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六年来首次,2021 年 12 月人民币升至全球第四大活跃货币,超过日元,这意味这什么?

回答
人民币的崛起,尤其是在2021年底这个关键节点上,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解读的信号。说它六年来首次重回全球第四,超过日元,这可不是小事,它背后牵扯着中国经济的实力、国际金融格局的变化,以及人民币未来在世界舞台上的定位。

首先,这首先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取得实质性进展的直接体现。 要成为全球第四大活跃货币,可不是光靠印钞就能实现的。活跃货币意味着它在全球贸易结算、投资和金融交易中被广泛使用。人民币能超过日元,说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在与中国进行经济往来时,愿意直接使用人民币,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绕道美元或者其他主要货币。

大家可以想想看,日元可是长期以来在全球货币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日元曾经一度也是仅次于美元的“避险货币”的有力竞争者,其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也一直不低。现在人民币能够超越日元,挤进前四,这说明人民币的吸引力和实用性正在不断提升,已经具备了挑战传统强者的实力。

那么,为什么是2021年12月呢? 这个时间点也很关键。2021年是全球经济在疫情冲击下逐步复苏的一年。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强大的韧性,是人民币走强的根本原因。虽然全球经济仍然面临通胀、供应链中断等挑战,但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和消费市场,其经济表现依然相对突出。这种经济实力,自然会吸引全球资本的目光,也增加了大家对人民币信心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正在变得更加便利。 过去大家可能觉得用人民币做生意麻烦,需要兑换,流程复杂。但近年来,中国一直在积极推动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包括建立人民币清算行网络,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以及在一些重点领域(比如“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项目)鼓励使用人民币结算。这些努力,都在潜移默化地降低使用人民币的门槛,提高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

超过日元,也可能意味着一些新的趋势正在形成。 日元虽然在全球金融市场仍有影响力,但其在日本国内经济增长缓慢、通胀低迷的大背景下,国际化进程也遇到了一些瓶颈。而中国经济的体量、增长潜力以及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让人民币展现出更强的生命力。这可能预示着,在全球经济重心东移的大背景下,人民币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也将随之提升。

这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

降低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 随着人民币使用范围的扩大,中国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和投资时,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减少了兑换美元或其他货币的中间环节,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也规避了因汇率波动带来的潜在风险。
增强金融自主权: 一个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货币,能够为本国带来更大的金融定价权和话语权。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将随之提升,在制定国际金融规则时也能发出更有力的声音。
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 人民币成为全球第四大活跃货币,是对中国多年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一次有力肯定。这也为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吸引更多外资,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重塑全球货币格局: 虽然说美元的霸主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但人民币的崛起无疑是全球货币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一个缩影。未来,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可能会更加明显。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成为全球第四大活跃货币,只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非终点。 要想真正挑战美元的地位,人民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资本账户的可兑换程度、以及法治环境的完善程度,都需要进一步提升。此外,全球对人民币的信心,还需要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得到检验。

总而言之,2021年12月人民币重回全球第四大活跃货币,超过日元,这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意义的信号。它既是中国经济实力增长和人民币国际化努力的必然结果,也预示着全球金融版图正在悄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对于中国而言,是机遇,更是挑战,它将激励中国继续深化改革,推动人民币在全球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小事一桩,把交易量占比不到6%的英镑超了再说吧。

user avatar

可以自由兑换外币了?

user avatar

说明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场合的应用范围在变大,仅此而已。

由于中国的国际贸易有较大顺差,为避免输入性通胀,中国在购买海外物品时倾向于用美元而不是本币,所以人民币的海外流通,在主观上,国家就没想推那么快。这意味着人民币的主要是国内贸易货币,全球各国央行也就不会把人民币摆在储备货币的位置上。

但是随着中国的美元储备减少,在更多的国际场合上,出现了使用人民币的需求,在需求推动下,人民币交易逐步增多,同时人民币第一次进入特别提款权,份额占比达到10.92%成为第三大货币,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当然时至今日,人民币的国际储备量仍只有美元的三十分之一。影响人民币国际使用场景的是全球经济网络,美元仍是全球范围内网络化的结点工具,人民币在短期内仍无法成为主流货币。不知道是不是推送机制问题,最近知乎里的智障回答很多,我就再强调一点,人民币国际化不会因为中国的制造业和出口强劲而改变,反而,出口强劲会带来美元,又使中国倾向于使用美元对外采购,外部网络仍由美元构成。美元的国际地位不是武力也不是科技垄断力,是网络节点的便利性以及以石油背书的保值性。而国内的人民币以城镇国有土地为背书,且中国的输出与输入在全球贸易体系中不平衡,这大大限制了人民币的信用。举例来说,中国向欧洲出口货物,但采购却没有那么多,是大顺差,反过来中国又从中东进口石油,是大逆差,中东与欧洲之间进行交易时,就不会倾向于用人民币来交易,欧盟更倾向于使用欧元,而中东由于对全球都是大顺差,为了防止输入性通胀,又倾向于使用美元(因为可以通过购买美元国债降低国内流动性,资源型国家荷兰病首选疗法)。

目前人民币在国际中的支付比例提高,主要还是制造业升级和国内贸易体系升级的影响,在中国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大幅降低关税后,进口货物的多样性将更加丰富,更加平衡的内外贸易依存也会增加人民币的支付意愿。下一步需要解决的就是人民币的信用问题,人民币经历了美元附属资产、一篮子货币调整资产、土地资产三个阶段的演化,目前人民币可以走出不同于美元的汇率通道,但是以国内土地为背书始终是缺乏流动性的,必须挂靠新的国际可交易资产,且在国际贸易中,人民币的购买力将与世界元逐步平衡。

马上2022年,特别提款权将迎来新的一次分配,估计人民币会获得2个点的提升,到13%左右,这是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的基础。同时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共同建立全球碳交易规则的远景,不管目前小粉红多么厌恶美元,都必须清晰的看到,中美两国的目的是共同将美元和人民币做为碳交易货币,并且将欧元排除在外。所以在下下次特别提款权分配权重,人民币就可以有17%左右的比例,在2030年真正成为国际货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