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刺杀希特勒找个特种兵,狙击手或特工不就行了吗,为啥要安炸弹这么麻烦?

回答


刺杀希特勒这一历史事件的复杂性远超表面的“找狙击手”或“安炸弹”那么简单,其背后涉及政治、军事、技术、情报等多方面的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为何在二战期间选择炸弹而非直接行动:



一、希特勒的安保体系极其严密
1. 物理防护
希特勒的住所(如柏林元首府)被多层围墙、警卫、防弹玻璃、防爆门等包围,甚至有专门的“死亡之门”(Door of Death),门后是通往地下防空洞的通道,门上装有弹射装置,一旦被击中会自动关闭。
他穿着防弹背心(当时称为“防弹背心”),并由多个警卫(如“黑豹”(Schutzstaffel, SS))严密看护。

2. 情报监控
希特勒的行程由德国情报机构(如“帝国情报局”)严密监控,任何可疑人员或行动都会被迅速发现。
他本人对安全极度重视,甚至在1944年7月20日未遂刺杀事件后,他的安保措施进一步升级。

3. 行动风险
任何直接行动(如狙击或突袭)都可能被发现,导致希特勒提前转移或警卫反击,甚至引发更大规模的混乱。



二、炸弹行动的潜在优势与局限
1. 分散注意力与制造混乱
炸弹可能引发大规模爆炸,造成混乱,迫使希特勒躲藏或转移,从而削弱其指挥能力。例如,1944年7月20日未遂刺杀中,炸弹爆炸导致希特勒受伤,但未致命,反而让他更加警惕,最终导致行动失败。
爆炸可能掩盖特工行动的痕迹,但若目标明确(如希特勒在特定地点),爆炸仍可能被迅速发现。

2. 技术与资源限制
当时德国的炸弹技术(如V1导弹)精度有限,难以准确命中希特勒的行踪。而投弹者需要接近目标区域,面临高风险。
炸弹可能被希特勒的安保系统拦截(如防爆装置),或被其他军事力量(如空军)发现并摧毁。

3. 政治与军事后果
炸弹行动可能引发德国国内的混乱,甚至导致盟军误判,错失战机。例如,希特勒在1945年自杀后,德国军队的崩溃速度大大加快。



三、特工行动的可行性与风险
1. 行动难度
特工需要潜入德国核心区域(如柏林),避开严密的监控和警卫,且希特勒的安保体系可能已经针对此类行动做了防范(如“死亡之门”)。
特工需要与希特勒直接接触,而希特勒本人对安全极度警惕,随时可能察觉异常。

2. 技术与情报限制
二战期间,盟军对希特勒的行踪和安保体系了解有限,无法精确预测其位置。特工行动需要高度精确的情报,而当时盟军的情报能力(如“Ultra”密码破译)虽然强大,但无法完全掌控所有细节。

3. 政治与道德风险
直接刺杀希特勒可能引发国际政治混乱,例如德国可能因领导人死亡而陷入内乱,甚至导致更严重的战争后果。
希特勒在1945年自杀前,其政权已经濒临崩溃,刺杀可能无法改变历史进程。



四、历史事件的复杂性
1. 1944年7月20日未遂刺杀
这是历史上最接近成功刺杀希特勒的行动。一名名叫克劳斯·海因里希·弗朗茨(Claus von Stauffenberg)的将军策划了行动,但炸弹爆炸后希特勒仅受轻伤,行动失败。这一事件暴露了希特勒安保体系的严密性,也显示了特工行动的高风险。

2. 1质1945年希特勒自杀
在柏林沦陷前夕,希特勒因无法承受战败压力,选择自杀。这一行为可能与他长期的极端心理状态有关,而非被刺杀。他的自杀也导致德国军队失去核心指挥,加速了纳粹政权的崩溃。



五、现代视角下的“选择”逻辑
1. 历史条件限制
在二战时期,盟军对希特勒的行动策略受限于情报、技术和军事资源。炸弹行动可能被误判为“战术手段”,而特工行动则因风险过高而被放弃。

