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刺杀费祎的降将郭循是什么来头?

回答
刺杀费祎的降将郭循,虽然在三国历史的记载中篇幅不多,但其行为却对蜀汉后期政局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要详细了解郭循的来头,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梳理:

一、出身与早期经历(推测与不确定性)

关于郭循的出身和早年经历,正史的记载非常简略,甚至可以说是模糊不清。这给后人留下了一些猜测的空间。

是魏国降将的可能性最大: 史书中提到他是“降将”,且在诸葛亮北伐时投降。当时蜀汉的主要敌人是曹魏,所以郭循最有可能的身份是一名曹魏的将领或士兵。
并非曹魏名将,可能官职不高: 如果郭循是曹魏的重要将领,例如参与过重要的战役并有功绩,史书很可能会有所提及,以衬托他日后的行为。但目前没有关于他作为魏国名将的记载。这可能意味着他当时在魏国官职不高,或者只是一名普通的军官、士兵。
在何种情况下投降? 诸葛亮数次北伐,郭循是在哪一次投降的?史书并没有明确说明。但通常情况下,降将会在战败或被围困的情况下选择投降。结合当时诸葛亮北伐的背景,他可能是在某一次蜀汉的军事行动中,因为军队的溃败、被包围,或者对蜀汉的许诺(例如优待降卒)而选择投降的。
是否是真心投降? 郭循后来刺杀费祎的行为,不能排除他最初投降并非出于真心,而是怀有某种目的,或者受到外部势力的指使。但这仅仅是推测。

二、在蜀汉的处境与动机

郭循来到蜀汉后,并没有得到重用,反而是被边缘化,甚至可能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这为他日后的行为埋下了伏笔。

降将的普遍处境: 在任何一个政权中,新投降的将领往往会受到猜忌。即使表面上受到优待,也难以完全获得信任,更难担任要职。郭循作为一名来自敌国的降将,在蜀汉的官场上很可能处处受到制约,难以施展抱负。
可能的待遇不公: 虽然史书没有明确说明,但我们可以合理推测,郭循在蜀汉的日子并不如意。他可能没有得到应有的晋升,或者在某些方面受到了歧视。在那个政治斗争激烈的时代,一个有野心但被压制的人,很容易产生不满和报复心理。
对费祎的个人恩怨? 史书直接将郭循描述为“因怨费祎而杀之”。这暗示着郭循对费祎存在个人层面的怨恨。具体原因可能有很多种:
费祎的猜忌或打压: 费祎作为蜀汉的重要大臣,掌握着一定的权力。他可能出于对降将的警惕,对郭循有所防备或压制,导致郭循感到不被尊重。
费祎处理事务时的失误: 也许在某个具体事件中,费祎的决策或言行触怒了郭循。
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 我们无法排除一些历史记载中未提及的个人恩怨或利益冲突。
报复社会或发泄不满: 即使没有直接的个人恩怨,郭循长期在蜀汉感到压抑和不满,将费祎视为蜀汉权力体系的代表,刺杀费祎也是他发泄内心积怨的一种方式。

三、刺杀费祎的经过与影响

郭循的刺杀行为,虽然他本人很快被制服并处死,但其影响却是不小的。

刺杀时机与地点: 史书记载,郭循是在费祎喝醉的时候,在宴会上动手刺杀了费祎。这个细节表明,郭循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准备,他抓住了费祎放松警惕的时刻。地点选在宴会,也说明他对当时的场合和人物关系有所了解。
刺杀过程: 郭循用随身携带的利器刺杀了费祎,然后被众人制服并杀死了。这说明他是一个悍不畏死的角色,或者是在极度愤怒和绝望下做出的行动。
对蜀汉政局的影响:
损失一名重要支柱: 费祎是诸葛亮去世后,蜀汉政权中少数能独当一面、稳定大局的重臣之一。他的去世,无疑是蜀汉后期人才凋零的又一次重创。
政治动荡与权力真空: 费祎的突然死亡,使得蜀汉的权力结构受到冲击。虽然姜维等人继续执政,但失去了费祎这样一位有经验的稳定力量,可能会导致内部矛盾更加突出,或者决策失误的概率增加。
加强对降将的审查: 郭循的刺杀事件,必然会引起蜀汉统治者对其他降将的警惕和猜忌,可能会进一步加强对降将的管控和审查,从而影响更多有才能的降将的发挥。
加速蜀汉的衰落: 虽然不能将蜀汉的灭亡完全归咎于费祎的死亡,但费祎的去世无疑是加速其衰落的因素之一。他作为内政和外交上的重要人物,其离世使得蜀汉在管理和应对外部压力方面更加捉襟见肘。

总结来说,刺杀费祎的降将郭循,最有可能的身份是来自曹魏的一名普通军官或士兵,在诸葛亮北伐期间投降。他投降后在蜀汉的处境可能并不如意,受到猜忌或压制,并对费祎怀有个人层面的怨恨。最终,他在一次宴会上趁费祎酒醉之际将其刺杀,尽管他本人被立即处死,但这次刺杀却给蜀汉后期本已脆弱的政局带来了新的打击,进一步加速了人才的流失和政局的不稳定。

