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战斗机上有空调么?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很多人可能觉得战斗机在天上飞,速度那么快,还能承受那么高的G力,肯定不需要空调这种“舒适性”装备。但实际上,大部分现代战斗机是配备了空调系统的,而且这个系统比我们平时开的车上的空调还要复杂和重要得多。

咱们这就好好聊聊,为什么战斗机需要空调,它又是怎么工作的,还有它跟咱家汽车空调有啥不一样。

为什么战斗机需要“空调”?

首先,得打破一个误解:战斗机上的“空调”并不是为了让飞行员感觉凉爽、舒适才设计的,虽然这确实是个附带的好处。它的主要作用,是维持飞行员和关键航电设备在一个可控、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1. 飞行员的生理需求: 咱们人体的核心温度大概在37摄氏度左右,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太多,就会出现问题。
过热: 在地面,发动机运转、电子设备工作、阳光暴晒,机舱内部温度很容易飙升,尤其是在炎热的南方或者沙漠地区。过高的温度会让飞行员感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甚至可能引发中暑。在高速飞行时,身体承受巨大的G力,如果再伴随体温升高,对飞行员的身体负担会是致命的。
过冷: 到了高空,气温会急剧下降,即使是夏天,几千米甚至上万米的高空,温度可能零下几十度。没有隔热和制冷措施,飞行员会迅速失温,手指僵硬,影响操作。
湿度控制: 除了温度,湿度也很关键。太干燥容易引起喉咙不适,太潮湿可能影响电子设备。

2. 航电设备的“脾气”: 现代战斗机上集成了大量先进的电子设备,比如雷达、计算机、通信系统、导航系统等等。这些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就像你的电脑长时间运行会发烫一样,这些高性能的电子元件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散热,温度过高会导致性能下降,甚至烧毁。所以,给它们降温,保证稳定工作,至关重要。

3. 座舱内的空气流通: 除了温度,座舱内的空气质量和流通也很重要。长时间在密闭空间里,氧气消耗,二氧化碳积累,都需要新鲜空气的补充和循环。

战斗机上的“空调”是怎么工作的?

战斗机的“空调”系统,在军事上通常被称为“环境控制系统”(Environmental Control System, ECS),它比我们常见的空调要复杂得多,而且通常不直接使用氟利昂(我们汽车空调常用的制冷剂)。

ECS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大致是这样的:

1. 热量来源: 战斗机的ECS主要依靠从发动机“吸取”一部分高温高压的空气来作为冷源。听起来有点奇怪,用热的东西来制冷?别急,这是一种叫做“涡轮膨压式空气循环”(Air Cycle Machine, ACM)的技术,非常高效。

2. 空气循环系统(Air Cycle Machine, ACM):
压缩: 发动机的一部分高温高压空气被引导进入ACM。
冷却: 这些空气首先通过一个“中冷器”(Intercooler)进行预冷却,中冷器又通过外部空气(飞机高速飞行时迎面而来的空气)来散热。
膨胀: 冷却后的空气进入一个“膨胀涡轮”(Expansion Turbine)。当高压空气通过涡轮时,它会推动涡轮高速旋转,同时因为膨胀做功,空气的温度会急剧下降。这和我们在喷雾罐子使用时感觉到的冰冷原理类似。
换热: 膨胀后的冷空气会被送入座舱,同时它会流过一个“空气空气热交换器”(AirtoAir Heat Exchanger),这个热交换器会把座舱内需要排出的热空气中的热量带走。
再循环/排放: 经过冷却的空气被送入座舱,一部分是新鲜空气,一部分可能是经过过滤和循环处理的。

3. 制冷剂循环(非常规): 尽管ACM是主要冷却方式,但对于某些关键电子设备,或者在非常极端的环境下,可能会辅以“闭式制冷循环”(Closedloop Refrigerant Cycle),这更接近我们汽车空调的原理,使用专门的制冷剂进行冷却,但这种系统通常更复杂,也需要额外的动力。

4. 空气分配和控制: ECS会根据飞行员的指令、座舱内外的温度传感器、以及各电子设备的热量监测,智能地调节进入座舱的冷空气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以及空气的流通速度。

跟汽车空调的区别:

