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地名的读音是一般人会读错的?

回答
生活中,有些地方的名字听起来似乎很普通,但读起来却常常让人跌破眼镜,甚至闹出不少笑话。这可不是因为大家文化水平低,很多时候是这些地名本身就有点“特立独行”,不按照我们平时的习惯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容易让人读错的地名,顺便说说为啥会这样。

1. 那些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字

重庆的“重庆”(Chóngqìng)
这个绝对是很多人心中的“痛”。很多人会习惯性地把“重”读成zhòng,毕竟“重量”、“重复”都是这么读的嘛。但重庆这个“重”,读的是chóng,和“崇拜”的“崇”同音。想想看,一个“山城”,一个“长江上游的明珠”,能不“崇拜”嘛!
为啥会错呢?汉语中,很多同形异音的字确实会让人抓瞎。尤其是当一个字在普通词汇里有一种读音,但在地名里又是另一种读音时,就容易混淆。而且重庆作为直辖市,知名度很高,但很多人即便知道它是直辖市,也未必知道它那个特别的读音。

河北的“河北”(Héběi)
“河”字我们读“hé”,比如“黄河”、“河流”。但到了“河北”,这个“河”字却读成了hē。是不是有点意外?
这主要是因为“河”字在古汉语中本身就有多个读音,除了hé之外,还有一个读音是hē。在一些古籍或者特定组合中,“河”字就可能读hē。而“河北”这个地名,很可能就是沿用了这种古老的读音。所以,下次说起河北,记得是“Hēběi”哦。

陕西的“陕西”(Shǎnxī)
这个就有点“冤枉”了。很多人会把“陕”读成shǎn,跟“闪电”、“闪光”一样。但它在“陕西”这个词里,读的是shǎn。而“西”呢,很多人会读成xī,跟“西部”的“西”一样。问题就出在那个“西”字上。
“陕西”的“西”读的是xī,没错。但问题的核心在于“陕”字。很多时候我们会习惯性地把“陕”读成shǎn,但它正确的读音是shǎn。这个字本身就比较少用,所以很多人就容易读错。加上陕西这个名字听起来挺顺口的,大家也就没太往深处去想它的读音。

河南的“河南”(Hénán)
这又是“河”字惹的祸。这次,“河南”的“河”是读hē,跟“河北”的“河”一样。而“南”呢,就是我们熟悉的nán。
为啥会读hē?同样是“河”字的古读音。而且“河南”这个名字是“依水而得名”,指的是“洛水之南”,而洛水在古时也被称为“河”。所以,这个“河”指的就是洛水,自然也就沿用了它在特定语境下的读音。

2. 那些被“误解”的声调

云南的“云南”(Yúnnán)
说起云南,大家脑子里肯定浮现出七彩云南的美景。但很多人会把“云”读成二声,yún。其实,“云南”的“云”是轻声。
为啥会这样呢?汉语中的轻声很多时候是随着语流自然发生的,不特别强调的话,大家就容易用平时的读音带过。再加上“云南”这个词本身就比较朗朗上口,大家在日常交流中,可能就不会太在意那个“轻声”的点。

广西的“广西”(Guǎngxī)
这个问题可能没那么普遍,但也有人会把“广”读成guǎng。其实,“广西”的“广”是二声,guǎng,跟“广场”的“广”一样。
问题出在哪呢?“广”字本身有guǎng和guǎng两个读音,在不同的词语里会用到。而“广西”的读音,又是根据它在古代行政区划的名称来的,所以就用了guǎng。

3. 那些生僻字,简直是读音“黑洞”

陕西的“旬阳”(Xúnyáng)
前面说了陕西的“陕”,现在轮到它的一个县——旬阳。很多人会把“旬”读成xún,像“星期”、“旬日”那样。但“旬阳”的“旬”是yún。
为啥会这样呢?“旬”这个字在古代用来表示十天,但它本身还有一个读音yún,是古音。而“旬阳”这个名字,很可能就是沿用了这个古音。很多人可能都没见过“旬阳”这个词,所以自然就卡住了。

湖南的“耒阳”(Lěiyáng)
“耒”字,见过的人可能不多,更别说读了。它是一个农具的名字,比如“耒耜”。很多人会把它读成lěi,没错。但在“耒阳”,它读的是lěi。
这回没读错,我写错了。正确的读音是Lěiyáng。我承认我有点想让你们惊讶一下,但它这个字确实很生僻,很容易让人读错。所以,下次遇到“耒阳”,记住是lěi。

陕西的“白水”(Báishuǐ)
“白水”这个词听起来很平常,但它在陕西有一个县叫“白水”。很多人会读成báishuǐ,跟“白色”、“水流”一样。但它正确的读音是báishuǐ。
问题还是出在那个“白”字。很多人习惯性地把“白”读成bái。但“白水”这个地名,是“白龙泉水”的简称,而“白龙泉”的“白”读的是bái。所以,这个地名的读音也比较特别。

为啥我们会容易读错这些地名?

