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过去的书桌上总会压一块玻璃,而现在家里的桌子上却很少有玻璃了?

回答
过去书桌上压一块玻璃,而现在家里桌子上却很少见到,这背后确实有多种原因,反映了社会、经济、技术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这个现象:

一、 过去书桌上压玻璃的原因:

保护桌面,延长使用寿命: 这是最主要的原因。过去的家具材料,尤其是木质书桌,其表面处理工艺相对简单,耐磨性、耐刮擦性和防水性都比较差。玻璃作为一种坚硬、光滑且不易被划伤的材料,可以有效地保护实木桌面免受:
墨水、油污、颜料等液体侵蚀: 写作时写错字会用墨水修正液,绘画时会用到颜料,这些液体如果渗入木质桌面,会留下难以去除的污渍,影响美观。
刮擦和磨损: 书写、翻动纸张、移动文具(如钢笔、剪刀、刀片)都会对桌面造成磨损。玻璃表面光滑,这些日常的摩擦很难留下痕迹。
热量和湿气: 放在桌面上的热杯子或潮湿物品会留下印记,损坏木材的漆面。玻璃可以起到隔绝作用。

便于清洁: 相较于有纹理或漆面处理的木质桌面,光滑的玻璃表面更容易擦拭干净。灰尘、纸屑、碎屑等都可以轻松抹去,而不会卡在木材的缝隙中。

提升书写体验(一定程度上): 玻璃表面相对平滑和坚固,提供了一个稳定的书写平面。虽然有些人可能觉得纸张在玻璃上滑动感太强,但对于习惯了硬质平面的人来说,这可能是一种可接受的甚至 preferred 的书写体验。

装饰和档次感: 在那个年代,实木家具本身就代表着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品味。在桌面上再压一块抛光过的玻璃,更增添了一份精致和厚重感,提升了家具的整体档次。尤其是对于一些精美的木质桌面雕刻,压玻璃也能起到展示和保护的作用。

材料易得且成本相对较低: 相较于高质量的桌面漆面处理或耐磨复合材料,一块加工好的玻璃在当时可能是更经济、更易获得的保护方案。

二、 现在家里桌子上很少有玻璃的原因:

家具材料和表面处理技术的进步: 这是最核心的变化。
高耐磨漆和涂层: 现在的木质家具,尤其是板式家具,普遍采用高硬度、高耐磨性的UV漆、NC漆或其他聚氨酯涂料。这些涂料具有出色的抗刮擦、耐磨损、耐污渍和耐化学腐蚀的性能,足以应对日常使用。
高品质实木和复合材料: 即便是实木桌面,现在也有更好的表面处理工艺,使其更加耐用。另外,各种人造板材(如密度板、刨花板)覆面处理技术也非常成熟,表面贴有耐磨纸或装饰膜,其耐用性也大大提高。
科技木、实木压贴等: 这些材料的表面处理也能提供更好的耐用性。

审美和设计趋势的变化:
追求自然纹理和质感: 现代家居设计更倾向于展现材料本身的质感和美感,特别是木材的天然纹理和色彩。玻璃会遮盖住这些,显得“不自然”。
极简主义和现代感: 现代设计风格往往追求简洁、流畅的线条和纯粹的材质。玻璃板会显得笨重、老气,破坏整体的轻盈感和现代感。
玻璃的反光和视觉隔阂: 玻璃的反射光可能会对某些人造成视觉干扰,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隔阂感”,不如直接接触桌面材料来得直接和亲切。

使用便利性和安全性:
玻璃的易碎性: 玻璃毕竟是易碎品,尤其是在家中有小孩的情况下,玻璃边缘锋利,一旦破碎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玻璃的清洁维护: 虽然玻璃易于擦拭,但也容易留下指纹和水痕,需要更频繁的擦拭才能保持光亮。而且,玻璃板本身也需要搬动和清洁,不如直接清洁桌面方便。
玻璃的固定问题: 过去通常是用胶水或小吸盘固定玻璃,但这些方法并不牢固,容易移位或脱落。现在市面上也很少有方便且美观的玻璃固定方式。

消费习惯和信息获取的变化:
信息传播更广: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能接触到更多关于家具材料、保养和设计趋势的信息。过去可能很多人只是模仿或遵循“传统做法”,现在则有更多选择和自主判断。
个性化定制: 现在的消费者更倾向于个性化定制,而非千篇一律的“压玻璃”模式。

