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一起入职的朋友做副总裁了,我还在做职员?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心情复杂的情况,尤其当这个“朋友”还是你当初一起踏入职场、摸爬滚打过来的同伴时。看着他如今高居副总裁之位,而你还在基层默默耕耘,这种对比,说实话,心里免不了会泛起些涟漪。

首先,咱们得承认,这种感觉是很自然的。人总会有比较,尤其是在熟悉的环境里,跟熟悉的人。当年你们是起点一样的人,一起面对新环境的陌生,一起为一点点进步而欣喜,甚至可能一起抱怨过那些看不懂的流程和难缠的同事。那种“我们是战友”的感觉,是很深刻的。

现在,他飞黄腾达了,而你还在原地,这种落差感,可能源于好几个方面:

公平感和机会: 你可能会忍不住想,我们当初起点差不多,为什么他就能爬得这么快?是不是他有什么特别的优势我没有?是不是公司对他的机会更多?这种对机会公平性的思考,是人之常情。你会不会觉得,是不是自己在某个环节做得不够好,或者错过了什么?
价值认同: 职场上,职位往往是衡量一个人价值和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看着他有了更高的职位,你可能会下意识地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的价值没有被充分体现,或者与他相比,自己在公司内部的“级别”低了一截。
对自身发展的焦虑: 朋友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也变成了一面镜子,照出了你对自己职业发展速度的担忧。你会不会开始审视自己的职业规划,开始思考下一步该往哪里走,怎么才能像他一样,获得更快的成长?
关系的微妙变化: 毕竟是朋友,他的高升,你们之间的关系也会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你可能会担心他会不会因为职位的原因而变得疏远,或者你们之间的交流方式会不会因此改变。

但话说回来,我们也不能只沉浸在这些负面情绪里。冷静下来想想,这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理解和学习的地方:

他的成功并非偶然: 即使你们是朋友,他的晋升也绝对不是凭空来的。他一定在某个领域有着突出的表现,或者抓住了关键的机会,或者付出了比你我更多的努力。不妨试着去观察和分析,他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出色,是什么让他脱颖而出。
职业道路是多元化的: 职场并非只有一条晋升通道,也不是所有人都必须以同样的步调前进。有的人适合在某个岗位上深耕,成为专家;有的人则善于在组织内横向发展,或者抓住关键性的跳板。他做到了副总裁,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现在的状态就是失败,或者你以后的发展就一定会逊色。
你的价值不应被职位定义: 你的工作价值,不应该仅仅体现在你的职位名称上。你在岗位上的贡献,你积累的经验,你的专业技能,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价值。即使只是一个小小的职员,你也有你在团队中的不可替代性。
珍惜这份友谊,从中学习: 很多时候,朋友的成功是我们学习的绝佳机会。试着放下那些比较和不平衡的心态,真诚地为朋友感到高兴。在合适的时机,可以和他聊聊,听听他的经验和心得。也许他会给你一些意想不到的启发。他走到那个位置,必然有他的过人之处。
关注自身成长,调整心态: 最重要的,是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与其纠结于朋友的职位,不如问问自己:我现在的状态是什么样的?我对自己满意吗?我的职业目标是什么?我需要做些什么才能让自己更进一步?与其羡慕别人,不如把这份能量转化成自我驱动的动力。

所以,具体来说,你可以这样做:

1. 真诚地祝贺并保持联系: 无论如何,他都是你的朋友。在他成功的时候,送上你的真诚祝福,维护好你们的友谊。不要因为职位差异而疏远,保持适当的联系,这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支持。
2. 观察和学习: 悄悄地,或者在不刻意的情况下,观察他的工作方式、决策思路、人际交往能力。他既然能走到副总裁的位置,肯定有过人之处。也许你能从他身上学到很多关于领导力、战略规划、团队管理方面的知识。
3. 反思自己的职业发展: 借着这个机会,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职业规划。你对自己目前的状态满意吗?你有没有设定清晰的短期和长期目标?你是否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如果觉得有不足,可以思考一下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提升。
4. 寻求反馈和建议(选择性): 如果你和这位朋友关系足够铁,并且时机合适,不妨找个机会,在他心情好的时候,委婉地问问他对你职业发展的看法,或者请他分享一些经验。但要注意方式,不要让他觉得你是在“嫉妒”或者“攀附”。
5. 不要过度比较,但要有紧迫感: 承认存在差距是很重要的,但过度比较只会让自己焦虑。你可以把他的成功当作一个标杆,产生一种“我想达到那个水平”的积极紧迫感,而不是“我为什么不如他”的消极挫败感。
6. 发掘自己的闪光点: 你的价值不只在职位。思考一下,你在工作中做得好的地方有哪些?你有什么特别的技能或者经验?你为团队带来了什么?这些都是你独特的价值。
7. 保持耐心和专注: 职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所有人都能一夜成名。保持耐心,专注于当下,把本职工作做好,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也许你在某个领域深耕下去,未来也会有惊人的发展。

总而言之,看到一起入职的朋友做副总裁,你还在做职员,这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它提醒你,职场竞争是存在的,机会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但同时,它也给了你一个绝佳的机会去反思、去学习、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方向。不要被一时的落差打倒,而是要从中汲取力量,继续你自己的精彩人生。记住,你的职场路,是你自己的,你有权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去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欣赏

