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的家乡有哪些奇怪的地名?

回答
我没有家乡,因为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但我可以告诉你我了解到的,一些在中国比较有意思的、听起来有点奇怪的地名,并且试着从人的角度去讲讲它们背后的故事或者可能的来由。这些地名虽然听着有点儿“画风清奇”,但它们背后往往藏着历史的痕迹,或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幽默。

先说一个离我“知识库”比较近的,算是挺有代表性的:

“鸡冠洞”(Jīguàndòng)

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像是某位老爷爷早晨起床,指着山洞说:“嘿,这长得有点像我家的公鸡头上那撮红毛!” 事实上,很多地方都有叫“鸡冠洞”的地方,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个在山区里的。

它得名,极有可能就是因为山洞口那块岩石的形状,从某个角度看过去,真的很像雄鸡头顶那鲜艳的鸡冠。这种直接以景物特征命名的,在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你看,一个洞穴,可能在古代就给当地人一种熟悉的感觉,就像家里养的鸡一样。它不是什么神话传说里的名字,也没有复杂的典故,就是“你看,这像什么?像鸡冠!” 这种直白又生动的比喻,反而让人觉得亲切。

当地的爷爷奶奶们,在放牛或者采药的时候,指着这里说:“走,到鸡冠洞那边休息一下。” 孩子们在洞口玩耍,他们会说:“小心点,这里是鸡冠洞,别乱跑。” 就这么一代一代传下来了。而且,很多地方的山洞都可能因为藏过人或者有过什么小故事,名字也会跟着沾点“神秘”色彩,但鸡冠洞这个名字,更多的是一种对自然地貌的朴实描绘。

再来一个听起来有点“凶猛”的:

“鬼门关”(Guǐménguān)

一听到这名字,是不是脑子里立刻浮现出阴森森的场景? 鬼门关,通常是指一个非常险峻、狭窄、而且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方。很多地方都有叫鬼门关的地方,多半是山隘或者狭窄的河谷。

我接触到的一个“鬼门关”,是在一个地形极其复杂、山峦叠嶂的区域。当地人之所以叫它“鬼门关”,并不是说这里真的有鬼在把守,而是因为这条路异常难走,而且历史上曾经因为地形险峻、道路崎岖,常常有人在这里遭遇意外,甚至是丧命。用“鬼门关”来形容,是一种对危险程度的极端化描述,意思是说,如果你能顺利通过这里,就像是从鬼门关里走了一遭,活下来了,简直是奇迹。

可以想象,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时候,人们要想通过这里,可能需要翻越陡峭的山坡,趟过湍急的溪流,甚至可能要冒着落石的危险。每走一步都像是走在刀刃上,稍有不慎就可能万劫不复。所以,那些能够平安度过的人,自然会觉得这里就像是阎王爷的关卡一样,生死一线。这个名字,与其说是对地点的恐怖形容,不如说是对人类征服自然、克服困难的一种警示和记录。它承载着祖先们在艰难环境中生存的辛酸和勇敢。

还有一种名字,是那种听了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但又觉得挺有趣的:

“老婆桥”(Lǎopóqiáo)

老婆桥这个名字,就更有生活气息了,也更让人好奇。为什么叫老婆桥呢?难道是某位老太太修的桥?还是因为桥上有关于老婆的故事?

我了解的“老婆桥”,可能是在一个村庄的附近,横跨一条小河。关于它的名字,有几种说法都挺 plausible。

一种可能是,早期修这座桥的时候,是一位老太太倾其一生积攒的积蓄捐出来完成的,或者她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当地人为了纪念她,就叫这座桥“老婆桥”。这种以人命名,特别是以一位普通女性的名字来命名,显得格外有人情味。

另一种更接地气的说法是,这条桥可能因为常年使用,或者因为桥面设计,到了某个季节或者下雨天,会显得有些湿滑,行走上去会让人想起自己“家里的老婆”,走路小心翼翼的样子。虽然有点戏谑,但也很生动,是不是? 你在桥上走,心想着:“哎呀,慢点慢点,别摔着了,就像我老婆一样。”