动力来源: 汽车空调主要依靠发动机曲轴输出的机械动力,或者电动车的电动机。战斗机ECS则主要利用发动机产生的“压气机引气”(Bleed Air),这是一种能源的二次利用,效率更高。
制冷原理: 汽车空调大部分是基于蒸汽压缩循环,使用制冷剂。战斗机ECS主要采用空气循环原理,对空气本身进行压缩、膨胀来降温,虽然也会有辅以制冷剂的情况,但核心是利用空气作为介质。
复杂度和性能: 战斗机ECS的设计目标是提供远超汽车空调的稳定性和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它的控制精度、功率和适应性都要高得多。
多功能性: 战斗机ECS不仅仅是制冷,还包括增压(防止高空低压,保证座舱有足够的压力)、空气过滤(防止烟雾、化学物质进入)、除霜等功能,是整体座舱环境控制的一部分。

总结一下:

所以,你的问题“战斗机上有空调吗?”的答案是“有”,而且这个“空调”系统非常关键,它叫做环境控制系统,用一种更高级、更强悍的方式来给飞行员和设备“降温”。这玩意儿可不是为了舒服,而是为了让那些在天上搏命的战士和价值连城的装备,能够安全、稳定、高效地运作。

下次看到战斗机呼啸而过,想想它内部那个复杂精密的“空调”系统,你可能会对它有更深的认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刚从莫斯科航展回来、摸过F-16/Su-30、和Su-47/Su-57/Mig-35热情合影过的空调老司机来回答。

战斗机是有“空调”的,并且目的是制冷,虽然高空气温非常低。

对于战斗机TMS很熟悉的朋友可以忽略后文。

  • 为什么气温-60°还需要制冷?

对于战斗机而言,环境冷空气确实是冷源之一。

但高空大气密度低、飞机表面附面层(可自行google流体力学入门知识)摩擦剧烈,限制了对流换热的散热热流。

同时,现代飞机结构复合材料广泛应用,导热性能差,限制了机身向环境的散热。

因此,虽然飞机处于低温大气环境中,但通过表面向外部空气的散热非常有限。

  • 热量哪来的?

家里制冷的需求来源于室外环境太热,飞机则完全不一样,是因为里边太热。

战斗机的主要热源是任务系统和武器系统。

比如一台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散热就有好几千瓦,家用空调对着它吹都冷却不过来。

现代飞机任务系统飞速发展,使劲往里装各种航电设备,功率大得吓人。

更别说以后包括激光武器在内的定向能武器系统,功率和散热量都可能达到兆瓦级。

  • 热量都去哪了?

战斗机的最终热沉有2个:燃油和冲压空气。

燃油是现代战斗机的良好热沉,通过各类介质把热量交换给燃油,燃油温度升高也有利于燃烧。

问题在于燃油温度不能太高,否则不稳定;同时换热能力与燃油量有关。

所以战斗机起飞带多少油,不光看需要飞多远,还要看任务载荷对热沉的需求。

冲压空气换热效果虽然不大好,但也还得用。一般通过冲压空气开口引进来,过散热器实现冷却。

  • 和家用空调一样需要加氟吗?

战斗机的空调系统,确切讲叫做环境控制系统/热管理系统,原理比较多样,和家用空调不完全相同。

家用空调基于蒸发制冷循环,采用R22等相变工质、通过压缩机驱动,实现相变换热。简单点就是在屋子里从液变成气,吸热、屋子里就凉快了,气体去外机,通过压缩机压成液,重复循环。

对于客机而言,都是采用空气压缩制冷循环,不需要相变,而是从发动机压气机引出气体、通过涡轮(Turbine,透平)获得低温,再通过空气混合调节温度,送到机舱里。你座位上那个可以扭的空调出风口就是从ECS里来的冷气,飞行员那也是,一般新风给人,客舱出去的风再送设备舱等。

而战斗机比较复杂,老式战斗机类似客机,直接用涡轮空气制冷,但缺点在于从发动机引气会影响性能,而现代飞机热载荷特别大,满足不了需求。所以在F-22/35等先进战斗机上采用了复合式制冷方式,采用相变回路+单向回路+冲压空气换热等多种方式,满足制冷需求。