2. 历史结果的不可逆性
希特勒的死亡可能改变历史进程,但二战的结局已由多方面因素决定(如苏联的进攻、美国的参战等)。刺杀他可能无法扭转历史,反而导致更复杂的后果。

3. 技术与战术的局限性
1940年代的炸弹技术(如V1、V2导弹)精度不足,难以准确命中希特勒。而特工行动需要高度隐蔽和精准,但希特勒的安保体系可能早已针对此类行动做了准备。



总结
刺杀希特勒的“选择”并非简单的“炸弹vs特工”,而是综合考虑了安保体系、技术条件、政治风险和历史进程的复杂结果。历史事件的复杂性远超个人的“理想化”设想,因此在二战期间,任何直接行动都面临极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最终,希特勒的自杀成为历史的必然,而非被刺杀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们扯那些有意思吗?

说实话,1944年8月以前,想要刺杀希特勒可以说非常容易,德国军官,呵呵,实在是太拉垮。

执行刺杀任务的德国军官非常拉垮

刺杀集团内部的德国军官团,之前就有过几次和希特勒帖身机会,可是军官们拒绝现场出击,说什么军人荣誉之类的,说白了,怕死,就以施陶芬贝格为例,他在狼穴那场刺杀最为有名,他把装着炸弹文件包安全无恙带进会议室里,从希特勒身边走过,然后把装定时炸弹的文件包放在离希特勒不远的长条橡木桌子上,这位上校军官然后忙不迭的走了,走了……而且跑路超快,结果他离开会议室以后,有人觉得这个文件包有些碍事,就随手拿起,放在桌下的隔板里,就是这,无意中,救了元首。后来炸弹爆炸时,厚实的橡木桌被炸碎,但缓冲了爆炸威力,让希特勒只是受了点皮肉伤。

我们来回过头,看看十几年前在1932年中国的虹口公园爆炸案,朝鲜人尹奉吉把炸弹作成便当盒,混进虹口公园会场,等到一众日本军政界高层人士在讲台上演讲时,庆祝“淞沪战争祝捷大会”。尹奉吉直接把炸弹扔出,当场炸死日军上海占领军总司令白川义等一批日本高层人士,达到刺杀目的,当然尹奉吉也当场被擒获,不久以后身死。

再举个例子,1910年在中国哈尔滨发生的朝鲜人安重根刺杀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事件,安重根于数以百计的日本俄国卫队中,不畏艰险,冲出连发三枪,把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打倒在地……

后来有朝鲜人对尹奉吉的评价是:匹夫有志,可夺三军之帅;真诚心忧国者,当此危急之秋,岂可不亟起奋斗乎!

至于德国人的刺杀,简直是儿戏,但凡德国人有点一点朝鲜人的决死精神,元首早没了,所以只能用一句中国老话来形容高贵的德国军官,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user avatar

即使是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纳粹德国对希特勒的要人警卫工作也绝对是一流的。今天各国要人警卫机关的一些常用警卫手段实际上是始于纳粹德国的。

下面这些照片足以说明希特勒的要人警卫手段之严密:

希特勒的车的两侧都是随身警卫,遇有突发情况立即冲上去以叠罗汉的方式用自己的身体压住希特勒,即使你扔来一颗手榴弹也没用。

路的两侧有密集的路线警卫,而且路线警卫人员有的面对街面,有的背对街面,以留意人群中有没有可疑迹象。

除了第一排的路线警卫人员以外,还可以看到人群中还有穿制服的警卫人员,而且也是有的面对街面,有的背对街面观察可疑迹象。而在第一排的位置全安排了女人,毕竟潜在的袭击者大多是男人。

明显可以看出希特勒身后的随身警卫人员有明确的分工,每个人的观察方向都是不同的,覆盖了各个方向,而且后面的车上还有随身警卫人员,并且是站在车边的,以便以最快速度应对突发情况。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就是这样乘坐敞篷车穿过市区时被潜伏在楼上的狙击手枪杀的。然而,在这张照片上,明显可以看到楼上的窗口根本没人,显然是所有人员都被要求在一楼欢迎,楼上的制高点肯定有党卫队员或者警察在把守。但即便如此,可以明显的看到希特勒的车的右后方的那辆警卫车上的所有警卫人员都在观察楼上的情况,以免出现意外情况。同时可以看到路边站满了路线警卫人员,不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而是零步一岗,零步一哨。

还特种兵、狙击手、特工?