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关于这座桥的形状或者它的伴生传说。比如,可能桥的栏杆设计有点像老太太的围裙,或者桥的两端连接着两片土地,而这两片土地在当地人的生活里,分别象征着“丈夫”和“妻子”的角色。这些都是非常民间、非常朴素的想象力。

无论哪种说法,这个“老婆桥”的名字,都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它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地理标记,而是一个承载着情感和记忆的符号。它可能见证了无数情侣的相约,也目送了无数远行的人们,更守护了无数归来的脚步。

这些地名,有时候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细细想来,它们都源于对自然环境的观察,或是对生活经历的记录和升华。它们是民间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缩影,也是我们与这片土地最直接的情感连接。它们让我们的世界,充满了别样的趣味和故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上个图

user avatar

不是我家乡,是我骑行进藏的时候路过的俩村

沙比村

这个村子是从如美出发往荣许兵站走,翻过觉巴山之后路过的一个小村子





再比如,基巴村…

是从荣许兵站出发,往左贡县城走,翻过5100米的东达山之后的一个小村子





emmmmmm,就还蛮勇的,我特意发了俩朋友圈定位了一下做个纪念

user avatar

一般行政级别越低,地名越是奇怪,因为大多是普通老百姓随口一叫的,没有官府特意取些文雅别致的名字,有些还很粗俗,比如奶子山街道、黑狗垱等等,有些则是因为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的官话转译,显得比较奇怪。

我这里来说一些家乡现在看起来比较奇怪但却很有历史韵味的地名。

老家旧属湖广荆州府,春秋战国时楚之故都,东汉末年三国时代的必争战略要地,当地很多地名和蜀汉的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一派人马大有关系,罗列出来简直就是一部“三国史”。其实还可以将这个范围扩大到湖北全省,乃至整个湖广。不少地名现在看起来比较奇怪,但都是大有来头的。

不过因为《三国演义》实在是太有名了,经过千百年来民间口口相传,不断地加工,已经分不清哪些是真正的历史,哪些是演义故事了。

1、卓刀泉

比如武汉有个地方叫“卓刀泉”,还在此建了个小寺庙,叫御泉寺,又名“玉泉寺”、“关庙”。

据说在东汉末年,关羽曾驻兵于此,因天旱无水,兵干马渴,关羽一急之下,卓刀于地,顿时水涌成泉,后来人们便把此泉取名为“卓刀泉”。为纪念关羽,宋时在此泉建寺,名曰“御泉寺”,曾是香火鼎盛、游人如织的地方。
明初,楚昭王朱桢游览至此,饮泉水,赞其甘甜可口,于是为此泉筑井台,修石栏,建造井亭,并亲书“卓刀泉”三字,刻于石栏之上。

《康熙武昌府志》也记载:

卓刀泉,县东十五里,为汉昭烈郊坛,相传关羽行军,卓刀坛下有泉出焉。明楚昭王蒐而饮之,泉味甘冽,甃以石,覆以亭,亭前有拜将台。

另外,现在的荆门市有个掇刀区传说也是因关羽在此屯兵练军、刀掇巨石而得名。

2、公安县

稍微了解三国历史的人应该不会对“公安”感到陌生,另外还有晚明文坛著名的“公安派”、“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

但绝大多数人并不清楚这段历史,而因为“公安局”的缘故,可能还以为这个名字是建国以后才出现的呢,他们往往还会取笑这一地名:

你们那里的人都是公安局的吗?

尤其是出于某些不可明说的原因,前些年“公安”二字竟然是敏感词,有些智障敏感词系统会自动进行屏蔽,于是不少地方出现了“荆州市**县”、“**县第一中学”.......

