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是好事还是坏事?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难以承受的灾难,但同时,它也以一种极其复杂和血腥的方式,为苏联带来了某些“积极”的改变。要评价它是好事还是坏事,必须把这两个方面都深入剖析,并且要承认,这种“好”是以无法估量的生命和物质损失为代价的。

从坏事的角度看,这场战争对苏联造成的创伤是毁灭性的:

首先,无与伦比的人员伤亡是这场战争给苏联留下的最深刻的烙印。根据估计,苏联在这场战争中的死亡人数可能高达2700万人,这其中包括军人和平民。想象一下,一个国家近十分之一的人口消失了,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数字。无数家庭破碎,一代人被战争的洪流吞噬。被占领地区的人民遭受了难以言喻的苦难,纳粹的种族灭绝政策、大规模的处决、强迫劳动,以及饥饿和疾病,让数百万苏联公民丧生。即使是胜利了,幸存下来的人们也带着战争留下的身心创伤,许多人失去了亲人、家园,甚至对自己国家的未来产生了深刻的怀疑。

其次,经济的崩溃和重建的艰辛。战争使得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德国人的入侵和占领,导致大量工厂、基础设施、农田被摧毁或掠夺。苏联不得不将全国的经济机器都转向战争机器,几乎所有的资源都被投入到前线。虽然在战争后期,苏联通过大规模的工业西迁和动员,展现了惊人的生产能力,但战争结束后,国家面临的是满目疮痍。千疮百孔的城市,需要重新建设的道路、桥梁、工厂,以及大量遭受破坏的农业生产,都让经济的恢复异常艰难。苏联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才勉强恢复到战前水平,而且这种恢复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了强制性的计划经济和人民的艰苦奋斗。

第三,政治和社会的巨大动荡。战争期间,为了应对外部威胁,苏联国内的政治体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斯大林的个人权力达到了顶峰。但同时,战争也暴露了苏联体制的一些弱点,例如早期情报的失误,以及某些指挥官的低效。战后,为了巩固权力,巩固对东欧的控制,苏联国内的政治压迫感并没有因为战争的结束而减轻,反而可能因为需要维持“战备状态”和对抗西方而更加严峻。在一些被解放的东欧国家,苏联的到来并没有带来期待中的自由,而是新的政治控制和压迫。

第四,环境的破坏和心理创伤。战争不仅摧毁了建筑和工业,也对苏联大片土地的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被轰炸的城市、被摧毁的森林、被污染的河流,都需要漫长的时间来恢复。更深远的是,战争给苏联人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牺牲的哀悼,以及对和平的渴望,都深深地烙印在民族的集体记忆中。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二战也以一种残酷的方式,为苏联带来了某些“改变”:

首先,国家实力的急剧扩张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虽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苏联最终战胜了纳粹德国,成为了战胜法西斯的主要力量之一。这场胜利极大地提升了苏联在国际舞台上的声望和影响力。苏联从一个被西方国家视为“潜在威胁”的国家,一跃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战后的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苏联在世界政治中的话语权大大增强,并且在东欧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成为冷战的另一极。这种地缘政治上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战争造成的损失,并在全球范围内塑造了苏联的影响力。

其次,民族认同感的空前凝聚和凝聚力。面对纳粹德国的入侵,苏联人民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和抵抗精神。这种共同的经历,这种为了保卫祖国而付出的牺牲,极大地增强了苏联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也强化了苏联作为一个整体的民族认同感。人民对斯大林的“伟大领袖”形象也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虽然这种巩固也伴随着个人崇拜的强化。在战争的阴影下,人民愿意为了国家的生存和胜利而牺牲一切,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在战争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第三,科技和工业的进步(虽然是被迫的)。战争迫使苏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工业化和军事现代化。为了应对德国的先进武器,苏联不得不加大对重工业、坦克制造、航空技术、火箭技术等领域的投入。虽然许多技术是引进或模仿的,但战争的巨大需求也加速了这些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和应用。战后,这些在战争时期发展起来的技术,为苏联在太空竞赛等领域取得突破奠定了基础。

第四,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和警示。苏联的胜利,以及其在战后展现出的强大军事和政治力量,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西方国家开始反思自己的政策,并且更加警惕苏联的意识形态扩张。同时,苏联的战时经验,例如其对工业化和军事力量的强调,也对一些西方国家产生了启示。