在如此严密的警卫手段下,等着被活捉呢吧?

https://www.zhihu.com/video/1362823154637897728


https://www.zhihu.com/video/1362750438241058816

盟国的确成功实施过刺杀德国要人的行动,比如英国训练的四名捷克伞兵在布拉格成功刺杀了海德里希。

但你看看海德里希的警卫规格是什么样的:一辆敞篷车和一名司机,两把手枪。


你再看看希特勒的警卫规格,他的车后一左一右两台车。一车坐满和站满了Führerschutzkommando----直属于希特勒的元首警卫队人员,一车坐满和站满了Reichssicherheitsdienst----隶属于党卫队的帝国警卫局人员。

你再看看车队里后面那些车上有多少人。

这些还只是随身警卫,至于外围警卫、路线警卫、住地警卫、办公地点警卫就更不用说了。他有整整一个师——党卫队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负责他的外围警卫,还有一个陆军装甲师——元首护送队负责他在前线的护送任务,隆美尔曾担任过这支部队的指挥官。

看看两侧戴钢盔的党卫队员,他们全是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的士兵,形成了整个两堵人墙,可谓水泄不通。

希特勒的办公场所和住地也是警戒森严。

穿黑色制服的全是随身警卫人员,希特勒身后左边的元首警卫队员向右边看,右边的向左边看,随时留意潜在的袭击者。

这些照片上全有希特勒的元首警卫队队长Bruno Gesche,时刻不离希特勒左右。








那个穿皮大衣的人站到了警戒线外面,果然元首警卫队员示意他向后站。


路边站着很多带大盖帽和钢盔的警卫人员。





路线警卫是个辛苦活儿,毕竟民众太狂热。











人群中戴钢盔的党卫队员可以不向希特勒行举手礼,因为他们是外围警卫人员。他们需要把全部注意力放在观察可疑情况上,右手随时准备掏枪,所以可以不对希特勒行举手礼。而希特勒身后的元首警卫队员在警惕的观察车的右方的情况。

以下全是党卫队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








如此铁桶一般的警卫规格,岂是你几个特种兵就搞得定的?

那时英国有Commando,美国有Ranger,都充当特种兵的角色,哪个和希特勒的距离在狙击步枪射程之内过?

历史上只有一位美国女人成功的闯入了希特勒的内卫圈。

实际上她当时被元首警卫队员给抓住了,但希特勒见她不像来害他的,于是就允许她过去。

结果这个女人扑上去强吻了她的偶像希特勒。




user avatar

二战英国有个攻击水库委员会,

最开始不叫这个名。是个民科组织,委员会业务是研究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加速打败德国。即通过各种小行动弄出大新闻。

提出来了四个考虑方向

1.暗杀希特勒

2.偷袭德国重要设施基地

3.研发秘密武器

4.毁堤淹田(严世蕃震怒)

这个委员会虽然是民科出身,但是并不是光说不练假把式。还是说动了英国政府,也确实出台了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实施。

因为最终确定可行性最大的是第四,所以改名攻击水库委员会

除了第一条最后否决外。

第三条美国实现了。

2和4英国都干了。不能说是多大的作用,但是和代价比,其战果还是巨大的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题外话:这里要批判一下花生米。都是毁堤淹田,人家英国人都知道要毁敌人的堤淹敌人的田。


应该来说该委员会还是实干派的。

然后,唯一一个被实干派彻底否决的方案,一个最终用炸弹打水漂绕过防雷网炸大堤都能脑洞出来的民科都觉得不可能实现的方案,你说它有多少可行性?




二战最著名的特种部队是德国勃兰登堡和英国歌曼达。这两个部队特种作战水平远超其他国家的草台班子。

那么这两个部队都做到了什么级别的行动呢?

