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刺杀事件后伊拉克议会决定驱逐美国驻军?

回答
刺杀事件后,伊拉克议会投票决定驱逐美国驻军,这一决定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也让伊拉克国内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和微妙。要评价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其背后错综复杂的因素和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刺杀事件”指的是什么。通常情况下,在这种语境下,指的是2020年初,美国在巴格达国际机场附近发动无人机袭击,击毙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高级将领苏莱曼尼以及伊拉克什叶派民兵武装“人民动员组织”(PMF)的副指挥官穆罕迪斯等人。这一事件直接点燃了伊拉克国内要求美国撤军的呼声,并最终促成了议会的投票决定。

伊拉克议会驱逐美军决定的驱动因素:

主权和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 刺杀事件发生在美国主权领土——巴格达国际机场附近,并且是在没有事先征得伊拉克政府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的。这被许多伊拉克人视为对国家主权的严重侵犯,极大地激起了民族主义情绪和反美情绪。议会中的许多议员,特别是那些代表什叶派政治力量的议员,认为美国此举是在践踏伊拉克的国家尊严,必须对此做出强硬回应。
对美国军事存在的长期不满: 尽管美国以打击ISIS为由驻军伊拉克,但其军事存在本身就一直伴随着争议。许多伊拉克人认为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存在未能有效保障其国家安全,反而加剧了地区冲突,并可能成为其他地区性冲突的代理战场。此外,美国在伊拉克战争期间造成的破坏以及后续的政治干预,也在伊拉克民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负面印象。
伊朗及其盟友的影响力: 苏莱曼尼作为伊朗在中东地区军事扩张的关键人物,其被刺杀事件使得伊朗及其在伊拉克国内的盟友(如许多什叶派民兵武装)获得了强有力的动员借口。他们将美国的行动视为对伊朗利益的直接挑衅,并利用伊拉克议会作为平台,推动驱逐美军的议程,以期削弱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国内政治的派系博弈: 伊拉克政治高度碎片化,各种教派、族裔和政治团体之间存在复杂的利益纠葛。在刺杀事件这一敏感时刻,一些政治派别将驱逐美军作为展示其政治立场、争取国内支持以及打击政治对手的工具。这一决定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伊拉克国内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

伊拉克议会驱逐美军决定的影响和评价:

对伊拉克国内稳定和安全的影响:
真空与不确定性: 美国军队的撤离可能会在伊拉克国内留下安全真空,尤其是在打击残余ISIS力量以及维持地区稳定方面。如果没有有效的替代性安全保障,伊拉克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安全挑战。
民兵武装的权力扩张: 许多支持驱逐美军的议员与什叶派民兵武装联系紧密。美军撤离后,这些民兵武装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影响力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这可能导致国内权力分配的失衡,甚至引发新的内部冲突。
经济和社会影响: 美军的存在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活动和就业机会。虽然这并非主要的考量,但其撤离也可能对部分地区产生一些微小的经济影响。
对地区安全格局的影响:
伊朗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 美军的撤离将为伊朗及其在中东地区的代理人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可能进一步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尤其是在与沙特阿拉伯、以色列等国的对峙中。
叙利亚局势的连锁反应: 如果美军从伊拉克撤离,可能会影响其在叙利亚的军事部署和反恐行动的协调。
对ISIS的打击能力: 美军在军事能力和情报方面对伊拉克打击ISIS提供了重要支持。其撤离可能削弱伊拉克自身的反恐能力,尽管伊拉克军队一直在加强自身建设。
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地缘政治的损失: 美国失去在伊拉克的重要军事存在,意味着其在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将受到削弱。
盟友关系的考验: 这一事件也考验了美国与盟友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主权国家内行使军事力量的边界问题。
战略调整的挑战: 美国需要重新评估其在中东地区的战略部署,以适应这一新的现实。

如何看待这一决定?

从伊拉克自身来看,议会的这一决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主权意识的觉醒和对外部干预的抵制。这是伊拉克人民在经历多年战争和动荡后,渴望掌握自身命运的体现。然而,这种渴望是否能转化为更稳定、更安全的国家未来,仍是未知数。

从国际层面来看,这一决定是地区力量对比和地缘政治博弈的又一次体现。它再次证明了在中东地区,主权、民族主义、地区大国博弈以及宗教派别冲突等多种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任何一个外部力量的行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总而言之,伊拉克议会驱逐美军的决定是一个充满复杂性和争议性的事件。它既是伊拉克主权诉求的表达,也可能带来新的安全挑战和地区格局的变化。评价这一决定,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美国退出”或“伊朗获胜”,而需要理解其背后深刻的历史、政治、社会和地缘政治动因,并对其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进行审慎的观察和分析。伊拉克未来的走向,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能否有效地弥合内部分歧,建立起强大的国家机器,并在复杂的地区环境中维护自身利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伊拉克:你滚!

