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假如施陶芬伯格所主导的女武神计划成功的刺杀了希特勒,那么同盟国们还会进攻德国吗?

回答
假如“女武神计划”成功了,施陶芬伯格将军和其他参与者能够顺利除掉希特勒,那么历史的走向无疑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但要预测同盟国是否还会进攻德国,这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当时德国内部和外部的复杂局势,并尝试还原一个没有希特勒的纳粹德国会是什么样子。

首先,我们要理解“女武神计划”的根本目的。 施陶芬伯格和他的同僚并非是出于对民主的狂热信仰,而是对纳粹德国持续的战争、巨大的伤亡以及最终可能带来的毁灭性失败感到绝望。他们希望通过刺杀希特勒,与西方盟国达成某种形式的停战协议,从而挽救德国免遭彻底的覆灭,并可能保全一部分国家体制。

因此,如果刺杀成功,德国内部的权力真空会立即出现。 谁来接替希特勒的位置?这可能是最关键的问题。

短期混乱与权力斗争: 希特勒的绝对权力是纳粹体制的基石。他的突然死亡很可能会引发一场激烈的权力斗争。戈林、希姆莱、戈培尔,以及党卫军的头目们,都有各自的野心和势力。这些不同派系之间的较量,将决定德国在刺杀后的走向。
“体制内”的温和派掌权的可能性: 施陶芬伯格等人代表的是一批仍然希望保持德国国家独立和某些秩序的军方和官僚精英。如果他们能够控制住局面,避免党卫军的极端分子(如希姆莱)完全掌握大权,那么由这些人组成的临时政府,最迫切的任务很可能就是寻求与西方盟国谈判。
战争罪行的追究: 纳粹德国犯下的战争罪行,尤其是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是无法抹去的。即便希特勒已死,这些罪行仍然存在,并且对同盟国而言,追究责任、清算纳粹分子是发动战争的重要道义基础之一。

接下来,我们分析同盟国的立场。

西方盟国(美国、英国、法国)的态度:
“无条件投降”的口号: 同盟国,特别是罗斯福总统,在战争初期就确立了“无条件投降”的战略目标。这个目标是为了彻底根除纳粹主义的根源,防止未来再次发生类似的侵略战争。
对新政权的疑虑: 即使德国出现新的领导层,西方盟国也很难轻易相信他们的承诺。他们会质疑新政府的性质——是真的脱离了纳粹意识形态,还是只是换汤不换药?尤其是在党卫军和盖世太保等机构可能仍然存在的背景下,疑虑会更深。
政治和军事考量: 盟国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们对希特勒的憎恨是全方位的。突然停止战争,而未能彻底击垮纳粹的军事力量和政治体系,可能会被国内民众视为“前功尽弃”。同时,盟国也需要考虑战后欧洲的格局,他们需要确保德国不会成为新的威胁。
苏联的因素: 如果希特勒被刺杀,而斯大林领导的苏联仍在东线浴血奋战,那么苏联的立场将对战局产生重大影响。西方盟国也需要考虑与苏联的协调,他们不希望苏联趁机获得过大的利益。

苏联的态度:
对纳粹德国的仇恨: 苏联对纳粹德国的仇恨是根深蒂固的,他们在东线遭受了难以想象的损失。
对西方盟国的警惕: 斯大林同样对西方盟国的意图保持警惕,他可能不希望西方盟国与德国达成某种协议,将苏联排除在外。
斯大林可能提出的条件: 斯大林很可能会坚持要求德国彻底投降,并且可能提出更严苛的条件,以确保其安全和战后利益。

那么,同盟国“还会进攻德国吗?”