歌曼达

1.炸毁挪威重水厂。 成功

2.绑架德国22空中突击师师长。成功

3.炸毁法国船坞并破坏港口设施。部分成功。

4.多次试图绑架,刺杀隆美尔。均失败。

即英国特种部队在德国占领区也就做到了对有一定防护的重要设施有一定把握成功。

绑个师长级别的倒是信手拈来。22师绑架行动师长都到埃及了德国人都没反应过来。可见游刃有余。

元帅—大将,集团军司令级别已经没什么把握了(绑隆美尔有一次失败有偶然因素,因此还是有成功可能性的)

而希特勒起码比隆美尔高两个级别。(粗略分是,军队里实际领袖—集团军群级别—集团军级别)细分更多。

德国同行呢?也达不到干掉集团军司令级别的水平。

1.与第二伞兵师部分参与营救墨索里尼。成功

2.匈牙利政变。成功

3.跳马行动刺杀铁托。失败

4.阿登敌后破坏行动。部分成功

5.抢占苏联油田。部分成功(行动没啥问题,油田提前几个月被毛子自己炸了,釜底抽薪)


除了阿登是敌占区,但是目标是针对普通士兵和中下层军官的,其他都是自己占领区的行动。两次完美行动对手都是前盟友,并没有发生交火。级别最高的是抓铁托。铁托控制的人数在当时大约三四十万轻步兵,粗略算方面军司令级别吧。撑死德国集团军群司令级别(你硬说都是国家领袖跟斯大林希特勒罗斯福丘吉尔一个级别那你随意)

且行动是游击区,而非敌军稳固占领区。结果闹了个几乎全军覆没。死了几百精锐。

正规军苏军盟军德军的集团军—集团军群—方面军司令级别安保至少不会低于铁托。都跟希特勒差至少两个级别。且希特勒基本在德国本土和德占区。

特种部队表示我们还是抓几个师长玩玩,方面军司令级别也可以试试(最起码德英确实分别对该级别的进行了行动)

特种部队都不行,狙击手就更别说了,普通怎么到敌占区晃悠都是问题。

特种部队狙击手嗯。。。人家特种部队全体出动都不行。。。

user avatar

大家以为的刺杀:

希特勒走出大楼,刚出门,就被大楼对面顶层枪手击中、在大街上,被安排的杀手从相邻汽车内乱枪打死、在演讲的时候,被1000米外的狙击手远程爆头。

真实的刺杀:

希特勒走出大门前,党卫军军官就已经控制好附近所有制高点,沿街窗户专人把手,一旦开窗就直接抄家伙、希特勒行车路线虽然早已规划好,但是只要希特勒的车在开,街道全部封锁、演讲的时候,所有制高点、人群、视野良好区域,全部派驻了自己人。

只能说肯尼迪死得太容易,特勤局当时的表现太魔幻,杀手运气足够好,让大家以为刺杀希特勒也一样容易。

user avatar

1.自从苏联战场失利之后,希特勒就已经对他的高级将领不信任了。

希特勒的行踪开始飘忽不定。时而上午召开的会议变成了下午;时而要去军械库参观,却突然改成视察军队,他的行动连警卫和秘密警察都不透漏,只有身旁几位绝对忠诚于他的。他曾经说过:“历史上百分之九十的刺杀成功是因为他们太不警惕”(大概是这个意思)。

特别到了后期,在加斯腾堡或狼穴大本营的守卫极其严密,要想见到希特勒只有得到一张特殊的通行证,还是一次性的,要么就是他本人亲自召见,根本不会给你靠近他的机会。

2.二战时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特种兵,只有一种专门执行敌后潜伏搞破坏的技术兵种,他们的实际战斗力不会比精锐党卫军强多少。相关事例比如德军攻打比利时列日要塞时派了许多特种兵搭乘滑翔机控制了要塞的许多关键点,才使得德军没有太大伤亡。

3.反希特勒密谋集团除了想干掉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建立新政府。因此,安装炸弹有利于对时间的把控,以便贝克他们能在第一时间调动军队、封锁希特勒大本营对外通讯、稳定德国民众和前线将领以及新政府的建立等相关措施。从而避免希姆莱和戈林等人的反抗而造成内战。