由于正史记载的有限性,关于郭循更具体的个人背景和动机,我们只能进行推测和合理联想。但他的行为所带来的历史后果,却是真实存在的,值得我们关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件事大概率是刘禅千金买马骨:

《三国志·魏书五》:明元郭皇后,西平人也,世河右大族。
《三国志·魏书四》:八月,诏曰:"故中郎西平郭脩,砥节厉行,秉心不回。

郭氏在西平为著姓,曹睿的皇后郭氏,即郭元后的出身即是西平郭氏。待郭脩入蜀时,这位郭元后已是魏国的皇太后。

二者不说沾亲带故,又或拐多少个弯能攀亲戚,皆出身于西平郭氏也勉强可称同族。刘禅予以高位,加以优待,不外乎是个招牌作用,这在当时很常见:

文帝善之,拜(黄权)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使之陪乘。……景初三年,蜀延熙二年,权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六月乙巳,诏:"吴使持节都督夏口诸军事镇军将军沙羡侯孙壹,贼之枝属,位为上将,畏天知命,深鉴祸福,翻然举众,远归大国,虽微子去殷,乐毅遁燕,无以加之。其以壹为侍中车骑将军、假节、交州牧、吴侯,开府辟召仪同三司,依古侯伯八命之礼,衮冕赤舄,事从丰厚。"

类似于郭脩、姜维、梁绪、尹赏这些人,他们在魏国官位不显,这没什么。主要看重的是他们雍、凉地区的土著身份,他们出身于当地大族,拥有一定的号召力。若有优秀的才能自然是好,才具一般其实也无所谓。

