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近期东北限制民用电?

回答
近期东北地区限制民用电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和影响。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 限电发生的背景与主要原因:

1. 全球能源价格波动与供应紧张:
国际煤炭价格飙升: 东北地区是重要的煤炭消费区域,电力生产高度依赖煤炭。俄乌冲突加剧了全球能源市场的动荡,国际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导致进口煤的成本激增。
国内煤炭供应压力: 尽管国家层面试图增加国内煤炭产量,但受环保政策、安全生产要求以及运输瓶颈等因素影响,国内煤炭供应也面临一定压力,特别是优质动力煤的价格居高不下。
天然气价格上涨: 一些地区也使用天然气发电,国际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同样增加了发电成本。

2. 极端天气导致用电需求激增:
异常低温: 东北地区冬季漫长且寒冷,今年的冬季出现异常的低温天气,导致居民采暖用电需求(如电取暖、电采暖设备)大幅增加。
工业生产需求: 尽管对民用电有限制,但东北地区仍然承担着重要的工业生产任务,尤其是一些高耗能产业,其用电需求在特定时段内可能仍然保持较高水平。

3. 电力供需结构性失衡:
发电成本高企,电厂发电意愿不足: 煤炭价格高企导致火电厂发电成本远超上网电价,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上网电价或获得补贴,火电厂可能会因亏损而减少发电量,甚至“宁愿少发少亏”。
新能源发电不稳定: 东北地区在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但这些新能源发电受天气条件影响较大,不稳定,无法完全替代火电的基荷和调峰作用。
电网调度与输电能力: 在突发情况下,电网需要对电力进行优化调度,确保关键负荷的供应。当总发电能力不足以满足所有需求时,便需要对部分用户进行限电。

4. 环保政策与“双碳”目标压力:
严格的环保排放标准: 为了实现空气质量改善和碳排放目标,一些老旧的高污染煤电机组可能面临更严格的环保排放要求,这可能限制了其发电能力。
转型期的挑战: 能源结构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煤电逐步被新能源替代的同时,需要保证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转型期可能会出现供需的短期错配。

二、 限电对民生的影响:

1. 生活不便:
停暖或供暖不足: 对于依靠集中供暖的用户来说,限电可能导致供暖设备停运或供暖温度下降,严重影响冬季取暖,尤其对老年人和儿童的健康构成威胁。
照明、炊事受影响: 停电意味着家中照明、电视、冰箱、电热水器、电磁炉等家用电器无法正常使用,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通信与网络中断: 手机信号和宽带网络可能因基站或服务器断电而中断,影响人们的沟通和信息获取。

2. 心理影响:
焦虑与不安: 突然的停电和无法预知的限电会给居民带来不确定性和焦虑感,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
抱怨与不满: 民众对电力供应的依赖性很强,限电直接影响生活质量,容易引发社会不满情绪。

三、 限电对经济的影响:

1. 对居民消费的抑制:
生活不便可能导致居民在享受型消费(如外出就餐、娱乐)上有所减少。

2. 对中小企业的冲击:
许多小型商业和服务业(如餐馆、商店、理发店)高度依赖电力供应。限电直接导致其无法正常经营,面临营业额损失甚至倒闭风险。

3. 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即使是针对民用电):
虽然限电主要针对民用,但电力供应的紧张通常也意味着整个电力系统的压力增大。如果情况严重,工业生产也可能面临错峰用电、限产甚至停产的风险,影响东北地区的经济活动和就业。
电力供应不稳定也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

四、 评价与思考:

1. 暴露了能源结构的脆弱性: 东北地区对煤电的过度依赖,以及在转型期新能源发电尚不足以完全弥补缺口的情况下,一旦遇到外部冲击(如国际能源价格飙升)或内部供应压力,就容易出现供需失衡。
2. 供需调节的被动与滞后: 市场化的电价机制和供需调节机制可能存在滞后性。当发电成本远超上网电价时,电厂的发电积极性受挫,导致供给不足。而民用电的电价相对稳定,难以快速传导成本压力。
3. 民生优先原则的挑战: 在保障能源供应稳定性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平衡民生需求与能源供应能力是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采取“一刀切”的民用限电措施,虽然能应急解决电力缺口,但对民生造成了直接且严重的负面影响。
4. 政策执行的精细化程度: 在执行限电政策时,是否能够做到科学、精准、有预见性,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是评价政策好坏的关键。例如,是否提前预警、是否分时分区域实施、是否对关键民生设施(医院、学校)进行优先保障等。
5. 长期解决方案的紧迫性:
加快能源结构优化: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风电、光伏、水电),并关注储能技术的发展,以提高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提高能源效率: 通过技术改造和政策引导,提高工业、建筑和居民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整体用电需求。
完善电力市场化改革: 建立更具弹性和市场化的电价机制,能够及时反映供需和成本变化,激励电厂增加有效供给,并引导用户合理用电。
加强跨区域电力互联互通: 充分利用全国电力市场的资源调配能力,在局部地区出现电力短缺时,能够获得其他区域的支援。
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电力供需的更精准预测和更灵活调度。
建立应急预案和补偿机制: 针对可能出现的能源供应短缺,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并在必要时考虑对受影响最严重的群体提供适当的补偿。