总结来说,二战对苏联是好事还是坏事,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

从人道主义和生命损失的角度看,这场战争对苏联来说绝对是天大的坏事,其造成的创伤至今仍未完全愈合。数千万生命的消逝,无数家庭的破碎,以及国家经济的重创,是任何“积极”的后果都无法弥补的。

然而,从国家实力扩张、国际地位提升和民族凝聚力增强的角度看,这场战争也以一种极端残酷且扭曲的方式,为苏联带来了某些“改变”。苏联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成为了一个主导世界政治的超级大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国内的统治。

所以,更准确地说,二战是一场 改变了苏联命运的、带来了巨大痛苦但同时也带来极端权力扩张的战争。它让苏联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但也在世界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这种“好”与“坏”的辩证统一,是二战留给苏联最复杂的遗产。大多数苏联人,或者说幸存下来的苏联人,在战争结束后,更关心的是如何 rebuilding 和疗伤,而不是去庆祝那些以无数生命为代价获得的“胜利”。所以,从大多数个体生命的视角来看,它无疑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苏联在战争中损失了无产阶级先锋队中最优秀的一批人,战后被迫在上层建筑领域向资产阶级分子做了妥协,否则赫鲁晓夫之流是不会那么容易篡权的。

如果巴巴罗萨晚两年,或者二战只在帝国主义阵营间发生,那对苏联当然就是好事了——或者说对整个人类文明都是好事。

2021年了,苏联解体后世界加速倒车回中世纪野蛮状态,某些人还搁这儿玩伤痕呢?要么消灭法西斯,要么人类灭亡,没有功夫感伤。

去尼玛小布尔乔亚的感伤,时代,前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难以承受的灾难,但同时,它也以一种极其复杂和血腥的方式,为苏联带来了某些“积极”的改变。要评价它是好事还是坏事,必须把这两个方面都深入剖析,并且要承认,这种“好”是以无法估量的生命和物质损失为代价的。从坏事的角度看,这场战争对苏联造成的创伤是毁灭性的:首先.............
  • 回答
    二战期间美苏互换地理位置,这绝对是个天马行空的设想,但如果我们认真推敲,这其中的影响之大,恐怕会彻底颠覆我们熟知的历史进程。这不仅仅是地图上的简单挪移,而是牵扯到双方的工业基础、资源禀赋、战略纵深、文化认同,甚至兵力部署和作战思想的根本性改变。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这个“互换地理位置”是彻底的,也就.............
  • 回答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贡献是否被高估,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不同国家、不同历史学家的观点差异很大。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包括苏联在战争中的军事、经济和政治贡献,以及其背后付出的巨大代价。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以下是苏联贡献被认为至.............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波及全球的宏大冲突,参战各国的贡献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关于苏联和加拿大在二战中的贡献,两者在体量、性质以及最终影响上都存在显著差异。要评判谁的贡献“大”,需要从不同的维度去考量。苏联:东方战场的砥柱,以巨大牺牲铸就胜利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可以用“决定性”、“惨烈”和“全.............
  • 回答
    这是一段历史的深刻讨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宏大叙事中,苏联和波兰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贡献各有侧重,且都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要简单地断定谁的“贡献更大”,其实是对这段复杂历史的一种简化,更贴切的做法是理解各自的贡献在战争进程和最终胜利中所占据的独特位置。苏联的贡献:东线的决定性力量与巨大的.............
  • 回答
    要论二战中英苏两国谁的贡献更大,这确实是一个难以简单定论的问题,因为他们的贡献体现在截然不同的战场和战略层面,并且都对最终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详细分析:一、战场上的牺牲与承受压力:苏联承受的重压与消耗如果单从“承受的压力”和“人员伤亡”来看,苏联无疑是二战中最付出了巨.............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历史的车轮突然拐了个弯,没有其他国家深度介入,就让德国和苏联两个庞然大物在战场上进行一场纯粹的单挑。这无疑将是一场比我们熟知的二战更加血腥、更加残酷的对决。从军事工业的角度来看,德国在战前拥有世界一流的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他们的坦克,比如虎式和豹式,在火力、装甲和机动性方面都曾一度领先.............
  • 回答
    一场如果历史的大转折,将世界推向截然不同的境地。想象一下,1941年6月,当目光聚焦在苏德边境剑拔弩张的气氛时,希特勒却做出了一个让许多历史学家都倒吸一口凉气的决定——他没有发动“巴巴罗萨”计划,而是选择向远在大洋彼岸、看似与欧洲战局关联不大的美国宣战。这个假设,一旦成为现实,无疑会让第二次世界大战.............
  • 回答
