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一边组织大部分美方人员撤离阿富汗,一边布林肯又否认「西贡时刻」再现,美国的这些反应你怎么看?

回答
美国在阿富汗撤军问题上的反应,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交织的局面,布林肯否认“西贡时刻”的说法,尤其引人关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 撤离阿富汗的背景和原因:

首先,理解美国撤军的根本原因至关重要。这包括:

政策转向与战略重心转移: 美国在中东地区投入了大量资源和精力,包括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然而,随着中国崛起和战略竞争加剧,美国政府认为需要将战略重心转移到印太地区,以应对新的挑战。继续在阿富汗维持大规模军事存在,被认为是对资源的一种低效利用。
战争的长期化和成本: 美国在阿富汗的战争持续了近20年,耗费了巨额资金(超过2万亿美元)和大量人力(2400多名美军士兵死亡,数万人受伤)。尽管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塔利班依然强大,阿富汗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军队的独立作战能力也受到质疑,战争的“胜利”前景渺茫。
国内政治压力: 美国国内对这场“永无止境的战争”存在普遍的厌倦情绪,民众希望将资源用于国内建设和解决其他紧迫问题。

二、 布林肯否认“西贡时刻”的原因和考量:

布林肯之所以否认“西贡时刻”,是出于多种战略、政治和形象上的考量:

避免历史负面标签的重演: “西贡时刻”是越南战争结束时,美国从西贡大使馆撤离的场景,成为美国外交和军事撤退失败的象征。这种画面在国际上留下了极度负面的印象,被视为美国的软弱和无能。美国政府极力避免再次被贴上这样的标签,因为这会严重损害美国的国际声誉和领导力。
维护美国在盟友中的信心: 美国在世界各地拥有许多盟友,他们依靠美国的军事和政治支持。如果阿富汗的撤离被视为一场仓促、混乱的“西贡时刻”,可能会让盟友对美国的承诺产生怀疑,削弱美国在地区和全球的安全联盟。
区分阿富汗与越南战争的异同: 布林肯可能认为,尽管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例如撤离时的混乱和象征意义),但阿富汗战争与越南战争在许多方面存在本质区别。例如:
目标和性质不同: 越南战争是冷战时期代理人战争的一部分,而阿富汗战争最初的目标是打击恐怖主义(基地组织和塔利班),后来转变为国家建设和民主推广。
军事部署规模和投入不同: 阿富汗战争的兵力规模和持续时间虽然长,但与冷战时期的越南战争相比,其战略和政治考量可能有所不同。
撤离的“性质”: 布林肯团队可能认为他们的撤离是有计划的,虽然面临挑战,但并非完全失控或仓皇逃窜。他们会强调美军已经完成了打击“基地组织”的任务,而阿富汗政府和军队的后续问题,更多是阿富汗自身的内政。
国内政治辩护: 布林肯的言论也是在为政府的撤军政策进行辩护,试图向美国国内民众和国会证明,尽管存在困难,但撤军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并且正在以一种可控的方式进行。

三、 美国反应的深层含义与评价:

尽管布林肯否认“西贡时刻”,但美国在阿富汗撤军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某些方面,确实引发了外界的广泛讨论和担忧。

计划性与执行力的挑战: 大规模撤离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挑战的任务。即使有计划,也难以完全避免混乱和突发事件。特别是当阿富汗政府迅速垮台,塔利班快速推进时,原本的撤离计划很可能面临巨大的压力和调整。
信息管理和形象塑造: 布林肯的言论,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信息管理和形象塑造的尝试。政府希望控制叙事,避免被定性为一次失败的撤退。这是一种常见的政府应对危机的方式,试图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碰撞: 美国在阿富汗的政策,曾一度带有强烈的“国家建设”和“推广民主”的理想主义色彩。但随着战争的深入和现实的检验,这种理想主义逐渐让位于更现实的战略考量。撤军本身就是对现实主义的回应,认识到阿富汗的未来最终取决于其自身人民。
长期影响的观察: 美国在阿富汗撤军的最终历史评价,将取决于撤离过程的平稳程度,以及阿富汗未来的稳定和发展状况。即使布林肯成功地阻止了“西贡时刻”的标签被广泛接受,但撤军对该地区地缘政治、恐怖主义威胁以及美国国际声誉的长期影响,仍有待时间检验。

