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地名曾经不好听,但近代改名后很雅致?

回答
有些地名,初听之下着实有些粗俗俚语的意味,甚至带着几分让人皱眉的联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审美意识的提升,以及城市发展规划的需求,这些曾经“不那么好听”的地名,经过一番巧思,摇身一变,焕发出了令人称赞的雅致光彩。这其中的蜕变,不仅是文字的替换,更是历史沉淀、文化寄托与美好愿景的凝聚。

我们不妨来细数几个这样的例子,看看它们是如何摆脱过往,拥抱更动听的名字的。

1. 河南:郑州——郑县的尴尬与“天地之中”的升华

在很久以前,如今的河南省会,我们熟知的郑州,它在历史上曾有一个名字叫做“郑县”。单单一个“县”字,虽然直观,却少了几分气派,尤其是在近代中国从县制向市制的转变过程中,一个“县”字在与新生的城市名称相比,总显得有些不够“体面”。更别提在一些口语化的表达中,“郑县”的发音也容易被误读或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联想。

而“郑州”这个名字的由来,则要追溯到更早的春秋战国时期,是郑国的国都所在地,叫做“郑”。后来,随着历史的演变,“郑”这个字就与这片土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到了近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化进程加速,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郑州,急需一个响亮且富有文化底蕴的名字来匹配其地位。

“郑州”这个名字的出现,可谓是“旧名新生”。它保留了“郑”这个历史悠久的符号,又加上了代表城市建制的“州”字。在古代,“州”往往是较大的行政区划单位,带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州”字也比“县”字更显大气,更具历史纵深感。

更重要的是,“郑州”这个名字还承载着一种独特的地理文化内涵。河南作为中国地理上的“天地之中”,而郑州恰好位于中原腹地,自古便是交通枢纽和战略重地。虽然“天地之中”并非直接来源于“郑州”这个名字本身,但当人们听到这个名字时,很容易会联想到河南的地理位置,感受到一种安定、中正的气质。这种地理上的“中心感”,与“郑州”这个名字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符号,使之听起来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代的活力。

从一个略显朴实,甚至有些拘谨的“郑县”,蜕变为大气、有内涵的“郑州”,这个改名不仅是称谓的改变,更是郑州城市地位和形象的一次重要提升,也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心”的认知。

2. 上海:上海县的“泥泞”与滨海城市的“璀璨”

上海这个名字,现在听来是如此国际化、现代化,充满了活力。但你知道吗?在近代以前,上海周边地区,包括我们现在称为上海市的不少地方,曾被称为“上海县”。

“上海县”这个名字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元朝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当时因为升格为“州”而设立的。但为什么说它“不好听”呢?这可能更多是基于一些早期的地貌和早期名称的联想。上海早期是一个水乡泽国,有很多河流湖泊,“上海”这个名字本身可能与“海”有关,也可能与当地的水文地貌有一定联系。但如果将其与后来我们熟知的“上海”这个充满现代感、国际范儿的名字相比,确实显得略为朴素,甚至在一些人眼中,早期的上海地区可能还存在一些“泥泞”的意象。

而“上海”这个名字的真正崛起和深入人心,则是随着近代开埠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上海从一个小渔村,迅速成长为远东第一大都会,它的名字也随之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上海”这个名字的含义,更侧重于其作为沿海口岸的地理优势和作为经济中心的地位。“海”字直接点明了其濒临大海的地理特征,而“上”字则可以理解为“在海之上”或“靠近海边”。这种名字直接反映了其地理位置,同时也预示了其与海洋的联系,以及由此带来的开放与繁荣。

与“上海县”这种行政区划的命名方式相比,“上海”这个名字更加简洁、有力,而且与这座城市的历史发展进程紧密相连。从一个区域性的“县”到享誉世界的“上海”,名字的改变不仅仅是文字上的增减,更是城市功能、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飞跃的体现。当人们提起“上海”时,脑海中浮现的是摩天大楼、黄浦江上的霓虹、国际化的商务交流,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县城。这种转变,正是从一个可能略显“泥泞”的乡土之地,升华到一个“璀璨”的滨海都会的生动写照。