美国:我不滚,有种你打我!

伊拉克:你滚!

美国:我不滚,有种你打我!

....

伊拉克人民的命运并不由自己决定,不要想太多,就是个态度而已。

user avatar

特朗普真是一个天才!

伊朗少将遇袭之后,我想了三天三夜,特朗普是怎么想到这么绝妙的计划的!

刺杀这个少将居然成了一个多方共赢,所有人都满意的结局!


伊拉克:伊朗是门前的狼,以前还干过一架,但是现在家里住着美国这头虎,

当务之急,当然是拉一派打一派,先把虎赶出去再说,

少将在自己地盘被炸,自己的高官陪葬,就可以义正言辞地驱逐美军了,

白捡了一个实现民族独立自主的机会!


伊朗:少将声望比总统还高,说明能力优秀,但另一方面,怕也有点妨主,

这些年美国在中东逐步收缩退出,美军放弃的地盘,直接就转化成了这位少将的军功,

将来回国怕也是麻烦,总统年事已高。

若是别人接班,他功高震主,

若是他自己接了班,常年征战在外,国内的那些官僚怕也跟他尿不到一壶,压不住就是一场内乱。

现在好了,功成身退,把机会让给了别人,杯酒释兵权都省了,直接盖棺定论:一个完美的英雄。

顺带还转移了国内矛盾,唤醒了民族,团结了国家力量,一举多得!


美国:收缩兵力是既定的流程,肯定要走。

但是不能走得太狼狈,至少走之前要把心腹大患除掉,

这次完美解决了少将,走得风风光光,

对内还虚张声势,赢了点声望。

对外,也算是对前几天中俄伊三国联合军演的一个回应。


中俄:前几天还派兵一起训练,

立马就来军情了,果然心血没白费,

伊朗要是有胆子上,当然睡着都能笑醒。

要不是不敢上,白费我们一番心机,自然以后没好果汁吃,

美伊这下立了不共戴天之仇,什么谈判,什么贸易的,中俄对伊朗主动权就更多了。

美帝真是个大善人啊。


空袭少将的那个导弹就像一个新年烟花,让所有人都心花怒放,沉浸在喜悦之中。

当然除了少将本人。

user avatar

皇姑屯事件,日本以为炸死了(强硬派)张作霖,就更容易控制东北;没想到张学良反手就是一个东北易帜,原本对立的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在外敌面前团结起来了。日本通过代理人控制东北的路线彻底破产,不得不直接下场并陷入无休止的治安战中。

今天的两伊问题也是如此。两伊虽然都是什叶派占多数,但伊拉克的西斯塔尼-萨德尔一派长期以来都和伊朗的哈梅内伊-鲁哈尼一派有芥蒂。而在伊拉克什叶派内部,也有亲伊反美和既反伊又反美两种主张——去年伊拉克的反伊朗示威就是既反伊又反美的萨德尔一派搞出来的。美国人以为炸死了(强硬派)苏莱曼尼,就更容易控制伊拉克;没想到反而让伊拉克内部两派团结起来了,反美成为第一目标,同时两伊矛盾也得到缓和

现在压力来到了美国人一边。民选的伊拉克国会、主权独立的伊拉克政府要求驱除美军,这标志着美国对伊拉克的殖民统治在法理上已经彻底破产。美国要么灰溜溜撤走,要么留下面对无休止的治安战,无论哪一种对美国人来说都不是什么好的选择。

user avatar

伊历1441年,波斯柱国及大阿塔贝格,领圣城将军速来蛮尼受伊拉克异密邀,行使伊拉克,传波斯政于沙特,沙特欲以波斯和,以纾方张之势,川皇敕令伊拉克异密促波斯使,然速来蛮尼至伊拉克,川皇筇刺速来蛮尼,击之于当道,遍地糜烂,其骸四裂,卫星可观,世人惊之。

波斯圣公哈梅内伊诏告天下,使波斯举国哀之。伊拉克诸公,以其民生凋敝,饿殍遍地,非石脂则无以为货。内不能制米国之师,外不能脱美元之囿。因之其国祚难起,社稷累卵。又以米杀外客于域内,辱之,民心顿起。由是应顺之,请米军去。

川皇曰:“孤,蛮夷也,屯兵五千于伊拉克东,以昭王道。”其意有席卷中东,包举波斯,囊括霍尔木兹之意,并吞伊斯法罕之心,恐迫波斯效法北高丽之举,自立核武。

user avatar

记得不记得是去年还是前年,美国媒体铺天盖地的“新殖民主义”的宣传?

