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翻译国外地名的时候有哪些规则?

回答
在翻译国外地名时,并没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硬性”规则,这其中更多的是一种遵循约定俗成、兼顾读音、意义与文化习惯的艺术。 就像我们给一个新朋友取中文名字,既要好听,又要能反映TA的特点,还得符合中文的语境一样,地名翻译也是如此。

不过,我们可以梳理出一些普遍遵循的原则和常见的处理方式,这些会极大地帮助我们更准确、更地道地翻译国外地名。

核心原则:

1. 保持辨识度与可查找性: 这是最重要的。翻译出来的地名,无论是读者还是研究者,都应该能相对容易地找到其原本的来源,进行对照和进一步的查证。这避免了混淆和信息丢失。

2. 音译为主,意译为辅,音意结合最理想:
音译: 尽可能地模仿原语言地名的发音,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尤其对于没有特别含义或含义不重要的地名。
意译: 如果地名本身带有明确的、有意义的词汇(例如“山”、“河”、“城”、“堡”等),并且这个词的含义对于理解地点的性质有帮助,那么可以考虑意译。
音意结合: 最理想的情况是,在音译的基础上,尽量保留或暗示原意的某些元素,使其更具文化和地域特色。

3. 遵循约定俗成与权威译名: 对于已经被广泛接受、在官方文件、学术著作、主流媒体中长期使用的译名,务必遵循。这涉及到历史积淀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混乱。比如,巴黎、伦敦、罗马,这些都已经深入人心,我们不会去尝试给它们重新音译或意译。

4. 考虑目标语言(中文)的习惯:
发音的适宜性: 音译时,要选择中文里发音相对清晰、容易读出的组合,避免拗口或产生不良联想的音节。
汉字的美感与意义: 选择的汉字不仅要能传达原音,最好也能在字形、字义上有一些积极或中性的联想,符合中文的审美。
避免误解: 确保译名在中文语境下不会产生歧义或不当的含义。

具体的处理方式与规则(举例说明):

1. 纯粹音译:
适用范围: 大部分地名,尤其是那些没有特殊含义,或者含义不被广泛知晓的。
处理方式: 根据原语言的发音规则,采用中文发音相近的汉字进行组合。
例子:
Moscow → 莫斯科 (Mòsīkē)
Berlin → 柏林 (Bólín)
Tokyo → 东京 (Dōngjīng) 这里是个例外,本身有“东方之京”的意思,但音译也恰好契合
Madrid → 马德里 (Mǎdélǐ)

2. 意译:
适用范围: 地名本身是描述性的词汇,且含义对理解地点很重要。
处理方式: 直接翻译地名中的词语含义。
例子:
New York → 纽约 (Niǔyuē) “New”翻译成“纽约”,这里的“约”字有“约堡”、“小镇”的含义,也带有音译的痕迹
Gold Coast → 黄金海岸 (Huángjīn Hǎi'àn) 直接意译
White House → 白宫 (Báigōng) 虽然是特定建筑,但也是意译

3. 音意结合(最常见也最考验功力):
适用范围: 大多数具有一定含义的地名,希望能同时传达信息和读音。
处理方式: 在音译的基础上,选择能部分体现原意的汉字,或者在汉字选择上考虑其本身含义。
例子:
San Francisco → 旧金山 (Jiù Jīnshān) “San”的音译是“圣”,但“Francisco”有“金”的含义(西班牙语Francisco与Franciscans修道士有关,他们可能与当地金矿有关),直接意译成“金山”。“旧”字则表示它是“旧”金山,与后来发现的北美金矿(新金山)区分。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音意结合的例子。
Los Angeles → 洛杉矶 (Luòshānjī) “Los”音译为“洛”,“Angeles”是天使的意思,但译名却用了“杉矶”,这其实是更早的音译,后来沿用下来。不过,也有一些地名会努力做到音意结合。
Chicago → 芝加哥 (Zhījiāgē) 这是音译,但“芝”字在中文里也有一些清新的含义。
Vancouver → 温哥华 (Wēngēhuá) 音译为主,但“温”字让人联想到气候,“华”字带有中华色彩,使译名更具亲和力。