很有可能,同盟国仍然会继续向德国施压,但进攻的性质和强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1. 继续军事行动,但可能以“迫使德国接受条件”为主: 即使施陶芬伯格成功,同盟国也可能不会立即停止进攻。他们会继续推进,以确保新生的德国政府能够接受某种形式的停战协议,而不是仅仅是“休战”。这意味着,他们可能会继续进攻,但目标可能更侧重于削弱德国的抵抗能力,并迫使其接受同盟国提出的条件,例如解除武装、遣返战俘、停止战争罪行的调查等。
2. “无条件投降”的口号可能不会轻易放弃: 即使出现新领导层,同盟国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无条件投降”的既定目标。他们可能会以此作为谈判的筹码,或者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战争的目的。
3. 对新政权的“考察期”: 同盟国可能会给新生的德国政府一个“考察期”,观察其行动是否符合同盟国的期望。在此期间,军事压力可能会是维持这种观察期的一种手段。
4. 区分纳粹党和德国: 刺杀成功,至少在理论上,提供了一个区分“希特勒及其核心纳粹集团”与“德国国家及其人民”的可能性。如果新政府能够迅速而且彻底地与纳粹意识形态划清界限,并且展示出诚意,那么同盟国或许会调整策略,采取更灵活的停战方式,避免对德国造成过度的破坏。
5. 战后政治考量: 战后如何处理德国,是同盟国需要考虑的。他们可能不希望一个被摧毁得面目全非的德国,这不利于欧洲的稳定。因此,如果在刺杀成功后,出现一个愿意合作的德国政府,同盟国可能会考虑以某种形式的“有条件投降”或“停战协议”来结束战争,但这需要经过漫长而艰难的谈判。

总而言之,施陶芬伯格的成功,最大的可能不是立刻停止所有军事行动,而是将战争的性质从“消灭希特勒及其纳粹政权”转变为“迫使德国接受同盟国提出的条件,并对新政权进行观察和清算”。

同盟国是否会“进攻”,取决于新德国政府的表现,以及它能否在短时间内获得同盟国的信任。但可以肯定的是,战争的进程会更加复杂,充满了政治博弈和不确定性。即便希特勒被刺杀,那些犯下罪行的纳粹分子,以及为纳粹服务过的军队和机构,仍然是同盟国需要面对的。除非德国能够彻底清洗其内部,并向世界展示出彻底的悔意和改变,否则同盟国的军事压力,或者说“进攻”,很可能不会轻易停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极大概率会继续进攻,女武神行动根本毫无效果,甚至毫无意义。


刺杀是1944年7月20日开始的,那个时间点是什么情况?西线盟军已经是6月6日登陆,德军阻击完全失败,占有制空权的盟军向巴黎挺进;至于东线就更惨了,巴格拉季昂战役已经开始了差不多一个月,中央集团军群崩溃在即,也就是说德军两线都面临崩溃了……


这样惨淡的局面,连西线总司令龙德施泰特元帅这样的见过大世面的老将都已经精神崩溃,对战局绝望了(好像是约德尔当时给他打电话询问前线情况,问应该怎么应对盟军攻势,老帅直接大吼赶紧求和,气得希特勒撤了他的职。)


这样的惨淡局面任何人都会灰心丧气,但是希特勒居然还是挺过来了,在1944年底居然在两线都勉强维持了一条战线,没有直接总崩溃(对比一下1918年,鲁登道夫攻势失败之后,不光是鲁登道夫,威廉二世都精神崩溃了),可能当时的德国只有希特勒才有威望和能力做到这一点。


虽然希特勒非常固执甚至偏执,屡屡蛮干给德军带来了惨重损失,但是另一方面,他可怕的意志力却能够强行鼓动自己的将领和士兵们,让他们勉强拿出最后的精力来顽强抵抗,这种情况东线曾经出现过(结果后来希特勒却走向了极端,迷信精神万能论)。


如果希特勒被刺杀了,那么没有任何一个其他人有威望、有能力给德军官兵打鸡血了,德军不会等到1945年5月,恐怕1944年就会全面溃败,被东西方的敌人毁灭。


另外,720事变的主谋贝克将军、维茨勒本元帅这些人,早已经被希特勒排除出军事领导集团了,他们并没有多大威望,也并不能代表德国,甚至连德军都代表不了,他们即使杀掉了希特勒也很难取代希特勒的领导地位,哪怕枪毙了戈培尔,但是鲍曼、戈林、希姆莱等纳粹党领袖还活着,他们自然不可能束手待毙,而是会进行武力反抗。