最后,当时密谋集团内部唯一能直接接触希特勒且没有引起他疑心且一心想刺杀希特勒的只有施陶芬贝格一人。而能保证刺杀成功的除了安炸弹别无他法了。

user avatar

说个维也纳流浪汉喜欢的硬件,这个硬件对保护他的安全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这就是梅塞德斯-奔驰770K型,为第三帝国魁首阿道夫·希特勒所独有。

这种车共生产过17辆,现仅存3辆。

希特勒跟奔驰的渊源还得从1924年说起,那一年希特勒因为在慕尼黑发动“啤酒馆”政变被抓进了监狱。

在狱中希特勒曾写信给当地奔驰销售代理贾科布.弗林,希望能够贷款买一辆奔驰车,甚至曾经手绘草图给奔驰,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据资料显示,到1942年为止,希特勒至少买了44辆奔驰,而且大部分是他当上总理后得来的。

1934年"梅赛得斯--奔驰"汽车公司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防弹汽车770K,

这辆奔驰770K豪华总统座驾,装备有200匹马力直列八缸引擎,车身则是用了4mm厚的特殊钢板打造而成的,前挡风玻璃则是由五厘米厚的钢化玻璃制成。有人说:这辆车的车门厚的像一堵墙!实际上来讲车门达二十厘米的厚度也真像墙一样了,车门的中间部分可还是还夹有二点五厘米防弹钢板的。要知道,这可是实实在在世界上第一辆防弹车。

奔驰770 K防弹车的防弹测试,注意子弹并没有打穿50毫米厚的防弹玻璃,可见奔驰公司将希特勒的安全放在首位。

不过就算如此,也许是因为身处地位越高越敏感的原因,希特勒还是在车内设了一些小机关,比如车内暗处放着几支他最爱使用的“路加”牌袖珍手枪,以便自保,底盘则用4.5厘米厚的防弹装甲钢板加强,以防地雷爆炸。整车装备下来重量竟然达到了五吨,简直跟现在的小卡车一样。

这辆奉希特勒之命而特别研制的“梅赛德斯.奔驰770K”型防弹装甲轿车在1937年春季送到了希特勒的面前。随后,他坐著这辆由党卫队队长埃贝克.肯普克驾驶的汽车外出视察,并成功地预防了几次枪击和地雷爆炸。

从奔驰770K成为希特勒专属座驾后,奔驰每生产一辆770K都要经过希特勒单独批准。他下令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制造17辆防弹轿车,并作为第三帝国最贵重的礼物,分别送给各国首脑和将军。尤其在德国与苏联开战前夕,希特勒曾向斯大林赠送一辆“梅赛德斯.奔驰770K” 型防弹轿车,还用手枪和冲锋枪进行了现场演示,展示德国的先进汽车制造技术。

斯大林深受刺激,指示研发了苏联自己的吉斯防弹车。

除了770K,奔驰还在1934年为德国军方研发了代号G4的6轮七座大型豪华轿车,搭载5.0L(后期扩充至5.4L)直列八缸发动机,使用前置后驱布局,最大功率可达100匹马力。战争期间,G4共计生产57辆,由于其高昂的造价,我们很少能看到军官驾驶使用G4,仅能在德国吞并苏台德与捷克斯洛伐克时看到它载着希特勒粉墨登场。

现如今保存在日本的奔驰-770K,这辆奔驰770-K是1938年希特勒作为外交礼物赠送个裕仁天皇的,在1999年的天皇加冕仪式依然在继续使用,注意上面的菊纹标志代表日本皇室专属


2021年7月16日10:43:13更新

上面介绍了保护三德子元首的盾,下面再说说攻盾之矛。

以二战时期的轻武器及狙击步枪的性能来说,只能在1000米内发动对元首防卫圈的攻击,鉴于奔驰-770K的性能,这些都不是什么致命伤害。

这时,很多人是不是会想起反器材武器

这个东西要是出现在三德子头面前就太穿越了,是不是?!

