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其必然性吗?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回过头来看,与其说是偶然事件的堆砌,不如说是在一系列深层原因的交织下,似乎走向了一个难以避免的终点。当然,历史总有“如果”的空间,但从历史发展的逻辑和各国的行为模式来看,将二战的爆发看作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和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这种观点有其深刻的道理。

要理解这份“必然性”,我们得一层层剥开那些埋藏在和平表象之下的裂痕。

首先,凡尔赛体系的扭曲与不满是战争爆发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导火索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尤其是英法,为了惩罚德国并确保自身安全,强加给德国一系列严苛的条款。这不仅仅是巨额的战争赔款,更包括了大量的领土割让、军事力量的限制以及将战争责任完全归咎于德国。

这种“胜利者全取,失败者一无所有”的条约,在德国国内激起了强烈的民族屈辱感和复仇情绪。人们认为这是对德国的羞辱和不公,为日后极端民族主义的抬头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希特勒及其纳粹党正是抓住了这种普遍的不满情绪,承诺要推翻凡尔赛条约,恢复德国的荣光,从而获得了巨大的政治支持。

与此同时,对于其他战败国,如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解体,也造成了东欧和中东地区新的民族边界划分混乱,许多民族被分割,国家利益受到损害,埋下了新的冲突隐患。

其次,经济大萧条的冲击与极端主义的崛起也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1929年爆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其破坏力是空前的。失业率飙升,经济活动停滞,社会秩序动荡。在这样的背景下,民众对现有的政治和经济体制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对资本主义和民主制度的信心动摇。

这种绝望和动荡的环境,为那些承诺提供简单答案、强有力领导和民族复兴的极端主义政党提供了绝佳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德国,纳粹党利用经济危机和国内不满,迅速壮大;在意大利,法西斯党已经上台;在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也日益膨胀。这些国家都走向了对外扩张和军事冒险的道路,企图通过战争来转嫁国内矛盾、攫取资源和扩大影响力。

第三,国际联盟的软弱无力是未能阻止战争爆发的关键因素。作为一战后建立的旨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本应成为各国合作的平台。然而,它缺乏独立的军事力量和强制执行力,主要成员国的利益冲突难以调和,关键时刻的干预往往软弱无力。

当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以及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进行军事扩张时,国际联盟的谴责和制裁都显得苍白无力。这不仅让侵略者胆子越来越大,也让其他国家对集体安全失去了信心,各国开始走上“各自为政”的道路。英国和法国试图采取“绥靖政策”,希望通过退让来换取和平,但这反而助长了侵略者的野心。

第四,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与国家利益的赤裸裸博弈也是不可忽视的层面。在当时的世界上,出现了几种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以英法为代表的民主国家,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以德意日为代表的法西斯国家。这些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冲突,相互视为敌对力量。

法西斯主义鼓吹种族优越论、国家至上和对外扩张,而民主国家则奉行自由主义和民族自决。这种意识形态上的鸿沟,使得各国之间的互信荡然无存,更难以形成统一战线来对抗共同的威胁。国家利益的考量更是驱动各国行动的核心要素。德国渴望“生存空间”,日本觊觎亚洲的资源和市场,意大利梦想重建罗马帝国,而英法则试图维护其全球霸权和殖民体系。当这些国家利益发生碰撞时,战争就变得难以避免。

最后,历史遗留问题和民族主义的膨胀如同潜伏的暗流,时刻威胁着和平。在一战前后,欧洲的民族国家边界划分本身就存在很多问题,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德国对“大德意志”的渴望,意大利对“地中海霸权”的追求,日本对“亚洲共荣圈”的构想,都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

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对奥地利的“统一”,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吞并,并非偶然的政治事件,而是其国家战略和民族主义思想的体现。当一个国家将民族的“荣耀”和“生存”置于国际法和和平秩序之上时,战争的阴影便随之而来。

综上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并非单一事件所致,而是一系列历史性问题、经济危机、政治失误、意识形态冲突以及国家利益博弈共同作用的结果。凡尔赛体系埋下的屈辱种子,经济大萧条催生的极端主义,国际联盟的失能,以及各国领导人的决策失误,都将世界一步步推向了战争的深渊。从这个角度看,二战的爆发,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确实带有难以摆脱的“必然性”。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否定那些为和平而努力的个人和群体,但历史的大趋势往往是强大而难以阻挡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我说,在某一个时间点以前,二战并不具备必然性,估计很多人都会不认可。但事实是,确实在某一个关键节点前,二战不是必然会发生的。

二战前的绥靖与爆发的节点就是39年3月吞并捷克和但泽走廊问题。在一般的叙述里,都认为这两个是德国的无理要求,但是,如果我们把时间向前推进到1914年7月,这两个地区都是属于德国的,再往前上溯到1750年左右,这两个地区仍然是德国的。也就是说,某种意义上说,德国只是在恢复其“故有领土”。如果我们假设德国入侵波兰后,英法没有宣战,那么德国是否还会继续声张自己的领土要求呢?