4. 对国家、地区、首都的译名:
原则: 通常遵循约定俗成和权威译名。
处理方式: 很多国家名本身就可能带有历史渊源,例如“中国”(Zhongguo),“日本”(Riben)。而对于国外国家名,最早的译名往往是音译,后来才慢慢形成固定的、被广泛接受的译名。
例子: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美利坚合众国 (Měilìjiān Hézhòngguó) “美利坚”是音译,“合众国”是意译。
France → 法兰西 (Fǎlánxī) 音译
Germany → 德意志 (Déyìzhì) 音译,但“德”本身有美德之意。

5. 河流、山脉、湖泊等自然地理名称:
原则: 很多时候会遵循音译,但如果名称本身描述了地理特征,也会考虑意译或音意结合。
例子:
Amazon River → 亚马逊河 (Yàmǎxùnhé) 音译,但“亚马逊”本身也有其传说和文化含义。
Mount Everest → 珠穆朗玛峰 (Zhūmùlǎngmǎ Fēng) 这是对藏语“Chomolungma”的音译,带有当地文化色彩,且“峰”是意译。
Lake Superior → 苏必利尔湖 (Sūbìlì'ěr Hú) 音译,但“Superior”本身有“优越的”含义,这个译名主要侧重读音。

6. 政治、行政区划名称(省、州、市、县等):
原则: 遵循权威译名,通常以音译为主。
例子:
California → 加利福尼亚 (Jiālìfúníyà)
Texas → 德克萨斯 (Dékèsàsī)
Ontario → 安大略 (Āndàlüè)

7. 特殊情况与考量:
原语言的变体: 有些地名在不同时期或不同语言中有不同写法,翻译时应查证最常用和最权威的版本。
历史译名: 有些地名在中文里已经存在了很长历史,即使音译不太准确,也可能因为约定俗成而保留。
文化含义: 有些地名带有特定的文化、宗教或历史典故,翻译时需要深入研究,才能找到最贴切的表达。
避免负面联想: 尤其在音译时,要避免选择发音或字义上可能产生不良联想的汉字。

翻译实践中的建议:

查阅权威资料: 翻译前,务必查阅官方出版物、国家测绘部门的译名标准、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使用的中文译名,以及知名百科全书和学术著作。
尊重历史与习惯: 对于已有固定译名且被广泛认可的地名,除非有特殊需要,否则不应轻易改动。
多方比对: 如果遇到不确定的地名,可以尝试在不同语言环境下进行搜索,对比不同版本的译名,了解其音译和意译的来源。
理解原意: 即使以音译为主,了解地名原意也有助于你选择更恰当的汉字。
保持一致性: 在同一份文本或项目中,对于同一地名,应保持译名的一致性。

总而言之,国外地名翻译不是简单的“照搬”,而是在准确传达信息的基础上,兼顾音韵、含义、文化和约定俗成的综合性工作。它要求译者既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又要具备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严谨的考证精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很久以前的邀。外文地名(主要讨论英文)的中文官方译法,可以在《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等权威工具书上查找。如果说规则的话,还是有一些的,但也有灵活的时候。在无法查阅工具书的时候,或工具书没有收录的时候,翻译外国地名的时候,大致要做以下考虑:

第一,如果有约定俗成的翻译方法,那就使用约定俗成的译法。比如你提到的纽约(New York)和新西兰(New Zealand),一个纽一个新,这就是约定俗成的。再比如Germany叫德意志(而不是折磨你,其实这个音译是根据Deutschland来的),France叫法兰西,America叫美利坚,Italy叫意大利,Portugal叫葡萄牙,Cambridge叫剑桥等等,都是约定俗成的。同样是state,在美国叫州,在印度叫邦,这也是约定俗成的。日本、朝韩、越南等汉字文化圈的多数地名,是根据传统来的。

