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墓志铭更可信
第一,两盒墓志都称他为“武昌郡公”,册府元龟也是这么写的,而旧唐书作“武连郡公”,新唐书以“武连”为县非郡,改为“武连县公”。
第二,关于天象,各版史书也不统一,旧唐书:贞观初, 太白频昼见,太史占曰:“女三昌。”又有谣言:“当有女武王者。”太宗恶之。 时君羡为左武卫将军,在玄武门。太宗因武官内宴,作酒令,各言小名。君羡自称 小名“五娘子”,太宗愕然,因大笑曰:“何物女子,如此勇猛!”又以君羡封邑 及属县皆有“武”字,深恶之。册府元龟中则是贞观中出现的 ,但是太白经天的天象看记载是贞观二十二年,各版史书对不上,所以“女主武氏”更像是后面人造的谣,而且,李世民本人并不忌讳这些,有人说自己有天命他都没把人怎么样,为了一个谣言杀李君羡不太符合他本人风格。退一万步说,即使贞观时真有这个谣言且李世民忌讳这个,他为何放着后宫里姓武的女人不杀去杀一个小名里带“五”的李君羡?这也不合乎逻辑。
第三,墓志作于武周时期,且不是官方写的,如果李君羡是被冤杀,他的子孙后代再给他写墓志时没必要替李唐皇帝李世民隐晦,这不合逻辑。而且,通篇也没夸一句为他“平反”的大周女皇武则天,也不符合情理。
第四,根据墓志他更像病死的,有一句“李八百之神仙,龙芝莫验”,个人理解是,他病了神仙都救不回来。
以及二凤别惹我是有毛病吗?天天关注我你不累吗?大过年的,先把脑子里的水控一下。
由于墓志要为墓主人讳,所以坐罪处死的人墓志里一般不会写明墓主是犯了什么事被怎样杀的,只会一笔带过。更别说李君羡这种出于谶语而被“冤杀”的,更丢人。所以墓志里李君羡的死法与两唐书、资治通鉴算不上是有冲突。
当然了这也不能说明“女主武王”的谶语就是真的。
先不论那些个没传到李世民耳朵里的谣言(比如袁天罡在武后小时候给她相面时说的她当做天子,这要让唐太宗知道了直接完蛋。),单说让旧唐书里太宗“恶之”的“女三昌”、“当有女武王者”,把限制条件说得很明白了——女的,跟“武”字有关。
谁的第一反应都应该是姓武的女人吧??
太宗后宫里那么大一个活的武才人他看不到??
为什么要七拐八拐地针对一个性别对不上、姓氏也对不上的路人甲?
我没说这是武后给自己脸上贴金硬扯的啊,谶语这种东西很玄的,谁也说不清是怎么回事,你杠就是你对。
还有武后粉掺和进来了?果然是有粉丝滤镜哈,连基本逻辑都不讲了。
既然女主武氏的传言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甚至会让李世民“开心”,那他为什么要“恶之”?为什么要连扯得上一咪咪关系的李君羡都要杀?
懂了,如果正主是女人的话就不能杀,甚至是好兆头。但男人只要扯得上一丁点关系就必须要死。
果然田园女权笔下的太宗都成女权急先锋了哈哈哈哈。
又来了又来了,果然只有武后粉才能腆着个大脸说连唐太宗这样的雄主都怕她家主子将来要当皇帝的语言,也是,毕竟连太宗也只配给咱们三代以来唯此一人的武大帝提鞋嘛。
在说别人看半拉史书的时候麻烦贴一下正史记载,不要觉得自己水平比谁都高了浓缩出个“陛下子孙,或有遗类”,免得落人口实。
《旧唐书 袁天罡传》:则天初在襁褓,天纲来至第中,谓其母曰:“唯夫人骨法,必生贵子。”乃召诸子,令天纲相之。见元庆、元爽曰:“此二子皆保家之主,官可至三品。”见韩国夫人曰:“此女亦大贵,然不利其夫。”乳母时抱则天,衣男子之服,天纲曰:“此郎君子神色爽彻,不可易知,试令行看。”于是步于床前,仍令举目,天纲大惊曰:“此郎君子龙睛凤颈,贵人之极也。”更转侧视之,又惊曰:“必若是女,实不可窥测,后当为天下之主矣!”