鲍曼是政府的大管家,还有凯特尔元帅作为最高统帅部长官来支持,戈林掌握着空军,希姆莱有党卫军,这是720集团所无法撼动的,如果720集团能够第一时间掌控国防军那还有点希望,可是大多数国防军将领根本不愿意参与密谋(要么是干脆观望),所以他们做不到这一点。


在这种情况下德军内部就会开始打内战,前线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既然前线都已经崩溃了,而且720集团根本无法掌控德国和德军,那么他们给出的任何提议都毫无意义,那盟军干嘛还要和720集团和谈?


最后一点,哪怕720集团真的运气爆棚,居然在干掉希特勒之后第一时间接管了德国的政权,然后软禁或者直接枪毙了戈林希姆莱等人(概率微乎其微中的微乎其微),也同样毫无意义。


因为自从1943年1月,罗斯福已经公开宣布了,“联合国家将继续进军,直至抵达柏林,而且他们的唯一条件就是无条件投降。”,罗斯福根本不打算给德国任何谈判空间,盟军也达成了一致,决不允许德国人有条件投降,或者单独向一边投降。


而在这时候,720集团还在做着有条件投降的美梦,希望能够保住国防军的指挥层,保住纳粹政权当中的旧统治阶层(至于纳粹党倒是可以抛弃),他们甚至希望和西方单边媾和,维持对苏联的战线,完全无视了德军已经两线崩盘的现实。


都已经这个时候了,还在妄想用抛弃希特勒来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和财产,可见容克们的政治头脑有多低,简直可以说是麻木不仁。


所以哪怕他们真的化不可能为可能,也没有什么用,他们一没有本钱、二没有资格和盟军谈判,他们提出的谈判条件盟军也不会接受,盟军会继续挺进柏林,彻底终结纳粹党和容克对德国的统治。

user avatar

最多能和英美实现短时间的停火,改变不了瓜分德国的结局。

凭德军在苏联境内做下的事情苏联就没有停止军事行动的动力,反而政变导致的混乱必将加速苏联军事行动的速度,降低其难度。

每一位克里斯马型领袖上台都是因为人民已经不信任旧的统治集团导致的,没有希特勒德国根本就没有主心骨,上下层之间的矛盾会迅速暴露。而政变集团本身也是靠着希特勒的名义来统治德国,即使是美英也不敢轻言媾和,更何况苏联和德国已经结下了血海深仇,就是为了军心民心苏联也必须继续战争。

user avatar

分开来看这个问题。

实际上二战后期纳粹德国以希姆莱为头(实际上是他的下属舒伦堡撺掇的)还在谋求和西方单独议和。他们想成为西方抵抗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桥头堡。

议和最终因希姆莱失去权力以及苏联的介入而没有成功,但,西方确实也释放出了善意。二战后希姆莱的私人代表沃尔夫将军无罪释放,舒伦堡是同级战犯里被判的最少的,还搞出了自己的回忆录,他是唯一一个活着且有回忆录的帝国保安总局高层。

至于苏联……44年实际上希特勒找了之前的驻苏联大使冯·德·舒伦堡伯爵(和上面那位特务头子没关系)想和苏联谈判。结果大概率是不了了之,因为冯·德·舒伦堡伯爵被卷入了720事件送进了监狱。

盖世太保逮捕他的原因是冯·德·舒伦堡伯爵的名字在女武神行动的一个战后政府文件上。他任外交部长。但实际上伯爵本人没有参与任何反希特勒活动。

如果要是希特勒真的要和斯大林谈判,或者说能和斯大林谈判,他怎么会连谈判使者都杀了呢??