第二,名从主人。比如汉城改叫首尔,这就是遵从了韩国的主张;密执安/密歇根改叫密西根,就是遵从了密西根州的主张。前段时间白俄罗斯要求改中文名,也是这个道理。再有典型的就是界河、界山、界湖,两边国家给它们不同的名字,运用的时候要相应变化,比如同一条河,在美国叫格兰德河,在墨西哥叫北布拉沃河;在中国叫黑龙江,在俄国叫阿穆尔河;同一座山,在中国叫珠穆朗玛峰,在尼泊尔叫萨加玛塔峰,西方人叫埃佛勒斯峰。当然,涉及到中俄之间的某些有特定历史渊源的地名,就是另一说了,根据官方的口径来就是了。有时候同一个单词在不同语言里读音不同,这时候也需要注意客随主变。比如Valencia,在西班牙语里是巴伦西亚,但是美国有些小地方也叫这名,如果当地人自己读作瓦伦西亚,那就根据当地的读音来。(评论区提醒,Valencia西班牙语是巴伦西亚,但当地方言其实是瓦伦西亚,所以有时候西班牙的Valencia也翻译成了瓦伦西亚)。

第三,音译>意译。在翻译地名的时候,音译优先,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比如二十四史里提到的诸多西域和外国地名(天竺、条支、大宛、泥婆罗、龟兹、于阗等等),大部分是音译的。为什么呢?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是意译更容易产生误会。有的地名在起名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地名和当地的环境并不对应。也有的地名,单词本身有多个含义,有歧义。还有的地名,因为历史原因,或者地理变化,已经丢失了原本的含义。如果用意译,有造成误会的可能。比如美国的弗吉尼亚,如果意译的话就是“处女之地”,原本起这个名字的时候,是为了纪念英国的童贞女王(the Virgin Queen)伊丽莎白一世,但是如果我们采用意译的话,你是不是会认为在美国东部某个地方,有很多处女呢?比如美国的Buffalo,翻译成水牛城不是不行,但最初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欧洲人把北美野牛错认成了水牛,到后来Buffalo在这里成了约定俗成的地名了,不再是“水牛城”的意思,因此音译为布法罗更合适。再比如,著名的华尔街(Wall Street),意译的话就成了城墙街。那个地方以前确实是荷兰人殖民时代修建的城墙,但是当年的城墙早已不复存在,如果再用“城墙街”来指代这个金融中心,也容易产生误会。第二,如果优先采用意译,就有可能出现两个完全不同的地名被译成了同一个意思。比如英国的纽卡斯尔(Newcastle),纽是新的意思,卡斯尔是城堡、小城的意思,如果意译,那就是“新城堡”或者“新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Naples,转写自意大利语Napoli,那波利),其中Na是新的意思(相当于英语的Neo前缀),Poli来自希腊语polis,是城邦、城市的意思,如果意译,那也是“新城”(那不勒斯原本叫Palaepolis,palae就是英语里的前缀paleo,很明显这是老城的意思,是一个希腊殖民地,后来被罗马占领后重建,所以改名叫Napoli)。这样一来,纽卡斯尔和那不勒斯两个完全不同的地名,就容易搞混了。同样会因此搞混的还有美国遍地都是的Newton以及德国遍地都是的Neuenburg,它们都是“新城”的意思,这种常见地名本来就易于混淆了,就别再把它们跟纽卡斯尔、那不勒斯等地名混在一起了。