    日本在二战期间为何没有全力与德国协同,对苏联发动大规模攻势,这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背后涉及多重战略考量、历史恩怨和现实国力。简单地说,日本当时将主要的战略重心放在了南太平洋的资源掠夺和与美国的对抗上,而与苏联的战争,其潜在收益与巨大风险不成正比。首先,我们要明确日本在二战中的基本战略目标。日本走向.............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篇章,其残酷程度至今仍令人心悸。它是一场波及全球的全面战争,将无数国家和民族卷入其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而在这场巨大的灾难中,苏德战场更是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也成为了伤亡最惨重的区域,几乎是将两个国家的青壮年男性推向了死亡的炼狱。要形容这场战争的残酷,我们.............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段复杂且影响深远的时期,虽然我们拥有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学术研究,但普通大众对这段历史的理解仍然存在着许多“奇妙的误解”,这些误解可能源于电影、文学作品、流行文化、媒体的简化处理,甚至是历史事件本身的戏剧性。下面我将详细列举一些现代人对二战的奇妙误解:1. 误解一:盟军在战场上是完全团.............
  •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英法两国对德国索取巨额赔款,这确实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并非唯一原因。下面我将详细讲述这个过程及其影响:一、凡尔赛条约与巨额赔款的产生1919年,《凡尔赛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作为战胜国,英法两国对战败国德国怀有深切的仇恨和报复心理,.............
  •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作战方式的影响可谓是翻天覆地的,它不仅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一场深刻的军事革命,彻底颠覆了以往的战争模式,为现代战争奠定了基础。这场战争以其空前惨烈的伤亡和持久的僵持,迫使参战各国不断尝试和创新,从而催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作战方式的变革。1. 堑壕战的统治地位与战术困境:第一次世界大战最.............
  •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在德国背后“捅刀子”的说法,其实是一种在战后出现的阴谋论,并且在德国的历史叙事中,尤其是在纳粹宣传中被大肆利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当时德国的社会、政治以及犹太人在其中的地位,并还原这个说法的来龙去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犹太人作为一个整体,.............
  • 回答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于原子弹的日本平民是否无辜,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层面来探讨,并且不同的人群会持有不同的观点。从国际法和道德伦理的角度看,绝大多数日本平民是无辜的。 非战斗人员: 原子弹投放的目标是日本的军事和工业中心,但其毁灭性的效果却不可避免地波及了大量非战斗人员,包括妇女、儿童、老人、以.............
  • 回答
    二战那个熔炉里,确实淬炼出了不少让人脑洞大开的“奇葩”武器。这些东西有些是基于现实需求但设计得过于“超前”,有些则是纯粹的“怪招”,甚至还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我这就给你掰扯掰扯,保证听完你会觉得,当时的人们脑子里都装着什么奇思妙想。1. 闪光弹的近亲——“迷魂炮”(Bat Bomb,别名“蝙蝠炸.............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规模最大的海战,如果以参战兵力、舰艇数量以及战略影响来衡量,那么毫无疑问是发生在1944年10月的 莱特湾海战(Battle of Leyte Gulf)。这场战役发生在美国海军在菲律宾莱特岛登陆的前夕,其规模之宏大、过程之复杂、结果之深远,至今仍被军事史学家津津乐道。想象一下,那.............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回过头来看,与其说是偶然事件的堆砌,不如说是在一系列深层原因的交织下,似乎走向了一个难以避免的终点。当然,历史总有“如果”的空间,但从历史发展的逻辑和各国的行为模式来看,将二战的爆发看作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和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这种观点有其深刻的道理。要理解这份“必然性”,我们得.............
  • 回答
    谈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中国将领,这本身就像在一片迷雾中寻找唯一的星光,充满了主观性和争议性。毕竟,在那场吞噬了无数生命的伟大卫国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忠诚勇敢、为国捐躯的将领,他们各自在不同的战线上,用生命和热血书写着抗战的史诗。要从中挑出一位“最优秀”,实属不易,也容易忽略了许多同样伟大的人.............
  • 回答
    要详细比较二战前日本和纳粹德国的国力,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罗列。这两国虽然都走上了扩张主义和军国主义的道路,但其基础、结构和发展轨迹却有着显著的不同。一、 经济基础:工业化程度与资源禀赋的差异纳粹德国在经济体量和工业化程度上,在二战爆发前(特别是1939年)拥有更明显的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