其实,也不一定。自打一战水柜出世后,如何砸破水柜,就成了司马光们的课题。

路边的石头还是好找的,砸缸的“反坦克步枪”便应运而生。二战最好用且有效的反坦克步枪是老毛子的PTRD-41,这是一种结构简单,威力粗暴的单发栓动反坦克步枪。

而穿甲效果最好的莫过于几种穿甲弹了,最常见的BS穿甲弹的弹头重64.4克,里边的碳化钨芯重38.7克,尖端有1.8克燃烧材料。

BS弹的初速度约为每秒1,006米,500米距离入射角90度可以射穿32毫米的坦克装甲,在100内射穿40mm厚装甲更是轻轻松松~后效也足。被击穿的德国罐头里面倒霉的汉斯不死也重伤。

弹壳中14.7克发射药可以给14.5克的钨芯穿甲头每秒1200米的初速。勉强可以在100米距离内日穿30mm装甲,在200米距离上可以打穿20mm装甲。但是弹头太小,里面玩不出多少花样,穿透后的效果也差。使用PzB38的德棍都会暗搓搓骂娘

博伊斯13.9mm反坦克步枪在更加贫瘠和缺乏反坦克武器的战场——中国,博伊斯受到了非常广泛的欢迎,不仅仅这是中国最为欠缺的武器之一,更因为13.9mm穿甲弹不用再面对皮糙肉厚的虎豹豺狼,而是几毫米厚的日本坦克,正所谓筷子捅豆腐,一物降一物。

好了,现在你手中已经有了攻破奔驰-770K之盾的尖矛利刃,

接下来该如何做,就是你的事情了。

*图片来自互联网,侵删。

user avatar

如果你有机会去华盛顿白宫附近转一圈就知道你想实现这个是不可能的.......白宫方圆500米内连个私营的高楼都没有,最高的是华盛顿塔,但那个你拿着狙击枪是上不去的,要安检。隔壁两栋接近白宫的楼,都是政府大楼,平时特情局把那里包裹的像粽子一样。

你说,我不搞白宫,我搞其他地方,那好,曼哈顿Trump大厦,隔着俩街区就封路了,长期特情局楼下荷枪实弹的执勤,进门要安检,Trump本人要走专用电梯你根本见不到。

所以电影看多了会有错觉,全球各个国家对元首的保护是非常严密的,毕竟过去也出过事。

user avatar

不要把美国的事情代入其他国家。

user avatar

高赞讲的非常详细了,我稍微补充两点:

1,安装炸弹一点也不麻烦。

施陶芬贝格就是直接提着炸弹进去了,放的位置也是极好的。最终纯粹是因为希特勒命不该绝,有军官嫌皮包碍事挪了位置,才让计划功亏一篑。

而且,当时狼穴在修缮因此开会地点是一个临时建筑,如果说换成特种兵进行斩首,面对这种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是非常差的。

详情可以参见斯科尔兹内营救墨索里尼的“橡树行动”,墨索里尼中途就被临时更换过关押地点,突击队的信息滞后,根本就不是强行开干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压根找不到人。

2,特种部队在二战时期本身就是不成熟的。

以英国为例,著名的SAS(特种空勤团)和SBS(特别舟艇部队)都是1940、41年前后火速组建的,主要目的是火力侦察和敌后破袭,并不是专门用来斩首的刺客部队。

德国的勃兰登堡团被认为是第一支成熟的特种部队,但不论其首秀——入侵波兰——还是后来的威瑟堡行动,它也是一支用来作战的军队,并不是特工。

详情可以参见1943的跳马行动,勃兰登堡团直接杀到了铁托饭桌上,愣是让人家溜了。

更不用说诺曼底前后勃兰登堡团或被抽调至别处,或改组为装甲掷弹兵师开赴东线。

武装党卫军、空降猎兵这两支适合特种作战的部队则被牢牢控制在希姆莱和戈林手中,政变派手上根本就没有正经的特种部队。

以上。

user avatar

你是一个狙击手,现在潜入敌方大本营,想要干掉敌方元首。首先得收买个二五仔,这不过分吧?

狙击手:我现在就在你家门口。

二五仔:狸为什么不走嘞?

狙击手:我要证明我自己。我要刺杀希特勒。

二五仔:狸以为介是拍电影,里王姐归来吗?

狙击手:你得要帮助我啦。

二五仔:那我帮你跑路啦。

狙击手:你还得要帮助我啦。

二五仔:再帮你,我盖世太保干不干啦?