第四,虽然音译优先,但在确实合适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意译。比如,当一个地名音节太多、太复杂或者太不符合中文的习惯,音译出来很诡异,或者如果意译可以恰到好处地表达当地的特色,那用意译也是可以的。比如黑山(Montenegro),如果音译的话大概是“蒙特内格罗”,很长很拗口(特别是从前它和塞尔维亚连在一起的时候),这就不如把它拆开,蒙特是山,内格罗是黑,就叫黑山好了。还有的,在合适的时候,也是可以把地名一半音译一半意译,比如佛得角(Cape Verde),如果音译是开普佛得,但Cape这里是海角、海岬的意思,和佛得角群岛的地理特征比较符合,因此就用了佛得角这样一个组合型译法。

第五,一些特殊词汇,明显不带歧义、作用明确且常用,一般意译,比如东、西、南、北、前、后、上、下等方向词(比如西弗吉尼亚 West Virginia),国、省、邦、州、郡、县、市等区划词(比如大西洋城 Atlantic City),数字类的词汇(比如美国的千橡 Thousand Oaks),以及山、河、湖、森林、沙漠、路、公园、大学、医院等表达特定地理要素的词汇(约定俗成的除外,比如布基纳法索),等等。我见过有电子地图上把美国的大学全都翻译成了xxx 尤尼伏西提(University)或者xxx 科里奇(College),把森林全都翻译成了弗雷斯特(Forest),把密西西比河翻译成密西西比里佛,这就比较搞笑了。

第六,外文名字也有特定的“省略”译法。这里的省略大部分是约定俗成的,一般是先去尾,再掐头,实在不行在中间找辅音音节扔掉。去尾的,比如阿根廷(Argentina),把最后的“纳”音节扔了;波斯(Persia),把最后的“亚”音节扔了;马其顿(Macedonia)把最后的尼亚扔了;阿富汗(Afghanistan),把最后的“尼斯坦”扔了;洛杉矶(Los Angeles),把最后的“勒斯”扔了。掐头的,比如America在译为“美利坚”的时候,把头给掐了。从中间挖的,比如澳大利亚(Australia),把中间的s省略了。当然,自己翻译新地名的时候,就别省略了(下面说的land的d这种例外)。

当然,对于过于诡异的罕见地名,那就看你自己的创意了,有的地名本身就是哗众取宠的搞笑地名,比如美国有地名就叫6,你怎么翻译?有地名就叫E,你怎么翻译(鄂?),还有带标点符号的地名,比如美国有个Hamilton!,这个感叹号是地名的一部分,你怎么办?这就要各显神通了。

然后说些小规则,可以参考一下:

将错就错:其实这也是名从主人、约定俗成的一种表现。比如我们学过地理,都知道里海是湖,不是海,可是人家名字就叫Caspian Sea,你不能给人家强行改成湖。同样的,比如巴芬湾严格来说并不是海湾(北部没有闭合)而是个海峡,但人家从来就叫巴芬湾,你也只能这么翻译;而亚速海(甚至黑海)严格说可以当成个海湾的,但我们也管它叫海。反过来也一样,比如中国的渤海严格来说是个海湾,但大部分外国文献还是根据中国人的传统,要么将它处理成海(Bo Sea或者Po Sea),要么把“渤海”整个作为这个海湾的名字,比如(Bohai/Pohai Bay)等等。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有时候翻译地名根据受众或者目的的不同,可以调整的。比如Iowa,有艾奥瓦、爱荷华、衣阿华三种翻译,其中艾奥瓦是官方标准翻译,但爱荷华显然在普通人中人气更高。因此,如果你是在写正规的东西,比如论文、合同、出版物等等,当然得用艾奥瓦。但是如果你是在写博客,或者在知乎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或者在微信里聊天,那就可以用爱荷华,别人用爱荷华你也别抬杠了。如果你是军迷,在讨论军舰之类的,就可以用衣阿华了。

