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已经是整个非洲大陆上,在国际社会知名度最高、存在感最强的国家了。
从一百多年前可歌可泣“布尔战争”,到上世纪末终结种族隔离制度,建成种族平等的新国家,都在世界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个盛产黄金和钻石的国度,多年以来也一直是非洲经济最发达、国民收入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2019年,5600万人口的南非,年度gdp总量达到3713亿美元,非洲第二名,全球第35名,仅次于2亿人口的尼日利亚(4419亿美元)。
2010年,南非更被代表21世纪新兴市场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吸收为新的成员国,从此成为“金砖五国”之一,足可见国际社会对其影响力的充分认可。
南非的首都茨瓦内,原名比勒陀利亚,是国家的政治决策中心,而更具知名度的,无疑是两大都会:约翰内斯堡(Johannesburg),国家第一大城市,世界闻名的“黄金之城”,经济、政治、文化、旅游中心。
开普敦(Cape Town),国家第二大城市,立法首都,国会和许多政府部门所在地,这座城市就坐落于好望角的北端,西临大西洋,南临印度洋,背山面海,居两洋之会,也是南非历史上最古老的城市。
这里的冬季是每年5月至8月,大量的雨水自大西洋到来,降水极多,气候湿冷,平均最低温度7℃。夏季是每年11月至次年2月,气候温暖而干燥,平均气温26℃。冬暖夏凉的适宜气候,时有南大西洋高压脊的强风吹至,令空气日常保持清新怡人。
奇瑰的自然景观和渊远留长的人文景观相映其辉,令之成为国际知名的观光、旅游和疗养盛地。
近日,一款新的旅行记录片《阔境人生》,第一集就把始发地点定在了这里:【溯源海岸线,魅力开普敦】。
在这个融合现代文明与古老野性的城市,体味包容与创新交织的独特魅力。
公元17世纪初,正是“海上马车夫”荷兰人环游七海的时代,海员们在被称为“好望角”的开普半岛,选中了这个可同时停泊数十艘深水海轮的天然良港。
长期远洋航行,需要新鲜的水果蔬菜补给,预防败血症,因此,他们就在这里靠岸登陆,建起一个种植蔬菜花果的园圃,之后,以此为中心,不断拓展基地,又从遥远的欧洲运来各种建筑材料,植物花卉,历时数十年辛苦,到公元1652年,建成了这座极具欧洲风格的近代城市。
此后几百年时间里,开普敦一直是来往于两大洋的各国船只最重要的中途补给基地。为了补给商船的需要,这些荷兰移民不断向非洲内陆扩张,圈占土地,开垦耕作,他们的后裔因此被称为“布尔人”(Boer,意为“农民”),就这样形成了整个南部非洲最大的欧裔民族。
18世纪末,法军侵入荷兰本土,令其成为自己附庸国,英国趁机夺占了荷兰的众多海外殖民地,也包括开普敦及其附近区域在内。拿破仑战争后的维也纳和会,英国向复国的荷兰王国支付600万镑的补偿金,从此正式将这片土地据为己有。
大量英国移民来到开普敦,同时又废除了布尔人农场主占据、开发新土地的权利。布尔人只好赶着牛车,向南非内陆进行大迁徙,建立了许多新的移民据点,于1849年合并为德兰士瓦共和国,定都比勒陀利亚。另一部分布尔人于1854年建立了奥兰治自由邦,并双双在与英国人的小范围冲突后,实现了得其承认的有限独立。
然而,当1884年,在德兰士瓦发现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威特沃特斯兰德金矿,并在当地兴建约翰内斯堡后,英国与其关系迅速恶化。1899年,布尔战争爆发,战争初期,德兰士瓦和奥兰治军以灵活战术连战连捷,尼科尔森峡谷之战、科伦索之战等战役,合计歼灭英军6000余人,一度震惊世界,令君临七海的“日不落帝国”颜面大失。
英国人从本土和各殖民地调集了22万大军,采取了焚毁农场,碉堡战术,焦土政策,并对当地所有布尔居民,不分妇孺老幼均抓进集中营等等严酷措施,终于灭亡了这两个布尔人小国。