川皇觉得现在的人过的太舒服了,投资搞基建居然叫新殖民主义。

就让现在的人尝尝什么叫旧殖民主义,帮助非洲,亚洲和拉美的人民都认识一下。

过去美国搞这种事情,多少还打个旗号,说促进所在国民主。

伊拉克现在的民主就是美国人建的,总不好自己打自己耳光吧。

现在招牌都不打了,就是要干死你,什么民主不民主的。

我也算是清楚了为什么欧美媒体那么痛恨川皇了--------------过去大家演戏都演的那么入神,你突然跑过来戳穿是几个意思?我们作为欧美媒体,世界民主和人权的守护神,脸皮都被川皇这么拉下来了?

user avatar

伊核之事,本已毁纵;

苏莱曼尼,或将成横。

中东作为大地主佃农的地位不会发生改变,但在诸大地主都需要佃农的时候,他登报声明要断掉原来的租佃关系,必然让心怀该地区者趁势插手。

虽然今年之内,肯定不会有人为了插手而真的去和美地主摩擦。但手插进来了,接下来必定会往有一腿、扎个根、播些种子、产生结晶的方向走。而各个在中东身上有共同利益的大地主们,为了协同抵抗意图侵害他们利益的美地主,很有可能出于一穴之貉的共感,建立攻守协同关系。

如是,则旧大陆的联系性会继续加强,或许不必强攻以求入关,而是直接绕道欧亚大草原背刺得利也。

【奉狗转移】


user avatar

谢邀。

这就是为什么说,苏莱曼尼以血书功。


首先,这个决议不过是一张纸。

你让美军走,美军会听你的?

美帝刚在未宣战的情况下,于处于名义和平的第三国领首都,杀害了一名敌意国家的核心军方要员。

其行动得到大统领直接授意,并由军方坚决执行。并对所有盟国——乃至直接利害相关方、名义协作国伊拉克——完全保密。

这种事都能做,你过来补一纸决议,说:大哥请圆润离开。

你觉得大哥会听么?

大哥有一万种方法整死你。

文的,可以问你要点分手补偿费,大小几十亿美刀,总之是你给不起的价;

武的,直接向库尔德人、ISIS残部、逊尼派势力发钱发枪,麻利滴掀起内战。然后看着打烂的你一脸遗憾:你看看你,管不住吧?还得我吧?

不是我要当大哥,是你们需要我当大哥。

这张纸,你留着糊窗户去吧。


但是对于整个中东,这张纸意义重大。

人口过剩、工业衰败、饱经战乱、教大于法。

中东一直缺乏有效的整合手段。

阿拉伯之春以来,主张以宗教完成整合的势力在高度停滞化的社会中上台。穆兄会、瓦哈比、ISIS,各自提出了自己的宗教整合方案,但几乎都失败了。

另一头,埃尔多安苏丹陛下展示了泛突厥主义的动员有效性;霍梅尼大阿亚图拉留下的“外宗教内民族”遗产也展示了整合的稳定性。

是,我们经常嘲讽埃苏丹的野望和伊朗的人心思乱。但是从大局来看,这两家难道不是中东少有的及格样板?

库尔德人与也门人都说明一个道理:不先整合本民族的动员体系,妄图通过教法主张直接追求跨民族跨教派的动员,必然是内部碎裂。

民族主义,正是突厥人、阿拉伯人、波斯人,都需要的。


中东自身需要民族主义,哪怕未来会带来突厥人、阿拉伯人、波斯人的三方混战,那也是整合之后的事情。

三个版块的对抗总好过几十个碎片的混沌。

关键是,域外大国都希望中东完成一定的整合。逊尼与什叶的整合太慢,他们就会转而支持民族逻辑。

你看阿萨德,还提过阿拉维派么?人家天天讲的,早就是“我们都是叙利亚人”了。


域外大国们为什么希望中东完成整合?