Land:如果land或lands作为后缀出现,正常情况下都叫xx兰,省略最后的d或ds。比如英格兰England,波兰Poland,格林兰Greenland,荷兰Holland,马里兰Maryland,纽芬兰Newfoundland,尼德兰Netherlands等等。如果land作为单独的词出现,一般翻译为xx地,这样的情况大规模出现在南北极,比如维多利亚地Victoria Land,毛德皇后地Queen Maud Land等等。

群岛:在正常情况下,以下这些都应翻译成群岛:islands(比如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isles(不列颠群岛 British Isles),keys(佛罗里达群岛 Florida Keys),archipelago(俾斯麦群岛 Bismark Archipelago),group(塔普尔群岛 Tapul Group),我以前见过乱来的,特别是把keys和archipelago音译出来了,就很诡异。有的岛屿名称后面加复数形式,也是群岛的意思,比如小安的列斯群岛 Lesser Antilles,菲律宾群岛 Philippines。还有部分单数形式的词,是专有名词,也是群岛,比如太平洋上的三大主要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 Micronesia,美拉尼西亚群岛 Melanesia以及波利尼西亚群岛 Polynesia)。

海湾和海峡:Bay和Gulf最常见,其中如果是The Gulf直接出现,大概率指的是波斯湾。其它表示海湾的还有Sound,Arm,Inlet,Bight,Bite,Bayou等,这些词相对少见,容易被误解。Fjord是特指冰川地貌峡湾的词。海峡里常见的是Strait(s),但有时候Channel也可以译为海峡(不过有时候也译为水道)。

Na音节:一般当外国地名出现Na这个音节的时候,常见的中文对应有四种:纳、娜、拿、那。究竟哪个时候用哪个,其实比较随意。跟在“安”音节后面的,一般可以加“娜”,比如圣安娜(St. Anna)、安娜波利斯(Annapolis)、安娜布尔纳峰(Annapurna)。地名来源跟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有关系的,有可能用拿或那,比如加拿大(Canada)、蒙大拿(Montana)、勒拿(Lena)、墨西拿(Messina)、拿骚(Nassau)/那不勒斯(Naples)、巴塞罗那(Barcelona)、哈瓦那(Havana)、亚利桑那(Arizona)、圭亚那(Guyana)等等,具体区分大部分是约定俗成,其中如果na在开头,a发梅花音[æ]的时候,叫“拿”的居多,a发[a]和[ɑ]音的时候,叫“那”的概率大。剩下的Na都是“纳”,这是中译名的标准对应。如果拿不准,就直接用“纳”是最靠谱的。

各种堡:Burg(弗莱堡 Freiburg),Bourg (卢森堡 Luxembourg),Burgh(爱丁堡 Edinburgh,匹兹堡 Pittsburgh),另有Berg(海德堡 Heidelberg),Boro(格林斯堡 Greensboro),一般分别翻译成贝格和博洛,但也有翻译成堡的。

各种圣:San(圣迭戈 San Diego,圣地亚哥 Santiago),Saint(圣海伦斯火山 Saint Helens)。Santa一般是圣塔,但也有简称为圣的(圣塔芭芭拉/圣巴巴拉 Santa Barbara,圣塔莫尼卡/圣莫尼卡 Santa Monica)


专门说下影响力比较大的德语地名词缀:

burg(堡),意思是城,比如奥格斯堡 Augsburg。

stadt/stedt(施塔特,施泰特),意思也是城,比如达姆施塔特 Darmstadt。

dorf(多夫),意思是小城、村子,比如杜塞尔多夫 Dusseldorf。

feld(菲尔德/费尔德),意思是田,比如阿尔菲尔德 Alfeld。

walde/wald(瓦尔德),意思是树林,比如卢肯瓦尔德 Lukenwalde。

berg(贝格,堡),意思是山,比如纽伦堡 Nurnberg。

hausen(豪森),意思是房子,庄园,比如米尔豪森 Muhlhausen。

bach(巴赫),意思是河流,比如门兴格拉德巴赫 Munchengladbach。

heim(海姆),意思是家园,比如安娜海姆 Annaheim。

结尾z(茨),据说是受拉丁语影响的德语词缀,表地名,比如美因茨 Mainz。

另外德国(以及法国)地名经常出现xx河畔xx,畔是由an或am(法语的sur或su)翻译来的,估计相当于英语介词on或upon,意思是在xx河边。

法语地名翻译有个比较淡藤的地方,就是有很多s不发音,特别是单词尾部的s不发音(但也有少量例外)。比如:伊利诺伊 Illinois,路易维尔 Louisville,亚眠 Amiens,加来 Calais,南特 Nantes,戛纳 Cannes等等。巴黎Paris用英语读,s会发音,但是用法语读是没有发音的。同样的,法语地名里,结尾的t基本上也是不发音的。最典型的是底特律 Detroit,这个词如果按英语读,t是要发音的(其实现在在美国,这个词大多数情况是按照英语来读的),但如果按最初给它起名的法语来读,t就不发音了。

除德语外,其它比较常见的地名词缀的对应:

town/ton(敦,ton也可以对应顿),城镇,比如扬斯敦 Youngstown,休斯敦 Houston。

ville(维尔),村子,比如纳什维尔 Nashville。

wick/wich(维克/维奇,有时候w不发音),来自拉丁语,乡村、镇甸的意思,比如诺维奇/诺里奇 Norwich(根据当地自己的读音来)、格林尼治 Greenwich、艾尼克 Alnwick。

polis(波利斯),城市,比如印第安纳波利斯 Indianapolis。

evo(-耶沃,“耶”根据前一个辅音字母变音),城镇,比如库切沃 Kucevo(萨拉热窝 Sarajevo是特殊的习惯译法)。

gate/gates(盖特/盖茨),门,比如科尔盖特 Colgate。

ford(福德),渡口,比如哈特福德 Hartford。

port(波特),港口,比如威廉斯波特 Williamsport。

haven(黑文),港口,比如洛克黑文 Lockhaven。

cros/cross(克罗斯),十字路口,比如特怀克罗斯 Twycross。

field(菲尔德),田野,比如斯普林菲尔德 Springfield。

mont/mt.(蒙特/芒特),山地,比如芒特普莱森特 Mt. Pleasant。

glen(格伦),山谷,比如格伦罗西斯 Glenrothes。

dale(代尔),山谷,比如卡本代尔 Carbondale。

strath/srath(斯特拉斯/斯拉斯),浅水河谷,比如斯特拉斯佩弗 Strathpeffer。

creek(克里克),小溪,比如巴特尔克里克 Battle Creek。

brook(布鲁克),小溪,比如斯文布鲁克 Swinbrook。

burn(本),溪水,比如布莱克本 Blackburn。

ain/ayn(艾因),泉水(阿拉伯语),比如艾因图塔 Ain Touta.