整个战争期间,共有近三万布尔平民,包括1600多名老人,4000多名妇女,2.2万惨死集中营中,令国际社会一片哗然,也令大英帝国的国家形象一落千丈。
为平息国际社会众怒,战后英国不得不尽量安抚布尔人,成了新的“南非联邦”,赋予其广泛自治权。此时整个南非土生土长的布尔人已达到60万人,数量大大超过了英裔移民。经历了残酷战争后,他们同仇敌忾,形成了统一的民族意识,在1910年的首次普选中大获全胜,从此一直执掌着南非联邦的自治政府,并在二战后的1961年,实现了国家独立,同时经济维持了多年的迅猛发展。
作为当今世界五大矿产资源国之一,南非的铂、铬、黄金、钒、锰、锆、钛、铀、铅、锑、磷酸盐等,都位居世界前五位,煤、锌、铜等矿产位居世界前十位,黄金、钻石生产量近百年来都一直居世界首位,钻石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7%。矿业和制造业也一直是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在深井采矿技术上,也研发至国际领先水平。
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南非当局更一度宣称,本国国民收入已迈入发达国家的门槛。
当然,不可忽视的是,另一方面,这亦是长期以来,南非以立法和行政手段,对占人口多数的黑人推行种族隔离政策为前提,而当时对国民收入的统计,也只包括了欧洲后裔白人,所以此时所谓“南非是发达国家”的定义,仍是十分片面的。
到了1980年之后,随着种族隔离制度为国际社会一致唾弃,国际制裁愈发严苛,加上国际黄金价格疯狂下跌,南非经济也陷入多年停滞,越来越难以为继。本国黑人的不断觉醒和抗争,终于,1994年,最后一任白人总统德克勒克,选择和黑人领袖曼德拉和解,达成历史性的决议,废止了种族隔离政策,立法保障包括黑人在内的所有公民权益。
此后,南非终于摆脱了之前持续十余年的经济停滞状况,开启了新一轮经济迅速扩张期(1994年~2004年,南非经济年均增长3%,2005—2007年,年均增长超过5%),并通过2010年,成功举办非洲大陆的首次世界杯足球赛,极大拉动了当地旅游业,每年到这里游览的外国游客,多达八九百万人次。
至于长期以来,在中文互联网流传的「南非从发达国家堕落为发展中国家」「曼德拉和黑人政府治国无能,毁了南非」「南非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能逃走的都逃了」等等,基本是一叶障目的欺人之谈。
结束种族隔离制度后,确实有大量失去此前特权的中上层白人(主要是英国后裔),选择离开南非,移民至其他英联邦国家,加上新政府给了大量长居、滞留南非的黑人劳工以公民权,令南非白人人口比例从约30%下降到约20%。
然而正因为他们的离开,反而让很多中下层白人(主要是布尔人、荷兰后裔),因为此前接受了更好的教育,反而更容易凭才能脱颖而出,成为了新的社会成功人士,至今依旧掌握着国家的大半财富和经济命脉。
由黑人首脑主导、大量白人公务员任职的南非政府,努力提高黑人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的一系列举措,或许有些急于求成,也确实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但这正是对黑人过去几百年来一直被压迫待遇、所必不可少的补偿。
正是这些举措,才尽可能弥合了南非已经撕裂数百年的种群分歧,在没有经过流血纷争的前提下,维持了国家二十多年的和平和安定,对比其他很多国家的民族冲突、战火纷飞、民不聊生,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不小的奇迹。
因此,作为缔造了新南非的首任总统曼德拉、副总统德克勒克,都不愧是胸襟广阔、目光高远,真正为这片土地、这个国家的长远前途而奋斗的杰出政治家。
此前貌似“发达”、"成功”的旧南非,只是白人奴役黑人,一大半国民毫无权益可言的国度,而现在不断发展中的新南非,才真正代表着最广大国民的利益。
