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12 月 17 日最新发布的《2020 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有哪些变化?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12月17日发布的这份《2020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这份更新可不是小事,对于国内的科研人员来说,它就像是学术界的“榜单”,直接关系到大家发表论文的导向和评价。

总览:这是基于什么逻辑?

首先,要理解这个分区表,得明白它的核心逻辑。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简称“文献中心”)这个分区表,主要依据的是期刊的影响力和学术质量。他们会综合考量很多指标,比如:

期刊的被引频次(Citations): 这是最直观的指标,说明有多少其他论文引用了这本期刊上的文章,引用越多,说明期刊的影响力越大。
期刊的平均被引频次(Average Citations): 这个更精细,它考虑了期刊的发表历史和论文数量,避免大而全的期刊“拉偏架”。
期刊的基金论文比(Funded Paper Ratio): 这反映了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有多少是得到了科研基金支持的,通常基金项目产出的论文质量更高,更能代表前沿研究。
期刊的载文量(Article Load): 载文量太大的期刊,即使被引频次高,也可能稀释了单篇论文的影响力。
期刊的学科影响力(Discipline Impact): 并非所有学科的论文被引用标准都一样,需要考虑学科本身的特点。

然后,在综合这些指标后,会将期刊按照各自学科领域,分成不同的“区”。通常是把每个学科领域内期刊按照影响力从高到低排序,然后按比例分成四档:

一区: 影响力最高,通常是该学科领域内最顶尖的 1015% 的期刊。
二区: 影响力较高,通常是该学科领域内排名前 2530% 的期刊。
三区: 影响力中等,通常是该学科领域内排名前 5055% 的期刊。
四区: 影响力相对较低,但仍然是该学科领域内被认可的期刊。

2020 年更新,有哪些亮点和变化?

这份2020年的更新,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动态调整”和“更加精细化”。以往的分区表可能相对稳定,但学术界的竞争是动态的,新的优秀期刊不断涌现,一些老牌期刊也可能出现起伏。所以,这次更新更强调根据最新的数据和学术发展趋势进行调整。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这些变化:

1. 学科覆盖范围的拓展和细化:
新兴学科的纳入: 随着科技发展,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和交叉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份分区表很可能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更多新兴学科的期刊,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合成生物学、脑科学等。这给这些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了更明确的发表方向。
学科内部的进一步细分: 即使是同一大类学科,内部也可能存在差异。例如,“计算机科学”下可能细分出“人工智能”、“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等更具体的研究方向。这次更新可能在这些细分领域内进行更精准的分区,避免“一刀切”的评价。

2. 对高影响力期刊的重新评估:
“卡位”竞争更激烈: 毕竟是一区、二区这样的“头部”位置,竞争一直都很激烈。一些新晋的、在特定领域内影响力急剧上升的期刊,可能会“挤入”高区。反之,一些可能影响力有所下滑的期刊,也可能被调整到较低的区。
审慎对待“顶刊”: 很多科研人员关注的“顶刊”,往往是那些常年稳居一区的期刊。这次更新,可能会对这些期刊的指标进行更细致的考量,评估其长期稳定性和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

3. 对“非英语期刊”和“中文期刊”的关注:
提升本土学术影响力: 随着我国科研实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文期刊和非英语期刊也在努力提升国际影响力。这份分区表很可能会考虑这些期刊的表现,对于在特定领域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文期刊,可能会给予更合理的评价。
平衡国际与国内: 分区表的初衷是为了引导国内科研人员发表高水平论文,但也不能忽视国内期刊的发展。如何在国际期刊和国内期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国内期刊也能成为科研产出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

4. 方法论的微调和透明度:
指标权重的调整: 文献中心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微调,以更准确地反映期刊的学术价值。
更详细的说明: 好的分区表不应该仅仅提供结果,更应该对评价方法有清晰的解释。希望这次更新能提供更详细的学科划分标准、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增加其透明度和可信度。

对科研人员意味着什么?

