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星际争霸2是如何没落的?

回答
星际争霸2的没落,与其说是一夜之间崩塌,不如说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其中夹杂着开发团队的决策失误、玩家社群的变迁以及电竞环境的起伏。想当年,《星际争霸2》一经问世,那可是轰动全球的RTS(即时战略)游戏巅峰之作,它继承了前作的光荣传统,又在画面、引擎、平衡性上做了巨大的飞跃。然而,英雄迟暮,总有些原因让这款曾经的霸主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野。

1. 过于漫长的开发周期与“鸽”的口碑

《星际争霸2》从公布到正式发售,中间经历了近乎十年。这期间,玩家的期待被拉得越来越长,而Blizzard也因为频繁的跳票和宣传的反复,在玩家心中落下了“鸽”的口碑。这不仅仅是时间上的漫长,更是意味着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游戏的核心内容、玩法和创新点是否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未知数。当游戏最终问世时,虽然依然优秀,但玩家的热情已经被消耗了不少。

2. 分体发售模式的争议

《星际争霸2》并没有像前作那样一次性推出所有内容,而是将游戏拆分成了三部曲:《自由之翼》、《虫群之心》和《虚空之遗》。这种分体发售的模式,虽然让玩家可以分批体验内容,但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高昂的总价: 对于想要完整体验游戏的玩家来说,购买三部曲的总价格并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一些新玩家的入门。
内容分隔导致碎片化: 玩家需要分别购买和下载不同的资料片,这使得游戏整体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有所减弱。
核心玩家的流失: 一部分玩家可能因为价格、或者因为觉得前两部作品没有达到预期,而没有继续购买后续资料片,导致核心玩家群体出现了分裂。

3. RTS游戏类型的瓶颈与新趋势的冲击

RTS游戏本身就属于一种对玩家操作、策略、反应要求极高的硬核类型。随着游戏产业的发展,各种新兴的游戏类型层出不穷,吸引了大量玩家的注意力。

MOBA游戏的崛起: 《英雄联盟》、《Dota 2》等MOBA游戏的出现,以其易上手(相对RTS而言)、团队协作、角色养成等特点,迅速吸引了全球大量的玩家,包括很多原本可能喜欢RTS的玩家。MOBA的流行,无疑分流了本就属于小众的RTS玩家。
其他类型的吸引力: 开放世界、沙盒、射击、RPG等类型的游戏,提供了更多元的玩法和体验,对于很多追求休闲、娱乐或沉浸式剧情的玩家来说,RTS的门槛显得过高。

4. Blizzard自身的问题与战略调整

Blizzard作为一家公司,其战略的调整也直接影响了《星际争霸2》的后续发展。

电竞投入的摇摆: 尽管《星际争霸2》拥有强大的电竞基础,但Blizzard在电竞方面的投入和策略却显得有些不稳定。在《守望先锋》等新项目的压力下,资源和关注度可能会有所倾斜。
对社区声音的反应不足: 一些玩家认为,Blizzard在平衡性调整、更新内容、游戏优化等方面,对玩家社区的反馈不够及时和充分。例如,某些种族或单位的平衡性问题,可能长期存在,影响了比赛的观赏性和玩家的游戏体验。
“育碧化”的担忧: 部分玩家认为,Blizzard在后续的内容更新中,虽然保持了游戏的品质,但在创新性上显得有些保守,未能持续推出能够焕发游戏生命力的全新玩法或模式,导致游戏内容逐渐趋于稳定,但缺乏惊喜。

5. 缺乏持续的创新与内容更新

《星际争霸2》在发售初期,内容是相当丰富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剧情战役、新单位、新玩法模式的更新速度逐渐放缓。

战役模式的终结: 随着《虚空之遗》战役模式的结束,星际争霸2的主线剧情故事也告一段落。虽然有后续的指挥官模式等,但对于一些更喜欢叙事和单人体验的玩家来说,吸引力有所下降。
多人模式的平衡性: 虽然多人对战是RTS的灵魂,但长期的平衡性调整并非易事,一些玩家可能会因为特定种族或策略的强势/弱势而感到挫败,导致流失。
模式的固化: 除了传统的1v1对战,虽然有合作任务、阿巴瑟等内容,但总体而言,游戏的核心玩法并没有发生颠覆性的改变,这使得新玩家的入门门槛依然很高,而老玩家也可能因为缺乏新鲜感而感到厌倦。

