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地震中陌生人和自家狗被困,救一个很可能会导致另一个死,先救谁?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抉择,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你在那一刻,基于最本能的判断和无法言说的情感所做的决定。

想象一下,大地还在震颤,空气中弥漫着尘土和恐惧。你被压倒的屋顶压得喘不过气,视线所及之处,是狼藉一片。在你的左侧,是你的忠实伙伴,你的狗,它痛苦地呜咽着,一只腿被沉重的木梁压住,眼神里充满了对你的依赖和无助。而在你的右侧,你能听到微弱的呻吟声,那里,一个你不认识的人,同样被困,同样发出求救的声音。

你心跳如鼓,脑子里一片混乱,但你必须做出选择。

选择救人:

你的理智告诉你,人命是更宝贵的,这是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你自己的狗,虽然是你家庭的一份子,是你的挚爱,但它终究是一条生命,而对方是一个和你一样,拥有思想、情感和家庭的人。你冲向那个陌生人,用尽全力推开压在他身上的杂物。随着重量的移开,那人痛苦地咳了几声,睁开了眼睛,看到了你,一个陌生人,却在他最绝望的时刻伸出了援手。他会感激你,他的家人会感激你。

然而,当你移开巨石的那一刻,你身后传来一声凄厉的惨叫。你惊恐地回头,只看到你的狗,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尽最后的力气,发出绝望的哀鸣,然后,一切归于沉寂。它的眼睛,永远地闭上了,那双曾经充满灵动和爱意的眼睛,现在只剩下无尽的悲伤。你的心像是被狠狠地攥住,一阵锥心的疼痛席卷而来。你赢回了一个生命,但你失去了另一个,一个你无比珍视、一同经历了无数欢乐时光的生命。那种失去的痛苦,那种“如果我当时先去救它”的自责,会像一把钝刀,在你心头慢慢地刮着。

选择救狗:

你的情感战胜了理智。那只狗,它不仅仅是一只宠物,它是你孤独时的陪伴,是你分享喜怒哀乐的伙伴,是你的家人。你看着它痛苦的样子,听着它的呜咽,你无法承受失去它的可能。你冲向你的狗,用尽全力,试图抬起压住它的木梁。你用尽全身的力气,肌肉在嘶吼,骨骼在呻吟。终于,你将木梁移开,你的狗挣扎着站起来,摇摇晃晃地跑到你身边,用湿漉漉的鼻子蹭你的脸,发出低低的呜咽,像是在感谢你,又像是在安慰你。

就在你松了一口气的时候,你听到右侧的呻吟声停止了。你惊慌地望过去,那个陌生人,刚才还在发出求救的微弱声音,现在,已经没有了动静。可能因为你耽误的时间太长,也可能因为他伤势本就过重。你不知道那个生命是谁,不知道他的家人此刻会是怎样的焦急和绝望。你救了你的狗,但你错失了救一个陌生人的机会。这种“错过”带来的负罪感,以及对那个未曾谋面却可能因此丧生的人的愧疚,会在你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最终的考量:

情感连接: 你和你的狗之间,有着长达数年、深刻的情感羁绊。这种亲密关系,在生死关头,会极大地影响你的判断。你可能更清楚它的痛苦,也更害怕失去它。
即时可救性: 在那个混乱的时刻,你对两人被困的程度,对救助的难度,可能会有一个瞬间的评估。也许你觉得救狗更容易,或者更直接。
社会责任感: 作为一个社会人,你内心深处可能也会有一份“救人优先”的责任感。
事后情绪: 无论你做出哪种选择,事后都会伴随着复杂的情绪。救人,你可能为失去爱犬而悲伤;救狗,你可能为错失救人机会而自责。

没有一个选择是“正确”的,只有那个让你在极度压力下,在失去与获得的天平上,最能承受的决定。无论你救了谁,另一个生命的逝去,都会是你生命中一个难以磨灭的伤痕。那将是一个需要你用余生去面对和消化的痛苦,也是一个永远提醒你生命脆弱与无常的教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妈是资深爱狗人士了,家里的狗养了15年,可以说我小时候我妈养我都没养狗上心。

刷到这个脑残问题的时候,我妈就坐我旁边,我问了她这个问题,我妈毫不犹豫的说肯定得救人,她说狗死了只是她一个人难过,而人死了那就是毁了一个家庭。

user avatar

我不知道你会先救哪个。

然而但凡是正常人,都会救那个等级更高的生物。

这个等级包括但不限于智商、体型大小、对社会的价值和贡献、对你的回馈等。

所以就算是狗,都很有可能救你而不救他的同伴。

别告诉我你连狗都不如。

user avatar

话题起得真是好,谋杀啊大哥!