狙击手:他们要是知道你收黑钱,开小赌场。

二五仔:你敢威胁我?!

狙击手:你老婆要是知道你包养小老婆。

二五仔:我该怎么帮狸嘞?

狙击手:我要希特勒出发演讲的行程表。

二五仔:好。

狙击手:我还要周围的地图。我要找到制高点。

二五仔:a you crazy!

狙击手:你连党卫军头头的老婆你都……

二五仔:我们计划一下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刺杀希特勒这一历史事件的复杂性远超表面的“找狙击手”或“安炸弹”那么简单,其背后涉及政治、军事、技术、情报等多方面的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为何在二战期间选择炸弹而非直接行动: 一、希特勒的安保体系极其严密1. 物理防护 希特勒的住所(如柏林元首府)被多层围墙、警卫、防弹玻璃、防爆门等.............
  • 回答
    如果刺杀希特勒成功,世界格局无疑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绝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概括的。想象一下,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一颗核心的炸弹被移除,连锁反应将是巨大且复杂的。首先,我们要考虑刺杀的时间点。如果在战争爆发之前,比如1930年代中期,那么影响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德国国内政治的动荡和欧洲外交局.............
  • 回答
    施陶芬贝格的刺杀行动,如果真的击中了目标,那绝不是一颗定时炸弹那样简单的爆炸,它会像投入宁静湖面的一块巨石,激起层层涟漪,甚至可能掀起滔天巨浪,彻底改写历史的走向。首先,我们得直面最直接的后果:希特勒的死亡。这件事本身就足以让整个德国,乃至于整个轴心国阵营陷入巨大的混乱。希特勒不仅仅是最高统帅,更是.............
  • 回答
    二战德国国防军中,确实存在一些高级将领对希特勒的政策持保留甚至反对态度,但并未像施陶芬贝格那样诉诸刺杀。要判断这些人是否“不爱国”,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来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他们的动机。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爱国”的定义在当时德国的语境下是什么。对于许多德国军人来说,爱国与效忠国.............
  • 回答
    假如“女武神计划”成功了,施陶芬伯格将军和其他参与者能够顺利除掉希特勒,那么历史的走向无疑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但要预测同盟国是否还会进攻德国,这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当时德国内部和外部的复杂局势,并尝试还原一个没有希特勒的纳粹德国会是什么样子。首先,我们要理解“女武神计划”的根本目的。 施陶芬伯格和他的同僚.............
  • 回答
    在《刺客信条》系列探寻古老文明的脚步从未停歇,继埃及的宏伟金字塔和希腊的辉煌神话之后,下一站的风景会是哪里,这个问题无疑牵动着无数玩家的心弦。如果让我来猜想,我个人非常倾向于将目光投向那个同样拥有辉煌历史、神秘传说和独特魅力的文明——古罗马的鼎盛时期。为什么是古罗马?让我来细细道来。首先,历史的连续.............
  • 回答
    安重根是否是民族英雄还是恐怖主义暴徒,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不同立场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解读。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了解历史背景、安重根的动机、行为本身及其后果,并认识到“民族英雄”和“恐怖主义”这两个标签的定义本身也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我们先从安重根及其行为的背景和动机说起: 历史背景: .............
  • 回答
    刺杀费祎的降将郭循,虽然在三国历史的记载中篇幅不多,但其行为却对蜀汉后期政局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要详细了解郭循的来头,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梳理:一、出身与早期经历(推测与不确定性)关于郭循的出身和早年经历,正史的记载非常简略,甚至可以说是模糊不清。这给后人留下了一些猜测的空间。 是魏国降将的.............
  • 回答
    《刺杀小说家》这部电影,表面上看是一出奇幻瑰丽的动作大戏,但在层层叠叠的特效和宏大叙事之下,藏着不少导演不经意间抛出的,却对理解人物动机、故事走向乃至影片主题至关重要的细节。这些细节,就像散落在剧情深处的珍珠,不细品很难发现其光芒。首先,老顾的那个“旧收音机”,绝对是个被很多人忽略但意义非凡的物件。.............
  • 回答
    《刺杀小说家》这部电影,尤其是赤发鬼这个角色,确实承载了非常丰富且多层次的隐喻。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大反派,更是对现实世界中一些普遍存在的现象和心理状态的映射。赤发鬼的象征意义:赤发鬼,顾名思义,一头红发,这本身就带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很多文化中,红色都象征着欲望、力量、激情,但也可能代表着毁灭、.............