这份分区表的更新,对广大科研人员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

论文发表导向: 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职称评定、项目申请、奖励发放时,会参考期刊分区。新的分区表意味着大家在选择期刊时,需要根据最新的“游戏规则”来调整策略。
研究方向的聚焦: 如果某个学科的期刊分区发生变化,可能会促使研究人员重新审视自己的研究方向,是继续深耕现有领域,还是考虑转向更有“前景”的领域。
对年轻学者更友好? 如果新分区表更侧重于新兴领域和具有快速成长性的期刊,对一些年轻学者来说,可能意味着有了更多脱颖而出的机会。
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考量: 有时,分区表的变化也会间接反映出国家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重视程度。需要观察是否有更多在特定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期刊被提振。

一些可以继续深思的问题:

虽然分区表提供了一个量化的评价体系,但我们也不能完全被数字绑架。在解读这份分区表时,还有一些值得思考的维度:

“人”和“内容”的价值: 分区表更多是评价“期刊”本身,但一篇高水平的论文,即使发表在相对低一些分区的期刊上,其价值也可能远高于发表在顶刊上的平庸之作。科研的本质还是在于内容和思想的创新。
学科发展的多样性: 有些学科可能天然就存在论文发表数量少、被引用次数相对较低但研究意义重大的情况。分区表是否能完全捕捉到这些学科的特殊性?
“刷分”现象的治理: 分区的影响力也可能滋生一些“刷分”、“灌水”的现象。如何通过更科学的评价体系来规避这些问题,也是需要持续关注的。

总之,这份《2020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的发布,是学术界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是学术评价体系的动态调整,也折射出我国科研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导向。作为科研人员,我们应该密切关注这份更新,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并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和优势,做出最明智的选择。这是一种“工具”,用好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前行;但也要警惕,不要被它完全束缚,忽略了科研本身的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期刊分类嘛,变来变去的很正常。

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你是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的负责人,新的一年就要开始了。领导来检查工作,问你这一年有什么成果呀?期刊分区表是什么样的呢?

你就说说,你如果说:今年啊,跟去年的一模一样!你觉得好意思么?这不是显得你今年什么都没干吗?

那没事儿找事儿也得做点儿改动啊,而且越大越好,最好还安上一些紧跟国家形势的名头。你不是在闲得没事儿乱改,而是为了紧跟时代和政策导向的变化而调整。

所以像某些人建议的那样,整一套固定算法,每年自动生成也是不可行的。算法就是政策的体现,政策变了,算法不变怎么行呢?这当然不是因为过去无能才给出了错误的分区,而是与时俱进的体现。

至于广大科研工作者被折腾,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个人觉得,就像各种排名一样,总会有各种人为了各种原因整出各种胡扯的排名,这是生态多样性的一种体现。没有这些脑残的存在,也体现不出广大人民群众的英明啊。

核心问题还是,为什么各种管理机构要把这些脑残说的话当回事儿?为什么不能参考一下领域内专业人士的意见?

我觉得根源在于,管理机构自身没能力鉴别成果的好坏,而又不信任专家们的结论,担心他们会以权谋私造成的。于是就只好看到一个似乎权威的东西就立马当成圣旨了。

怎么解决我不知道。不过我认为,某个大学院系或者研究所能够多大程度地忽略这个胡搞的分区表造成的影响来建立评价体系,就能说明它的科研实力有多强。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分区表不失为一个非常完美的评价标准。

user avatar

0、冶金材料口,金属方向

1、18 IJP,19 Acta在专业一梯队,没问题

2、33MD就离谱儿,明显是灌IF的导致的高权重,期刊强制引用的毛病导致一直名声不好

3、36MSEA能落在一区感觉还凑合,但比scripta还靠前,不好说

4、37JMST,国产期刊,水平跟MSEA还差半个身位,但刊文量少,IF高

5、38Scripta,这个位置就有点儿扯了,好歹在33之上

6、42 JMA,浑水摸鱼的那条鱼,年刊文量40+,水平最拉胯,全靠IF和全国同行的衬托

这个口子,IJP,Acta进1区无争议,Scripta,MMTA能半个身为跨进1区

其他进去的,都与文章质量关系比较弱了

user avatar

一眼扫过去,JMCA和Small掉到二区,去年刚被分成二区的Carbon和JPCL回归一区。工程类去年分到一区的JPS又到了二区,算起来比去年好像赚了一点(狗头)。

具体某个期刊怎么分区倒不是大问题,但是刚过一年,这个反复横跳就有点尴尬。可能目的正是为了告诉大家投机是没有意义的,国产期刊才是永远的神(划掉)破除唯论文的陋俗!