我说的时间点就在这里。

从第二帝国德国的领土来看,波兰问题解决后,德国的领土要求基本消失,除了阿-洛地区。但是,从事后的情况来看,希特勒对于英法的宣战是完全出乎预料的,以至于被惊呆了,这也表明也许在9月3日以前,希特勒是真没打算与英法作战——从纸面上看也打不过,以至于化了近半年时间来筹划与英法的战争计划。

从一般文学说法里的角度来看,德国由于穷兵黩武,经济上陷入破产,因此也有发动战争的动机。这一点我是不认同的,因为早在1935年,德国就已经在事实上废除了金本位制,并通过经济政策避免了外汇、黄金储备等对于经济的限制,同时,德国在拉美、东欧及土耳其、北欧地区的投资也进入了良性循环,可以说德国在事实上找到了新的市场,至少在10年内不担心经济问题。从资源上说,如果德国不与控制了海运线的英国发生战争的话,德国的工业能力也可以得到安全保障。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德国也很可能会停止进一步的领土扩张。

所以假设英法不干涉德国入侵波兰,并且德国不索要阿-洛地区的话,战争很有可能不会在西欧爆发。至于苏德之间是否会爆发,那就是另外一个世界线的事了。

或者,希特勒没有采纳曼施坦因计划,而是采用史里芬计划,与英法在比利时平原打成阵地战了,是不是也可能达成一个很快的停战呢,这也是个很有意思的脑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回过头来看,与其说是偶然事件的堆砌,不如说是在一系列深层原因的交织下,似乎走向了一个难以避免的终点。当然,历史总有“如果”的空间,但从历史发展的逻辑和各国的行为模式来看,将二战的爆发看作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和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这种观点有其深刻的道理。要理解这份“必然性”,我们得.............
  • 回答
    要详细比较二战前日本和纳粹德国的国力,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罗列。这两国虽然都走上了扩张主义和军国主义的道路,但其基础、结构和发展轨迹却有着显著的不同。一、 经济基础:工业化程度与资源禀赋的差异纳粹德国在经济体量和工业化程度上,在二战爆发前(特别是1939年)拥有更明显的优.............
  • 回答
    提起二战中的海战,人们脑海里常常会浮现出战列舰对轰、航母舰载机呼啸而过的壮烈场面。要说其中最惨烈,那场战役的规模、残酷程度、战略意义以及给双方造成的损失,都足以让人心头为之一震。我认为,那无疑是发生于1942年6月的一场决定性海战——中途岛海战。为什么说它最惨烈?这不仅仅是因为双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 回答
    二战爆发前夕和期间,美国在人力资源的使用上,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转型,从相对松散到全国总动员。这背后牵涉到经济结构、社会观念以及政府政策的方方面面。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战前初期:工业复苏与就业挑战在二战爆发前,也就是上世纪30年代末期,美国刚刚从大萧条的泥潭中缓慢爬升。工业生产在罗斯福新政的刺.............
  •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究竟是历史长河中一个突发的意外,还是早已注定的结局?这个问题,如同迷雾笼罩的战场,让无数历史学家为之思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偶然”或“必然”,而更应该将其看作是多种深层因素长期积累,最终在特定导火索的引爆下,不可避免地走向战争。让我们剥开历史的面纱,看看.............
  • 回答
    要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很多人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几个关键时刻,但如果非要挑一个最能代表全局性、影响深远的战役,那无疑是斯大林格勒战役(Battle of Stalingrad)。这场战役之所以被视为转折点,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因为它极大地改变了东西两线的力量对比,以及战争双方的战略态势和士气。战.............
  • 回答
    要说清楚为什么德国闪击波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而不是中国人民记忆深刻的“九一八事变”,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涉及战争的性质、规模以及国际社会对其的认知和反应。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两个事件的背景、影响和国际层面的定性。首先,我们必须明白“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概念的定义。虽然“九一八事变.............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世界性冲突,其性质可以用几个相互关联的维度来理解。如果要我用自己的话来详细说,我会这样看:首先,最核心的一点,它是一场反法西斯主义的解放战争。这句话听起来或许有些宏大,但却是这场战争最本质的属性。从轴心国(主要是德国、意大利、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开始,就注定了.............