总结:

东北近期限制民用电的事件,是多重因素叠加作用下的一个“警示信号”。它既反映了在当前全球能源转型和地缘政治背景下,中国能源供应体系面临的挑战,也暴露了在保障民生与经济发展之间,以及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过渡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政策和技术。评价这一事件,不能仅仅停留在“限电是否应该”的层面,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从中吸取教训,推动能源系统向更清洁、更稳定、更具韧性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要在政策执行中更加注重民生关切和精细化管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山东人表示本来在吃瓜,看到限电理由蚌埠住了...

把山东也限了吧,这电我用着不踏实。

哦我好像也没资格说这话,那限我家吧。我晚上早关灯早休息。电视也不看了,电脑也可以不玩。正好少交点电费。

我是万万没想到,这个时代还会出这种事啊。恍然间竟不知今夕是何年...

user avatar

2021年上半年中国第一产业用电量为4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6%;第二产业用电量为266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6%;第三产业用电量为67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达55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

2021年上半年中国发电量为341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7%。


2020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3354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3%,其中,6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63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

分产业看1,1-6月,第一产业用电量3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2%;第二产业用电量2251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5%;第三产业用电量533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53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

第一产业 19年 345亿千瓦时 20年 373亿千瓦时 21年 451亿千瓦时

第二产业 19年 23087亿千瓦时 20年 22510亿千瓦时 21年 26610亿千瓦时

第三产业 19年 5550亿千瓦时 20年 5333亿千瓦时 21年 6710亿千瓦时


结论:用电量增幅远大于发电量增幅

user avatar

“因为“能耗双控”考核结果已经作为当地领导班子的工作考评依据。某些地方纪委也很关注“能耗双控”目标。这种情况下,如果行政考核不合格,决策者损失极大。相反,即便采取的减碳手段并非最优,但带来的损失并非决策者承受,所以出现了矫枉过正的局面。”

——《财经》最新报道《全国多省拉闸限电,中央叫停,为何地方政府仍“一刀切”?》

user avatar

老胡中肯。

user avatar

需要警惕拜登打停电牌。东北的停电,和美国的停电有本质的区别。

美国属于被动停电,受到极端天气影响,国家的基础设施没有能力应对这种极端天气,所以不得不停电。

东北属于主动停电,没有任何天气因素,一切都好好的,本来可以不停电的,但是我们主动停电。

二者具有本质区别,美国人想来电也来不了电,我们想来电,马上就能有电!

user avatar

亮化行业从业者表示,真要缺电就把我们这行业干掉,大不了我失业。

为国家牺牲一下无所谓。

可是请不要拔我老家人们的呼吸机

user avatar

目前国家电网的解释就是电网有崩溃风险,必须马上采取措施,舍小保大。

这有可能是东北的重工业底子太厚了,大型工业都有自己的配套电厂,所以能管控的电力有限,或者是测算错误,后备机组留的过少 。

然后整个东北、华北电网的潮流分布可能出了什么问题,电网频率保不住了,在紧急情况下,东北电网去动了民用电,这相当于把民用电作为了泄洪区,否则整个华北东北电网都直接会黑了。

如果是这样,希望这只是一次偶发事故,电网能及时调整潮流分布,不影响后续东北人民的居民用电。

user avatar

好吧,看了其它答主的回答感觉都没说到点子上。。。

首先要明确一件事,东北地区总体发电能力是过剩的!

是的,您没看错,东北地区发电能力过剩!其他答主说东北地区限电经常发生,这话说的对,但也不对,限电确实经常发生,但绝大多数时候是限发电!