而在2010年12月,“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之所以吸收南非加入,也正是因为实现民族和解后的南非,对其他各个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都具有极强的辐射效应:彼此地缘接近;风俗相通,南非公司在这些国家的投资,信息快捷、交易成本低。
因此,世界各国对非洲大陆的投资和贸易能通过南非中转,回报率将显著提高,进一步提升了代表性和影响力。
南非的经济发展,也令世界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多元化。世界各国彼此加强协调、携手合作,是正当其时,大势所趋。
而当初布尔人最早建立的据点,浓缩了南非五百年历史的一个花园,至今还居于开普敦的市中心,得到很好的保护,任由各国游客游览,自由生长的动植物成为了它如今的真正主人。这也体现着新南非人正视历史与文明的豁达心态:
布尔人的先祖从郁金香的故乡,远隔万里漂洋过海,在非洲大陆的最南端,筚路蓝缕,劈山填海,落地生根。他们自己同样是这片大陆土生土长,繁衍生息了数百年。
开普敦作为他们营建的第一座城市,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开普敦城堡、大教堂、钟楼、国会大厦、美术馆、公共图书馆、国家植物园、天文台、开普敦大学……依次建成,并与非洲大陆的古老特色融合为一,令这个次生文明呈现出了多元特性的人文景观。
而代表新南非的非洲当代艺术博物馆,
更云集了非洲大陆的最优秀现代艺术家,用最先锋的方式挥洒自如,拓展不凡独到的人生。
在开普敦,游客可以品尝到各种丰盛的欧式餐饮,以及当地特产的葡萄酒,非洲烤肉、鸵鸟肉排,同时又能带回当地人制作的彩绘鸵鸟蛋、牙雕木刻等非洲特色工艺品,为这段短暂的非洲之旅留作美好的纪念。
更能从别具一格的海景山色中,享受前所未有的全新体验,体会异国他乡极具特色的文化传承与守护天地之责。
我的看法正好相反,南非并没有被列入发达国家,以前也不是。OECD、IMF和世界银行都没有将南非列为高收入经济体。
世界银行的历史数据也查得到,1987年设立“高收入国家”标准时,人均收入的达标标准是6000美元,现在已经提高到了12376美元。而南非的人均收入在80年代的最高点仅为2880美元,历史最高点(2012年)则为7570美元,也就是说南非始终未越过世界银行“高收入国家”的标准。
而世界银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已经算是比较松的了,俄罗斯、巴西、阿根廷都曾被世界银行列入高收入国家,后来又降级。
而存在感方面我认为南非并不弱,这里举三个方面:
首先,名人方面,曼德拉的影响力就不用说了,马斯克其实也是南非土生土长的,他是在上完高中之后才去的美国,只是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一点,此外查理兹·塞隆也是得过奥斯卡的世界级女影星。
其次,放在非洲大陆而言,南非国力确实是很突出的,甚至想到非洲的国家可能很多人第一个就会想到埃及和南非。事实上南非也确实是非洲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尼日利亚,但是人均收入和科技、制造业实力、基础设施建设都比尼日利亚高出一个档次。
第三,南非至少有两次成为全世界的焦点,一次是废除种族隔离,一次是2010年南非世界杯,就是西班牙在震耳欲聋的呜呜祖拉声中和刘建宏的“球进啦进啦进啦进啦进啦”的喊声中问鼎大力神杯的那一届,虽然有10年了,但也没过去很久。
当时国际足联是采取的各大洲轮流主办世界杯的政策,2010年必须在非洲主办,但也只有一个名额,最后南非获得14票当选,其余竞选国除摩洛哥获10票之外,均未获选票,由此也可以看出南非在非洲的软实力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