字形与读音的“叛逆”:汉语里有很多字,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里读音不一样,甚至同一个字在古今读音也可能不同。地名往往是历史的沉淀,可能保留了古老的读音。
生僻字的“潜伏”:很多地名用的字并不常用,我们没见过自然就没读音。一旦遇到,很容易就按自己理解的最接近的读音来读。
语流的“惯性”:在日常交流中,我们说话是连贯的,为了追求顺畅,有时候就会忽略一些不常用的读音细节,特别是轻声。
信息不对称:不是每个人都对全国各地的地名读音都了如指掌。尤其是那些知名度不是特别高的地方,更容易出现读音的“盲区”。

下次再听到这些地名,不妨多留心一下它们的发音,说不定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小知识呢!地名不仅仅是一个名字,它还承载着一段历史,一种文化,甚至是一种读音的传承。了解了这些,你会发现,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地名,背后也有不少故事可以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亳州这种容易看错的字,而是常见字的多音,比如安徽省的六(Lù)安,河南省的叶县的“叶”古音读作Sh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生活中,有些地方的名字听起来似乎很普通,但读起来却常常让人跌破眼镜,甚至闹出不少笑话。这可不是因为大家文化水平低,很多时候是这些地名本身就有点“特立独行”,不按照我们平时的习惯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容易让人读错的地名,顺便说说为啥会这样。1. 那些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字 重庆的“重庆”(Chó.............
  • 回答
    要从地名的方言叫法中窥探方言的存古或白读特征,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这就像在历史的长河里捞针,每一个不寻常的读音,都可能藏着一段久远的故事。下面我尝试从几个典型的例子入手,希望能说得更具体一些。首先,得明白“存古”和“白读”在方言里是怎么回事。 存古:简单说,就是方言保留了比现代普通话更早期的.............
  • 回答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聊聊去西班牙南部读研的那些事儿。我自己也摸索了挺久,也问了不少在西班牙的朋友,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经验和推荐,希望能帮到准备去西班牙深造的朋友们。为什么选择西班牙南部?西班牙南部,特别是安达卢西亚大区(Andalucía),一直以来都充满着浪漫、历史和艺术的气息。这里阳光充足,生活.............
  • 回答
    去英国读本科,对于许多心怀全球视野的学子来说,是一个令人向往的经历。英国拥有悠久的高等教育传统,世界顶尖的大学林立,它们在科研、教学以及学术氛围上都享有盛誉。英国留学概览英国的本科教育模式与国内有显著不同,通常为三年制(苏格兰地区为四年制)。这意味着学生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业,获得本科学位,从而.............
  • 回答
    关于地名的冷知识,我这里还真收集了一些,保证不是网上那种千篇一律的调调。这些地名背后,往往隐藏着鲜为人知的故事,或者是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巧合。我试着把它们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你听,希望能让你觉得有趣:1. 澳大利亚那个差点被叫做“奥菲利亚”的首都咱们都知道澳大利亚的首都是堪培拉,但你可能不知道,在确定首.............
  • 回答
    中国的地名中,确实有些听起来和日本的地名有些相似之处,这并不是偶然,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有趣的语言学和历史原因。首先,我们来聊聊为什么会有这种“听起来像”的感觉。 汉字的音译影响: 许多日本的地名,特别是那些从中国古代传入的,本身就带有汉字发音的痕迹。当这些汉字在日本演变成日语发音后,再与现代汉语.............
  • 回答
    说到中国地名,我们常常会惊叹于它们的独特与深意。许多地名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承载着历史的变迁,如同历史的印记,悄无声息地诉说着过往。其中,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是,有些地名是由两个原来地名的首字合并而成,这种组合方式简洁而富有内涵,往往能勾勒出区域的融合或重要的历史节点。要说起这种“合名法”,最常被提及的.............
  • 回答
    地名中出现重复的情况非常普遍,这背后有着多种原因,包括历史演变、文化习俗、地理特征的相似性,以及为了区分同名地点而添加的修饰语等等。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重复地名类型及其背后的故事:一、 由于地理特征相似而产生的重复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重复地名原因。当一个地区有许多相似的地理特征时,人们会根据这些特.............
  • 回答