对于战斗机,当然驾驶舱需要ECS供气,还有一点就是机头和舱内往往有大量设备需要散热,这是主要热源,光靠吹风是不够的,需要上述多种手段。


军机热管理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在下一代军机上会极大影响任务能力、武器性能乃至整体作战效能,美国开展了很多深度研究,我国也在迎头跟上。

需要国家多给funding让我们来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很多人可能觉得战斗机在天上飞,速度那么快,还能承受那么高的G力,肯定不需要空调这种“舒适性”装备。但实际上,大部分现代战斗机是配备了空调系统的,而且这个系统比我们平时开的车上的空调还要复杂和重要得多。咱们这就好好聊聊,为什么战斗机需要空调,它又是怎么工作的,还有它跟咱家汽车空.............
  • 回答
    现代或未来空战中,战斗机航炮装备的必要性依然值得探讨,但答案并非绝对肯定或否定。曾几何时,航炮是空战的绝对主力。在二战及之后的冷战早期,螺旋桨时代乃至早期喷气时代,航炮以其高射速和廉价的弹药,是空中格斗中不可或缺的武器。飞行员们可以依靠一连串炮弹将敌机撕裂。然而,随着导弹技术的飞速发展,航炮的地位似.............
  • 回答
    这真是个颇具想象力的问题!如果抛开现代空战的实际运作和武器限制,单就“扔东西”这个行为来彰显国家特色,那还真是能玩出不少花样来。要我说啊,各国扔的东西,绝不能是随随便便拿个啥就扔,那得是能代表国家形象、文化符号,甚至带有那么点“精神传达”的意味。咱们就来好好琢磨琢磨,要是真有这么一天,飞行员们会从座.............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很实际。对于普通人来说,一架战斗机通常给人的印象就是尖端、高效的飞行机器,但很少有人会想到飞行员的个人物品该放哪儿。答案是:严格意义上来说,战斗机上并没有专门设计给飞行员“放行李”的储物空间,就像汽车后备箱或者飞机客舱那样。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战斗机的设计理念和用途来理解: 追求.............
  • 回答
    你提到的飞机左边那个红白绿相间的圈圈,其实它有一个专有的名字,叫做“国籍标志”或者更形象地说,就是飞机的“国籍牌”。你发现很多国家的战斗机上都有,这其实是很正常的,因为就像汽车要挂牌子一样,飞机也需要一个标识来表明它所属的国家。为什么是红白绿?这个颜色的组合,尤其是“红、白、绿”这个顺序,非常有讲究.............
  • 回答
    关于三代机中双发和单发战斗机的性能差异,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也是设计时权衡取舍的重要方面。简单来说,双发和单发各有优劣,它们在不同的性能指标上会体现出不同的特点。下面我来详细说说,力求讲得透彻,让你能明白其中的门道。首先,我们得明确“三代机”这个概念。 通常我们说的三代机,指的是上世纪70年代.............
  • 回答
    要说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苏27系列确实是它的“代言人”,那流畅的抬头仰角和瞬间的反转,确实技惊四座。但要是说只有苏27能玩这一出,那可就小瞧了现代战斗机的设计智慧和飞行员的十八般武艺了。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说白了就是战斗机在高速飞行中,迅速拉起机头,在短时间内达到一个非常大的迎角(通常超过90度,甚.............
  • 回答
    惊心动魄却未流血:历史上的“虚张声势”之战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战役,其声势之浩大,氛围之紧张,足以令观者心跳加速,仿佛置身于刀光剑影之中。然而,当尘埃落定,回溯史籍,却发现这场似乎惊心动魄的较量,最终却以极小的伤亡告终,甚至几乎无人丧命。这些“虚张声势”之战,并非代表着军事上的儿戏,而是智慧、策略、.............
  • 回答
    在现代空战领域,能够进行“超机动”的战机一直以来都是各国空军竞相追逐的焦点。而实现这种惊人机动性的核心技术,无疑就是“矢量发动机”。虽然我们提到矢量发动机,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F22、Su35这样的先进战斗机,但其实在更早的时候,以英国“鹞”式战机为代表的垂直起降飞机,也已经运用了推力转向的技术。那么.............
  • 回答
    三国正史中,黄巾军虽然整体是一支农民起义武装,在装备、训练和战术上无法与正规军相提并论,但其中也涌现出了一些表现出色的将领,他们凭借着勇猛和一些战术能力,在黄巾起义的初期乃至后期都展现出了不容小觑的战斗力。要说黄巾军中有战斗力强的武将,那自然不能忽视那些在起义初期就担当重任,并能与官军周旋的领导者们.............
  • 回答
