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安全员大叔明显业务不好嘛。来来来,我教你如何才是优质的服务:
首先,你需要忍着那一通刺耳的尖叫,安抚一下客户情绪,然后把示意图拿出来给她指看:
但是她肯定会说:
我怎么能知道,你们又没贴出来。你们凭什么不通知我?!上车前又没人跟我说!!
然后呢,展现你扎实的业务功底的时候就到了。晓之以理,直面客户的质疑:
为什么不把座位号贴在座位上?
这个解释还是会无效,因为她绝对会怼回来:
既然座椅可调,为什么座位号不能调?!
这个时候和气的你又会解释:
因为还要打扫车厢,又要赶时间发车,所以这样节省人力和时间。
然后她就又会怼:
我不管,凭什么你们节省时间就要把麻烦推给客户?我出了钱买了票,这是你们的自己事情!
“…………”
“占别人座还有理了!”
这次我倒是想从经济学的角度说两句。
经济学有个“科斯定理”:只要交易成本等于零,法定权利(即产权)的初始配置并不影响效率。
什么意思呢?在火车座位场景下,如果双方可以无成本地进行谈判(假设双方可以语速飞快地完成交流,一个眼神就能让对方get到自己的意图),那么不管这个座位一开始归谁,那么都能实现最有效率的分配结果。如果一名乘客更偏好靠窗的座位,那么他可以在自己的心理估价范围内像其他靠窗的旅客出价购买。而靠窗旅客如果认为获得的经济补偿足以抵消他因为换座所减少的效用,那么也会欣然成交,两者的效用都得到了提升,能够实现有效的分配。
当然,“交易成本等于零”这个假设是非常强的。在现实中,恐怕只有闪电侠或者快银这样的角色才可以瞬间与大量靠窗旅客进行谈判。
然而,科斯定理还有一个重要的隐含前提:产权的配置必须明确。也就是说,要实现有效率的谈判,那么谈判双方必须明确一点:这是你的,这不是我的,我要使用的话必须付出一定代价。
如果这个前提不成立,那就没什么好谈的了--能强占的东西,为什么要花钱去买?这样一来,谈判机制将无法存在,更别提保障效率了。
这也正说明了法律对于社会的作用:确认权利,定分止争。设想一下,如果霸座乘客能明确知道自己没有享受靠窗座位的法律权利,如果强占的话,会面临严峻的惩罚,那么或许会转而和有权使用该座位的乘客进行谈判,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或者干脆作罢,这完全取决于她的偏好。
像这样关于座位的“市场”,如果没有法律对权利的保障,是无法实现的。屡见不鲜的霸座事件就是例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