“ANSYS”;同时它还可以和一些流行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整合使用,如犀牛(Rhinoceros)和玛雅(Maya)。下文是一个利用ESO算法 进行形态优化的样例,很好地表达了一个重力作用下的悬挂物体形态的进化过程。初始模型中的顶部切了两个开口,已形成一个固定在顶端的小柱。通过逐步去除低应力材料,最终获得一个表面应力分布均匀的形态,类似苹果或者樱桃。

图1通过ESO算法模拟物体在自重作用下悬挂在空中的最优形态


其后提出的双向渐进优化算法(the Bi-directional ESO,简称 “BESO”),在上述算法基础上更加完善。材料除了能够从结构中移除,还可以在最需要的部位生长。从数值优化的角度,这种双向优化的好处显而易见,即被错误去除的材料可以通过生长过程得到复原。目前,BESO算法已经很成熟,可以对独立的网格面进行收敛计算。

对建筑师而言,在概念设计阶段,ESO和BESO算法为创造新颖高效的结构形式提供了机会。近几年也出现了在工程结构设计中应用ESO算法的案例。其中一个开拓性的尝试是日本的AKITAGWA河畔办公楼。项目用地10m×6m,与2004年4月建成。该楼东立面的墙体和楼板都保持原样,而在西、南、北三个立面的设计中应用了ESO的拓展算法。在优化设计中,同时考虑了竖向静荷载和横向的地震荷载。另一个建成的案例是卡塔尔国际会议中心,其长达250m的入口应用了BESO算法进行设计。支撑入口平台的对称支柱被设计为有机形态。这个特殊的设计运用钢管、预应力钢条、钢板、钢丝和混凝土等材料最终得以实施。这个设计概念起初实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新站的项目中提出的。

2 理论背景

在结构拓扑优化的问题中,刚度式结构性能最关键的要素之一。从数学的角度而言,结构刚度优化的目的是寻求刚度的最小值,该值可以用几何参数的函数,即设计变量来表达。包括BESO在内的大部分拓扑优化算法都是基于有限元方程的,它会将结构体离散成一个个单元体进行分析计算。每个单元体的状态(开启或关闭)能够方便地呈现结构的几何形态,因此可被视为设计变量。一个简单但完整的刚度优化模型通常包含一个体积约束值,用于控制材料的用量。在BESO计算过程中,为了实现优化目标,敏感度分析将设计变量在1和0之间切换(1表示开启,0表示关闭)。BESO算法的实现细节可查阅相关参考文献。下文呈现的是BESO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3 西班牙圣家族大教堂

这是对安东尼奥•高迪(Antoni Gaudi’s)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设计的圣家族大教堂(Sagrada Familia church)的研究。这项研究是2004年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空间信息建筑实验室和笔者的团队一同开展的。高迪对于自然界形态生成方式的参考以及其模拟建模的方式与ESO或BESO的基本概念有很多共通之处。高迪著名的尝试就是利用绳索悬吊小球的模型创造索结构系统,并将其倒置,型城市和砌体建筑的纯受压设计。

在这项研究中,为解开高迪设计原理中的谜团,应用了ESO算法。为了找到最适合砌体结构的设计形态,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主应力的ESO算法。算法将受最大拉力的材料部分反复去除,最后形成一个基本只受压力的结构。需要注意的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获得纯受压的设计形态。

从一张现存的高迪受难门(Passion Facade)的手稿照片中,可以看到图2中的草图是结构优化过程的起点。随后,在重力荷载下进行相关的有限元分析得出结果。

图2.高迪设计的受难门立面手稿的部分照片和皮特·菲蒂对于该立面最初的设计草图


图3展现了立面演进的过程。最终的结果可以被认为是在特定的边界支撑、材料用量以及材料类型(该案例中是砌块)的情况下,最为有效的传递重力荷载的结构形态。就像在高迪的原稿中提到的一样,每一根下部的柱子都支撑着一组完整的分支的上部柱子。有趣的是,无论上部还是下部支柱,都拥有着骨头一般的造型。或许高迪对于最优的结构形态有着非比寻常的洞察力,他设计的很多结构都具有极高的效率。

图3.圣家族大教堂受难门立面的形态演进计算(从左到右)