公安县成了一个“不可说县”。

公安最早叫梅园,因为当地有很多梅花,现在县城还有不少地方以“梅园”二字命名,比如“梅园中学(初中)”、“梅园宾馆”。

立县也很早,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分慈姑县置孱陵县

东汉末年(209年),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居此(油河口、油江口,就是现在县城所在地斗湖堤镇),称左公,因而改为公安县,取的是“左公安营扎寨之地”。

这里还有个民间传说的故事,我小时候就听很多人讲过,百度百科竟然也有,我直接复制:

左公刘备驻扎油江以后,很多人都来信问候他,信中总是说:“左公安否?”刘备当时因忙于军务,没有功夫详细回书,每次回信时,就提笔写下两个大字“公安”(即左公安泰之意),日子一长,这两个字便成了口头禅。后来,也因为纪念左公安营于此之意,具有双重含意,就把孱陵改为公安。直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了。

其实千百年来,公安县的水患一直十分严重,几乎无年不闹水灾,县治屡迁,官府修建了很多堤坝。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强烈推荐打算写明穿文的同志买一套去看看吧,堪称明末清初造反必备用书,不然你们写的东西实在太可怕了,简直满世界开飞机)中《公安县堤考略》一文,记载公安县“水患殆无虚岁”,江河年年决口,因而修建了很多大堤,如“斗湖堤”、“赵公堤”、“油河堤”等等。

近现代以来,老县城是南平镇,公安县的老文庙现在还在南平镇,据说是因为抗战时老县城被日军飞机炸毁,城墙都全炸没了,斗湖堤镇才重新成为县城。

公安县政府网历史沿革:

公安,昔称七省孔道。早在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即建孱陵县,(公安县的前身)。县域凭临长江天堑之险,又当南北皇华驿道(现为207国道)要冲。东联汉沪,西接巴蜀,南控湘粤,北通陕豫,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至209年,刘备领荆州牧,扎营油江口,改孱陵为公安县,图谋霸业。公安县名始于这时。
219年,孙权趁刘备进川之时,进而亲驻公安夺回了荆州,又复县名为孱陵。280年,分孱陵立江安县,县邑设二圣洲;548年,改江安县为公安县;589年,将孱陵县和永安县并入公安,改名公安镇属荆州总管府南郡;742年,公安属荆南节度使管辖;925年,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割据荆、归、峡三州,称南平王,国都设江陵,公安为南平国属县;北宋初年,公安属荆州湖北路江陵府,后又名为荆南府;1130年,公安县升为公安军,置镇抚使;1135年,撤销公安军,恢复公安县建置,属荆南府,1364年,公安属湖广行省荆州府;1376年,公安属湖广布政司为第二县;1912年,公安属湖北省荆南道;1932 年,公安属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1949年7 月公安解放,属荆州专员公署领导;1968年,公安属荆州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1978年,公安属荆州地区行政公署领导,1995年,公安属荆沙市人民政府领导;1997年,公安县属荆州市人民政府领导至今。
首建孱陵县时,县城设在柴林街,又名孱陵街,280年,县城设二圣州,南北朝末年,二圣洲被江水冲毁,县城迁至油江口,取名梅园,并砌砖石城墙。“周围三里有奇”,城门四座,上有城楼,东为蒙城门,西为孱陵门,南为崇明门,北为大昕门;1628年,梅园失火,焚烧一昼夜,致使城内外官署、民间、祠庙、城楼焚毁,烧死700多人。公安藉御史毛羽健向朝廷上疏,请求迁城椒园,建土成一座,城门四座;163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迫近荆州,公安籍锦衣卫掌卫事都督同知邹之有向朝廷上疏惊呼“时流贼遍满”,“足为寒心”,请求迁城于祝家岗,1643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将新城全部烧毁,县城复迁椒园;1648年,县城迁斗湖堤,只建官署,未筑城墙,1651年县城迁祝家岗,复建官署城门,1717年县城重加修建,“周围计五里三分”,四门建有城楼;1873年,松滋江堤溃口,洪水浸及公安,县城被水冲毁后即迁唐家岗,越明年筑土城,“城周围五百五十丈”,四座城门建有城楼,东为朝阳门,西为宝城门,南为文星门,北为迎恩门;辛亥革命后,民国县署仍设城内;1926年改名为县政府,驻地未变;1938年11月11日,日本侵华飞机9架首次轰炸南平,县署城墙全部摧毁,县政府迁驻狮子口;1943年3月迁王家厂,6月迁支苏堡;1944年1月迁驻申津渡;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10月县政府迁回南平;1949年7月公安县解放,县人民政府驻地南平;1952年新设荆江县,人民政府驻斗湖堤;1955年公安县与荆江县合并,人民政府迁驻斗湖堤。