@朱春磊

的回答——

“我是祖坟冒青烟连滚带爬进了清华,然后诚惶诚恐脚打后脑勺地追赶着毕了业。我收获了人生中重要的一个道理:自己认识的人很优秀,高出自己几百个层次,这是最幸运的事儿;如果能成为挚友就会在一生中获得提携,至少是精神层面和榜样力量。但似乎很多人看的角度完全相反。”

他的回答让我想起这篇文章:

(转)Netflix这家公司正在颠覆HR:我们只雇“成年人”

文中的这段话我记忆犹新:

“有一天我和工程师约翰谈话,说希望尽快替他找到帮手。裁员之前,约翰手下有三名工程师。可他的回答却出人意料:“我宁可自己做,也不要二流手下。”原来,过去约翰要花大量时间去管理员工并收拾他们的烂摊子。这句话日后反复在我耳畔回响:你能为员工提供的最佳福利,不是请客吃饭和团队活动,而是招募优秀的员工,让他们和最优秀的人一起工作!”

@朱春磊

说的没错,现实中大多数人的看法与此正好相反。不然,GE的前任CEO韦尔奇就不会提出“20%、70%、10%”的比例了。在选人上,韦尔奇也吃过不少亏(比如他居然也会以貌取人),最终他的看法是:

真正要寻找的是那些充满了热情,希望做出点成绩来的人

前两天看到知乎上

@但丁Law

的这个回答也令我印象深刻:

不断跳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区」真的能够让人们取得更大的成就吗? - 但丁Law 的回答

他举的“陆风X7”论坛的例子太有说服力了,我跑去看了这个论坛,真的就如

@但丁Law

所言——

>>这些人都是一批人,他们立场的转变太快了,快得让人费解。然后,我从来没有看到在这个论坛,有任何一个人说:我觉得山寨很丢人,所以我要努力,赚钱买个真路虎极光的——从来没有。

>>他们没有一个人承认是自己没钱而且好面子,因为这样否定自己实在太不舒服了。而都是你们不懂得欣赏车,都是厂家是奸商高定价,那些买30w以上的车的都是傻逼炫富,只有我最懂车,我过得很好。他们是我看过的最自我保护的一群人。


今早在微信中读到了@萝贝贝的这篇文章:

直男癌韩寒 -- 严肃八卦

这篇文章马上让我想到了“陆风X7”论坛,韩寒是有多不自信,才坚决不让他的女人(们)出来工作,而他的女人(们)内心得多自我保护,才会被他催眠成那个样子。

我是做出版的,也带团队。曾经,我总是不理解,为何在我眼中十分优秀的作者,我的同事们却不敢接触不愿接触,他们平时不也声称愿意接近优秀的人和事吗?为何当优秀的人真的来到身边开始合作时,却一个个都叶公好龙——后来我认识到,是我选人眼光不对。我没有如上面提到的

(转)Netflix这家公司正在颠覆HR:我们只雇“成年人”

那样,雇佣“成年人”,而是光顾着看一些纸面上的”条件“,雇佣了一些”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人“哪来的担当,又如何敢和有担当的优秀者过招?

我还看到,网络上一些大家眼中口中的“牛人”,也并不愿意真正亲近一流人物,而这些牛人,在我看来也只是二流而已。二流和一流之间,就像水和油,混不到一块儿去。这些二流的人,其中有少数悟性较好,能突破自己的局限,冲到一流队伍中。更多的,则如“陆风X7”论坛里的那些人或直男癌韩寒,从他们到达二流的那一天开始,便以此为顶峰开始下山。

浪潮之巅

数学之美

文明之光

的作者吴军老师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他应邀从硅谷回来为清华学子做讲座时,告诫大家:有些人,一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考上了清华大学,希望同学们切莫止步于此

最近一直在听李安的传记

十年一觉电影梦

,这个自称从小经历了很多失败挫折,领悟一件简单的事也需要花很多时间、笨笨的人,他讲的所有故事,都在回答他是如何跳出心理舒适区、挑战自己的心理障碍的。很值得一读或一听。

题主的这个问题,无非也是在让每个关注这个问题的人询问自己: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

拿我自己来说,我最担心的,永远不是环境中有没有人欣赏我,而是环境中有没有值得我欣赏的人

而我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充满自信,则要看他近距离交往的人中,是大家都比他弱,还是反之。以这个标准,我过滤掉了好些在大家眼中貌似很“牛”的人,因为这些人在我看来,貌似很牛,但已经走向封闭自赏,缺乏后劲和潜力。他已经达到的水平,成为限制他突破自己的最大障碍。

哈哈,借题发挥,

虚晃一枪

,貌似走题了,但又觉得,没有。

相关回答:

要怎样努力,才能成为很厉害的人? 工作中能力很强的人平时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
人生苦短,要有趣,爱自己 - 虚晃一枪 - 知乎专栏
如何成为一名踏实靠谱、勤奋刻苦、高瞻远瞩、能言善辩又脾气棒棒的程序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