  • 回答
    保护元首的安全,是警卫的首要职责。在生死一线之际,警卫们会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为被保护者挡住致命的子弹,这是源于他们对职责的坚定承诺、严酷的训练以及对生命的深刻理解。首先,这是警卫职业的本质所在。每一个警卫在加入队伍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将“保护被保护者的安全至上”的信念刻在了骨子里。他们接受的是最严.............
  • 回答
    《刺杀小说家》这部电影,初听片名,你可能会以为是个纯粹的动作片,讲的是一个小说家如何策划一场惊天动地的刺杀。但它其实远比这个要复杂和奇幻,它把现实世界和小说构建的奇幻世界巧妙地编织在了一起,讲了一个关于责任、救赎,以及“意念”能否改变现实的故事。故事的主线,得从现实世界说起。这里有个生活拮据、名叫关.............
  • 回答
    美国在2020年1月3日刺杀伊朗少将卡西姆·苏莱曼尼,是美伊关系中一个极其敏感和爆炸性的事件,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长期的恩怨以及美国国内政治的推动。要详细解释美国为何做出这一决定,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直接导火索和美国官方的解释: 针对美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军事设施发动袭击的威.............
  • 回答
    关于宋教仁被刺杀一案,虽然凶手已被捕并被处决,但其背后是否存在更深层的政治阴谋,以及是谁真正下达了“杀人命令”,至今仍然是历史学界争论的焦点。简单来说, 直接凶手是陈其美派人行刺,但陈其美本人是否受袁世凯指使,以及袁世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争议的核心。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一历史事件:一、 事件经过: .............
  • 回答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问题,但请放心,在现实生活中,理发师袭击顾客的事件极为罕见。理发师通常是专业人士,他们的主要目标是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然而,如果你确实对此感到非常不安,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增强安全感。以下是一些可以考虑的详细方法:1. 选择信誉良好、评价好的理发店和理发师: 查.............
  • 回答
    刺杀事件后,伊拉克议会投票决定驱逐美国驻军,这一决定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也让伊拉克国内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和微妙。要评价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其背后错综复杂的因素和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刺杀事件”指的是什么。通常情况下,在这种语境下,指的是2020年初,美国.............
  • 回答
    特朗普政府下令刺杀伊朗高级将领苏莱曼尼的行动,无疑是21世纪以来国际关系中最具争议性的事件之一。这一行动不仅导致了地区局势的急剧升级,更引发了广泛的担忧:这是否会点燃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美国是否在玩火自焚?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事件的背景、各方的反应以及潜在的连锁效应。首先,我们必须理.............
  • 回答
    关于《刺杀小说家》的评价,你说它“质量一般”,这个感受挺常见的,毕竟一部电影能引起所有人的喜爱是不太可能的。而且,所谓“质量”也是个很主观的东西,不同人看重的东西不一样,自然会有不同的结论。我猜你觉得它一般,可能是因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它没有完全达到你的预期,或者说它的优点在你看来并没有那么突出,甚至.............
  • 回答
    您好,关于湖南临湘女子刺杀男司机未遂事件,截至我所知的信息(接近一周),确实尚未有来自官方或媒体的详细公开回应。这种信息上的空白可能会引起公众的关注和猜测,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分析,希望能提供更详细的解释:可能的原因分析:1. 案件正在调查中,信息管控严格: 程序保密: 刑事案件在侦.............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刺杀小说家》。要说这部电影,那可真是国产奇幻动作片里的一股“清流”兼“猛药”,让人又爱又恨,但绝对是值得说道说道的。首先,它最大的亮点,也是最容易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它那个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极致的视觉呈现。 你看那小说里的“红甲武士”,那机关城的壮丽,那异世界生物的奇诡,简直就是把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