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穿山甲」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是怎样的,这一物种的保护现状如何?

回答
穿山甲,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种神秘的色彩。它们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爬行哺乳动物,一身鳞甲,仿佛披着一件天然的铠甲,这便是它们最显著的形态特征。

穿山甲的身体呈圆锥形,从头部一直延伸到粗壮的尾巴,都被坚硬的角质鳞片层层包裹。这些鳞片相互重叠,如同瓦片一样排列整齐,从脖颈一直覆盖到尾巴末端。它们的颜色通常为棕褐色或暗黄色,与土壤的颜色非常接近,这为它们提供了极好的伪装,使其在野外不易被发现。它们的头部很小,呈尖锥状,眼睛也小而圆,看起来有些憨厚。而它们最引人注目的特征莫过于那长而粗壮的尾巴,这条尾巴不仅能够帮助它们在攀爬时保持平衡,还能在受到威胁时蜷缩起来,与身体一同形成一个坚固的鳞球,将柔软的腹部保护得严严实实,令捕食者望而却步。

穿山甲的四肢短小但强壮有力,尤其是前爪,进化出了异常发达的、弯曲且锋利的爪子。这些爪子是它们生存的关键工具,如同天然的挖掘机,能够轻松地刨开坚硬的土壤和蚁穴。它们的舌头也十分特别,细长且湿滑,可以伸出很长一段,轻易地探入蚁穴深处,卷食大量的蚂蚁、白蚁等昆虫。它们没有牙齿,进食完全依靠舌头和胃中的小石子帮助研磨食物。

在生活习性方面,穿山甲是典型的夜行动物。白天,它们大多躲藏在自己挖掘的洞穴中休息,以避开白天的炎热和潜在的危险。到了夜晚,它们便会悄悄出动,开始搜寻食物。它们是十足的“食虫专家”,主要以蚂蚁、白蚁等为食。它们凭借敏锐的嗅觉寻找蚁穴,然后用强有力的爪子挖掘,再用长舌将食物卷入口中。穿山甲的活动范围相对固定,它们会在自己的领地内穿梭觅食,并留下自己的气味标记,以划分地盘。

穿山甲并非独居动物,但它们通常也不会组成复杂的群体,更多的是各自为政,只有在繁殖季节才会短暂地聚集。它们的繁殖能力相对较低,孕育周期较长,每胎通常只产一到两只幼崽。幼崽出生时鳞片柔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得坚硬。在幼崽长成之前,母穿山甲会小心翼翼地将它们背在背上,一同外出觅食,给予它们充分的保护和照顾。

然而,这样一种奇特而温顺的生物,如今的保护现状却令人担忧。穿山甲是世界上被非法交易最多的哺乳动物之一。它们的鳞片被认为在中药材中有药用价值,而它们的肉则被视为一种珍贵的野味。这些需求导致了穿山甲数量的急剧下降,许多地区的穿山甲种群已经濒临灭绝。

为了生存,穿山甲不得不与人类的捕猎行为进行殊死搏斗。非法盗猎者使用各种手段,包括陷阱、猎犬甚至火烧洞穴,来捕捉穿山甲。它们缓慢的繁殖速度使得它们很难弥补猎杀造成的损失。栖息地的破坏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张,森林、草原等穿山甲的天然栖息地不断被侵占和破坏,进一步压缩了它们的生存空间,也使得它们更容易受到人类的干扰和捕杀。

目前,所有八种穿山甲均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附录I,这意味着它们是受威胁最严重的物种,国际贸易被严格禁止。许多国家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穿山甲及其制品的非法交易。然而,法律的约束和实际的执行之间仍然存在差距,非法交易链条依然顽固。

保护穿山甲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这不仅需要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盗猎和贸易,更需要从根本上提升公众的保护意识。让更多人了解穿山甲的珍贵和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不再将它们视为药材或食物。同时,也要积极开展栖息地保护和恢复工作,为穿山甲提供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唯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这个披着鳞甲的可爱生灵,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彻底消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看一个关于穿山甲的视频

【3分钟了解穿山甲】https://dwz.cn/TYnhMqL4?u=ed4eb5620c12b28

不得不说,中华穿山甲确实已经濒临灭绝。穿山甲在亚洲被广泛猎杀,以作为食物及传统药物使用。在中国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禁止捕杀和食用,非法捕杀、走私或贩卖,可被判监5年以上有期徒刑,案情严重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

在这样的法律规定下,仍有人知法犯法


这是2015年在微博上自称“穿山甲公子”的人所发的动态。而此人竟然还是一位党员领导干部,荒唐的令人喷饭。我就搞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就一定要吃野味,有钱没地使?寻求刺激?