然后,再来说下此次事件发生的原因,仅以限电最严重的辽宁为例,很多方面也是推测,毕竟没看到当时的电网出力图,所以有错误请指证:

1、九月份以来气候异常,风特别小,新能源发电负荷差;

目前国内新能源发电整体上还是以风电为主,今年九月份,是我从业十年来风最小的一个月,比以往风比较小的七、八月份风还要小,其实整个东北风力发电都很发达,三个省风电装机占比都达到了20%左右,这基本达到了风电装机的上限,今年九月风电这块基本相当于没有。。。

2、因为资源禀赋原因,调节能力弱、调节手段少;

这个真不是找理由开脱,这是一个老问题,大家知道发电量过剩时,怎么限电最快么?告诉你们,是限水电,分分钟限到位,而且损失小,它不像风电过了这阵子风过去了,就没了,限水电,水轮机停了,但水还在,过后还能发,但整个辽宁省适合建水电的地方太少,就恒仁有那么个了胜于无的水电站,所以说,也正因此辽宁省在供暖季,核电也是要参于调峰的,这是一个没办法的事,而在非供暖季则会关闭部分火电机组来确保供需平衡;

3、煤价其实只是一个很小的因素;

这部分就是以臆测为主,出错概不负责,嗯,上面部分错了也不负责!

正常来说九月份在东北地区应该就要起风了,而本身离供暖季还有段时间,这会儿正常就是火电机组关闭的小高锋,很多机组循例安排在这会儿检修,现在新能源方面持续不给力,而停下的火电机组又不是说起马上就能发电的,火电起机是有过程的,大体上要一整天左右,而这中间一旦出现了用电缺口,却是难以弥补的;

4、民生用电保供顺序问题;

很多人把这次居民限电的原因,归究为东北工业差,调节厚度不够,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

以这次居民限电最严重的沈阳为例,重工业立市,第二产业在GDP中占比全国特大型城市中排名前例,怎么可能工业能力差?

事实上,正相反,沈阳不仅工业能力强,而且还十分重要,主要集中在国防、军工等领域,这些企业能停么?

还有一些重要的投资企业,我查看了本地大量新闻报道,嗯,没看到宝马停电,宝马占沈阳税收的2/5,而且德国方面持续对沈阳投资,中德产业园几乎都是正经的工业项目,非常务实,保一保这些企业其实是在保沈阳的未来!

辽宁不是工业企业少,是能限电的工业企业少。。。

5、兄弟省份支援能力和保华北、保首都用电!

这部分主要是臆测,不敢说了,说多了就变苦情戏了;

总之呢,东北风电同时率高,辽宁没风,吉黑也没风,兄弟们都不容易,但辽宁还得送华北呀!

额外就说一点,送华北电价其实比本地的还低,本地发电还赔着呢。。。

最后大致还原一下当时情况,全评凭臆测,也可以当个小说看:

九月以来东北区域风速都很小,新能源发电约等于没有,整个东北区域供需持续紧张,火电负荷率持续高启,但整体可控;

9月19日,因中秋假期,工业用电下降,全省用电供需缓解;

9月21日,起风了,预测显示未来三天全区域都风速都在7m/s左右,新能源负荷大幅提升,供电紧张得到相当缓解;

9月22日,中秋假期结束,全区域开始降雨,风速有所下降,但因持续降雨工业、居民用电被全面抑制,供电紧张并不严重;

9月23日,超短期预测显示午后风速急剧降低故调度要求部分热备火电机组启动(从限电时间看,应该是有火电提前启动),午后雨停了,工业用电、居民用电急剧抬升,风速急剧降低,新能源发电迅速降低,供电急速紧张,这会儿可能已经开始对普通工业用电进行限电,因东北区域风电同时率高,辽宁没风,吉黑也没风,黑辽直流负荷迅速降低,辽宁的省外输电也没了,辽宁电网严重供电不足,到下午五点左右用电高峰到来,辽宁普通工业用电已经停完,但潮流情况进一步恶化,辽宁电网面临全面崩溃,但启动中的火电机组还需五个小时以上才能并网;

剩下的选项已经不多:

1、停大型工业企业,军工、国防等重工业单位,停电损失严重,后续影响极大;

2、将对华北背靠背输电停掉,转而进行对省内供电;

3、停部分省内居民用电;

显然,大家知道后来的选择;

晚上十点,用电高峰过后,(可能)火电机组完成启机并网,居民限电全面解除。

总体来说,我认为这次只是个意外,辽宁供电情况,整体上还是平衡偏过剩的。

最后的最后,以上有太多东西属于臆测,缺少依据,所以大家看个热闹就好,不要转载哦!