新兴桌面的普及:
钢化玻璃桌面(整块的): 也有一些现代家具直接采用钢化玻璃作为桌面材料,这与过去压一块玻璃是不同的概念。钢化玻璃强度高、耐高温,并且边缘经过处理,安全性更高,视觉上也是一体化的。
石材、陶瓷等桌面: 大理石、岩板等材质的桌面本身就非常耐磨、耐污,也不需要额外覆盖。
其他复合材料桌面: 如亚克力、树脂等也有其独特的耐用性和美学特点。

总结来说:

过去书桌压玻璃是一种在当时技术条件下,为了保护相对脆弱的家具材料,提升其耐用性、易清洁性,并赋予一定档次感的实用做法。

而如今,随着家具制造技术的飞跃,桌面材料本身的耐用性已大大增强。同时,设计审美趋向于自然、简洁和材质本身的表达,使得曾经的“保护层”反而成了“遮蔽物”。再加上安全性、便利性以及更多新材料的出现,导致了玻璃压板在现代家庭桌面上的逐渐式微。

所以,你可以理解为,过去压玻璃是为了“让家具更耐用”,而现在家具本身“已经很耐用”了,并且人们也追求更“真实”和“美观”的视觉和触觉体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上小学、中学的时候,上学的时候要交一笔桌椅费。之所以要这么搞,是因为当时的桌子都是用木头打的,一般情况下用上几年桌子就会坑坑洼洼,没办法再留给以后的学生用了。

在过去,不管是学校还是在家里,普通人是用不起好的木头的。当时用的最多的木头是杨木这样的软木。杨木的特点是木材软,沾水容易开裂,但杨树价格实在是很便宜,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杨木。

但这种桌子用久了,基本就是下面这样:

坑坑洼洼的,基本上很难正常写字了,只有垫块玻璃才能让桌子平整。

其实现在你去农村还能看到有些家庭有这种老桌子。这种桌子只是不太适合拿来写字,但如果是用来吃饭或者放个东西,倒也没什么问题。现在很多农村吃席的时候,就常会用到这种旧桌子。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木头都这样。像黄花梨这样的红木,木质本来就很坚硬,再把漆工和防水做好,是可以用非常长时间的。比如下面观复博物馆收藏的这个明晚期的黄花梨条案和镜台,距今已经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但桌面基本上还是完好的,用来办公写字也没有任何问题。

但这种桌椅的价格非常昂贵。即便在交通已经很发达的今天,一套黄花梨桌椅少说也要几万起,稍好一点的工艺几十万也正常。这显然不是普通人消费的起的。

而现在之所以不用玻璃垫着,主要原因是因为现在的家居基本上已经不是实木的了,大多数都是各种密度板之类的东西。密度板的好处是密度高,且已经预先做了防水相关的处理,一般也会在出厂时在表面贴一个花纹的涂层。这种密度板不仅价格低,而且实用性还好,如今大多数的桌椅都已经换成这个了,自然也就不需要垫玻璃了。

user avatar

因为以前工程制图会用到鸭嘴笔和刀片都很尖锐。如果不小心划烂桌子会很痛苦。

user avatar

作为那块玻璃的长期受害者,我觉得我要讲一下。

书桌上压块玻璃是方便不少,但是用户体验极差。

夏天,天气热,以前哪来的空调,有个风扇就不错了,伏案写字,手臂接触玻璃的地方,全是汗水。我小时候被要求练字,一天就是那种方格信笺纸,起码10页的量,写到一半就发现玻璃上全是汗水黏住,写完两个手臂都腌红了。

冬天,南方没有供暖,取暖设备只有一盆炭火,能烘脚,却不能暖到桌面上,这玩意就冷,冻手啊,一旦手臂要挪地方,就要重新适应它的冰凉。

只有十来岁的我,无比痛恨这个东西,被它的边角勒得全是痕。

我妈说,你把获奖相片和你的奖状压下面啊,好激励激励自己。我转天就把那些东西丢床底箱子去了。小时候各种奖,拿到麻木了。

我尝试过把它搬走,那么大一块,还挺沉的,然后用水擦桌面,发现桌面已经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没有了玻璃的我的书桌,好用多了,油漆刷的桌面虽然不平,但至少不冷了。

可用不多久,桌面脱漆了。

看着一条条剥落的漆,我这才知道,玻璃其实保护的是这玩意。无奈,我又从杂物间请出了玻璃大神。

又过了好几年,开始流行三合板了,这种桌子桌面是一整块板,虽然质量也就那样,但至少不会脱漆了,玻璃也彻底失去了它的用武之地。

再后来,科技进步,我们已经用上了电脑,键盘垫子一铺,还带USB接口加热的,可舒服了,谁还去铺块冻手的玻璃?