《旧唐书 李淳风传》:初,太宗之世有《秘记》云:“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宗尝密召淳风以访其事,淳风曰:“臣据象推算,其兆已成。然其人已生,在陛下宫内,从今不逾三十年,当有天下,诛杀唐氏子孙歼尽。”帝曰:“疑似者尽杀之,如何?”淳风曰:“天之所命,必无禳避之理。王者不死,多恐枉及无辜。且据上象,今已成,复在宫内,已是陛下眷属。更三十年,又当衰老,老则仁慈,虽受终易姓。其于陛下子孙,或不甚损。今若杀之,即当复生,少壮严毒,杀之立雠。若如此,即杀戮陛下子孙,必无遗类。”太宗然竟善其言而止。
是什么让袁天罡冒天下之大不韪说出襁褓女婴将来当为天下主这样大不敬的话?传出去是他能活还是武后能活还是武家全家能活?
瞅这记载,就差把武后要做天子刻在她脑门子上了,骗傻子呢?
唐太宗一代英主能让你一句“即当复生”吓到不敢杀人?
忘了忘了,武大帝在位年间那么多祥瑞出世,连老天爷都觉得武大帝当皇帝是天命所归,太宗一个小小凡人又算个屁呢是吧?
这不完了,武后自己给自己找的预言都自相矛盾,一边让李淳风给太宗说女主武氏的天命是改变不了的,另一方面又让李世民各种猜忌乃至异常牵强地杀掉了李君羡。
所以太宗到底是想顺天命还是逆天命?李君羡因“女主武氏”的谶语而死的可能性又是多少?
看过墓志了,来答一下。
虽然旧唐书也神叨叨的记了女主武王的预言,但是在对于李君羡的死上它一样写了“会御史奏君羡与妖人员道信潜相谋结,将为不轨, 遂下诏诛之。”李君羡是因为御史参他图谋不轨,才被李世民杀的。也就是说即便史书想搞什么天命预言,但史书也从来没说过李君羡没犯罪,不该死。
而李君羡的墓志更是完全不提他是冤死,反而是把他写作正常病故(不谓郑辰巳之年岁,鹤板将迎,李八百之神仙,龙芝莫验)。考虑到李君羡墓志是他儿子找人写的,且写于武则天已经称帝改周的时期,作为武周的官员且父亲还受到武周的追赠,实在没有什么理由需要去帮忙唐太宗隐诲父亲死亡的事情,以唐朝墓志一贯死者为大爱贴金的写作风格,李君羡墓志的写法说明在李君羡儿子观念里李君羡没有什么冤情要诉。
那么这样一来墓志与史书就有了出入,当然墓志写正常死亡而史书写被诛杀,是很多人都存在的情况。但必须要注意官方书写墓志和有家人干涉的墓志是不一样的,被皇帝杀了皇帝下令收葬刻墓志,书写墓志的人出于皇权的干预会刻意隐诲或者直写其罪。但是后代自主写的墓志,没有官方监督干预,它是没必要刻意隐诲什么的。如果说李君羡真是有极大冤屈,在武周为他平反且有追赠的情况下,后代完全可以借此机会在墓志上为李君羡平反,但墓志却呈现出或者说想营造李君羡正常死亡的意思。这就说明要么家人觉得李君羡死亡虽不正常但是是依法伏诛,所以往正常死亡方向写反而是对死者的一种为尊者讳,不言父过。要么就是李君羡确实正常死亡而不是史书所写的被杀。
不管如何墓志的出土给李君羡之死提供了新的方向。其实认为李君羡的死和女主武王预言是后世故意穿凿附会的观点古已有之,学界也有论文,李君羡墓志一定程度上为这一观点提供了佐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