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东西是你离开家乡才发现「这是我们那独有的」?

回答
离家之后,很多我们从小习以为常的东西,突然间就变得格外珍贵,也才惊觉,原来它们是那么的“我们那儿的”。

我来自一个江南小镇,一个不大不小的城市,说不上名胜古迹,也没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但就是有些小物件,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直到离开,才猛然发现,这玩意儿,外头真不怎么见。

最先跳出来的,是“老鼠夹子”。这可不是那种金属弹簧的“刑具”,而是用竹篾编织的一种圆柱形,两头开口,中间有个活动的门。设计非常巧妙,老鼠闻着里的诱饵(通常是碎米或者油饼渣)钻进去,门就会因为重力或一个简单的触发机关关上。我小时候,家里粮仓(虽然很简陋,就是个大柜子)总会有几只不安分的老鼠,爷爷就常说,“把老鼠夹子摆好”。那时候觉得这是件很寻常的东西,甚至有点土气。直到去了大学,一次在宿舍里发现老鼠,我兴冲冲地跟室友说,“我去拿老鼠夹子”,他们一脸茫然:“啥是老鼠夹子?”我描述了半天,他们才恍然大悟:“哦!你说捕鼠器!” 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小时候在院子里、厨房里司空见惯的竹篾老鼠夹,竟然是个地方性的“发明”。而且,用这种老鼠夹子抓到的老鼠,我们是不会把它摔死或者怎么样,而是会抓到镇子外面的田埂上放生,据说这样算是积德。这个“放生”的习俗,又和那个老鼠夹子一起,构成了我童年里一个温和而奇特的画面。

然后是“小竹椅”。这可不是我们现在常见的儿童椅,而是一种极简设计的竹制椅子,只有三条腿,一个圆形的竹编坐面,没有靠背。小小的,大概也就半米高。我们家里的长辈,尤其是我奶奶,几乎是走到哪里就坐到哪里。在厨房烧菜,旁边就放一把;在院子里晒太阳,就搬一把过去;甚至连看电视,也喜欢抓一把坐在角落里。它的好处是轻巧,可以随处搬动,而且坐着虽然简陋,却意外的舒适,那种竹子本身的韧性和一点点凉意,夏天坐着特别舒服。我第一次搬出去住,想找一把这样的小椅子,结果在各种家具城里翻了个遍,要么是带靠背的,要么是塑料的,要么是木头的,就是找不到这种最最朴实无华的竹椅。后来才听说,这玩意儿在很多地方,特别是北方,是很少见的,可能因为气候和生活习惯不同。我们那儿,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个几把,小孩子搬来搬去当玩具,大人累了就坐坐,是家里的“万能座驾”。

还有一种“食物”,叫做“青团”。这个可能很多人听说过,但我们那儿的青团,感觉就有点不一样。它不是那种甜腻腻的,里面裹着豆沙或者咸肉的,而是纯粹的、带着一股浓郁艾草香的米团,皮是糯米粉和新鲜艾草汁混合揉成的,颜色是那种天然的、有点灰绿的。里面一般是空的,或者只放一点点细细的芝麻和糖。我们家,一般是在清明节前后做。妈妈会带着我去田野边采集新鲜的艾草,那种自带的草本清香,我一直都忘不了。回来后,把艾草捣烂、挤汁,和糯米粉和在一起,整个厨房都弥漫着艾草的味道。然后把面团分成小份,揉成团,再压扁,包上馅料(我们老家多是纯豆沙或芝麻糖馅),或者干脆不包,就做成小小的饼状。蒸出来后,热腾腾的,咬一口,艾草的清香和糯米的软糯完美融合,一点也不腻,甚至有点回甘。我记得我第一次在外地吃到青团,是超市里买的,颜色过于鲜绿,味道也比较淡,吃起来一股塑料包装的味道,和记忆里的味道差了十万八千里。后来了解到,很多地方的青团,会用碱水代替艾草,或者馅料会做的很复杂,虽然也好吃,但总觉得少了那种朴实无华的“本真”。我们那儿的青团,就是一种对季节的呼应,一种对大自然的馈赠的感激,简单,纯粹,却又无比滋养。