user avatar

以前的桌子板材和漆都很软,用指甲都能扣出印,

而且那个漆面还不防水,如果用水泡一会儿,泡到漆鼓起来,只要随便扣一下,漆就掉了,

然后用铅笔(用手也行,就是有点儿费指甲)扣出一个小坑,再往坑里倒水,等水都被木头吸收以后,木材潮湿松软,特别好挖,

如果每天假装写作业,其实在挖洞,一星期就能挖穿桌面,亲测可行。


所以必须铺上玻璃,否则等我小学毕业,那桌子就成马蜂窝了…


现在的电脑桌,没有电钻根本挖不穿。


其实通过这件事也可以发现,小孩子不想学习,禁了游戏、手机、电视、玩具、课外书…都没用,

比如我宁可挖桌子也不写作业。

就算桌子铺上玻璃,不能继续挖洞,难道玻璃桌面就不能玩了?

天真。

把墨水滴在玻璃上吹着玩,可有意思了!

user avatar

那时候书桌很值钱,镜面并不贵。

user avatar

我是反过来的,小时候爸妈的家里从来就没见过有桌子上面有玻璃的,我家的各种桌面其实很多,书桌、餐桌、茶几还有手打的衣柜一体的桌子,但没有一个用玻璃的。

但是我爷爷家就都有

我现在自己家就特别想桌子上面压玻璃,最后我老婆的梳妆台是带玻璃的

在法国定制这样一块玻璃其实非常贵

现在我家里的书架和模型柜的层架就是玻璃,书架是用宜家的厨房柜魔改的,模型柜是自己定制的玻璃整的

喜欢玻璃就是因为坚硬、容易清洁,实际上也非常美观。当家里有熊孩子的时候,有块玻璃也可以保护好桌面。

跑题了,对不起




user avatar

优点可多了

  1. 容易擦得很干净
  2. 平整
  3. 硬,写字不会划坏桌面 (冷知识: 玻璃的硬度高于铁)
  4. 下面可以压照片

缺点,可能就是天冷了冰手?也不是啥大问题。

补充一个优点,偶尔端碗热粥什么的,不用垫东西,也不怕把桌面烫坏。

user avatar

这也算是代沟了……


原因很简单:过去的桌子都是天然木材做的,而现在的桌子几乎都是各种密度板。


“天然木材”听起来很美很“高档”;真用起来,各种缺点就出来了。


比如,美丽的木纹,凑近了看是这样的:

黑色的部分非常硬,刀子刻都很费力;白色的部分很软,指甲都能抠动。


这还是好的。槐木是硬木,加工好了、打理的好一点,干了再加工避免缩水;使用时注意别沾水,别让软处腐朽了,桌面是可以平整很多年的。

换了桐木、杨木:


白色部分,不用掐,用的稍微久一些就凹下去了。

除非很高档的,比如枣木、檀木之类硬木,那才能刨出一个坚硬、光滑甚至不怕水的表面;否则,你在这种桌面上写字——写毛笔字无所谓,钢笔字那是翻山越岭、坑坑洼洼;至于铅笔,动不动给你把笔尖弄断了。


日常用的、比较好又比较便宜的桌面材质是“三合板”“五合板”——我们那时候教室里的桌子就是这种表面。

在这种桌面上写字,只要不是只铺一张纸,稍微有那么三五张纸垫的,就舒服多了。

当然,直接在上面写也行,稍微有些颗粒感而已,不耽误事。


但三合板/五合板是胶沾的,怕水,泡水容易起泡、离皮。只有学校桌椅这种“低端易耗品”才用它。


一般家庭用的,都是桐木、杨木桌面。

这种桌面,上了漆看起来倒也光滑;但在上面写字嘛……新的时候还凑合,用的稍微久一些……你试过就知道酸爽。


槐木经常拿来做承力件,也有做桌子/凳子的。老槐木桌子/凳子表面是这样子的:


吃饭很爽;但你要趴上面写字……


所以,实木桌子,你想在上面写字,就得改善表面状况。

那么,普通人容易得到的、可以拿来铺桌面的材质中,最优秀的是什么呢?