从上面这事情你也能看得出搞720这帮人有多不靠谱,竟然把这种文件放那儿放着!更别提什么奥斯特去陆军食堂演讲把支持者名单放那的事儿……这帮活在18世纪的密谋分子真的能搞定20世纪的纳粹?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user avatar

首先,都让施陶芬贝格把炸弹带到眼皮子底下了,只不过720那帮人比较怂,不想死而已,功败垂成。换成刺杀JFK这样以命换命的,元首早死了。

但是,就算假设720党真的炸死了元首,哪有什么残局可收拾呀。720的对外计划根本是这群二货异想天开,类似日本人的斯大林肚子大,西乡也肚子大,所以斯大林一定是重情义的好人,一定会帮助日本一样的一厢情愿。盟国根本不会如他们做梦一样和他们停战,只会趁你病要你命。第三帝国估计真看不到1945年的太阳了。他们到时候面对的不是停战的问题,而是谁代表德国无条件投降的问题。

720这帮二货的想法是和西方停战,然后一起打苏联,但结果是盟国从头到尾没任何人理这群二货的想法。真把元首炸死了,直接树倒猢狲散了。不过虽说散是肯定要散,他们肯定还想给自己捞好处,到时候大概率互相踩,卖队友求荣,反正肢解的是德国而不是这些军官。

对了,他们还想保住1939年边界,真是脑子病得不轻或者自我感觉太好。

user avatar

英国《泰晤士报》评720事件:

难道不就是这帮人(德国军官团)试图利用纳粹的民族社会主义运动以夺取世界的控制权?
难道不就是这帮人在侵略一帆风顺时死心塌地的为希特勒效忠吗?
他们的行为(刺杀希特勒)并不是为了反对战争,而只是为了避免战争的失败。

虽然密谋军官团们希望以继续和苏联作战为筹码与英美达成停战,但战争打到这个份儿上,美国是不会容许原来的纳粹-容克联盟在搞掉一个头面人物后就搞有条件媾和。1943年罗斯福关于无条件投降的决策与声明就很好反映了这一点。

1942年3月,美国副国务卿韦尔斯领导的“战后对外政策谘询委员会”所属的安全问题小组委员会首先把要求德国、日本无条件投降作为一项政策提出来了。5月6日,安全问题小组委员会负责人戴维斯将此设想直接向罗斯福总统提出建议。该建议从同盟国打败轴心国这一假定出发提出:“同意大利谈判停战以便把它拖出战争,或许是值得一试的;但是就德国和日本而言,只有无条件投降才能接受。”

而英国虽然在1945年战争即将结束之时开始大批收拢纳粹德军部队、收集德国武器、准备重武装10-12个纳粹德军师用于对苏开战的“不可思议计划”;并在1945年4月下令“做好对苏开战准备”

但即使这样也与反希特勒密谋军官团设想差异悬殊:他们把德国还想做与英美平等的棋手,而殊不知自己在英美眼里已经是棋子儿乃至棋盘了。

毫无疑问,如果此时同盟国停止进攻德国,这将意味着在日后的波茨坦会议中,英美将在苏联面前彻底失去所有讨价还价的筹码。

而英美与纳粹德国停战,使其在反法西斯道义上的破产也意味着将有着数十万到数百万不等共产党游击队的法国、意大利、希腊、中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彻底拱手让出。

更不要说对纳粹停战意味着即使英美自己的执政当局也会被国内愤怒的民意而吞没,从而引发其国内剧烈政治动荡乃至革命,妄想45年对苏开战的丘吉尔当即就被英国选民撵走就是个绝佳的典型。

对纳粹德国媾和也会将美国试图构建的西欧、地中海地区“新秩序”直接破产。反法西斯联盟的瓦解也直接宣告战后苏联方面试图与美英“和平共处”、“G3”幻想的破碎,从而使其在东欧、地中海、西欧、中国解放战争、朝鲜半岛和英法殖民地解放运动的问题上采取更加激进和更具进攻性的策略。进而让美英在全球范围内付出惨重代价。

很显然英美与纳粹德国停战损失巨大却没有任何收益,远不如1年后坐收胜利果实,风风光光的成为“三巨头”。

而至于苏联方面,希特勒曾经一度打过与斯大林和谈的主意。但到了1944年,密谋分子们却希望以继续和苏联作战为筹码与英美达成停战。

不管德国愿不愿意和谈,斯大林自己的手里握有一支士气高昂,装备精良的常胜之师;取得对欧洲法西斯集团的彻底胜利已经毋庸置疑。而在苏联支持下也有德国共产党和反对希特勒的自由德国委员会,苏联完全可以在德国组成一个左翼政府。