总结来说,美国撤离阿富汗是其战略调整和对长期战争反思的结果。布林肯否认“西贡时刻”,是出于避免历史负面标签、维护国际声誉和国内政治考量。然而,这种否认并不能完全掩盖撤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挑战和混乱,其最终的评价将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这反映了在大国博弈和复杂地缘政治环境中,国家形象、战略利益与国内政治诉求相互交织的决策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显然,小布什当年旗下的谋士团都是新保守主义。

新保守主义的思想来源是托派。

新保守主义的几个大佬都是托洛茨基的粉丝。欧文克里斯托儿,丹尼尔贝尔,西蒙马丁李普塞特,等等,这帮人工人阶级出身,上不了精英大学,只能上纽约城市大学,追随左派政治,崇拜托洛茨基,早先这帮人是同情共产主义的,结果到了斯大林执政后,这帮人理想破灭,变得特别反共。

六十年代新左派运动兴起,新保守主义者开始和企业界和保守主义阵营联系,把托洛茨基的部分思想趁机塞进了保守主义,形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几个大佬们纷纷建立了杂志,比如说《公共利益》,《国家利益》等等,《国家利益》这本杂志现在还在,而且很有影响力。

七十年代的时候,新保守主义围绕着民主党参议员亨利杰克逊开始了美国外交政策,挑战当年在美国政坛上的孤立主义,其主要诉求是:如果美国可以积极利用自己的权力,世界可以变得更好,因此新保守主义其实比较理想主义和国际主义的。

后来的年轻的新保守主义者就是这帮人的传人,由于和保守主义混的时间长了,他们也开始接受保守主义的对经济和社会不干预的概念,但认为美国有特殊的道德责任,应该加大参与国际事务的力度,这种思想的来源其实就是当年威廉克里斯托尔,罗伯特卡根的思想,认为美国应当在全球建立仁慈的霸权。

这点和托洛茨基的世界革命的思想基本一致。

因此问题的根本就在于,布林肯显然认为一国可以建设资本主义。

但是新保守主义者认为一国不能建设资本主义。

实际上这就是斯派和托派之间的斗争。

和苏联一样,斯派获胜。

user avatar

肯定不是啊:这次你得自己买票,自己找飞机,自己爬!

https://www.zhihu.com/video/1410604247122128896

user avatar

看了看原采访视频,布林肯的想法分两部分:

1、美国当初进行阿富汗战争是为了防止恐怖分子利用阿富汗为跳板袭击美国,现在已经达成目标;

2、继续在阿富汗停留5-10年不是美国的目标,英国和苏联分别停留了10年,美国已经停留了20年,是时候走了。

这就牵涉到一个问题了:在阿富汗进行国家建设(nation-build)是不是美国的目的呢?

按照最初发动战争的小布什总统的想法,这是必须要的一个目的。


简而言之,布什太过自大了,也对自己的美式民主自由社会过于自信,认为他们可以帮助阿富汗实现国家建设。

本身这个目标可能没错,但对于美国来说,从蒋介石到南越政权,他们从来没有实现过从零建设一个国家的目标。

可能是觉得太荒谬,后来的奥巴马、特朗普以及拜登,都千方百计反对在阿富汗的“国家建设”进程。

但是,他们又都口嫌体正直地在阿富汗持续投入了近两万亿美金的资金进行建设。

我都不知道这是他们政令不出白宫、无法管控呢,还是他们虽然嘴上说说、心里还是想这么做的。


总之,哪怕布林肯再怎么无视,在国家建设这一点上,美国输的体无完肤;

甚至,如果塔利班继续掌权,会否有下一个反美的恐怖分子组织出现?