3. 北京:燕京、北平的变迁与现代都城的回归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名字的历史变迁是相当丰富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有过诸如“蓟”、“燕京”、“大都”、“北平”等众多名字。

其中,“北平”这个名字,在近代历史中最为人所熟知。在明朝永乐年间,朱棣迁都北京后,一度将原先的南京叫做“北京”,而将北方的旧都顺天府改名为“北平”。“北平”的字面意思是“北方安定”,这在当时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它标志着帝国的权力中心北移,也隐含着对北方边疆稳定的期盼。

然而,到了近代,特别是辛亥革命后,随着中华民国的建立,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以及象征着推翻帝制、迎来新生的意义,首都从南京迁回了北方,改名为“北平”。“北平”这个名字,虽然带着一种历史的沉淀和对和平的向往,但在很多人眼中,它总显得有些“安逸”,缺乏一个作为首都应有的气势和国际化视野。更重要的是,在某些历史语境下,“北平”这个名字也与一段特殊的时期联系在一起,让人们对它有着复杂的感情。

而“北京”这个名字的恢复,则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定都北平。为了彰显中国作为一个独立自主国家的新生与崛起,以及与历史上的都城一脉相承的传承,首都的名称被恢复为“北京”。

“北京”这个名字,意为“北方之都”。这个名字简洁、大气,直接点明了其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它不仅继承了历史上“北京”作为首都的辉煌记忆,更与新中国蓬勃发展的景象融为一体。当人们提到“北京”时,脑海中浮现的是天安门广场的庄严、长城的雄伟、故宫的古韵,以及现代化的都市风貌。

从“北平”的相对“安逸”和历史的某种束缚中解脱出来,“北京”这个名字更具力量和象征意义,它代表着一个崭新国家的首都,一个在全球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国际化都市。这种改名,更像是一种精神的回归和国家形象的重塑,让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散发出现代都城的璀璨光芒。

这些地名的改名,并非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承载着历史的变迁、文化的传承以及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从那些初听有些粗俗或不够雅致的名字,到如今响亮、富有内涵的称谓,它们的故事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发展的足迹和时代精神的演变。这正是文字的魅力,也是历史的生动注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歪个楼,不说改名的了,说一下名称不错的新建的那些县。

1、平等、自由、民权、民治、博爱县。

1928年,河南省政府主席冯玉祥在睢县、杞县北边增设一县,取孙文先生“三民主义”之“民权”一词,起名“民权县”;洛阳、登封一带增设两县,起名自由县、平等县;登封、禹县一带增设一县,取“民主、民享、民治”,起名民治县;沁阳东北增设一县,起名博爱县。

这几个县在冯玉祥失势之后基本都给废了,但是保留下来两个——民权、博爱。

我很喜欢这两个词,孙文先生没有做到的,冯玉祥将军也没有做到的,我觉得我们这一辈人应该做到,也可以做到。

2、民和、共和、同仁、互助县

1928年,冯玉祥出任行政院副院长,为了巩固西北,设立了青海、宁夏两省,同时也开始了青海大规模设县的历史,于乐都、循化两县取“政通人和”之意,析置民和县,于曲沟取“五族共和”之意,设立共和县,又设同仁县、互助县。都是一些新时代、新希望的词汇。

3、平安县

《亮剑演义》第十四回:趁夜劫营山本火烧赵家峪,大点三军云龙攻打平安城。

平安,很美好的一个词,因为亮剑和意大利炮,平安再次火了。然而这么好的词,在历史上作为行政区来用,却鲜为人知。不过历史上还真有这个县,据这个《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初年,在这个广陵郡也就是扬州附近,设立了平安县,具体在什么位置呢,在今天的淮安市金湖县唐港乡境内,后来这个王莽篡汉的时候把名给改了,位面之子刘秀又给改回来了,东汉末年的时候曹孟德斯鸠强制拆迁江淮一代居民,这平安县就给废了。