因为大家都面临美帝的强压,能在她币权与能源定价权上使绊子的事情,人人有份。

如果能有一个易于控制、可以交易的总管政权,为什么要肢解大清?和美帝当年逻辑一样。

尤其是在中俄欧都无力支付高额的境外军事成本时,这条道路对大家都划算。

现在,就是看波斯人、突厥人、阿拉伯人谁的民族动员主张有效了。


埃尔多安苏丹陛下疯狂极限玩火,中俄欧还捏着鼻子和他打交道,就是因为他的民族动员主张是有效的。

埃苏丹拿下来的突厥土地,埃苏丹管了,以后这片土地的产出大家三七分,不花你一兵一卒。

好,忍你。

伊拉克的这纸决议,实际上展现了波斯人民族动员的有效性。什叶派之弧最后能不能连起来,说不准;但是我波斯人划下来的地盘,我能管住,能动员能武装能破坏能治理。

好,挺你。

阿拉伯人就比较尴尬。

扛旗的沙特没有真正的军事投射能力。打手一号埃及正处于人口爆炸债务爆炸的边缘,自顾不暇;而二号打手巴基斯坦也面临着印度的极限施压,莫迪老仙要为印度教民族主义找个出口。

阿拉伯人只能掉头寻找他们最大的盟友。

美帝。

我思纳赛尔啊。


这张驱逐令,昭示着中东三大核心,其中两大完成基础动员与整合。

接下来是繁琐的打断、继续整合、再干预过程。

波斯人必须接着整合伊拉克部分地区的机会,完成纳入国际现行秩序的任务。至少要完成中俄欧的投资正常化、合法化、稳定化。

那就必须顶住美帝的压力。

突厥人要借波斯人转向海湾的机会,全力整合高加索以南,并展现对沃月地带的军事影响力,确立自己代理人的有效性。

那就必须尽力压制库尔德人,并且逼迫叙利亚实现某种让步。

阿拉伯人...只能更加坚定地和美帝及以色列站在一起,顶住突厥人南下、顶住波斯人西向。

但是这对“伊斯兰”和“阿拉伯”这两大核心概念的伤害太大了,这是合法性与动员有效性的持续放血。

只能说,放弃基层与朴素的民族主义,靠赎买暴力和民众,是没办法建立真正的国家的。


而域外大国们,会握好筹码,紧盯牌局,随时准备下注。

谁能稳定沃月,谁是欧洲的朋友;

谁能稳定高加索以南,谁是俄国人的朋友;

谁能稳定,谁是我朝的朋友;

但不管谁能稳定,谁都是美帝的敌人。

随着伊拉克看管政府总理迈赫迪对这纸决议一锤敲下,赌局开始。

分享Geoff Knorr的单曲《Arabia (The Atomic Era)》music.163.com/song/4411 (@网易云音乐)


感谢大家收看今日的“我比这个宫那个宫聪明”系列。

user avatar

议会直接驱逐不一定能驱逐成功,我给伊拉克政府出个主意。

驱逐日期到了之后,美军肯定是不会走的,那时候伊拉克政府以及议会所有的官员走向美军基地,用身体挡着美军的出入。

不要拿任何武器,只让媒体跟着在线直播。

让美军枪杀他们,每一个被害的都会成为伊拉克的国家英雄。

第一:一定要官员带头。

第二:不拿任何武器,甚至可以只穿着贴身的衣物进去。


用血,来唤醒人民的觉醒。

美国人选出来的民主政府用非暴力方式要求驱逐美军,想想还真是有趣。

user avatar

伊拉克要美军离开。

川普要伊拉克先把美国投入到军事基地几十亿美金赔给美国人。

这场景就像妓女赎身要给老鸨一大笔钱一样。

这给了也没用,这笔钱给了肯定下笔钱又来了。

user avatar

对韩国:快打钱不然我走人!

对伊拉克:快打钱不然我不走!

韩国:好羡慕伊拉克

伊拉克:好羡慕韩国

user avatar

川建国以一己之力把两伊世仇撮合到了一起,建议颁发诺贝尔和平奖

user avatar

伊拉克什叶派两派主流 一派反美 一派反美又反伊朗


苏莱曼尼用自己的命促成了什叶派的最大公约数了

user avatar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军不会离开伊拉克,除非巴格达付清美国(驻伊)空军基地的开支。

特朗普:我们不会撤军的,除非你把驻军开支结了。

话说有户牛奶商家每天负责把牛奶送到客户家门口的奶箱里。直到有一天某家客户说我们喝不起牛奶了,以后你别送了。

商家:不行,除非你把之前欠的牛奶钱一并结清了!不然我们是不会终止送牛奶的!