通过建立模拟静态重力荷载下的索结构模型,高迪天才般地实现了结构优化。而像ESO和BESO这样的数字化设计工具则可以应对更多的设计需求,将复杂建筑找形问题变得更加容易。譬如,马克•贝瑞(Mark Burry)利用这个方法研究了地震荷载对于受难门上柱子的影响。

贝瑞进行的一系列其他研究都揭示了高迪的设计和ESO算法间惊人的相似度。图4展示了受难门的上层三种柱子的原型。这些模型通过对高迪原稿的研究和相交直纹曲面的应用发展而来。设计者就是圣家族大教堂的顾问建筑师马克•贝瑞教授。

图4.在受难门立面上放置了三个1:1的柱子原型的模型


柱子的原型创建后,进行二维的有限元分析,来计算它们在倾斜表面上的结构优化(图5)。在柱子顶部施加了均布垂直荷载,用以模拟上一层柱廊山墙的过梁所产生的应力。最终ESO的计算结果和实际建成柱子之间有着高度的相似。

图5.柱子在倾斜表面上进行渐进优化计算


随后,贝瑞等人又应用同一ESO算法对三维模型进行了计算(图6)。优化的目标仍然是寻求纯受压的结构形态。在这个案例中,上下表面都是水平的。其中,下表面被固定在地上,而上表面受到一个均布的垂直荷载。在初始模型中,上下表面通过两段纤细的颈柱连接在一起。经过数次计算迭代后,柱子像树一样在顶端出现了分叉,与高迪设计的教堂中殿的柱子(图7)非常类似。

图6.柱子在水平面上进行渐进优化计算

图7.圣家族大教堂中厅里在顶部分叉的柱子


4 大跨度人行桥设计

这个设计项目由澳大利亚墨尔本的BKK建筑事务所和笔者的研究团队一同完成。项目要求为澳大利亚一条重要的城际高速公路设置一系列步行桥,希望这些步行桥呈现简洁的雕塑一般的姿态,成为高速公路和周围环境的视觉兴趣点。图8是其中一座步行桥的草图,桥体需要65m宽,5.7m高的净空范围。项目将设计一个净跨为72m的拱形桥,且保证最大坡度不超过1:20。根据设计规范,拱桥能够承担4kpa的人行静荷载。为获得最大的结构刚度,在概念设计中应用了BESO算法。设计提出了两种方案:大块实心体设计和穿孔的壳管设计。

图8.大跨桥梁的草图:施工要求


4.1 实心体设计

在第一个概念中,人行的压力被施加在结构上部的平台上。设计考虑了两种支撑条件:一侧桥墩下是滑动支座,另外一侧是固定支座;两侧都是固定支座。实心体概念模型是一个实心的有限元模型。根据不同的支撑条件,通过BESO算法计算得到了两种结果(图9)。从建筑概念设计的角度来看,两个方案均体现出了优良的结构性能,前者通过典型的桁架形式来抵抗弯矩,后者形成一个拱形以抵抗侧向荷载。


图9.BESO计算得到的桥梁实体方案:(1)一点为固定支座,另一点为滑动支座。(2)两点均为固定支座。


4.2 壳体设计

桥底方案的核心概念是由壳体单元组合而成的空心管作为桥体。根据空心管的截面形状决定管内是否需要加覆平板作为人行步道。譬如,圆形截面的空心管需要加一块平板,而矩形界面的则不需要。材料采用钢材时,该设计可以形成轻质且牢固的钢结构。图10展示了半径为1.9m的圆形截面的空心管所形成的步行桥,在低于圆心1m处放置了一块平板。为了表达清晰,在渲染模型中没有添加防护墙。图10(4)是另一个在中国苏州的轻轨步行桥项目的设计提案,在上述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少许修改。

图10.桥梁壳体方案的渲染结果:(1)侧视图1 (2)侧视图2 (3)顶视图 (4)将同样的壳体设计方案应用到中国苏州的一个桥梁项目中(和BKK建筑事务所的提姆·布莱克合作)