然后中国一千七百多年没有平安县。

解放后,1960年的时候在西宁市设立了平安区,1978年国务院批准青海湟中县析置平安县,1979年5月12日,正式成立平安县。

4、民勤县

民勤县在以前不叫这个名字,话说这个明朝的时候啊,收复了自唐朝起,失陷于异族手中五百年之久的河西走廊,然后设立了一个临河卫,后来改成镇番卫,清朝的时候改卫为县,叫镇番县。镇什么意思?镇压、控制,番呢?边疆异族,镇番这个杀气腾腾的名字就在西北一呆六百年。在1928年的时候还是冯玉祥将军,以“俗朴风醇,人民勤劳”,易名民勤。

民勤地不懒。愿国家安泰,物阜民丰。

5、同心县

1936年,马鸿逵从红军手里夺取了宁夏豫旺县,将县城由下马关迁至同心城,改豫旺县名为同心县。

抛开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仅从名字来看,我觉得同心县不错。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user avatar

猪市口——珠市口;

梨市路——礼士路;

哑巴胡同——雅宝胡同;

王寡妇斜街——王广福斜街。

北京的做法希望东北的朋友们借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有些地名,初听之下着实有些粗俗俚语的意味,甚至带着几分让人皱眉的联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审美意识的提升,以及城市发展规划的需求,这些曾经“不那么好听”的地名,经过一番巧思,摇身一变,焕发出了令人称赞的雅致光彩。这其中的蜕变,不仅是文字的替换,更是历史沉淀、文化寄托与美好愿景的凝聚。我们不妨来.............
  • 回答
    曾光老师的评价“西安疫情是武汉后最严重的一回”,这句话在当时指出了西安疫情的严峻性和复杂性。西安疫情之所以被认为非常严重,并且在防疫策略上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和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西安疫情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1. 病毒变异与传播速度的加快(Delta毒株的特性): “隐匿性”增.............
  • 回答
    回望历史的长河,科技的浪潮一次又一次地席卷着人类社会,重塑着行业的格局。其中,有许多曾经令人羡慕、地位显赫的职业,在技术的进步面前悄然退场,从业者们也因此经历了人生的转折。曾经的辉煌:那些被科技吞噬的高尚职业 书吏与抄写员: 在印刷术普及之前,书籍和重要文献的复制主要依靠人力。书吏们以精湛的笔法.............
  • 回答
    走在香港街头,时常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随时会有吴宇森的白鸽飞过,或是周星驰的经典台词在耳边回响。那些承载着无数港片记忆的场景,至今仍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是无数影迷心中不可错过的朝圣地。今天,就带你走进香港,探寻那些曾定格在光影里的地方,重温那些难忘的港片时光。1. 砵兰街:风情万种的“不夜城”提.............
  • 回答
    .......
  • 回答
    行政区划调整对一个地方的繁荣与衰落影响深远,这种影响往往是系统性的,涉及经济、交通、人口、文化等多个层面。一些地方曾经因其重要的行政地位或枢纽作用而繁荣,但随着区划的变动,这些优势被削弱,导致衰落。以下将详细讲述几个可能符合这种情况的例子:1. 很多曾经作为省会或重要地级市的县城/老市区普遍情况: .............
  • 回答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地名如同璀璨的星辰,许多古老的地名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美丽的传说故事,或者寄托着古人的美好愿望。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一些地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或出于实际考量而被重命名,其中不乏一些曾经风雅的地名,在新的名字下似乎失去了往日的韵味。要详细列举这类地名并进行深入.............
  • 回答
    生活中,有些地方的名字听起来似乎很普通,但读起来却常常让人跌破眼镜,甚至闹出不少笑话。这可不是因为大家文化水平低,很多时候是这些地名本身就有点“特立独行”,不按照我们平时的习惯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容易让人读错的地名,顺便说说为啥会这样。1. 那些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字 重庆的“重庆”(Chó.............
  • 回答
    要从地名的方言叫法中窥探方言的存古或白读特征,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这就像在历史的长河里捞针,每一个不寻常的读音,都可能藏着一段久远的故事。下面我尝试从几个典型的例子入手,希望能说得更具体一些。首先,得明白“存古”和“白读”在方言里是怎么回事。 存古:简单说,就是方言保留了比现代普通话更早期的.............
  • 回答