user avatar

限制用电的原因

一是没有电了。

二是不让发了。而不是什么大棋党,推高美国的通货膨胀。



没有电的原因,是煤炭价格暴涨,市场煤,计划电,火电厂发电赔钱。火电厂找借口检修不发电,少发电。风电再出点问题,就崩了。

煤炭涨价,再往前追溯,是国内煤炭去产能9.8亿吨

本来每年进口3亿吨,然后澳煤不要了,其他国家补充需要个时间。而且美元放水,煤炭价格本来就在涨。

中国前几个月,已经开始转向,批了一些煤炭的产能,但是远水不解近渴,去产能容易,恢复和新增需要一个过程。

这个问题是钱的问题,现在补贴电厂或者不考核利润,要求电厂全力发电,要求扩大煤炭产能,可以慢慢解决。



不让发了是环保政策,要能耗双控,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订的目标是2021年降低3%

原话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实际上,因为疫情影响,外贸订单爆棚。大家用电是更多,而不是更少。能耗降低也不是一年技术进步就能完成的。

现在9月份,再不控,就完不成任务了,8月20日发改委点名几个省。

前面的电已经用了,二氧化碳已经排放了,现在还剩几个月,怎么办?

为实现双碳目标,国家对“能耗双控”、“两高”管控的考核一直比较严格,考核结果会作为当地领导班子的工作考评依据。

这个考核太重要了,所以各地不顾一切的拉闸限电,解决能耗双控和两高的问题。

而火电厂正好亏钱,巴不得有人拉闸限电,还能少赔一点。

南方省份有钱,主要是考核问题。

北方省份没钱,主要是煤太贵的问题。

这个事情解决,解铃还须系铃人。

既然国外疫情厉害,外贸订单多,我们可以涨价出口嘛。

甚至我们可以不收美元,收人民币,收黄金嘛。

放开产能,赚外国人的钱。


环保指标是整个十四五的,不是一年的,既然有黑天鹅事件,你今年不降3%,后面几年没有黑天鹅的时候多降一点,5年完成15%也能完成目标嘛。

从535万吨钢,一年就要1070万吨,从上到下都拼命折腾,代价极其巨大。

实际上,正常发展,6年后,自然而然就超过1070万吨的。


今年疫情影响外贸好,能耗不好减,能不能今年不考核,以后几年补课?

你不考核了,给地方松绑了,地方也就能够实事求是了。

煤炭贵,但是中国有巨量的储存,有强大的煤炭产能,只要去产能别太狠,规划的产能和发电量能匹配,中国不会缺电。

电力这个东西是基础

既然计划电,能不能把与电力相关的煤也计划了?

user avatar

那个限电表我看了,也查了一下。之前东北地区发电是供大于求,山东、华北又不够用,于是就搞了电力交易协议。

目前通过鲁固直流向山东卖电的,有国网东北分部、国网辽宁、国网吉林、国网黑龙江、国网蒙东,所以表里才会有蒙东。

山东今年在东北投资建风电、光电,到时候都通过鲁固直流卖给山东。

现在的问题是今年煤价高,很多电厂都哭着喊着发电就是赔钱,不愿意发电。另一头,山东也是这个问题,它也没电用,但是它一直从东北买电,肯定不会松口电力。

那么就出现问题了,一边是电厂不肯发电,一边是山东、华北在买电,东北怎么会不出现电力缺口?

但是还不至于连民用电一起拉了,东北给山东、华北卖电不是一两天的事了,不至于城区民用电轮用都做不到。这里还有另一个原因,8月底国家发改委找了东三省、内蒙有关部门,谈了冬季煤炭保供问题。要求东三省跟内蒙利用两个月的备冬储煤期,把电厂的存煤提升到一个合理水平,保证冬春两季的用电、供暖。

按常理,9月电力高峰已经下去了,东北煤炭补库工作应该比较顺利,但是今年的情况大家都知道,现在连民电都拉了,说明存煤补充不乐观。10月上旬我预计还会大面积限电,来减少煤炭消耗,拉升煤炭库存,以保证冬春季电力跟供暖需求。