没错,玻璃。

平整,坚硬,不怕水,不起泡……


尤其八十年代,能在桌面上铺层玻璃,那都是文化人的专利……


现在流行的桌子、柜子,那叫“板式家具”。用到的材料叫做“密度板”。


密度板说白了就是把木材加工成木浆,然后混入三聚氰胺之类胶合剂——知道这玩意儿是做什么用的了吧——用机器加热、压实。


根据密度不同,这种板材可以分为低密度板、中密度板和高密度板三大类。

其中,中密度板无论强度、硬度还是抗水性,各方面都吊打常见木材;加上它是木浆+三聚氰胺压实,所以表面非常平整,乍一看塑料一样……

这玩意儿,拿来做音箱都比大多数实木更好用;做桌面更是天作之合。


拿这种板材做桌面,木纹纸一贴,表面光滑细腻又经久耐磨,自然就不需要铺什么玻璃了——而且那种粗糙的毛边玻璃,放现在装修后的、整洁房间里的桌子上,是不是也显得太廉价了?


尤其是,现在用什么都讲究“追新”,板式家具,那就是搬次家就扔一次的玩意儿——就那么千把块钱的东西,你还梦着用十年二十年不成?


你看,老是新的,你就用桐木板做桌面,只要有漆面保护,别太折腾它,用上十年二十年,那也是说不出的光滑细腻啊……


可过去呢?

我家有一副红漆衣架,是我老奶奶的嫁妆——老奶奶九几年去世的,去世时九十多岁了。

所以这副嫁妆,是1900年的东西?

哪里。比那老多了。

老奶奶说了,那是她妈妈的嫁妆,她出嫁时给她了。

找到根了?

哪有。

老奶奶说了,她妈妈的嫁妆也是继承自己妈妈的……

再往上,就不确了。


你看,一副衣架,传到我,至少用了六代人了。


我家解放前开过药铺,现在家里还摆着当年的条柜,已经朽烂的不成样子了。

我上学时,在家里写字的书桌、衣箱,都还是我奶奶的嫁妆……

这些面板都还不错,挺平整的,可以直接在上面放作业本写字。


但另一些桌子保存的就没那么好了。可能传了一两百年,木纹疏松处早朽烂了……

前面照片上那种是故意做旧的;传一两百年、逐渐朽烂的那种,看起来是黑绿色,乍一看平整,靠近看沟沟坎坎……


没办法。

对自然科学管理、有序利用,那么奢侈到“家具用若干年就扔”,树都多的卖不上价——我国的绿化率反而节节攀升了。

反之,过去那样,哪怕一张桌子传六七代——我外爷是附近闻名的好木匠,奈何没树啊。

user avatar

这东西算一个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的时代特色了。在那个时期这块玻璃是中国工业的一张名片。那时候出了中国就没地方有这条件了。

今天觉得奇怪,是因为今天的桌子大部分用的是密度板,铺玻璃的时代桌子是实木的。听着好像很高档,其实用的是杨木之类的很软的木头,不是今天那种坚硬的实木。

那种木头有多软呢?对于80-90后的学生,上课时有个小消遣,就是挖桌子。半寸厚的桌板,一个礼拜就能挖穿,都不用什么特别的工具,圆规、尺子、圆珠笔就行。那桌子上是写东西,要是不垫本书那真是“横垄地拉车,一步一个坎”。不想这样,那就需要硬质的桌面,可硬木桌子太贵了,一般人根本用不起。

以前主要用毛笔,桌面软不是大事,可建国以后推广硬笔,桌面太软就有问题了。而恰恰是这个时候,中国掌握了平板玻璃技术,于是中国人会选择了在桌子上铺一块玻璃来保证桌面的平整和坚硬。至于其他国家,要么有需要没玻璃只能忍着,要么压根连需求都没有(普通人需要硬质桌面的前提是全民识字)。

我们今天随处可见的平板玻璃曾经极其昂贵,远比硬木桌面贵的多,穿越小说里一大穿越神器就是平板玻璃。因为过去真的是没什么办法批量生产,只能靠打磨,这就导致这玩意儿产量极低,加上运输的时候极易破损,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然后在1960年+的时候,英国人突然开窍了。平面其实在地球上是很容易实现的,将液体静置自然会产生平面。于是他们用熔融态的锡做底子,将玻璃液倒在锡液上。玻璃的上表面因重力而平整,下表明因为锡液而平整。于是人类第一次可以工业化的生产平板玻璃了。

中国也想要这技术,于是去找“老大哥”,“老大哥”表示:“不行,这不是教不教的问题,是我自己也不会的问题。”在英国突破之后,中国曾组织专家去参观并想引进技术,英国人没答应。也是因为这一次“看了一眼”,中国的专家们有了感觉,再回国进行数次大规模攻关后,中国在英国掌握大幅平板玻璃生产技术数年后,也掌握这种技术了。