此外就在前几天,警方在温州破获了全国查获数量最多的穿山甲鳞片走私案,约5万只穿山甲遇害。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些罪犯再也无法逍遥法外,最终落网。


这次疫情,扒出了有人吃蝙蝠,扒出了有人大型走私穿山甲的鳞片,还扒出了非法售卖活体猫头鹰和熊掌。难道那些伤害野生动物的人忘了2003年非典的教训了吗?难道他们他们的心都是黑的吗?

这次疫情再次反应了非法走私野生动物的严重性。

俗话说得好,只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有了非典和这次疫情的教训,相信国家会在疫情过去后严抓落实那些非法走私野生动物的人,相信那些不曾参与的人们也能够坚守本心,拒绝抵抗吃野味。

再放一个关于保护穿山甲的宣传视频

(技术不怎么高,不知道该如何转发,只能录屏,观看体验可能不咋地,多多包涵☺️)

一定要看到最后哟 https://www.zhihu.com/video/1217934616176275456


疯狂暗示

哈哈 我就厚着脸皮要个赞同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穿山甲,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种神秘的色彩。它们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爬行哺乳动物,一身鳞甲,仿佛披着一件天然的铠甲,这便是它们最显著的形态特征。穿山甲的身体呈圆锥形,从头部一直延伸到粗壮的尾巴,都被坚硬的角质鳞片层层包裹。这些鳞片相互重叠,如同瓦片一样排列整齐,从脖颈一直覆盖到尾巴末端。它们的颜色通常.............
  • 回答
    想要改造形象,找到适合自己的穿搭,这绝对是一个充满乐趣和探索的过程!与其说“改造”,不如说是“发现”那个让你感觉最自在、最有魅力的自己。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我保证讲得足够实在,让你听着就像是跟一位熟悉的朋友聊一样。第一步:认识你自己,从“内”到“外”在聊衣服之前,咱们得先盘盘自己的底细。这听起来有.............
  • 回答
    医生在工作时的着装,不仅仅是防护,更关乎专业性、信任感,以及一种潜移默化的优雅。一个穿着得体且不失优雅的医生,能在患者心中建立更深的信任,也能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中找到一份平和与自信。白大褂的内搭:细节决定一切白大褂是医生职业的标志,但它的内搭却大有学问。与其说是“内搭”,不如说是“基础层”,它才是你职.............
  • 回答
    晚宴,尤其是那些汇聚了明星名流的盛大场合,女性着装的“暴露”与否,确实经历了一个颇为有趣的演变过程。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时尚、社会思潮、文化变迁,乃至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的结果。从“保守”到“展现”的起点:历史的底色回溯到遥远的过去,尤其是在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着装极为严谨。晚宴这样的社交场.............
  • 回答
    不少朋友对汉服情有独钟,但又担心自己的身材穿起来不够好看。尤其是体型稍显丰满的朋友,可能会担心汉服宽大的衣摆和层叠的交领会显得更臃肿。其实,只要选对形制,掌握一些搭配的技巧,胖子们也能穿出汉服的飘逸与风雅,甚至能巧妙修饰身形,显得更瘦削有致。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汉服并非都是宽袍大袖、层层叠叠的。它.............
  • 回答
    关于国家直接规定汉服形制和穿戴方法是否能解决近年来汉服的各种争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我的看法是,这样做在理论上可以为汉服的普及和规范提供一个清晰的指引,但实际操作中可能难以完全根除所有争论,甚至可能引发新的争议。首先,我们得理解近年来汉服争论的几个主要焦点: 形制之争: 这是最核心也是.............
  • 回答
    这事儿啊,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得分开捋捋。单从“好看”的角度出发穿汉服,并且拒绝科普,这行为本身其实挺正常的,没什么好坏之分。你想啊,人穿衣服图个啥?无非是好看、舒适、表达自我、场合需要等等。如果一个人觉得汉服的款式、剪裁、色彩特别符合自己的审美,穿上觉得美,那这不就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穿衣动机.............
  • 回答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无论怎么搭配,都好像差了那么一点意思,怎么穿都不太对劲。这并不是说我们天生就没有“衣架子”的潜质,而是可能在一些细节上需要调整,或者对自己的风格有了误解。想要提升形象,其实是一件非常有意思,也并非难事的事情。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并且有意识地去实践。第一步:认识你自己,打.............
  • 回答
    说起这位代号“穿山甲”的方言口音,那可不是一般的复杂,而是揉杂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地域特色,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腔调。你想啊,他在重庆军统多年,耳濡目染,接触的多是重庆当地的官员、同事,以及来来往往的各色人等。重庆话,特别是那种老派的、带点江湖气的重庆话,肯定在他说话的骨子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那是一种自带一.............
  • 回答