4.3周期性壳体结构设计

当引入周期性几何约束后,上文的壳体管道概念可以调整出多种多样的方案。周期性的结构含有一些特定的基础单元,这些单元在长向和径向不断地复制。从建筑设计的角度而言,周期性重复的几何形态具有独特的美学魅力。从结构设计角度而言,周期性的设计可以让细部设计只集中在一个单元体,而非整个结构。在土木和机械工程领域,有很多周期性结构的案例,譬如大型空间网架和夹层板结构。更多周期性结构应用的详情可以参考相关文献。

图11展示了一系列周期型结构的设计方案。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方案(1)和(5)实际上都在截面型心下方1m处增加了一块平板,但为了更清晰的概念呈现,并未在模型中表达。方案(1)~(4)的设计中都施加了了一个沿着长向的周期性几何约束,例如整座桥可以在长向分解出20个相同的模块。

图11.带有周期性的壳体方案:(1)蛋形截面的直管设计;(2)矩形截面的拱形管设计;(3)矩形截面的直管设计;(4)矩形截面的无顶盖拱形管设计;(5)原型截面的直管设计,并在跨度方向进行扭转。


方案(5)则设计了复合型周期性的叠加:在水平方向有10个单元体,在截面周长方向有6个单元体。除此之外还引入了一个扭转约束:即长向上每两段相邻的单元体之间有着沿截面周长方向的20°偏转。除了美学上的考虑以外,这一扭转的设计可以让结构在各个方向上都获得更好的刚度。为实现这个创新的结构造型,BBK建筑事务所和菲蒂(Felicetti)工程咨询共同进行了工程深化设计和施工技术设计。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的实验室用预应力混凝土制作了一个断面。从图12中可以看到该断面三维打印的模型以及最终步行桥的效果。

图12.扭转截面设计作为最佳的解决方案得以实现。(1)用钢筋混凝土制作的部分桥梁原型;(2)将BESO计算结果进行三维打印;(3)最终的桥梁设计提案。


通过不同的截面类型、不同的扭转程度‘各种径向类型(直线、拱形等等)和各种单元体细分方式的变化,最终可以形成更多的多样化设计,从而在视觉和结构上获得进一步的创新。


5 建筑设计中的结构优化

尽管结构优化技术已经是一个理论上非常成熟的工具,在多个行业中得到应用,但是在建筑设计领域,其优势还没有被充分地挖掘。由于形态拓扑优化技术牵涉到复杂的数学运算,同时缺少方便建筑师使用的拓扑优化软件,该技术对于建筑师来说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这项工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广泛应用。

笔者基于流行的三维建模软件犀牛(Rhinoceros 3D),通过开发一个形态优化软件“BESO3D”,提出了一个概念设计流程。使用犀牛建立用于优化计算的结构模型,使用BESO3D进行有限元分析和优化计算。笔者还进一步开发了一个插件,用于犀牛和BESO3D之间的数据交换。这样,使用者就可以在建筑师所熟悉的犀牛平台中进行形态优化设计。图13是一个三维悬臂梁的例子。设计的领域是一个立方体,它是一个标准的犀牛物件。BESO3D插件允许在这个立方体顶部施加一个点荷载,并在其底部放置一个固定支座。同时可以设定模型离散的方程并导出至BESO3D进行优化计算。图14是优化后得出的方案,移除了80%的材料,但仍然显示了最初的立方体边界。

图13.对一个犀牛软件中建模的三维悬臂模型其荷载和约束条件进行优化。

图14.三维悬臂模型通过BESO3D软件进行优化并得到结果。


图15是另外一个桥梁刚度设计的案例。原始的设计模型在犀牛中进行预处理,通过BESO3D插件在模型顶部施加均布荷载,在底部放置对称的固定支座。优化设计仅保留了原始块上15%的材料就达到了桥梁的最大刚度。

图15.对一个桥的模型其荷载和约束条件进行优化。


图16就是经过优化的设计方案。在犀牛软件中,锯齿状的有限元模型非常易于光滑处理,从而可以方便地进行深化设计。可以看到,在BESO3D这一简单工具的帮助下,即使像卡塔尔国际会议中心这样复杂有机造型的桥,也可以非常容易地计算出来。