user avatar
伊拉克一位民兵组织发言人告诉路透社,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特种部队"圣城旅"部队指挥官卡西姆·索莱马尼少将以及伊拉克民兵组织指挥官阿布·马赫迪·穆罕迪斯(Abu Mahdi al-Muhandis)星期四晚在巴格达机场的空袭中被杀死。
“人民动员组织”发言人艾哈迈德·阿萨迪说:“美国和以色列敌人要为杀死阿布·马赫迪·穆罕迪斯和卡西姆·索莱马尼负责。”
伊拉克总理阿德尔·阿卜杜勒·马赫迪周六与数千名哀悼者一起参加了为在巴格达美军空袭中丧生的伊朗军事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少将、伊拉克民兵组织领导人阿布·马赫迪·穆汉迪斯和其他人举行的葬礼。

苏莱马尼的名气太大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的身上。

实际上伊拉克民兵组织指挥官阿布·马赫迪·穆罕迪斯(Abu Mahdi al-Muhandis)也是在这次斩首行动中被害的。

为什么美国要杀死一名伊拉克军官?而“人民动员组织”是伊拉克政府承认的合法军事组织。

美国在伊拉克首都未获得伊拉克政府同意,肆意暗杀伊拉克军人,这是公然践踏伊拉克的主权,视伊拉克人民为草芥。

苏莱马尼到伊拉克就是和阿布·马赫迪·穆罕迪见面,两人一同乘车离开伊拉克机场。美国在获取定位情报的时候,不可能不知道这个情况。也就是说美国本来就有同时除掉两人的计划。这根本不是误杀,而是计划的一部分。

阿布·马赫迪·穆罕迪被炸死后,美国没有为此道歉,媒体报道都很少。但是伊拉克国民的愤怒,一样烈火熊熊。

这样的事情,换任何一个国家都接受不了。一个伊拉克军官在自己的首都被美国人公开处决,而且没有任何理由。或者阿布·马赫迪·穆罕迪有敌视美国的思想或者行为,但是他没有触犯伊拉克的法律,而且这个人在伊拉克一样被视为英雄,打击Isis的英雄。从这一点来说,美国也可以被理解为在给Isis复仇。因为这两个人都为铲除Isis立过大功。

美国如果在给Isis复仇,那么谁才是恐怖主义分子?

美国人说得清吗?

伊拉克政府确实孱弱,但是不帮自己人说话是说不过去的。伊拉克人民的多数派是什叶派,他们本身在信仰上就和伊朗是一致的。

伊拉克议会决定驱逐美国驻军虽然说做不到,但是这样的表态就在打美国的脸。美国不是说给伊拉克人民带来了民主与自由吗?让伊拉克重回到法制的轨道上吗?大家不要忘了,当年推翻萨达姆的时候,其中一条罪状就是萨达姆独裁专制,无视法律,视伊拉克人民的生命如草芥。萨达姆搞暗杀,未经审判随意处决反对萨达姆的人。

美国人是怎么对待被它占领下的伊拉克人民的?美国是怎么样对待反对它的人的?用无人机和导弹在伊拉克首都公开暗杀阿布·马赫迪·穆罕迪。这个人干了什么?美国的民主与法律精神呢?美国人依法审判了阿布·马赫迪·穆罕迪吗?

美国人杀死了阿布·马赫迪·穆罕迪。不过是为了在伊拉克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其行为比独裁者更加独裁,比独裁者更加凶残,更视民主与法治为无物,美国的侵略者形象表露无疑。

更可恶的是还有人用汉语来给美国人辩解,寻找各种稀奇古怪的理由。这种奸细的嘴脸尤为狰狞。

外国军队在本国首都肆意暗杀本国军人,这样的屈辱,中国人就没有一点触动?在伊拉克人民蒙受如此大的屈辱面前,还有人轻轻松松地搞笑,抖机灵?为强权者欢呼,为杀人犯鼓掌,这代表了你的良心吗?

鲁迅很早以前就描述了中国人的看客心理,当日本军人在中国的土地上砍中国人脑壳时,还有中国人叫好。这就是我们的悲哀。在这一点上,伊拉克人民至少保持了愤怒。

你今天给杀人犯鼓掌,当终有一天屠刀挥向你的时候,别人一样开开心心叫好。甚至于还有人说你为什么死的这么快,该凌迟7天,一千八百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