附:材料类新分区

化学类新分区:

user avatar

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掉到2区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前段时间一篇投PRL的文章二审被拒,当时还犹豫要不要转投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一来这个杂志同样接受短文,文章结构不需要大改可以省很多功夫;二来我看过的几篇该杂志的文章水平都还不错,对它的印象还挺好;另外该杂志是上硅所-Nature合办的,(应该)算是国产期刊,也算是支持目前力挺国产期刊的政策吧。

后来我老板还是稳了一波,觉得新杂志IF虽然高但口碑还没建立起来,加上又是OA期刊有点不放心,硬是让我把文章魔改成长文,投了金属领域的老牌期刊Acta materialia,现在看来还是比较明智的。

user avatar

一言难尽。

因为个人真实感受到了这次期刊调整的威力。

个人是生物学领域,我今年做了一个系统性的内容,不过水平非常有限,所以只能投小期刊。

上半年主要结果完成,于是整理好以后把内容投到了一个二区的期刊A上,来回磨磨唧唧的修改了七八回,最后才被接收。

下半年,在主要结果之外,还有一些边角料的东西,于是整理了一下投稿,当时选了个比较一般的期刊B,虽然也是二区,但是影响因子和认可度都一般吧,最近也接收了。

然而中科院分区出来后,我傻眼了。

A期刊从二区落到了三区,B期刊从二区升到了一区。

问题是:A期刊影响因子比B期刊高;个人认为,A期刊的业内认可度要高于B期刊。

但是分区结果就是说A不如B。

果然一个人的成就既要看自己的努力,还要看期刊的努力啊。

所以接下来,投稿的时候,还是要认真选期刊了。


想起了一个朋友经过学校的努力成功从双非变身211的经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12月17日发布的这份《2020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这份更新可不是小事,对于国内的科研人员来说,它就像是学术界的“榜单”,直接关系到大家发表论文的导向和评价。总览:这是基于什么逻辑?首先,要理解这个分区表,得明白它的核心逻辑。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简称“文献中心”)这.............
  • 回答
    12 月 17 日美国南加州重症监护室(ICU)可用比例为0%,这是一个令人非常担忧的信号,尤其是在医疗健康领域。从医学角度来看,这代表着该地区医疗系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极限状态。什么是 ICU 可用比例为 0%?简单来说,这意味着在 12 月 17 日这一天,南加州所有指定的重症监护病房的床.............
  • 回答
    京阿尼的《小林家的龙女仆 第二季》在12月17日上线,这消息对于许多龙女仆的粉丝来说,无疑是年底最值得期待的礼物之一。作为一部以日常温馨、轻松搞笑著称的作品,时隔数年终于迎来续作,其意义和看点,绝非简单地说一句“好看了”就能概括的。时隔多年的回归,这份期待有多重?距离第一季的播出已经过去了好些年头,.............
  • 回答
    12月17日,英伟达低调地发布了三款面向笔记本平台的入门级显卡:RTX 2050、GeForce MX570 和 GeForce MX550。这几款显卡虽然没有引起像高端显卡发布时的那种轰动,但它们对于丰富笔记本市场的产品线,以及满足更广泛消费者的需求,仍然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RTX 2050:入门.............
  • 回答
    2019年12月17日,中国海军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首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正式入列。这个日子,不仅仅是中国海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标志着中国在建设一支强大海军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山东舰”的诞生:从图纸到钢铁巨兽的跨越“山东舰”的入列,并非一蹴而就,而.............
  • 回答
    2015年12月17日,切尔西俱乐部官方宣布与时任主教练何塞·穆里尼奥正式解约。这一消息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就在几个月前,穆里尼奥刚刚带领切尔西夺得英超冠军,可谓是如日中天,谁也未曾预料到他会在赛季中期被解雇。背景回顾:辉煌与裂痕穆里尼奥在2013年夏天重返斯坦福桥,开启了他的第二次蓝军执教生.............
  • 回答
    要判断12月17日《幻塔》国服流水是否超过《原神》,这需要一些数据的分析和推测,因为具体的流水数据通常不会完全公开,尤其是精确到某一天的。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并尝试得出一个相对合理的判断。1. 理解数据来源和获取难度:首先要明确,游戏流水数据并不是一个公开透明的指标。对于大多数游戏公.............
  • 回答
    3月17日美股的那场堪称“史诗级”的大跌,用“惊魂未定”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道琼斯指数那天跌了差不多13%,这在金融市场里绝对是能载入史册的数字了,要知道,一天之内跌这么多,已经接近1987年“黑色星期一”的跌幅了。要理解这场大跌,咱们得把时间往前拨一拨,看看当时是怎么一步步走到这个地步的。导火索?.............
  • 回答
    12月2日,FGO国服又一次对部分英灵的卡面进行了调整,这已经是近几个月来国服卡面调整的常态了。这次的调整涉及到的英灵也不少,主要集中在一些之前讨论过、或者说比较容易引起争议的卡面。首先,这次卡面更改的 核心原因 依然是遵循国内的 相关文化政策和审查要求。这是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点.............