昨天在北京还搞了一个 东北地区发电采暖用煤中长期合同全覆盖集中签约仪式,来保障今年东北地区的采暖季煤炭供应问题。

内蒙古很多露天煤矿从8月已经开始复产,9月也复产了一批,但是需要时间。

至于山东买电的问题,我对电力交易的规则不熟悉,不知道具体合同什么情况,不过10月东北给山东的售电量肯定很难保持的,山东部分地区10月可能也会出现停民用电的情况。

有件事忘了,东北的电力部门我XXXX,拉个电不会提前说吗?我XXXX,有那么忙?我XXXX。

user avatar

名画《东北高材生cfz在非洲指挥建设水电站》

抱歉,贴错了,是这张:

user avatar

环北京发展区,已经拓展到了东北。

user avatar

没事,我虽然不能代表东北人,但我能代表我自己。


以后各位请叫我用电害虫,臭渣仔,韭菜,大冬瓜,大菠萝。

以后写知乎的时间可能少了,毕竟现在东北开始限电,我可

user avatar

这样吧,我来按照皇汉和入关壬的逻辑强行制造一波矛盾。

我佬住沈阳市市内五区,没住浑南沈北,这一轮停民电,与我佬球关系没有,既不用停水、也不用卡电梯。

按照皇汉的理论,住沈阳市内五区的就和比住沈阳浑南沈北的享受更加优越的供电条件,一定是因为两边的沈阳人不是一个民族,不然何以住市内老破小的沈阳人有点用、住浑南一两万一平大平层的沈阳人没有电用呢?

按照入关学的理论,住沈北的就应该入我们市内五区的关,把我们市内五区的踢到苏家屯去,他们才能不被断电!