3、黄金口

黄金口并不产黄金。

“黄金口”是靠近公安县城的一个村,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乡村集市,明清的时候这地方就有“黄金口市”,是远近村民赶集、贸易的处所。现在该地有一两条小街道、几家门面。

当地有条小河名“黄金口水”,有渡口,“自虎渡口支分江水至此,东入茶船口,合吴达河诸水为东河。”

至于“黄金口”得名之由,根据当地民间传说,据说是刘备的孙夫人在此病了,不吃不喝不言语,刘备悉心照料,孙夫人才开口讲话,刘备大喜说“娘娘开了黄金口”,黄金口之名由此而来.。

当然,民间传说听听就好,考证太麻烦,就不细究了。

4、车胤

你们知道“车胤囊萤”这个典故吗?

车胤(yìn),东晋南平郡江安县西辛里(今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曾埠头乡)人。东晋大臣。
其曾祖父车浚,曾任孙吴会稽太守。父亲车育,官至吴郡主簿。南平太守王胡之以知人闻名,见到童年时的车胤,对其父车育说:“这小儿将会光耀足下门户,可使他学有专攻。”车胤勤奋不倦,博学多通。家中贫寒,常常缺少灯油,夏天夜里用白色丝袋盛装数十只萤火虫作照明读书,夜以继日(这就是《三字经》上“如囊萤”的故事)。
车胤风姿美妙,敏捷有智慧,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宁康初年,迁中书侍郎,累迁侍中,转骠骑长史、太常,进爵临湘侯,因病离职。起任护军将军,出拜吴兴太守,迁丹阳尹,入朝拜吏部尚书。为人公正,不畏强权,后为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逼令自杀。

严格来说车胤不算地名,而是公安县一所高中的名字——车胤中学。

5、调弦口、调关镇

调弦口位于荆州府石首县。

据考证,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驻襄阳镇南大将军杜预为漕运而下令在此开河,因河口位于相传俞伯牙当年调弦抚琴遇知音之地,始名调弦河。乾隆丙辰年编《石首县志》云:俞伯牙从楚都东下,停舟鼓琴于此,弦渐而调之,因以得名。

此处为荆江穴口之一,故又称调弦口。明朝时,官府在此设巡检司,置水路关卡,故又名调关。

调关古调弦亭建于宋朝,由于年久失修毁于民国。近年,调关镇人民政府在调弦河口又重修了调弦亭,并竖立了一座“高山流水遇知音”雕像。

6、纱帽

纱帽街道位于武汉市汉南区,以前是纱帽镇,这里有纱帽广场、纱帽中学。

至于“纱帽”的由来,肯定不像《爱情公寓4》在丽诗趣苑买房子里说的那样,“纱帽路、纱岔路”是因为有织布厂和棉纺厂。

实际上至少明清时就有“纱帽”了,《乾隆汉阳府志》就有记载当地有纱帽河、纱帽山,“纱帽”应该是与古代官员的“乌纱帽”有关。据说古代一位治水的地方官见江水泛滥,将自己的乌纱帽丢进了江水,以身殉职。

user avatar

来用我拍摄的图片说说我路上走过的那些有趣的地名吧:

尼玛,在藏语里的意思是太阳的意思:

2013年第一次来到这里时候,酒店有电梯,但是停电,所以电梯就成了摆设,要自己拎行李上二楼。

老店


曲登尼玛冰川,一个非常漂亮的冰川:


去过冈仁波齐附近219国道的朋友都知道巴嘎,这里有个非常好的加油站,可以看到神山冈仁波齐的:


林芝米林县也有一个巴嘎村


靠近中朝边境的宽甸县灌水镇


青岛的无棣四路,我给改成了EOS 5D Mark IV

user avatar

1.小海地

是小·海地,但不是小·海地(Haiti)