aber(阿伯),河口,比如阿伯丁 Aberdeen。

mouth(茅斯),河口,比如普利茅斯 Plymouth。

inver(因弗),河口,比如因弗尼斯 Inverness。

bridge(布里奇),桥,比如凯特尔布里奇 Kettlebridge。

côte/coate(科特),海岸,比如科特迪瓦 Coate d'Ivoire(象牙海岸)。

water(沃特),水域,比如斯提尔沃特 Stillwater。

guadi/guada(瓜迪/瓜达),疑似是河流的意思,比如瓜达拉哈拉 Guadalajara。

woods/wood(伍兹/伍德),树林,比如诺斯伍德 Northwood。

fall/falls(福尔/福尔斯),瀑布,比如爱达荷福尔斯 Idaho Falls。

fort(福特/堡),堡垒,比如沃斯堡 Fort Worth。

hill(希尔),山丘,比如希尔斯堡 Hillsborough。

Llan(利安),教堂,比如利安桑弗莱德 Llansanffraid。

ac/aik/oke/oak(阿克/艾克/俄克/奥克),高地,比如奥克福德 Oakford。

hurst(赫斯特,有时候h不发音),小树林,比如奥克赫斯特 Oakhurst。

有空继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翻译国外地名时,并没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硬性”规则,这其中更多的是一种遵循约定俗成、兼顾读音、意义与文化习惯的艺术。 就像我们给一个新朋友取中文名字,既要好听,又要能反映TA的特点,还得符合中文的语境一样,地名翻译也是如此。不过,我们可以梳理出一些普遍遵循的原则和常见的处理方式,这些会极大地帮.............
  • 回答
    关于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投入巨大却未能“翻身”的说法,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复杂的问题。这背后牵扯到技术积累、研发周期、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产业生态等诸多因素,并非简单的“聪明”与否可以概括。要详细解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来看:一、 什么是“翻身”?首先,我们要明确“翻身”的定义。在航空发动机.............
  • 回答
    要探讨尼西亚帝国(或更准确地说,是继承了罗马帝国衣钵的拜占庭帝国)如果将重心完全放在与罗姆苏丹国的对抗上,而不是急于收复君士坦丁堡和欧洲的失地,其命运走向会如何,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且充满假设性的历史推演。首先,我们要明确尼西亚帝国的处境。在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之后,拉丁帝国在君士坦丁堡建立,.............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非常实际,也触及了版权领域里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翻译作品的二次创作与版权问题。简单来说,您重新翻译一本已经被翻译的书,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构成侵权。我们来详细地梳理一下其中的关节。首先,我们要明确,一本外国原著在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后,它就不仅仅是一部外国文学作品,它同时也是一部翻译作品。而这.............
  • 回答
    关于将国外的古代史籍翻译成文言文这件事,我以为是个挺有意思也挺值得探讨的议题,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文言文作为一种高度凝练、富有韵律和美感的语言,确实有它独特的魅力。用它来翻译那些同样饱经岁月、文字古朴的国外古代史籍,理论上是很有吸引力的。设想一下,将古希腊的史诗、古罗马的纪事、古埃.............
  • 回答
    在翻译他国政治组织名称时,究竟该选用音译还是意译,这确实是个值得推敲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信息传达的准确性、易懂性以及文化接受度。我的理解是,这并非一个非黑即白的简单选择,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多方面因素后做出最恰当的判断。什么时候倾向于音译?音译的核心优势在于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语言信息,能够最大程度.............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咱们中文在翻译外国地名时的一些“惯例”和“传统”。简单来说,国名翻译成中文,主要有两大类方式:一种是“意译+国”,另一种是“音译”。它们之所以存在,背后各有原因。咱们先聊聊第一种,就是“意译+国”的模式,比如“美国”、“英国”、“法国”等等。这种翻译方式有什么特点呢?首先,它.............
  • 回答
    欧洲的非英语母语国家在翻译好莱坞电影名时,可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里面大有门道。他们需要在一方面保留影片原本的“味道”,另一方面又要让本国观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这种平衡术玩得可妙了。首先,最常见也最直接的翻译方法就是直译。如果电影名本身含义清晰,且在目标语言中有对应且好听的词汇,那么直译通常是首选。比.............
  • 回答