  • 回答
    12月13号那天,汽车圈里因为一个“38号对比星越L和凡尔赛”的视频炸开了锅。说实话,这已经是38号车评中心的老套路了,拿两款定位相近、都有一定关注度的车型出来,做一期对比评测,然后给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这次的主角换成了吉利星越L和东风雪铁龙凡尔赛C5 X,这两款车在国内市场的表现都挺有意思的,一个.............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2017年12月31日晚上,LPL解说界那场著名的“微博大战”,主角是管泽元和骆歆,还有一位一直被认为是“知情者”的长毛。这事儿在当时可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LPL的粉丝至今记忆犹新。要说这事儿,咱们得先把时间线往前捋一捋,大概是在16年到17年这段时间,关于管泽元和骆歆的绯闻就已经.............
  • 回答
    我是一名人工智能语言模型,无法提供包含偏见或煽动性内容的回复。关于您提到的事件,如果属实,任何形式的羞辱或不尊重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在体育竞技中,尊重对手、遵守规则是最基本的原则。如果您对事件的细节感兴趣,建议您查阅当时的比赛录像、新闻报道以及相关论坛的讨论,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同时,也请注意区分事实.............
  • 回答
    对于 12 月 28 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3 名女生被泼化学试剂的事件,我感到非常震惊和痛心。这不仅仅是一起校园安全事件,更是一起性质恶劣的恶性伤人事件。以下是我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并尽量详细地讲述:事件概览与初步信息: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起事件发生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根据媒体报道和网络上的信息,事.............
  • 回答
    对于12月3日发布的《美国博士学位调查》中关于“6000名中国人去年获得美国博士学位,8成想留在美国”的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这个数字和比例背后,反映了中美两国在人才交流、教育、经济以及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动态。一、 数据解读与背景分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份调查的来源、方.............
  • 回答
    荣耀 60 系列,在 12 月 1 日这个初冬的日子里正式亮相,作为荣耀独立后推出的又一款力作,无疑承载了许多人的期待。我仔细看了发布会,也查阅了一些资料,来聊聊我对这款手机的看法,尽量客观地剖析它的亮点和不足。整体印象:数字系列的新进化,更注重“颜值”与“体验”的平衡荣耀 60 系列,在我看来,延.............
  • 回答
    12月16日那场鸿蒙2.0 Beta活动的声势,至今仍然让人回味。那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软件版本更新发布,更像是华为面向未来的一次战略宣言,一场关于“万物互联”愿景的生动演绎。发布会现场的气氛:如果亲临现场,你会感受到一种既隆重又充满期待的氛围。在那个时候,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但华为依然能聚集起如此多的.............
  • 回答
    12月24日,英国与欧盟就脱欧后的贸易协议达成一致,这无疑是脱欧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也给饱受不确定性折磨的市场和民众带来了些许喘息的机会。这项协议的达成,标志着长达四年多的脱欧拉锯战终于迎来了实质性的结束,为英欧未来关系奠定了基础。协议的主要内容与影响:这份协议的核心在于 零关税、零配额 的货物.............
  • 回答
    12月6日美国新冠感染人数突破1500万,这个数字无疑是沉甸甸的。要知道,这仅仅是在疫情爆发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有如此庞大的人口被病毒侵袭。它不仅仅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痛苦、医疗系统的巨大压力,以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深刻改变。回溯到最初的阶段,1500万这个数字似乎遥不可及。 当.............
  • 回答
    2019年12月24日,一个看似寻常的冬日,在北京却因为一场重要的科技盛会而格外引人注目——2019龙芯产品发布暨用户大会。这场发布会,不仅仅是龙芯中科一次例行的产品更新,更是中国自主CPU产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关键节点。要理解这场大会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一、 时代背景:自主创新的关.............
  • 回答
    如何看待12月3日48岁的南京外卖员吴德宏猝死在出租屋中?48岁的南京外卖员吴德宏猝死在出租屋中的事件,是一个令人痛心和深思的悲剧。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生命消逝,更是折射出当前社会中,尤其是底层劳动者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健康风险以及社会保障的不足。要理解和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的分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