到时候布林肯还会继续说“目标完成”了吗?

user avatar

这当然不是西贡时刻。

南越政权坚持了一年多呢,和坚持不到一个月的阿富汗政府比效率那是自取其辱。

不过俺很担心CIA在阿富汗经营这么多年,虽然把阿富汗建设好的本事没有,但捣乱让谁都建设不好阿富汗的本事应该还在。

所以还是有请印度去淌一圈雷吧。

user avatar

@李建秋 有关刘老师提到的“美国新保守主义谱系可以追溯托派”

实际上确有其事,不过联系不是很紧密。

基础其实就是68革命后一大帮反康自由派右转,成了“军国主义右翼”。

另外主要是第四国际自己是不认这件事儿的。

但是,范恩不能回避的事实 是 ,正如他承认的,“在 60多年前的托洛茨基主义运动的政治斗争与今 日这些新保守主义者 之间有过联系”。不论这种联系后来怎样 ,是通过托洛茨基后期 的斗争已经了断 ,还是继续 通过欧文·克里斯托尔、通过伯纳姆和夏哈托曼门徒对美国高层政治决策理论发生影响。
尤其是 ,不论人们出于何种动机关注这种联系 ,都会如佩兰芝那样 “最令人惊异”地注意到 ,这些目前活跃在美国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确实有许多惊人的共同点:都是新保守主义者、 都曾追随过托洛茨基或托洛茨基主义者、都是犹太人。这些共同点为人们提供了很大的想象和解释空间。

[1]


这篇论文的观点也是:

参考

  1. ^ http://www.ncpssd.org/Literature/articleinfo.aspx?id=OTA5NTI4MQ==&type=am91cm5hbEFydGljbGU=&datatype=am91cm5hbEFydGljbGU=&typename=5Lit5paH5pyf5YiK5paH56ug&nav=0&barcodenum=
user avatar

就是连骂人的话都来不及组织好。

user avatar

“快五十年过去了,你们应该已经有了比支奴干更先进的直升机了吧?”

user avatar

美国当然不能承认这是西贡时刻的再现,这对美国维持日渐崩塌的影响力来说无疑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美国在越战失败了,在阿富汗也失败了,没能完成从南边和西边对中国进行遏制的布局,以前不行,现在不行,未来还是不行。


现在不是西贡时刻,是喀布尔时刻,比西贡要厉害多了,飞机能装的人也多了,有很大进步空间。而且撤离速度也比以前快了,为什么呢?科技进步了嘛。美国的武器经过多年发展,打不过阿富汗,撤退肯定还是能跑得过别人的,不然怎么对得起那些研发费用?


撤离阿富汗,一旦承认西贡时刻,可不是说美国没有进步这么简单,而是美国退步了。经过了这么多年,美国仍然还是不上道,伊拉克那一战,牛逼,高光时刻,让美国找到了可以塑造美国军事实力强大的基本盘,但是阿富汗,又让全球看到了美国其实也就那样,再加上现在美国货币超发和疫情,又没有以前反战的声音,很多人都觉得,你不是因为反战,而是因为你没钱了,没法支撑你在海外的军事行动了,一代强国,失魂落魄。


真正压力大的时候还没有到来。美国如果还想保持世界第一强国的形象,撤军后的用途最好可以展示出来,不管你做什么战略也好,下一场要是没有,或者是比阿富汗还狼狈,开小差的小弟会越来越多,当然美国也管不住,这次中国不接盘,西贡时刻如果不在第一岛链重演,那有可能就是在美国本土重演。

user avatar

不能承认混沌的存在,不能正视恐惧之眼。否则你将被吞噬。

在一个先验的精神力量所主导的世界观中,异端如果不能被排除,就只能无视,否则整个世界的基础都要动摇。

美国推他们的概念叙事并无问题,这个是要干的。问题在于过去他们成功的时候,这个叙事有现实来支撑,有美化,但是粉底下面总是有壳子的。

但是现在,鼻子都烂塌了,粉下面是空洞。

大家可以参考这个回答。

需要说明的是,美国的实力坍塌本不该这么快。如果能恰当地调动力量,美国其实还比较丰厚的资源,还是很有战斗力的。

但奈何美国的问题不在军队、不在阿富汗,更不在北京。

user avatar

这叫煮熟的鸭子,只剩下嘴硬了!

塔利班全面接管阿富汗前政府的权力,美军灰溜溜的撤离阿富汗,美国在阿富汗的战略目标全部以失败告终。

美国花了几万亿,在阿富汗待了这么久,最终得到了什么?什么都没得到,这跟霉菌在越南的失败如出一辙。

嘴硬是最没价值的,只能徒增笑话罢了。

user avatar

没事,大家都看出来了。确实不是西贡。这TM还不如西贡……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