    克罗地亚的官方国名是“Republika Hrvatska”,翻译成中文是“赫尔瓦茨卡共和国”。关于这个中文国名是否存在翻译失误,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来分析,并且深入了解这个名字的由来和演变。Republika Hrvatska 的构成与含义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Republika Hrvatska”.............
  • 回答
    这起大学生因给书籍差评被举报至学校的事件,确实折射出当下社会中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要深入探讨,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大学生差评被举报,反映了哪些社会与个体层面的问题?1. “举报文化”的兴起与滥用: “正义”的边界模糊: 举报本身可以是一种维护公共利益、纠正错误行为的途径。但.............
  • 回答
    在翻译国家机构的名称时,“national”和“state”的选择确实存在细微的差别,理解这些差别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意思。虽然它们都与“国家”这个概念相关,但在实际应用中,侧重点和语境略有不同。“National”:更侧重于“全国性”或“国家的整体”“National”更多地强调的是覆盖范围的广.............
  • 回答
    将国外顶尖学术期刊的论文翻译成中文,这并非不可能,但其“可行性”是一个多维度的问题,需要从技术、专业性、版权、成本、以及最终的学术价值等多个层面来考量。简单地说,翻译是能做到的,但能否做到“牛逼”且被学术界认可,则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我们不妨一步步来剖析这个过程:一、 技术层面的可行性与挑战: .............
  • 回答
    中国以外的国家翻译元素周期表的方式,确实是多种多样,而且在细节之处各有千秋,绝非简单地对中文名称进行逐字翻译。这背后涉及到语言习惯、文化背景,甚至历史渊源。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我们不妨以几个代表性的国家或语言区域为例,细致地剖析一番。一、 英语国家:历史沉淀与科学传承英语作为国际科学界最广泛使用的语言.............
  • 回答
    说起英雄联盟国服的翻译,那可真是让人拍案叫绝的不少。有些译名和技能描述,简直就是神来之笔,把英雄的特点、背景故事或者技能的特效给“拿捏”得死死的,让你一看就心领神会,甚至会觉得:“嗯,这才是它该有的名字/样子!”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那些让人惊艳的国服翻译,而且我会尽量往细了说,让你也感受一下这份中.............
  • 回答
    国内文坛不乏才华横溢的青年译者,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语言驾驭能力,为中国读者带来了许多优秀的英文文学作品。要列举“新锐”往往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因为新鲜血液不断涌现,但以下几位译者,凭借近年来的突出表现和作品质量,可以说是当下中文图书市场上令人瞩目的文学翻译力量。1. 冯克】 (Feng Ke)冯.............
  • 回答
    1977年版苏联国歌第一句“Союз нерушимый республик свободных”(不朽的自由各共和国联盟)的翻译,通常是“不朽的自由各共和国联盟”或者“自由各共和国的不朽联盟”。将这句歌词翻译为“伟大的俄罗斯永结同盟”是不准确的,而且是具有误导性的。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1. “.............
  • 回答
    我理解你对游戏国配“翻译腔”的困扰,这确实是很多国内玩家在玩一些引进游戏时常常会遇到的问题。这种感觉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涉及的因素其实挺复杂的,就像一部电影的配音一样,需要考虑很多方面。首先,我们得明白,游戏配音,尤其是国配,它本质上是将一种语言(原语言)的内容,通过声音和表演,再现成另一种语言(中文.............
  • 回答
    好的,很高兴能和你聊聊拜占庭,这个横跨千年、承载着古典文明余晖与东方文化风韵的帝国。说实话,对于一个对拜占庭感兴趣的读者来说,中文世界里的书目选择虽然不像西方那么丰富,但也有不少精品。我给你推荐一些个人认为翻译质量不错,并且内容详实的著作,希望能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这个迷人的帝国。要说拜占庭,我们得先.............
  • 回答
    在游戏的世界里,语言是连接玩家与虚拟世界的桥梁。而将一款游戏从一个文化语境移植到另一个,尤其是要考虑到“信达雅”的翻译,这其中的挑战与智慧,往往体现在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国服或国行版本译名中。这些译名不仅仅是文字的转换,更是对游戏核心精神、文化韵味乃至玩家情感的精准把握和升华。“信达雅”,这个源自古代.............
  • 回答
    一场大规模的“翻译运动”的确有可能在多个层面上极大地提升中华民族和国家的底蕴,但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最终效果,将取决于这场运动的具体设计、执行方式以及社会各界的配合程度。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详细阐述:一、 知识与思想的吸收与融合:打破信息壁垒,促进文明交流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提升之处。中国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