图16.通过BESO3D的犀牛插件形成的桥梁概念设计方案


这个设计过程十分简单但非常实际,只要进行少许修改,同样的程序可以安装到诸如欧特克(Autodesk)、玛雅(Maya)这样的建筑设计软件平台中。更多的有关BESO3D软件、犀牛插件以及其他优化工具包都可以在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结构域材料创新中心的网站上看到。


6 结语

在过去十年间,建筑设计实践中逐渐出现了结构找形优化的应用。ESO/BESO算法非常完善,可以让建筑师在不放弃结构性能的前提下,寻求富有创新的造型。文中介绍了一些在建筑和桥梁设计中使用ESO/BESO算法的案例,展现了在建筑设计中使用渐进的形态优化算法所带来的创新性和高效性。操作简便的工具包不断完善,让工程师和建筑师可以快速上手。通过这些样例可以看到,利用数字化设计工具BESO可以推敲出既形式美观又结构合理的形态。可以预见到的是,结构形态优化的工具以后将会更多地出现在建筑设计实践中。


完整文章内容发表于《时代建筑》2014年5期

[澳]谢亿民 [澳] 左志豪著 吕俊超译

《利用双向渐进结构优化算法进行建筑设计》


此法主要用于分析单一材料组成的构件,生成的形状也较不规则,适用于3D打印。至于未来在具体设计和施工中的推广应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