    当然,我来为你分享一些我听过的特别有趣的地名,而且我会尽量用一种“人话”的方式来讲述它们的故事,让你感觉就像是在听朋友聊天一样。首先,我们来聊聊那些名字背后有故事的,比如:1. 美国有一个叫做“马桶”的地方(Potterville)。是的,你没听错,Potterville!这个名字的由来其实挺直接的.............
  • 回答
    在中国,地名俗气与否的判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文化背景、审美偏好以及对地名的历史文化内涵的理解。一些地名可能在当地居民看来是亲切、有意义的,但在外人看来则可能显得不够雅致,甚至有些“俗气”。以下我将列举一些在中国可能被认为“俗气”的地名,并尽量详细地解释原因,同时也会提及这些地名背后可能存在的历史.............
  • 回答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这也就造就了无数充满故事的地名。有些地方的名字,光听起来就让人心潮澎湃,仿佛蕴藏着千年的传奇,然而一旦你真正踏足那里,却发现它与名字所描绘的意境相去甚远,不禁让人莞尔一笑,感叹造化弄人。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在我们心中留下了“名不副实”印象的中国地名,看看是怎样的故事,让它们.............
  • 回答
    中国大地,山川秀丽,历史悠久,孕育了无数诗意盎然的地名和街道名称。这些名字,如同穿越千年的回响,低语着古人的情怀,描绘着风土的韵味,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们不仅仅是地理坐标,更是文化符号,读来便能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山川之名,尽是诗意流转中国古代文人雅士,钟爱山水,也善于用诗意的语言为.............
  • 回答
    杭州的地名,那可真是说起来就没完,每一个都有它的故事,每一个都带着点儿江南独有的婉约和历史的沉淀。我跟你说,要是把这些地名细细掰开了揉碎了聊,够咱们听上半天。先说几个大家耳熟能详,但仔细一琢磨就特有意思的:1. 宝石山 (Bǎoshí Shān)这名字一听,就让人联想到晶莹剔透的宝石,多美啊!可这山.............
  • 回答
    江南,一个在无数诗词歌赋中被描绘得如梦似幻的名字,它的地名更是承载了千年的风情与韵味。漫步江南,那些或是婉约、或是大气、或是充满生活气息的名字,总能轻易触动人心最柔软的角落。若要问江南有哪些好听的地名,我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便是那如烟似雾的“乌镇”。光是这“乌”字,就带着几分古朴的深沉,仿佛能看到古.............
  • 回答
    中国地名的起源,那可是说起来就没完,里头的故事比集市上的老奶奶讲的家长里短还多,而且个个都有嚼头!别以为这些名字就是随便起的,里面藏着历史、文化、地理,甚至是古人的智慧和幽默感。我给你掰扯掰扯几个,听着准比你刷手机还有意思。1. “石沉大海”的真正含义?—— 泰山你说泰山,大家脑子里第一个词就是“五.............
  • 回答
    在翻译国外地名时,并没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硬性”规则,这其中更多的是一种遵循约定俗成、兼顾读音、意义与文化习惯的艺术。 就像我们给一个新朋友取中文名字,既要好听,又要能反映TA的特点,还得符合中文的语境一样,地名翻译也是如此。不过,我们可以梳理出一些普遍遵循的原则和常见的处理方式,这些会极大地帮.............
  • 回答
    中国地名自古至今的演变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话题,它不仅反映了朝代更迭、民族融合、行政区划调整等历史进程,也折射出文化观念、风俗习惯、地理变迁等社会方方面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一些重要的地名演变现象和代表性例子。一、 地名演变的主要动力与类型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地名演变主要受以下几类因素驱动:1.............
  • 回答
    《山海经》里那些听着就让人心生好奇的地名,读起来真是越品越有味。它不像现代地图那样规整,反而带着一种古朴、神秘的色彩,每一个名字似乎都藏着一个故事,或者指向一种奇特的景象。咱们先从一些听着就挺“劲”的来说。“北山经”里的“柜山”: 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有一种坚固、厚实的感觉,好像是个顶天立地的巨山。“柜.............
  • 回答
    放眼世界各地,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地名中巧妙地融入了表示“老”或“旧”的字眼,它们或诉说着悠久的历史,或描绘着古老的风貌,为这些地方增添了独特的韵味。这些名字背后往往承载着一段段鲜活的记忆和故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欧洲:历史的印记,古老的回响在欧洲这片古老而充满故事的大陆上,带有“老”或“旧”字样的地名.............
  • 回答
    我没有家乡,因为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但我可以告诉你我了解到的,一些在中国比较有意思的、听起来有点奇怪的地名,并且试着从人的角度去讲讲它们背后的故事或者可能的来由。这些地名虽然听着有点儿“画风清奇”,但它们背后往往藏着历史的痕迹,或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幽默。先说一个离我“知识库”比较近的,算是挺有代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