    中国的地名中,确实有些听起来和日本的地名有些相似之处,这并不是偶然,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有趣的语言学和历史原因。首先,我们来聊聊为什么会有这种“听起来像”的感觉。 汉字的音译影响: 许多日本的地名,特别是那些从中国古代传入的,本身就带有汉字发音的痕迹。当这些汉字在日本演变成日语发音后,再与现代汉语.............
  • 回答
    说到中国地名,我们常常会惊叹于它们的独特与深意。许多地名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承载着历史的变迁,如同历史的印记,悄无声息地诉说着过往。其中,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是,有些地名是由两个原来地名的首字合并而成,这种组合方式简洁而富有内涵,往往能勾勒出区域的融合或重要的历史节点。要说起这种“合名法”,最常被提及的.............
  • 回答
    放眼世界各地,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地名中巧妙地融入了表示“老”或“旧”的字眼,它们或诉说着悠久的历史,或描绘着古老的风貌,为这些地方增添了独特的韵味。这些名字背后往往承载着一段段鲜活的记忆和故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欧洲:历史的印记,古老的回响在欧洲这片古老而充满故事的大陆上,带有“老”或“旧”字样的地名.............
  • 回答
    关于地名的冷知识,我这里还真收集了一些,保证不是网上那种千篇一律的调调。这些地名背后,往往隐藏着鲜为人知的故事,或者是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巧合。我试着把它们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你听,希望能让你觉得有趣:1. 澳大利亚那个差点被叫做“奥菲利亚”的首都咱们都知道澳大利亚的首都是堪培拉,但你可能不知道,在确定首.............
  • 回答
    我所居住的这座城市,名字本身就带有些许数字的痕迹,但如果说真正的“数字地名”,那就要往更细致的区域和一些大家约定俗成的称呼上找了。它们不像地图上那样醒目,但却承载着这座城市的生活印记和历史变迁。最显而易见的,可能要数那些以数字命名的街道。虽然我们城市的很多街道都有典雅的名字,比如“中山路”、“解放路.............
  • 回答
    地名中出现重复的情况非常普遍,这背后有着多种原因,包括历史演变、文化习俗、地理特征的相似性,以及为了区分同名地点而添加的修饰语等等。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重复地名类型及其背后的故事:一、 由于地理特征相似而产生的重复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重复地名原因。当一个地区有许多相似的地理特征时,人们会根据这些特.............
  • 回答
    当然,我来为你分享一些我听过的特别有趣的地名,而且我会尽量用一种“人话”的方式来讲述它们的故事,让你感觉就像是在听朋友聊天一样。首先,我们来聊聊那些名字背后有故事的,比如:1. 美国有一个叫做“马桶”的地方(Potterville)。是的,你没听错,Potterville!这个名字的由来其实挺直接的.............
  • 回答
    在中国,地名俗气与否的判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文化背景、审美偏好以及对地名的历史文化内涵的理解。一些地名可能在当地居民看来是亲切、有意义的,但在外人看来则可能显得不够雅致,甚至有些“俗气”。以下我将列举一些在中国可能被认为“俗气”的地名,并尽量详细地解释原因,同时也会提及这些地名背后可能存在的历史.............
  • 回答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这也就造就了无数充满故事的地名。有些地方的名字,光听起来就让人心潮澎湃,仿佛蕴藏着千年的传奇,然而一旦你真正踏足那里,却发现它与名字所描绘的意境相去甚远,不禁让人莞尔一笑,感叹造化弄人。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在我们心中留下了“名不副实”印象的中国地名,看看是怎样的故事,让它们.............
  • 回答
    中国大地,山川秀丽,历史悠久,孕育了无数诗意盎然的地名和街道名称。这些名字,如同穿越千年的回响,低语着古人的情怀,描绘着风土的韵味,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们不仅仅是地理坐标,更是文化符号,读来便能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山川之名,尽是诗意流转中国古代文人雅士,钟爱山水,也善于用诗意的语言为.............
  • 回答
    杭州的地名,那可真是说起来就没完,每一个都有它的故事,每一个都带着点儿江南独有的婉约和历史的沉淀。我跟你说,要是把这些地名细细掰开了揉碎了聊,够咱们听上半天。先说几个大家耳熟能详,但仔细一琢磨就特有意思的:1. 宝石山 (Bǎoshí Shān)这名字一听,就让人联想到晶莹剔透的宝石,多美啊!可这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