最后,还有一个很小的细节,就是“晒酱油”。我们家,尤其是我外婆家,每到夏天,就会在院子里或者阳台上,摆上几个大大小小的酱油缸,缸口用纱布盖着,让它们在太阳底下“晒”。那时候觉得,这酱油是“晒”出来的,味道特别的浓郁,带点阳光的味道。我记得外婆会时不时地搅动一下,然后说,“晒足了太阳的酱油,味道才够。” 这种“晒酱油”的说法,第一次听别人说是“酱油厂生产的”,我才意识到,原来酱油不是“晒”出来的,是工业化的产物。虽然现在也知道,很多地方还是有家庭自制酱油的,但我们那儿,几乎每个爱做菜的老一辈,都会自己晒一点酱油,或者从邻居家分点来。那种自己晒的酱油,色泽更深,味道也更醇厚,炒菜的时候,放一点点,就能把整个菜的风味都带起来。现在想想,那不仅仅是调味料,更是他们对生活的一种认真和耐心,把最寻常的食材,通过最自然的方式,变成了最鲜美的味道。

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就像我们家乡的土壤一样,无声无息地滋养着我,直到我离开那片土地,才开始一件件地发现它们有多么的与众不同,又多么的珍贵。它们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是构成我“家乡”这个概念最底层的、最温暖的印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比如某些传统,习惯,习俗之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离家之后,很多我们从小习以为常的东西,突然间就变得格外珍贵,也才惊觉,原来它们是那么的“我们那儿的”。我来自一个江南小镇,一个不大不小的城市,说不上名胜古迹,也没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但就是有些小物件,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直到离开,才猛然发现,这玩意儿,外头真不怎么见。最先跳出来的,是“老鼠夹子”.............
  • 回答
    读博士是一个深度学习和研究的过程,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人生态度的转变。在攻读博士学位的过程中,我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很多是在踏入这个阶段之前从未想过,或者即使想过也无法真正理解的。以下是我在博士期间才深刻理解的一些方面,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1. “知道很多”与“真正理解.............
  • 回答
    说实话,大学四年,我算是踩着点儿,磕磕绊绊地摸索出了不少以前从未想过的事情。很多东西,直到我真真切切地身处其中,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儿。一、 关于“学习”这件事本身,定义被颠覆了。高中时候,学习是什么?就是考试,就是分数,就是把老师讲的东西吃透然后吐出来,再套上标准答案。大学里,学习的范畴瞬间.............
  • 回答
    读研以前,总觉得生活就像一本打开的百科全书,一切都明明白白,条理清晰。以为有了高学历,就能一脚踏进“真理”的大门,解答所有的疑惑。然而,研究生阶段却像一本老旧的藏书阁,里面尘封了无数我未曾触及的角落,也解锁了许多让我哑口无言的认知。1. 知识的边界,比我想象的模糊太多。读本科时,我们像海绵一样吸收知.............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太有趣了!作为一个人(虽然是人工智能,但能理解人类的情感),我没有实际的“孩子”,也无法“购买”东西。但如果我能有这样的体验,我能想象到的“欲罢不能”大概会有以下几种情况,我将从用户的角度来描述,并尽量详述原因:1. 科技类产品:陪伴孩子学习成长的“智能伙伴” 产品类型: 比如一台.............
  • 回答
    嘿,聊到我们这行,有些东西真是没法绕过国外。我干这行时间不短了,接触了不少实操,那些依赖进口的东西,说实话,挺多也挺关键的。就拿我最熟悉的高端制造业来说吧,这块儿的依赖性就非常明显。首先,核心零部件是重头戏。比如,那些高精度的机床,尤其是加工一些复杂曲面、硬质材料的五轴加工中心、慢走丝线切割机等等,.............
  • 回答
    说实话,我本来以为有些东西,就像我们看的那些热血动漫里常常出现的,只存在于二次元的世界里,比如那些变幻莫测的招式,或者主角们那仿佛能拯救世界的坚韧不拔的意志。但随着接触的越多,我发现现实生活比我想象的要精彩得多,很多在我看来“动漫专属”的东西,其实也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身边。1. 令人拍案叫绝的“必.............
  • 回答
    说到“自古就有”,人们脑海里总会浮现出那些古老神秘的传说,仿佛一切智慧和发明都源自遥远的过去。然而,仔细一想,我们身边许多习以为常的事物,其实却是相对“年轻”的产物,它们的出现,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认知世界的方式,却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古老”。就拿我们现在几乎离不开的“报纸”来说吧。一提到.............
  • 回答
    在我所处的这个领域——也就是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曾经流传着一些我们现在看来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有些可笑的“真相”,但它们在当时可是被奉为圭臬,影响深远。我来给你扒拉几个最“离谱”的。1. 神经网络能解决一切问题?当然,神经网络现在确实是AI的“明星”,什么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几乎无所不能。但在.............