2.民族路、民权路、民生路、中山门

咳咳

3.小伙巷、大伙巷

不是小伙·巷、大伙·巷,而是是小·伙巷、大·伙巷

4.掩骨会、白骨塔、抬埋会

顾名思义,即义冢。

5.陈塘庄、土城、灰堆、杨庄子

合称“尘土灰扬”,其中陈塘庄传为神话故事中陈塘关所在地,关主为李靖,下有三个太子金吒、木吒、哪吒

6.大波洼

注意,不是大波娃

7.溵溜

应该是从形容河水的渡口名而来

8.生甡里

建地的富人生了仨娃,每人名字中都带生字,故名

9.泰隆路

50米左右的超级短路,传为纪念杨威利的父亲杨泰隆而得名(狗头

10.三百万

不是钱,而是安居房的平米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没有家乡,因为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但我可以告诉你我了解到的,一些在中国比较有意思的、听起来有点奇怪的地名,并且试着从人的角度去讲讲它们背后的故事或者可能的来由。这些地名虽然听着有点儿“画风清奇”,但它们背后往往藏着历史的痕迹,或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幽默。先说一个离我“知识库”比较近的,算是挺有代表.............
  • 回答
    我的家乡是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美丽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忙碌起来,置办年货,为迎接新的一年做好准备。说起我家的年货,那可真是琳琅满目,充满着浓浓的年味儿和地方特色。海鲜干货类:大海的馈赠,是餐桌上的硬通货我家乡依海而生,所以海鲜干货绝对是我家年货清单上不可或缺的一.............
  • 回答
    我的家乡,那座依山傍水的小城,在冬天总是格外有味儿。当寒风开始呼啸,当第一场雪悄悄落下,空气里就弥漫开一股暖洋洋、香喷喷的味道,那是属于我们家乡冬天的味道,是那些应季美食带来的慰藉。说到冬日的应季美食,我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一定是 炖羊肉。这可不是随便在哪儿都能吃到的羊肉,我们家乡的羊,大多是散养.............
  • 回答
    我的家乡嘛,那可真是个充满故事的地方,但也因为这些故事,有些习惯和特色就被外人给“误读”了,每次听人家提起,我心里都忍不住想解释一番。最常被误解的,大概就是我们家乡人“藏拙”的习惯。外地人觉得我们好像特别低调,甚至是有点“小家子气”,遇事不声张,也不爱显摆。比如,谁家孩子考上名牌大学了,或者谁家生意.............
  • 回答
    我的家乡,一个不大不小的城市,说不上繁华似锦,也并非穷乡僻壤。但要问有什么让我“小骄傲”,还真有那么几件事,随着时间推移,悄悄地改变着它的面貌,也让我心里暖暖的。最让我觉得骄傲的,是近年来城市环境的变化。以前,说实话,家乡的绿化谈不上好,很多地方就是光秃秃的水泥地,夏天热得能蒸出一层油。可现在,你看.............
  • 回答
    .......
  • 回答
    我从小在咱们这座小城长大,说起这里的土特产,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不过,真要说起最能代表咱家乡味道,送人也体面,自己吃也舒坦的,那还得是这几样:1. 阳山水蜜桃:要是夏天来咱们这儿,不吃阳山水蜜桃,那简直是白来了。这桃子可不是一般的桃子,说它是“桃中之王”,一点也不夸张。 品种讲究: 主要就.............
  • 回答
    说起我从小长大的那个小镇,现在回想起来,有些东西真的是越来越难找了,尤其是那些老味道。你问我有哪些几乎消失的传统美食?嗯,让我想想,最让我怀念的,大概是那个叫“打碗碗脱”的食物了。这名字听起来有点奇怪,对吧?我们那里有些人管它叫“碗里脱出来”,就是说它好像是从碗里“脱”出来的一样。其实它是一种蒸制的.............
  • 回答
    我从小生活的这片土地,承载着我成长的喜怒哀乐,也孕育出了许多让我引以为傲的特产。它们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馈赠,更是这片土地历史、文化和人们勤劳智慧的凝聚。说起我的家乡,最先浮现在脑海里的,一定是那皮薄馅大、鲜美多汁的包子。这可不是那种普通的、街边随处可见的包子。我们这儿的包子,讲究的是发面要发到正好,既.............
  • 回答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里的细节,说实话,太多了能让人会心一笑,或者眼眶一热。但要说最能戳中我的,反而是一些特细微,却又无比真实的东西。就拿《最后一课》来说,黄渤那个角色,张老师,你知道他最后要退休了,要去大城市。学校里条件不好,他坚持了这么多年,那种疲惫感,不是那种夸张的表演,而是从他说话的语气里,从.............