我不谈感情不谈谈伦理,

但从法律的角度来说,

从利益的角度来说,

如果你救狗的行为间接导致别人死亡,

那叫过失杀人!

是成为见义勇为的救人英雄,

还是为了一条狗成为过失杀人的罪犯。

智力正常的人都会选吧。

user avatar

另一个类似问题中有个回答可以直接搬过来:

“有能力的话,先救那个陌生人,但如果那个陌生人是题主,我先救狗。”

user avatar

题主要是在我面前,我把你腿都。你拿人和狗比?我可ballball你。你要救你狗,别拿救援队人员的性命开玩笑。劳烦你自己去自己刨。

还有个说狗是私人财产,在个人方面当然是救狗。你要被埋了,你别求救。你的命,再加你全家的命也比不过那几个救援人员。像你这种人除了浪费,我想不到你还有什么用。张口就来,“冷漠是现在人的本质,我就不救人。你凭什么说我!”

好的,说完了我就是那么暴躁。我甚至还想给他塞废墟了,让他感受感受,别人救狗的绝望感



知乎说我辱骂,歧视要我改答案。那我改一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抉择,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你在那一刻,基于最本能的判断和无法言说的情感所做的决定。想象一下,大地还在震颤,空气中弥漫着尘土和恐惧。你被压倒的屋顶压得喘不过气,视线所及之处,是狼藉一片。在你的左侧,是你的忠实伙伴,你的狗,它痛苦地呜咽着,一只腿被沉重的木梁压住,眼神里充满了对你的依赖和.............
  • 回答
    地震中失踪的人,他们的去向多种多样,也取决于地震发生的地点、规模、以及随后的救援情况。以下是一些最常见和最可能的情况,我会尽量详细地描述:一、被埋在倒塌建筑物下,不幸遇难这是最常见也最令人痛心的情况。 直接压埋: 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倒塌,许多人来不及逃生,被巨大的砖石、钢筋混凝土、木材等重物直接.............
  • 回答
    汶川地震是一场举世瞩目的灾难,它带来的悲痛和破坏是深远的。在分析这场地震时,一些细节确实会让人产生“细思恐极”的感觉,这些细思恐极的点并非是阴谋论或虚构的,而是基于对灾难真相、人性以及社会运行机制的深入思考。以下是一些可能让你产生这种感觉的方面,并尽量详细阐述:1. 教育建筑的脆弱与生命的脆弱交织:.............
  • 回答
    是的,历史上确实有超高层建筑在地震中倒塌过,尽管相对而言比较少见,而且每次事件都非常令人痛心。这些倒塌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训,推动了建筑设计和抗震技术的进步。最著名、也最令人悲痛的超高层建筑在地震中倒塌的案例是:1. 2011年新西兰基督城地震中的 Canterbury Television (.............
  • 回答
    房子塌了,房贷还在不在?这绝对是天大的难题,但别慌,咱们一点点捋清楚。首先,房子没了,但你和银行的贷款合同还在。这就像一份买卖协议,你买房子,银行给了你钱,你要按时还钱,房子作为抵押物。现在房子没了,但合同还在,你还有义务继续还款。不过,事情也不是这么绝对。在合同里,通常会有“不可抗力”条款,地震就.............
  • 回答
    《唐山大地震》中,母亲李元妮在生死关头,为了救儿子方登而不得不选择放弃女儿方达,这个情节无疑是影片中最具争议和最令人心碎的部分。它触及了人性中最深沉的挣扎,也引发了我们对母爱、选择与责任的复杂思考。撕裂人心的抉择:极端环境下的本能与道德首先,我们必须把这个行为置于那个极端、残酷的背景下去理解。197.............
  • 回答
    在B站一个关于“日本福岛县附近海域发生7.4级地震”的新闻视频下,用户弹幕的呈现,无疑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思的现象。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反馈,更像是一个在特定社会情境下,由无数个体情绪、认知和文化背景交织而成的“舆论场”。首先,你会看到大量的“哦”、“666”、“来了”这类简洁的、表达即时反应的弹.............
  • 回答
    2018年12月31日,张云雷在天津的跨年演出中,以相声的表演形式,调侃了汶川地震的遇难者,并且使用了“花姑娘”这样的词汇,将灾难与低俗笑话联系在一起。这个行为在当时以及后续都引起了轩然大波,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批评。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来看,相声作为一种传统曲艺,一直以来都肩负着逗乐观众、反映生活.............
  • 回答
    要说地球上“鲁棒性最强”的生物种群,这确实是一个有趣但又难以给出唯一答案的问题。因为“鲁棒性”这个词本身就有很多维度可以解读:是指抵抗环境剧变的能力?是适应各种极端生存条件的能力?还是指种群数量庞大、分布广泛、不易灭绝的稳定性?如果抛开“最”这个绝对性的词语,转而寻找那些在各种极端环境下表现出惊人生.............
  • 回答
    地球上引力并非处处均等,虽然大部分地区差异微乎其微,但细究起来,有些地方的引力确实比其他地方稍稍“重”一些。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它们共同作用,塑造了地球表面引力场的细微变化。首先,地球并非一个完美的球体,而是略呈扁平的椭球体。 这种形状上的不规则意味着赤道地区的居民会比极地地区的居民离地心更.............