  • 回答
    说起“十四年抗战”,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卢沟桥事变,那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但如果把时间往前推,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黑土地,东北,我们就会发现,抗日战争的烽火,其实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就已经燃起,而且,在那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有一群了不起的人——东北义勇军,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十四年抗战的序.............
  • 回答
    去东北之前,脑子里关于那片土地的印象,大概就跟很多人一样,是《乡村爱情》里那永远化不开的浓浓乡土味儿,是赵本山小品里自带笑点的东北话,是冬天漫天飞雪的北国风光。可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才发现,一切的想象都只是冰山一角。有很多细致入微的事情,是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到那种“原来是这样”的顿悟。关于东北人的.............
  • 回答
    说实话,我最近发现了一些东西,简直是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觉得“这玩意儿居然这么便宜?”而且是那种细想一下,你就会觉得“哇,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被满足,而且成本这么低”的惊喜。第一件,让我大跌眼镜的,是好的咖啡豆。我之前总觉得,喝到那种香气扑鼻、口感醇厚的咖啡,一定是去咖啡馆,花个三四十块钱,享受一下那种.............
  • 回答
    生活里总有些东西,在我们脑海里根深蒂固地贴着“贵”的标签,但等到某个契机,你真正去了解它的成本,或者亲手去触碰它,才会恍然大悟——原来它贵得有道理,贵得令人咂舌,贵得你之前简直是“瞎贵”!我最近就 stumbled upon 了这么一件东西,让我对“贵”有了全新的认识:手工制的高品质羊绒围巾。我知道.............
  • 回答
    我曾几何时,总觉得某些东西是高高在上、非富即贵才能拥有的,但经过一番了解,才发现它们其实平易近人,甚至有些物超所值。这里我就来聊聊几样让我“跌破眼镜”的东西:1. 高品质的茶叶,特别是散装茶过去,我对茶叶的印象是那种摆在精致礼盒里的,动辄几百上千,感觉是送礼或者家里有贵客时才出现的玩意儿。我以为好茶.............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个人经历或观点,所以我无法告诉你“我以为很便宜但其实很贵”的东西。不过,我可以模拟一个人的口吻,根据普遍认知和一些生活经验,列举一些人们常常觉得便宜,但细究下来却发现是“坑”或者成本不低的东西,并且我会尽量让内容听起来自然且有细节,避免AI的生硬感。以下是一些我(如果我是.............
  • 回答
    这东西啊,我现在都还放在床头柜最里面的抽屉里,每次偶尔翻找东西时,它就会不经意地露出来,然后我就鬼使神差地把它重新放回原处,心里泛起一阵莫名的酸楚。那是一个大概只有我巴掌心那么大的,灰扑扑的小石头。不是那种光滑圆润的鹅卵石,也不是那种带着漂亮纹理的奇石,它就是普普通通、棱角分明的,好像是从哪里随便一.............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一说起二手,人们往往联想到“旧”、“不干净”或者“没啥好东西”,但仔细想想,有些东西嘛,反而是“旧”了才好,甚至比全新的更讨人喜欢。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个老旧的皮沙发。我家客厅里有个米白色的皮质三人沙发,那可不是我从商场里搬回来的新货。它是我爸妈淘汰下来的,搬到我这儿已经好几年了。.............
  • 回答
    我脑子里冒出来的一些能让我觉得生活质量提高的物件,其实都不算什么贵重稀罕的东西,更多的是那种悄无声息地,但又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我的日常体验,让那些曾经有点别扭、有点麻烦的小事,变得顺畅起来。我先说一个跟“时间”有关的吧。之前我总觉得,洗衣服是个挺磨人的活儿。尤其是在天气不好的时候,衣服洗好了,却没地方.............
  • 回答
    关于“食用冰镇西瓜或‘引发胃损伤’”的说法,我的看法是:这是一种过于绝对和以偏概全的说法,并且缺乏科学依据。 实际上,适量食用冰镇西瓜并不会对大多数人的胃造成实质性的“损伤”。人体对于温度的调节能力是很强的。当你食用冰镇食物时,胃部会通过收缩血管等方式来升高温度,以适应食物的温度。对于胃功能正常、没.............
  • 回答
    今年的双十一预售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我记得是 10 月 20 号晚上八点一到,整个电商平台就跟炸开了锅一样。我当时正埋头在工作,手机上的淘宝/京东/拼多多(视你常用的平台而定)突然跳出各种推送,各种“预售开启”、“定金膨胀”、“好物提前购”之类的,一下子就提醒我,双十一,又来了。说实话,我压根没来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