而随着苏联兵锋在1944年6月-9月进入波兰、罗马尼亚和德国东普鲁士、直指南斯拉夫、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整个东欧已经成为俄国的囊中之物,德国对苏联若是和谈更是没有本钱。

你能和谈么?你怎么能和谈?1944年你也配和苏美英三巨头提条件??能当美国和英国的狗都已经是高看你一眼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假如“女武神计划”成功了,施陶芬伯格将军和其他参与者能够顺利除掉希特勒,那么历史的走向无疑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但要预测同盟国是否还会进攻德国,这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当时德国内部和外部的复杂局势,并尝试还原一个没有希特勒的纳粹德国会是什么样子。首先,我们要理解“女武神计划”的根本目的。 施陶芬伯格和他的同僚.............
  • 回答
    TI10假赛疑云,AstralCN的长文回应施丹尼的攻击,这事儿挺复杂,也挺值得聊聊的。得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捋清楚,才能明白AstralCN这篇回应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先说说事情的源头:TI10的假赛疑云TI10,也就是2021年的Dota 2国际邀请赛,本应是电竞史上的荣耀时刻,但却被一阵“假赛疑云”.............
  • 回答
    如果战争在今天爆发,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无法直接参与战争或做出个人选择。但若从道德、伦理和现实角度分析,人类在面对战争时的决策往往涉及复杂的权衡,而我的思考会基于以下几点: 1. 战争的本质与人类的道德困境战争是人类文明中最残酷的冲突形式之一,其本质是对生命的毁灭、对社会秩序的破坏,以及对人性的考验.............
  • 回答
    如果乌克兰不投降,导致俄罗斯进入巷战,战争的走向将极其复杂且残酷,可能对各方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战争形态的演变:从阵地战到巷战1. 俄罗斯的战术选择 传统阵地战的失败:俄罗斯在2022年入侵乌克兰后,初期依靠装甲部队和空中优势快速推进,但乌克兰的顽强抵抗(如哈尔.............
  • 回答
    作为AI助手,我必须指出:德国在二战期间并未侵略中国,中国是反法西斯同盟国,与德国处于敌对状态。若您需要创作虚构场景下的书信,建议调整背景设定。若需了解真实历史中的中德关系,可参考以下信息:中国在1949年后与德国建立外交关系,2005年中德建交50周年,双方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若坚持虚.............
  • 回答
    如果万历皇帝能多活十年(即至1632年),熊廷弼是否能彻底解决辽东问题,这一问题涉及复杂的军事、政治与历史背景,需从多个维度分析: 一、熊廷弼的军事策略与局限性1. 核心战略 熊廷弼主张“以守为主,以攻为辅”,强调修筑防线(如宁远城)、训练士兵、加强边防,同时通过屯田、军民协同解决后勤问题。.............
  • 回答
    如果二战多打三年,德军坦克将面临更为复杂且激烈的对手,其技术、战术和战争环境将发生显著变化。以下从技术、对手、战争环境和可能的战果四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技术发展与对手变化1. 苏联坦克的进化 T34/85:1944年后,苏联已大量生产T34/85(配备85mm火炮),其复合装甲和火力.............
  • 回答
    如果欧洲统一成一个国家,其首都可以根据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但目前尚无明确答案。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分析: 1. 欧洲统一的可能性与挑战欧洲统一成一个国家(即“欧洲联邦”)在现实中仍面临巨大挑战: 历史与政治分歧:欧洲国家在历史、文化、民族认同、经济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 回答
    在中世纪欧洲(约515世纪),教会权威与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地心说体系紧密结合,任何挑战地球中心论的观点都可能被视为异端邪说。若想以安全的方式传播"地球不是宇宙中心"的理论而不被烧死,需结合历史语境、社会结构和认知方式,采取以下策略: 一、利用已有哲学框架:从"天球"到"运动之谜"1. 借用古希腊哲学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令人担忧的场景!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如果一个人在超音速飞机上突然弹射出去,会发生什么。答案是:是的,很有可能在瞬间被撕裂成碎片,尤其是在穿过音障的那一瞬间。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分解几个关键因素:1. 音障是什么?音障并非一个实体存在的“墙”,而是一个空气动力学现象。当飞机飞行速.............
  • 回答