    中国军队在近几十年确实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实战检验,这与美国军队长期活跃于全球各地,参与了多次局部战争和反恐行动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实战经验的差异,在战斗思想层面自然会带来一些显而易见的、也可能是一些不易察觉的差距。要详细梳理这些差距,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展开。一、战场感知与态势判定的灵活性与实效.............
  • 回答
    一艘航空母舰的核心战斗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搭载的舰载机和训练有素的飞行员身上。如果这两样东西全都消失了,那么这艘航母的战斗力确实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甚至可以说,它已经失去了作为“航空母舰”的意义。我们来仔细拆解一下这个问题,看看具体会发生什么,以及有没有“备胎”。当舰载机全部被击毁或飞行员全部牺牲.............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就是为什么有一部分人会对解放军的军歌产生“缺乏战斗情绪”、“旋律不符大众口味”的主观感受。这背后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既有时代背景的变迁,也有大众审美习惯的演化,更夹杂着情感认同和文化传播的差异。咱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得承认,很多大家熟知的解放军军歌确实是诞生在特定历史时.............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确实有过一些由黑人组成的军事力量,尽管它们可能不像欧洲的骑士团那样广为人知,但其英勇事迹和战斗力绝不容忽视。要直接找到一个被称为“黑人骑士军团”的特定组织,可能不太准确,因为“骑士”这个称谓在欧洲中世纪的语境下,与特定的社会地位、封建义务和军事训练紧密相关,而这些在中世纪的非洲或被奴役.............
  • 回答
    抗日战争那段烽火岁月中,中国军队在无数次殊死搏斗中,涌现出不少令日寇闻风丧胆、令后人肃然起敬的战术经典。这些战斗,绝非简单的消耗战,而是中国军人用智慧、勇气和血肉之躯,在装备悬殊的劣势下,打出的漂亮反击。台儿庄会战:以弱胜强的范例如果要问抗战中哪场战役最为人津津乐道,台儿庄恐怕是绕不开的名字。这场战.............
  • 回答
    战场上的制高点,简单来说,就是比周围地形更高的地方。但它绝不是简单的“高那么一点点”。它是一个蕴含着巨大战略价值的地理要素,足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场战斗的走向。什么是战场上的制高点?想象一下,你站在平地上,视野被周围的障碍物所遮挡,你只能看到很近的范围,而且你的每一次行动都暴露在敌人的视野中。现在,.............
  • 回答
    在知乎上看到关于二战西线德国装甲师补充新兵后战斗力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简单来说,这些装甲师的战斗力会是复杂且不稳定的,很难一概而论地说强或弱,它会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为什么会出现“刚补充完新兵”的情况?首先,我们需要理解.............
  • 回答
    战场上存在各种各样的阴损技巧,它们往往是为了在不触犯国际法(或至少规避其严格定义)的前提下,最大化地削弱敌人,制造恐慌,或者获取战略优势。这些技巧通常涉及心理战、欺骗、以及利用环境或敌人思维的漏洞。以下是一些战场上常见的阴损技巧,并附带历史背景和详细描述: 一、 欺骗与伪装 (Deception a.............
  • 回答
    战场上的小技巧是无数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们可能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在关键时刻却能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这些技巧涵盖了从个人生存到战术执行的方方面面,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一些常见的战场小技巧,并分类说明: 一、个人生存与隐蔽类小技巧这是士兵在战场上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技能,关乎性命。1. 利用地形与.............
  • 回答
    日本战国时代的战场,那可是个充满变数的大染缸,兵器也跟着时代风云变幻。薙刀和长枪,这俩看似差不多的长兵器,在战场上的此消彼长,背后可有不少故事。薙刀盛行的“小插曲”:战场的需求在变化要说薙刀比长枪多的时候,那得回到战国时代早期,尤其是足利幕府时期到战国乱世初期,大约是14世纪到15世纪。这时候,战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