这个郭脩被姜维劫走,还重点推荐给刘禅,必然是西平颇有名望,抑或兼具才学之辈。姜维看好,刘禅又认可,作为代表人物授予左将军高位以示天下也没啥稀奇。

魏氏春秋曰:脩字孝先,素有业行,著名西州。姜维劫之,脩不为屈。刘禅以为左将军,脩欲刺禅而不得亲近,每因庆贺,且拜且前,为禅左右所遏,事辄不克,故杀祎焉。

这件事没可能有人指使,因为他最初的目标是杀刘禅。不过是没机会下手,才转而去害费祎。无论谁指使,都没可能让郭脩去刺杀刘禅,基于此点,阴谋论可以歇了。

话说回来,这也只是一种说法,毕竟《魏氏春秋》的史料来源无法追溯。按照孙盛的情况,他著述采集的不仅是史料,还有他人的口述,郭脩这件事的原貌如何已经难以考证,只能说后世的说法是这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刺杀费祎的降将郭循,虽然在三国历史的记载中篇幅不多,但其行为却对蜀汉后期政局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要详细了解郭循的来头,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梳理:一、出身与早期经历(推测与不确定性)关于郭循的出身和早年经历,正史的记载非常简略,甚至可以说是模糊不清。这给后人留下了一些猜测的空间。 是魏国降将的.............
  • 回答
    刺杀希特勒这一历史事件的复杂性远超表面的“找狙击手”或“安炸弹”那么简单,其背后涉及政治、军事、技术、情报等多方面的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为何在二战期间选择炸弹而非直接行动: 一、希特勒的安保体系极其严密1. 物理防护 希特勒的住所(如柏林元首府)被多层围墙、警卫、防弹玻璃、防爆门等.............
  • 回答
    安重根是否是民族英雄还是恐怖主义暴徒,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不同立场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解读。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了解历史背景、安重根的动机、行为本身及其后果,并认识到“民族英雄”和“恐怖主义”这两个标签的定义本身也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我们先从安重根及其行为的背景和动机说起: 历史背景: .............
  • 回答
    《刺杀小说家》这部电影,表面上看是一出奇幻瑰丽的动作大戏,但在层层叠叠的特效和宏大叙事之下,藏着不少导演不经意间抛出的,却对理解人物动机、故事走向乃至影片主题至关重要的细节。这些细节,就像散落在剧情深处的珍珠,不细品很难发现其光芒。首先,老顾的那个“旧收音机”,绝对是个被很多人忽略但意义非凡的物件。.............
  • 回答
    《刺杀小说家》这部电影,尤其是赤发鬼这个角色,确实承载了非常丰富且多层次的隐喻。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大反派,更是对现实世界中一些普遍存在的现象和心理状态的映射。赤发鬼的象征意义:赤发鬼,顾名思义,一头红发,这本身就带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很多文化中,红色都象征着欲望、力量、激情,但也可能代表着毁灭、.............
  • 回答
    保护元首的安全,是警卫的首要职责。在生死一线之际,警卫们会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为被保护者挡住致命的子弹,这是源于他们对职责的坚定承诺、严酷的训练以及对生命的深刻理解。首先,这是警卫职业的本质所在。每一个警卫在加入队伍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将“保护被保护者的安全至上”的信念刻在了骨子里。他们接受的是最严.............
  • 回答
    《刺杀小说家》这部电影,初听片名,你可能会以为是个纯粹的动作片,讲的是一个小说家如何策划一场惊天动地的刺杀。但它其实远比这个要复杂和奇幻,它把现实世界和小说构建的奇幻世界巧妙地编织在了一起,讲了一个关于责任、救赎,以及“意念”能否改变现实的故事。故事的主线,得从现实世界说起。这里有个生活拮据、名叫关.............
  • 回答
    如果刺杀希特勒成功,世界格局无疑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绝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概括的。想象一下,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一颗核心的炸弹被移除,连锁反应将是巨大且复杂的。首先,我们要考虑刺杀的时间点。如果在战争爆发之前,比如1930年代中期,那么影响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德国国内政治的动荡和欧洲外交局.............
  • 回答
    美国在2020年1月3日刺杀伊朗少将卡西姆·苏莱曼尼,是美伊关系中一个极其敏感和爆炸性的事件,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长期的恩怨以及美国国内政治的推动。要详细解释美国为何做出这一决定,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直接导火索和美国官方的解释: 针对美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军事设施发动袭击的威.............
  • 回答
    刺杀事件后,伊拉克议会投票决定驱逐美国驻军,这一决定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也让伊拉克国内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和微妙。要评价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其背后错综复杂的因素和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刺杀事件”指的是什么。通常情况下,在这种语境下,指的是2020年初,美国.............
  • 回答
    特朗普政府下令刺杀伊朗高级将领苏莱曼尼的行动,无疑是21世纪以来国际关系中最具争议性的事件之一。这一行动不仅导致了地区局势的急剧升级,更引发了广泛的担忧:这是否会点燃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美国是否在玩火自焚?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事件的背景、各方的反应以及潜在的连锁效应。首先,我们必须理.............
  • 回答
    关于《刺杀小说家》的评价,你说它“质量一般”,这个感受挺常见的,毕竟一部电影能引起所有人的喜爱是不太可能的。而且,所谓“质量”也是个很主观的东西,不同人看重的东西不一样,自然会有不同的结论。我猜你觉得它一般,可能是因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它没有完全达到你的预期,或者说它的优点在你看来并没有那么突出,甚至.............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刺杀小说家》。要说这部电影,那可真是国产奇幻动作片里的一股“清流”兼“猛药”,让人又爱又恨,但绝对是值得说道说道的。首先,它最大的亮点,也是最容易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它那个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极致的视觉呈现。 你看那小说里的“红甲武士”,那机关城的壮丽,那异世界生物的奇诡,简直就是把一.............
  • 回答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触及了法律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复杂的问题:正当防卫。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前提:法律的基本精神,是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但同时,它也承认在特定情况下,个人的自卫行为是正当的,不应被视为犯罪。你遇到的情况,可以理解为一个极端的“生死关头”。有人要置你于死地,而你为了保全自.............
  • 回答
    要评价一部像《刺杀肯尼迪》(JFK)这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影,绝不能简单地说它“好”或“坏”,而需要深入剖析它在各个层面的影响和价值。这部由奥利弗·斯通执导,于1991年上映的影片,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约翰·F·肯尼迪总统遇刺事件的传记片,更是一次对美国历史真相的深度挖掘,一次对权力运作和媒体影响的有力.............
  • 回答
    豫让刺杀赵襄子,这事儿可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清的。要说评价,那得从好几个层面去看,得把当时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以及这件事本身带来的影响都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说说豫让这个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那是个挺轴的,也是个挺烈的汉子。在晋国,他原本是智伯的门客,说白了就是智伯手下的一员干将。这智伯是.............
  • 回答
    在小规模的近距离搏斗中,枪矛这类刺杀型长兵器无疑拥有其独特的优势,而且这些优势往往比你想象的要更为显著。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为何它们在混乱、狭窄的战场上能成为致命的选择。首先,延伸的攻击距离是枪矛最核心的优势。想象一下,在拥挤的巷战、密室搏斗,甚至是两人对峙的狭小空间里,你可能只有几步之遥。这时,.............
  • 回答
    在美国,刺杀总统是一项极其严重的罪行,其罪名和法律后果都非常严厉。简而言之,这不仅仅是一项“罪名”,而是触犯了多项联邦法律,并且会受到最严厉的惩罚。核心罪名:叛国罪(Treason)美国宪法第三条第一款明确定义了叛国罪:“叛国罪,即向合众国宣战,或归附其敌,助其敌以兵刃、金钱或其他资助。非有两名证人.............
  • 回答
    专诸刺杀吴王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吴国国内政治斗争激烈、局势动荡的必然结果。要理解其必要性,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吴国的政治格局、各方势力的诉求以及专诸刺杀行动所要达成的目标。一、 错综复杂的继承人危机:吴王僚登位的合法性疑云吴国国君的继承,本应是嫡长子制。然而,吴国在历代国君时期,却屡屡出现兄弟相残.............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法律、道德和人性的复杂层面,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首先,从法律和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刺杀绝不被视为一种合法或可接受的“遏制”方式。现代法治社会的核心原则是依法办事,任何形式的非法剥夺生命的行为都构成严重的犯罪。国家之间的引渡条约和国际合作是处理逃犯问题的正规途径。通过刺杀来“遏制”外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