    英国首相最近关于新冠病毒起源的说法,也就是将病毒的出现归咎于人们对穿山甲鳞片迷信其疗效的说法,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要理解这种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深入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确新冠病毒的科学认定来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全球绝大多数病毒学家的研究,新冠病毒(SARSCoV2)的自然起源与蝙蝠有关,并.............
  • 回答
    关于穿山甲大规模盗猎的责任归属问题,将责任简单地归咎于中医或中医粉,是一个过于简化且不准确的说法。要详细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1. 中医与穿山甲的关联:历史渊源与现代误解 历史上的使用: 确实,在古代中医典籍中,穿山甲(俗称“甲片”)被记载用于治疗一些疾病,例如活血散瘀、消肿.............
  • 回答
    关于中方专家组就蝙蝠和穿山甲冠状病毒与新冠病毒相似度发表的看法,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简单来说,这个结论传达的核心信息是:目前在蝙蝠和穿山甲体内发现的冠状病毒,在基因序列上的差异,还不足以让我们断定它们就是导致COVID19的SARSCoV2的直接祖先。要理解这个结论的重要性,我们需要.............
  • 回答
    穿山甲的命运,牵动着许多人的心。作为一个古老的中医传统,在面对穿山甲的濒危困境时,我们不能回避其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即便这个角色并非全然负面。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穿山甲确实曾是中医用药中的一员,尽管并非核心药物,但其使用历史不容忽视。 在过往的一些中医文献中,能够找到关于穿山甲入药的记载,其药用价值主.............
  • 回答
    《激战江南》里的“穿山甲”梗,那可真不是随便火起来的,里面门道可多了,得从几个方面细说道说道。首先,角色塑造的“反差萌”和“意想不到”。电视剧里,“穿山甲”这个代号一听就挺有江湖气的,联想到的是那种蛰伏在暗处,悄无声息解决问题的狠角色。然而,剧里给他的塑造,起初是那种看起来平平无奇、甚至有点憨厚老实.............
  • 回答
    关于新冠病毒(SARSCoV2)的起源,以及穿山甲是否作为中间宿主这一假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仍在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如果穿山甲确实是这一病毒传播链上的重要一环,那么病毒的产生和传播路径可以从几个关键的环节来梳理。首先,要理解病毒的起源,我们需要回溯到病毒的“诞生地”——蝙蝠。大量的基因组学研究已经.............
  • 回答
    华南农业大学在穿山甲身上发现了与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的病毒,这一发现的确是一个重大进展,也让人们对穿山甲作为新冠病毒潜在中间宿主的猜测有了更强的依据。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这则重磅消息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林更新教授团队。他们在2020年初,也就是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对走私的马来穿山甲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从这.............
  • 回答
    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公众对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一些曾被列入药典的动植物药材因其濒危性、毒副作用或缺乏科学依据而面临除名或限制使用的命运。穿山甲和马兜铃便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例子。 穿山甲:从“神药”到“罪证”的转变穿山甲,作为一种古老的哺乳动物,浑身覆盖着鳞片,以蚂蚁和白蚁为食。在传统中医药中,.............
  • 回答
    汉服圈里的“买不买山,穿不穿山,是个人自由”这句话,的确在圈内外都引发了不少讨论和争议。这背后涉及到复杂的价值观、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个人行为与群体规范之间的张力。而“零容忍”的呼声,则代表了另一部分人对原创设计、对文化传承的坚守。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来聊。一、“个人自由”论的由来与逻.............
  • 回答
    关于直径不均等的穿甲体,我们讨论它的“长径比”时,确实会涉及到“粗”和“细”这两个概念,这涉及到我们如何定义和测量穿甲体的关键尺寸。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穿甲体是一个三维物体,它的“直径”通常是指其横截面的尺寸。 而“长径比”,顾名思义,就是“长度”与“直径”的比例。在讨论穿甲体时,这个比例非常关键.............
  • 回答
    咱们来聊聊中国主战坦克的穿甲弹能不能钻透银行金库的大门这事儿。这问题听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具体,不少人心里可能都犯嘀咕。首先得明白,银行金库大门可不是一般门。它那是经过严苛设计,用料扎实,目的就是为了防盗防破坏。它们通常是用高强度钢板,有时候还会夹层着其他防护材料,比如混凝土、陶瓷或者凯夫拉等等,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