这个时期全世界就中英有这技术,正好东西方一边一个,想买大幅的平板玻璃就这两家有货。曾有一位玻璃大王靠往日本卖玻璃起家,不要以为他手里的玻璃是什么烂大街的东西,他手里的玻璃是正经的“紧俏货”。

user avatar

用块大小合适的玻璃来压桌,就我们当地的情况来说,这种桌子一般是茶几、书桌,像是八仙桌、方形桌,专门拿玻璃来压住的就不多见。九十年代前中期,这类桌子,我们很多人家有个家用的茶几、条桌后,第二步就是弄一面长宽相仿的厚玻璃。

像上图的三抽屉(也有不少是两抽屉)的黄漆书桌,就常常用块玻璃罩着,一是防止桌面脏污,让器物能用久一点;二是有一部分油漆和木比较劣质,真的双手稍稍用力就弄下的——当然,我也承认也确实有一部分的质量很好,经久耐用;三,桌子常用,玻璃透明,玻璃压着的图像、纸张,很容易看见,也方便保管。读中学时,我学了鲁迅在桌上刻早字等故事,甚至还如法炮制,搞了一个计划书压在玻璃上,提醒自己多做作业,少看闲书,然并卵。

像是这种风格的装饰。

也是九十年代常见的,箭头标注那边的茶几,也是常常拿块玻璃压着,茶几是常常用了喝茶水摆水果吃喝的,弄脏的几率比书桌大,玻璃一罩,防护系数就提上去了,也有人家拿布或者厚一些的大块塑料遮住的。

现在。

大家的选择更多了。

然后,玻璃压桌,也有一些人家还在用。

我们当地是升级了一下,从玻璃跑去石块原石那边了,厚厚的石块往桌上一压,观感还是可以的。不过部分质地还是很脆,有个叔婆拿西瓜来茶几切,不知道是不是用力过猛了,还是石头质地差,她老人家一刀下去,那瓜固然是应声裂开,铺桌用的一块“大理石模样”的石头也跟着嘎啦一声,断成两半。


(图片来自网络)

user avatar

因为过去要垫桌布,而桌布是软的,没法写字,放东西也不稳,也容易滑来滑去无法固定。所以要加一层玻璃把软的桌布再变成硬的桌子,同时把桌布固定的压在该在的位置。

桌布可以补偿桌面的所有不平整,因此能够更好的适配玻璃。

而如果想要不放桌布就垫玻璃,对桌面的平整性将提出非常高的要求,略为不平则会导致玻璃滑动或者破碎。这就只有土豪才用得起。

因此,个人看法是玻璃是桌布的附属品。因为有了桌布,为了弥补桌布的缺陷必须垫玻璃。一方面使桌面更平整,二方面使桌布不容易滑落走样。当人们普遍去掉桌布之后,压玻璃的就会越来越少了

当然,也可以反过来思考桌布为玻璃的附属品,因为要压玻璃所以必须垫个桌布避免玻璃滑落。

至于究竟是桌布为了玻璃而存在还是玻璃为了桌布而存在,这大概就无从查考了吧。不过个人认为为了放桌布而压玻璃的概率更大一些。

user avatar

关于问题:猜测原先压玻璃是便于保护桌面,而现在通过新材料的应用以更美观更安全的方式实现了相应功能。

请假装这是正文和吐槽的分割线

在这个问题下面看到一个涉及浮法工艺的回答,真的槽多无口,书可能没读过几本,但是真能YY真敢编啊。而且为啥编这样一个偷师的故事?合着工业成就是偷来的更光荣?

不完全纠错及科普(准确的说主要是技普)如下:1.中国和英国在同一个半球,即东半球;2.人类在19世纪就可以工业化地生产平板玻璃了;3.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全世界只有中国、英国才具备平板玻璃生产技术/生产能力/生产线;4.皮尔金顿浮法发明以后3年的1962年,真·西半球的匹兹堡也有浮法生产线设立并开始大规模生产了,即ppg浮法,随后日本、苏联(注意,“没有这技术”的苏联)等国纷纷跟进设立了浮法生产线,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工业级生产线;5.皮尔金顿浮法发明以后12年,中国自主研发的浮法工艺结束了实验室阶段和中试,开始工业性生产试验;6.1981年4月,中国自主的浮法工艺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并命名为“中国洛阳浮法”;7.80年代中期,国内一方面新建浮法生产线,另一方面将一些原有的采用垂直引上工艺(槽法,20世纪初的老工艺)的生产线逐步改为浮法玻璃生产线,这标志着中国平板玻璃整体工艺技术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开始缩小;8.耀华玻璃等龙头企业此后不断研发和引进各类玻璃的先进生产工艺,本世纪,中国在玻璃生产领域逐渐从追赶者变为领先者之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