  • 回答
    让我想想,提起家乡的老字号,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就是巷子口那家不起眼的老陈记面馆。不是那种装修得金碧辉煌的馆子,也绝不是连锁店。就那么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门脸,门口挂着一块褪了色的老招牌,上头用有些模糊的墨迹写着“老陈记”。店里头的陈设更是简陋,几张方桌,几条长凳,墙上挂着几张泛黄的奖状,还有一张陈老.............
  • 回答
    嘿,说到年味,那股子熟悉的味道一下子就钻进鼻子来了,鼻子酸酸的,心里也暖暖的。小时候在老家过年,那才叫一个热闹,现在想起来,每一件小事儿都跟电影画面一样,清晰得不得了。我老家在淮河边上,过年最讲究的就是“年夜饭”和“拜年”。年夜饭,那绝对是全年最隆重的一顿饭,简直是全家人的“总动员”。从腊月二十三(.............
  • 回答
    《小哥们儿》这部短片,真有意思。看完之后,心里暖乎乎的,好像又回到了我小时候住的那座小城。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一口咬下去,不是那种精致的法式甜点,而是实实在在的、带着点儿陈皮味道的自家烘焙点心,扎实,舒服。片子里那些街头巷尾的场景,修鞋的老师傅,推着三轮车卖炸串的阿姨,还有街边打牌的大爷们,都太.............
  • 回答
    离家之后,很多我们从小习以为常的东西,突然间就变得格外珍贵,也才惊觉,原来它们是那么的“我们那儿的”。我来自一个江南小镇,一个不大不小的城市,说不上名胜古迹,也没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但就是有些小物件,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直到离开,才猛然发现,这玩意儿,外头真不怎么见。最先跳出来的,是“老鼠夹子”.............
  • 回答
    我家里的每个人,说起来都有那么一两个让人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的看家本领。我爸妈,虽然上了年纪,但很多时候比我们年轻人还要“潮”和有魄力。先说我爸吧。他退休前是做建筑工作的,所以现在手里总是有使不完的劲儿。最让人称赞的是他那双能“化腐朽为神奇”的手。咱们家里但凡有点什么东西坏了,从摇摇欲坠的椅子到漏水的水.............
  • 回答
    春节,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魔力,它能瞬间唤醒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让那些平时被生活琐事掩盖的温情一点点浮现出来。今年春节,虽然依旧是熟悉的家,熟悉的味道,但却有些许不同,一些细微之处,像一颗颗小小的种子,在我心里悄然生根发芽,长成了感动。腊月二十八,我还在公司忙得脚打后脑勺,电话就响了。是妈妈:“闺女啊.............
  • 回答
    我一直觉得,生活中的“小确幸”并非来自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藏在那些不经意间,用恰到好处的好物点亮日常的瞬间。比如,我家的角落里,那个不大的角落,我摆放了一盏落地灯。这灯光不是那种刺眼的白光,而是温暖的琥珀色,恰好能勾勒出旁边的绿植舒展的叶片,也柔化了我随手搭在沙发上的毛毯的质感。每当夜幕降临,我.............
  • 回答
    .......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我最近真的发现了一些让我恨不得早点遇到的家居好物,感觉它们简直是生活品质的“秘密武器”。要说“相见恨晚”,那绝对是它们了,让我来好好给你叨叨叨一下:1. 真空压缩收纳袋:我的衣柜终于能呼吸了!你知道吗,以前我的衣柜简直就是个“灾难现场”。换季的时候,那些厚重的羽绒服、被子,.............
  • 回答
    “双减”政策落地,与其说是对孩子教育方式的“减负”,不如说是一种引导,一种回归。对于我们家长来说,这意味着要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也意味着我们要把目光从单纯的成绩,放到更广阔的、对孩子一生都有益的能力培养上。在“双减”政策实施之后,我个人最看重孩子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培养:1. 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