PS:文中提到的BESO3D软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开头提到的官网中申请使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结构优化,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让一样东西,不管是件家具,一座房子,还是一套软件,变得更“好”。这个“好”,概念很广,可以是你用起来更顺手,它不容易坏,或者它能省钱、省料。咱们今天就掰扯掰扯,这玩意儿到底能“优化”到啥地步。让东西“更省”:你仔细想想,咱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省”的需求。 省料: 比.............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对于我们这些还在校园里的年轻人来说,简直是太实在了,问到点子上了。谈恋爱,尤其是奔着结婚去的,这可不是一时兴起的儿戏,得好好琢磨琢磨。关于“各方面和自己实力相当的人”这话说得很有道理,也很务实。你想啊,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生活习惯、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甚至对未来的规划,都可能比较接近。这.............
  • 回答
    中央一号文件提到玉米产能过剩,这无疑给我们国家的农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课题。要优化种植结构,解决玉米过剩问题,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系统性的思考和多方面的协同推进。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详细阐述如何优化种植结构,让文章读起来更接地气,更有烟火气。一、 需求导向,深挖市场潜力首要任务是认识到,种植什么最.............
  • 回答
    人类,地球的智者:从生理结构看智慧的进阶之路在地球生命的宏大画卷中,人类以其独特的智慧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成为了无可争议的优势物种。然而,当我们剥开文明的外衣,回归到最根本的生理构造,才能窥见人类是如何一步步从与其他生物共享的泥土中脱颖而出,最终孕育出这颗无比珍贵的智慧之星。这并非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
  • 回答
    C 和 Java 在“结构体”这一概念的处理上,可以说是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而哪条路“更优”,这取决于你从哪个角度去审视,以及你对“结构体”这个词的原始期望。C 的 `struct`:价值与困境并存C 对结构体(`struct`)的保留,可以说是对 C++ 中 `struct` 概念的一种致敬,.............
  • 回答
    印度拥有“完美”的人口结构,相对于中国而言,这可能是一个显著的长期优势。然而,对“完美”一词的使用需要谨慎,因为任何人口结构都存在潜在的挑战。但从宏观层面来看,印度人口结构所带来的机遇确实令人瞩目。以下是更详细的分析:1. 年轻化的人口结构与劳动力供给: “人口红利”的含义: 印度拥有庞大且年轻.............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17款本田CRV的制动系统,它和其他一些常见制动系统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以及它的优点在哪儿。首先,得说明一点,汽车制动系统技术发展到现在,很多核心原理是相通的,但不同车型在细节、集成度和辅助功能上会有差异。2017款CRV作为一款当时相当主流的家用SUV,它的制动系统也集成了不少.............
  • 回答
    我是一名机械工程师,也深耕于计算机技术领域,这两者在我看来,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它们结合在一起,能激发出惊人的能量,带来的是传统机械无法比拟的智慧和效率。让我来跟你好好说道说道,这其中的奥妙究竟在哪。1. 让“硬家伙”变得更“聪明”:智能制造与自动化这是最直观的结合点。以前的机械设备,更多是执行预.............
  • 回答
    关于阿拉伯女性是否是“优质结婚对象”,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问题,很难给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如同世界上任何一个群体一样,阿拉伯女性也是一个极其多样化的群体,她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教育背景、家庭背景等等都千差万别。简单地将她们归类或贴标签,本身就容易失之偏颇。不过,如果我们从一些可能被普遍认.............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球员能同时拥有斯蒂芬·库里那如同舞蹈般飘逸的投篮,以及凯里·欧文那鬼魅般不可思议的运球和终结能力,那么这个人简直就是篮球场上的艺术家,一个无法被简单定义的存在。首先,从投篮来说,他继承了库里的“教科书式”完美投篮姿势,弧度高远,出手点稳定且难以捉摸。但更恐怖的是,他将库里的三分射程.............
  • 回答
    2021年海外优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结果,可以说是一份非常亮眼的答卷。这项基金自2021年开始设立以来,就备受海内外科研界的关注,旨在支持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回国(来华)开展科学研究,吸引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整体规模与申请情况:2021年是海外优青项目正式启动.............
  • 回答
    当然,很高兴能和你一起聊聊盖洛普优势测评的结果。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标签,它更像是一份帮你认识自己、发挥潜能的“说明书”。别担心,我尽量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每个优势都掰开了揉碎了说,让你听得明明白白。首先,你得告诉我,你的盖洛普优势测评结果是哪几个优势?比如,是不是“思考者”、“成就者”、“关系建立者.............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多人问。我觉得“大龄男生没结婚是因为太优秀”这个说法,有点像一个美好的滤镜,但也确实有那么点道理。首先,我们得承认,很多大龄男生未婚确实是因为自身条件不错。 事业发展是重要的因素。 很多男生年轻的时候把精力都放在了学业和事业上,想要闯出一片天地,证明自己的能力。等事业站稳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我们对数学“优雅”的认知以及数学发展过程中一些深刻的转变。直接说现代数学比大学数学结论少了很多优雅,我觉得并不准确,但我能理解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当我们说“优雅的结论”时,我们到底在指什么?通常情况下,我们脑海中浮现的“优雅”结论,往往具有以下几.............
  • 回答
    在 .NET 中,要优雅地结束一个线程,我们并不能像简单地“关闭”一个文件或“终止”一个进程那样直接操作。线程是程序执行的最小单元,它承载着一段代码的生命周期。因此,所谓“优雅地结束”,实际上是指 让线程自己意识到它应该停止执行,并能安全、有序地释放其占用的资源,最终主动退出。这就像要求一个人在完成.............
  • 回答
    盖洛普优势识别器(CliftonStrengths)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是个挺值得聊聊的话题。很多人做完测试都会有“哇塞,这太懂我了!”的感觉,但也有人会觉得,“嗯,好像有点道理,但又不完全是我。” 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因素在影响。咱们先不急着下定论,一步步来分析。它为什么会让你觉得“准”?盖洛普这套测试.............
  • 回答
    关于“优秀的男生是不是早就结婚了,剩下的基本没有优质男了?”这个问题,这确实是很多人在婚恋市场上的一个普遍担忧,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优秀”和“优质”这两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不同的人对于“优秀”和“优质”的定义天差地别。有人看重物质条件,有人更看重性格品行,有.............
  • 回答
    关于“优质女性为什么都不喜欢结婚生孩子了”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优质女性”的定义本身就很宽泛,而个人的选择更是多种多样。然而,我们可以从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个体发展等多个层面,来探讨为什么一部分“优质女性”在现代社会中,对传统的婚姻和生育观念产生了新的思考,甚至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 回答
    这个问题真的挺让人纠结的,身边好像也不少遇到类似情况的朋友。你觉得自己越来越优秀,这本身是件特别棒的事情,说明你在不断进步,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并且付诸了行动。这是值得骄傲的。然后呢,你说男朋友不努力。这三个字,说实话,挺重的。不努力,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含义:是能力问题,是态度问题,还是你们对未来的规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