6. 竞争对手的崛起与市场变化

除了MOBA游戏,市场上也涌现了其他优秀的游戏,进一步挤压了《星际争霸2》的生存空间。例如,一些融合了RPG元素的即时战略游戏,或者玩法更易于接受的策略游戏,都吸引了一部分玩家。

总结一下,星际争霸2的没落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因为XX而完蛋”的故事。

开发周期过长,导致期待值被消耗,并且未能完全跟上游戏行业的发展速度。
分体发售模式,影响了玩家的整体体验和钱包。
RTS本身属于硬核类型,在新兴游戏类型的冲击下,玩家群体被分流。
Blizzard在电竞投入、社区沟通、创新内容上的策略调整,未能完全抓住玩家的心。
缺乏持续不断的、能够吸引新玩家和留住老玩家的重大更新。

尽管如此,《星际争霸2》在RTS游戏的历史上依然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依然拥有一个忠诚的玩家群体,并且在电子竞技领域也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经典时刻。只是,正如许多伟大的作品一样,它未能逃脱市场变化和时代潮流的无情席卷,逐渐从耀眼的光芒中隐退,成为了一段属于玩家们的回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总的来说是暴雪操作太渣,主要有两个方面:

1、运营太差,浪费了经典游戏的底子。

2、过分注重电竞,轻视RTS在娱乐上的潜力。

星际2于2010年发布,国服2011年才上,最早还是月卡制。合作模式是2015年底才出的,游戏是2017年底才部分免费的。这意味着在2016年之前,星际玩家除了几乎一次性体验的单机战役,就只能打严肃的1v1对抗,不是说严肃的对抗不好,而是模式单一缺乏调剂,也缺乏社交。那时候氪金手游还没有大行其道,氪个648也不像现在跟喝水一样。更别提当时市面上已经有免费的多人游戏lol和DotA抢占年轻人的时间了。

这两点直接导致在moba类游戏横空出世大受欢迎的2010-2015年,星际2反而每况愈下近乎GG,虫心末期俨然就要凉了。

而合作模式虽然一定程度上补全了星际2的娱乐模式,但它的早期也并不好玩。指挥官和地图过少,没有精通没有扬升,AI简单,更没有如今的残酷+和威望。16年5月突变模式和90精通上线,17年8月扬升上线,经过1年多的大量更新,到17年底合作模式拥有14个指挥官14张地图,才算是个耐玩的成型模式。也就是说星际2到了2018年才算是一个能和市场主流游戏看齐的结构完整的游戏。实际从这个时候开始星际2的玩家数量是在变多的。根据sc2-cn.com的统计,2020年第2赛季,国服天梯定段账号超过10万,考虑到小号和副族,天梯人数也不会低于3万。合作玩家的数目比这个只多不少。2020年10月合作停更后这个数值开始下滑,2021年黑萝卜视频整了好活,数据马上又要起来了。

至于很多人常说的什么上手太难、不能甩锅、挫败感强等等,都是之前由于新手池子不够深、早期缺乏娱乐模式才被放大的问题。lol如果去掉大乱斗和轮换模式,活动一个不出,恐怕不少人当场就化身云玩家。运营星际2的点子一抓一把,暴雪反手给你来个合作停更,现在服务器天天抽疯,抱着金山饿死,实属人间喜剧。

8月份服务器终于修好了。

最后说说人类通病:傲慢与偏见,在星际2这体现为双向的优越感。某些星际2玩家自认为游戏位居鄙视链顶端,没有300APM不配玩,赢一把就狂呼菜是原罪趁早弃坑;某些非玩家认为星际2难度过高,deadgame不值得跟风,输一把就高喊环境太差普遍炸鱼。不论实力的强弱,傲慢与偏见总是恶劣的。互相偏见把游戏送上了无人问津的神坛,现在看来双方的目的可能都达到了,建议他们小声点。

至于星际2的未来,只要服务器修理好别抽疯,随着星际2玩家整活能力的提高,这游戏至少还能陪完一代人,指不定暴雪死在它前头,到时候我将放炮庆祝。

2022年1月19日更新:微软收购了动视暴雪,看来好起来了。等一个恢复更新的公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