  •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英法两国对德国索取巨额赔款,这确实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并非唯一原因。下面我将详细讲述这个过程及其影响:一、凡尔赛条约与巨额赔款的产生1919年,《凡尔赛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作为战胜国,英法两国对战败国德国怀有深切的仇恨和报复心理,.............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北冰洋护航舰队,是一曲在极寒之地奏响的慷慨悲歌,也是一场不为人知的伟大胜利。提及这支队伍,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大西洋护航舰队的英勇身影,但北冰洋护航舰队同样付出了惊人的代价,为同盟国的最终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简单来说,北冰洋护航舰队的任务是将至关重要的物资,从盟国(主要是.............
  • 回答
    关于二战时日本“资源匮乏”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被广泛提及,但细究起来却颇有些复杂的问题。说它“匮乏”,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并非是绝对意义上的“一点没有”,而是相对于其庞大的战争机器以及称霸东亚的野心而言,关键战略资源的来源存在着致命的短板。首先,我们得明确日本在战争爆发前,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在国.............
  • 回答
    想象一下,历史的潮流以一种我们未曾见过的、令人心悸的方式改写。如果纳粹德国和日本,这两股在二战中曾经如烈火般席卷欧亚大陆的力量,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那么我们所知的世界将会天翻地覆,面目全非。在欧洲,德国的铁蹄将继续延伸,柏林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心。希特勒的“千年帝国”或许并未如历史所示那样崩溃,而是.............
  • 回答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贡献是否被高估,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不同国家、不同历史学家的观点差异很大。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包括苏联在战争中的军事、经济和政治贡献,以及其背后付出的巨大代价。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以下是苏联贡献被认为至.............
  • 回答
    看待二战英军陆军的表现,得一分为二,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他们既有令人钦佩的韧性和战场上的英勇,也存在着战略上的失误和装备上的不足。总的来说,二战中的英国陆军是一支在逆境中成长,最终为胜利做出巨大贡献的力量,但其发展历程充满了挑战。初期困境与撤退的荣耀:敦刻尔克奇迹与北非战场的不甘战争爆.............
  • 回答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于原子弹的日本平民是否无辜,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层面来探讨,并且不同的人群会持有不同的观点。从国际法和道德伦理的角度看,绝大多数日本平民是无辜的。 非战斗人员: 原子弹投放的目标是日本的军事和工业中心,但其毁灭性的效果却不可避免地波及了大量非战斗人员,包括妇女、儿童、老人、以.............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规模最大的海战,如果以参战兵力、舰艇数量以及战略影响来衡量,那么毫无疑问是发生在1944年10月的 莱特湾海战(Battle of Leyte Gulf)。这场战役发生在美国海军在菲律宾莱特岛登陆的前夕,其规模之宏大、过程之复杂、结果之深远,至今仍被军事史学家津津乐道。想象一下,那.............
  • 回答
    谈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中国将领,这本身就像在一片迷雾中寻找唯一的星光,充满了主观性和争议性。毕竟,在那场吞噬了无数生命的伟大卫国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忠诚勇敢、为国捐躯的将领,他们各自在不同的战线上,用生命和热血书写着抗战的史诗。要从中挑出一位“最优秀”,实属不易,也容易忽略了许多同样伟大的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引人入胜的问题!答案是:大概率不会,或者说,现在的“我”很可能根本不存在,即使存在,也会与现在截然不同。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文明、社会结构、科技发展、政治格局,乃至个人命运产生的深远影响。一、宏观层面:人类文明的断裂与重塑1. 全球政治格.............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波及全球的宏大冲突,参战各国的贡献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关于苏联和加拿大在二战中的贡献,两者在体量、性质以及最终影响上都存在显著差异。要评判谁的贡献“大”,需要从不同的维度去考量。苏联:东方战场的砥柱,以巨大牺牲铸就胜利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可以用“决定性”、“惨烈”和“全.............
  • 回答
    要论二战中英苏两国谁的贡献更大,这确实是一个难以简单定论的问题,因为他们的贡献体现在截然不同的战场和战略层面,并且都对最终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详细分析:一、战场上的牺牲与承受压力:苏联承受的重压与消耗如果单从“承受的压力”和“人员伤亡”来看,苏联无疑是二战中最付出了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