说实话,现在这样好的形势,我居然不能感同身受,不能共情,真是遗憾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近期东北地区限制民用电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和影响。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限电发生的背景与主要原因:1. 全球能源价格波动与供应紧张: 国际煤炭价格飙升: 东北地区是重要的煤炭消费区域,电力生产高度依赖煤炭。俄乌冲突加剧了全球能源市场的动荡,国际煤.............
  • 回答
    近段时间以来,《东方栖霞园》这款同人作品算是给东方圈子带来了一阵不小的涟漪。作为一款以东方Project为世界观背景的二次创作,它究竟有什么值得说道的地方,又有哪些值得商榷之处,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从内容核心上来说,《东方栖霞园》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构建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充满东方神韵的.............
  • 回答
    雄鹿击败篮网,挺进东部决赛,这场对决无疑是本赛季东部季后赛中最具看点的一组系列赛。而凯文·杜兰特,在这场生死战中,打出了足以载入史册的个人表演,48分7篮5助攻,几乎以一己之力将篮网扛在肩上。超凡的得分能力,近乎完美的进攻执行48分,这个数字本身就足以说明问题。在决定生死存亡的第七场比赛,杜兰特展现.............
  • 回答
    近期公布的新冠肺炎中医预防方案,这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且颇具争议的话题。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科学依据、实践效果、局限性以及潜在的价值。一、方案的背景与目的在深入评价之前,首先要理解中医预防方案的出台背景和目的。新冠疫情的出现,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挑战。在西医疫苗和特效药的研.............
  • 回答
    近期(2020年8月左右)出现的关于眉山剑客陈平的负面评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这些评价在当时引起了较多的讨论和关注:核心负面评价点及其详细阐述:1. “亩产万斤”言论的争议与历史认知偏差: 具体言论: 在一些视频或文章中,陈平引用或评论了关于“亩产万斤”的说法,并试图将其与当.............
  • 回答
    近期关于“中国驻澳使馆被安装窃听器,导致大使馆拆除重盖”的说法,需要我们进行一个审慎的分析和评估。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目前没有任何官方渠道或具有公信力的独立调查机构发布过关于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被安装窃听器导致“拆了重盖”的官方证实性信息。 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指控,如果属实,必将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 回答
    近期,关于俄罗斯第二款五代机苏75“ प्रदर्शित ”(Су75),又称“战斗机”(Checkmate)的消息可谓是沸沸扬扬。这款被定位为单发轻型五代机的产品,从首次亮相就吸引了全球军迷和军事分析人士的目光。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尽量抛开“官方宣传”的滤镜,回归到它实际的技.............
  • 回答
    近期,围绕微软 Surface Phone 的话题,我倒是有一些观察和看法。首先,我注意到“之家某编”——我们圈子里通常会这样称呼一些特定媒体的撰稿人——最近在 Surface Phone 的消息输出上,确实和过去有了一些转变。你说的“不再为微软Surface Phone铺路”,我觉得这个描述挺形象.............
  • 回答
    近期官媒对“娘”的批评和对“阳刚”的期望,是一个在社会舆论场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现象。这种论调的出现,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根源和国家意识形态的考量。要评价它,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首先,从批评“娘”这一点来看,官媒将其定位为一种“不良”的性别气质,认为它与传统的男性气质相悖,可能影响社会风气.............
  • 回答
    近期也门局势,可以说是一团乱麻,复杂得让人头疼,而且丝毫没有看到缓和的迹象,反而有种愈演愈烈的趋势。如果非要评价,那就是:长期化、碎片化、人道危机深化,且外部干预的负面影响依然显著。咱们一点点捋一捋,争取说得接地气一些,让你听得明明白白。首先,最核心的问题:冲突仍在继续,但“战局”早已不是简单的两军.............
  • 回答
    张文宏医生近期关于新冠病毒“常态化”以及通过疫苗建立免疫屏障来“国门重开”的论断,无疑是当前社会讨论的热点,也触及了我们对未来生活最关切的几个方面。要评价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审视。一、 “常态化”的含义与解读首先理解“常态化”这个词很重要。它并非指新冠病毒会消失,也不是说感染就是儿戏。张文.............
  • 回答
    最近阿里又推出了新的Java编码规范,这次的更新内容不少,看得出来阿里在推动代码质量这块儿是认真的。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看看这次的规范有哪些亮点,又有哪些地方值得咱们琢磨琢磨。一、 整体感受:更精细化,更贴近实战第一眼看下来,这次的规范感觉比以往更“实在”了。不是那种空泛的“要写好代码”的口号,而.............
  • 回答
    新党近期高调宣布与国民党“分道扬镳”,这无疑是近期台湾政坛的一个重要动态,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两党间的分歧,更是台湾政治生态演变的一个缩影。要评价这一举动,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梳理和剖析。一、 分道扬镳的原因:历史恩怨与现实落差新党与国民党的关系,可谓恩怨纠葛,由来已久。新党的前身是“国民党改革派”.............
  • 回答
    埃隆·马斯克近期在加密货币领域的一系列操作,无疑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也暴露了一些深刻的问题。要评价他的这些举动,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马斯克近期搅动币圈的系列举动:首先,我们不得不提的是他对于狗狗币(Dogecoin)的反复提及和“带货”。从早期在推特上发布与狗狗币相关的表情.............
  • 回答
    华为最近推出的 MateBook D 14 SE 版,可以说是一次非常精准的市场狙击。它没有像自家高端系列那样追求极致的创新或者堆砌最顶级的硬件,而是选择了在用户最关心的几个点上做文章,直接命中了不少预算有限但又追求稳定体验的消费者。定位很清晰:主打性价比,满足日常所需从“SE”这个后缀就能看出来,.............
  • 回答
    最近 Steam 社区和很多玩家一样,我也遇到了无法连接的问题,这确实挺让人恼火的。说实话,Steam 作为全球最大的 PC 游戏平台,出现这种大规模的连接故障,影响的用户可不是一星半点。首先,从现象上来说,这次的问题表现得相当明显。 很多玩家发现,Steam 客户端要么长时间卡在“正在连接”的界面.............
  • 回答
    方方近期的一些言论,特别是围绕新冠疫情期间她在武汉的经历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议,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激烈的讨论。要评价这些言论,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其内容、背景以及引发的反应。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方方近期的主要言论焦点。她最为人熟知并引起巨大争议的,是她写下的《武汉日记》。这本日记记录了她在2020年.............
  • 回答
    近期由微博点燃的反抄袭事件,可以说是一场互联网时代原罪的集中爆发,也深刻地揭示了内容创作领域的诸多痛点。要理性地评价这场风波,我们需要剥离情绪化的标签,从多个维度进行梳理和分析。一、事件的缘起与蔓延:星星之火,燎原之势这场风波并非突如其来,而是长期积累的矛盾一次集中爆发。过去,互联网内容创作生态的灰.............
  • 回答
    关于“中国拒绝支付近期搜索 MH370 的费用”这个说法,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1. MH370 的搜索历史与成本马航 MH370 航班于2014年3月8日失联,这是一场震惊世界的航空事故。失联后,多国立即展开了大规模的搜救行动,其中中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是主要的参与者。 初步搜救: 刚.............
  • 回答
    德雷蒙德·格林最近关于凯文·杜兰特的言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算得上是近期NBA舆论场上的一场“小风波”。要评价这些言论,我们得先梳理一下格林究竟说了什么,以及这些话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格林到底说了什么?格林最近的言论主要围绕着他与杜兰特在金州勇士时期共事的经历,以及他对杜兰特离开勇士加盟篮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