  • 回答
    《流浪地球》中点燃木星推离地球的情节,从科学角度来看,其基本原理是存在的,但具体实现和其规模的“合理性”则存在较大的争议和需要解释的地方。为了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基本原理:利用爆炸产生的推力 冲量动量定理是核心: 整个情节的核心是利用巨大的爆炸产生的冲量(力乘以时间).............
  • 回答
    《流浪地球》之所以设定地球会撞上木星,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极其宏大且残酷的宇宙背景,以及人类为了求生所做出的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这并非偶然,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危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回到故事的开端,那是一个人类文明存续的终极时刻。太阳,我们赖以生存的恒星,在故事发生前的几百年,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
  • 回答
    《流浪地球》里那句“北京市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相信许多观众都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提示语,在影片的叙事和情感传递上,其实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远比一句过场白要复杂得多。首先,从世界观构建的角度来说,这句话是奠定影片现实主义基调的重要基石。试想一.............
  • 回答
    说起《流浪地球》里吴京的演技,这事儿嘛,挺有意思的。毕竟他这回挑的担子不轻,演的还是个在绝望中挣扎求生的父亲,还得肩负起拯救地球的重任,这角色复杂着呢。咱们先说说吴京在这片子里最抓人眼球的地方——那股子“狠劲儿”和“韧劲儿”。他演的刘培强,不是那种油嘴滑舌、巧舌如簧的英雄,他是个糙汉子,嘴上可能不那.............
  • 回答
    《流浪地球》里那场惊心动魄的“推地球”计划,光听名字就够炸裂的。把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这颗几十亿年都在围着太阳打转的星球,硬生生从它熟悉的轨道上拽出来,再推向遥远的光年之外,简直是科幻小说里最浪漫也最疯狂的设想之一。那么,在咱们现实世界里,这事儿靠谱吗?概率有多大?我跟你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搞.............
  • 回答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里的宏大设定总是能引发人们的好奇心,特别是那一万座行星发动机同时启动的壮观景象。很多观众会想,这么巨大的力量,会不会把地球给撕裂了?尤其是在发动机启动的瞬间,那股强大的推力会怎么样呢?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个事儿。首先得明白,行星发动机可不是咱们平时见到的火箭发动机。电影里的行星发动.............
  • 回答
    《流浪地球》系列电影中,关于地球被推出太阳系后月亮的情况,虽然没有在剧情中给予极其详尽的描写,但通过影片的设定和一些蛛丝马迹,我们可以推断出月亮经历的巨大变迁。这不仅仅是月亮绕着地球转那么简单,而是整个月球系统的命运都被彻底改写了。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月球轨道的变化。电影设定地球获得了强大的行星发.............
  • 回答
    在《流浪地球》这部科幻巨制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个词:“重元素”。这个概念不仅是影片情节展开的关键,也触及了我们对宇宙深层奥秘的理解。那么,影片中的“重元素”究竟是指什么?它们又是如何在浩瀚的宇宙中诞生的呢?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科学原理和令人惊叹的宇宙演化历程呢?首先,我们要明白,在科学的语境下,“重元素.............
  • 回答
    在《流浪地球》那漫长的 2500 年地下岁月里,人类的身体为了适应这种前所未有的生存环境,必然会经历一系列深刻而剧烈的老化与变异。这不是科幻作品里为了情节需要而刻意设计的夸张,而是基于生理学和进化论逻辑推导出的必然结果。首先,我们得正视地下生存的几个核心要素:极端的环境压力、营养的单一性以及封闭的空.............
  • 回答
    《流浪地球》中那个让无数观众血脉偾张的“点燃木星”计划,听起来确实是个惊天动地的法子,但要说到它到底“真不真”,咱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得承认,这个想法太绝了,也太有“中国式智慧”了。地球要躲避太阳的膨胀,只能拼了命地跑,而且还得找个“推手”。放眼太阳系,还有啥比木星这颗巨无霸更适合的?它质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