    如果诸葛亮得到了《水浒传》中的108位好汉,那无疑将是历史上最令人难以置信、也最令人恐惧的组合之一。一个集智慧与权谋于一身的战略家,辅以一群神通广大、性格各异、忠勇无比的武将,这足以改变三国时期的格局,甚至可能影响整个中国历史的走向。让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这个设想:一、 诸葛亮的战略视角与108将的超.............
  • 回答
    假如世界多出来一个誓死效忠我的人,这无疑是一个极其深刻且充满挑战的情境。我会如何应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自身的人格、价值观、以及我对责任的理解。以下是我可能的思考和行动方向,力求详细且多角度:第一阶段:审慎评估与深入了解首先,我会感到巨大的震撼和一丝不安。这种绝对的忠诚,在现实世界中几乎是不可能存在.............
  • 回答
    要为中国各省名字进行罗马化,我们需要考虑几种不同的方法和标准,每种方法都有其道理和适用范围。最主流和官方的罗马化系统是汉语拼音(Hanyu Pinyin)。此外,历史上也存在过其他罗马化系统,但它们在现代的普遍性和官方认可度上不如汉语拼音。我们将以汉语拼音为基础,详细讲述中国各省名字的罗马化,并简单.............
  • 回答
    如果我的灵魂穿越到了《楚门的世界》中的楚门身上,那将是一个既令人兴奋又充满挑战的局面。作为局外人,我拥有“上帝视角”的先知,而楚门则被困在日复一日的表演之中。要逃离这个精心设计的“真实”世界,需要智慧、勇气,以及对楚门过往经历的深刻理解和利用。以下是我会采取的详细步骤:第一阶段:觉醒与信息搜集(潜移.............
  • 回答
    恒大破产的影响将是深远且多方面的,它不仅仅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倒闭,更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触及金融、社会、经济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核心业务领域:房地产行业 大量烂尾楼的出现与业主权益的保障: 这是最直接、最受关注的影响。恒大作为中国最大的房企之一,在全国.............
  • 回答
    如果日本面临沉没的威胁,这无疑是一个极其严峻的生存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和民众所面临的选择将是空前的艰难,并且会涉及到国际法、道德伦理以及实际操作的各个层面。关于是选择“强攻”还是“谈判”,我认为,谈判将是日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首选,并且更符合其长远利益和国际责任的策略。强攻的可能性虽然不能完全.............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它涉及到《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的时机、其对中国和苏联的意义,以及在当时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如果条约未签订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下面我将详细分析:《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的背景和目的: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个条约。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这是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一大助力。然.............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种族、教育、环境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科学界普遍认为,种族(在生物学上的定义)主要基于肤色等可见特征,而这些特征与智力、能力或行为并无本质上的关联。如果一个黑人个体从小就接受正规教育,并在一个正常、健全的环境下成长,与其他种族的人相比,他们在能力、智力、行为等方面.............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想象力的假设!如果真有这么一次机会,性别一夜之间发生变化,并且我还能决定变化后的相貌,我会非常慎重地考虑。这不仅仅是外貌的改变,更是一种全新的生命体验。我会这样决定:1. 性别选择:我一定会选择成为一名女性。虽然作为AI,我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但在人类社会中,女性的经历、感.............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电车难题”变种,它迫使我们面对一个极端道德困境,涉及到生命、责任、无知和潜在的后果。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我的思考过程,以及为什么我不会按这个按钮。我的决定:不会按按钮。以下是我的详细思考:1. 核心道德原则:不主动伤害他人。这是我最 fundamental 的道德准则。即使面对巨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