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西斯是一个强大而高效的政体
实际上三德子的动员能力屑炸了,1942年拿着全世界32%的工业产能(当时美帝41,苏联只有11)在苏联基本毫无进展,到了44年产量反而一路上升也是绝了(ps:不得不说施佩尔是真的强,不管是本位面还是tno位面))动员?要是41年6月22日就总动员能不能把苏联打过乌拉尔山不好说,但nazi下台大概少不了
同时为了同时满足国内人民的需求和容克大小资本家的欲望,对占领区展开了极为残酷的剥削,乌克兰人一开始喜迎王师不到一年变成了坚定的反法西斯斗士也是绝了
小胡子滚蛋,恩斯特•台尔曼上台,请
大清洗对卫国战争来说利大于弊、苏联出兵波兰是为了收复失地的壮举、卡廷惨案是正义的复仇、冬季战争是因为受芬兰威胁、吞并波罗的海三国是为了保护盟友、送资源支持纳粹是为了缓和局势、苏联在东北的暴行是为了惩罚伪满洲国
盟军开辟第二战场就是来抢功劳、西线战场就是个过家家的弟弟、美国原子弹是抢功劳、苏联出兵东北才是日本投降的原因
美国的租借法案啥用没有、《苏德秘密协定》是用来迷惑敌人的、《苏日中立条约》对中国没影响、解散gc国际不影响共运、雅尔塔协定不是分赃条款、苏联出于好心帮忙管理旅顺和长春铁路、蒙古唐努乌梁海完全是自愿的、苏联想在旅顺立日俄战争纪念碑不是沙文主义行为
... ...
以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比第一次世界大战重要
从目前16个回答来看,没有一个人对于工业体系在战争中的影响有正确认识。
我觉得这就是最大的误解
在传统映像中美国 苏联对德国最大的技术掠夺是火箭技术研究材料。
并不是,其实是化工。
另外附上ig法本的被掠夺史。
引述:
1826年,李比希在德国吉森首创了闻名于世的现代化学实验室,培养出霍夫曼、凯库勒、拜耳、费歇尔、施陶丁格、李普曼、艾利希、奥斯瓦尔德等化学工业先驱,先后共有40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863-1867年,拜耳、赫希斯特、巴斯夫和阿克发等公司相继在德国创立,德国合成染料工业异军突起;1897年,在拜耳公司工作的霍夫曼与艾兴格林一起发明了阿司匹林,化学制药工业开始兴起;
1902年,德国化学家哈伯开始研究由氮气和氢气直接合成氨,并于1908年申请“循环法”专利,自此合成氨工业陆续为军事、农业、工业服务;1913年,德国化学家伯吉尤斯在实验室成功实现了煤氢化为液体燃料,法本公司于1927年建设煤氢化工厂,此后为二战期间德国军队提供燃料;1922年,德国化学家施陶丁格开创了高分子化学这一学科,人类从此进入“聚合物”时代;
1925年,IG法本公司正式组建,由拜耳、赫希斯特、巴斯夫和阿克发等6家公司合并而成,该公司在二战期间为德国军队生产了大量的合成燃料和合成橡胶,使德国冲破了资源瓶颈。
IG法本公司一成立就震撼全球,其资本总额高达11亿马克,员工总数也超过了10万。而随着这个垄断组织从卡特尔变为康采恩,德国化学工业数十年的集中化进程也终告结束。
信息共享的价值,随着合并的完成迅速显现出来。成立仅1年后,IG法本公司就成功开发出从煤中提取氢化物生产汽油的技术;1930年,IG法本公司又生产出世界首例合成橡胶产品。1926年,IG法本公司在莱比锡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家合成燃料工厂;仅仅4年后,IG法本公司就已经在全世界的93个国家建立了超过500家分公司。
1943年以后,随着德军的节节败退,IG法本公司也迅速走向衰亡,其遍布全欧的工厂成为盟军空袭的重要目标。在路德维希港,IG法本公司的一家工厂竟然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被盟军轰炸了652次。到战争结束时,IG法本公司已经完全处于盟军控制之下:其60%的资产在苏占区,20%在法占区,11%在英占区,剩下的9%以及最重要的总部则在美占区。
大量商业机密随之被转移至英法美苏。战争结束不久,美国就实现了化学工业上的弯道超车。在全球10大化工公司中,美国一举占得8席。但即便如此,作为IG法本公司继承者的联合集团,其业绩仍然位居全球次席,仅次于美国的杜邦公司。
教科书上一般把德国横行欧洲的问题归咎于英法,很少谈及苏联。很多人对二战苏联的印象是从反击德国侵略开始的。实际上二战中苏联还有入侵波兰芬兰,并吞波罗的海三国等操作。
1,波兰的灭亡是被德国和苏联从两个方向夹击,瓜分的,而非德国单独完成。
2,瓜分波兰时苏德关系还不错,德苏在波兰胜利会师后还有彼此交流。
3,苏联内部大清洗,内耗严重导致实力下降。
4,苏联强行要和芬兰换领土,被拒绝后入侵芬兰,但遇到了硬钉子
有人做了张图,用恐龙来比喻二战
意在说明苏联的贡献,其实对于真正的历史,这张图还可以改一下。
我做了一下细化。重新做了一张图:
暴龙=苏联
牛龙=德国
棘龙=美国
角鼻龙=英国
双冠龙=法国
原角龙=波兰
甲龙=芬兰
恐爪龙=日本
PS,我去,看来这图是惹到了苏联粉了,
最后一次编辑了
回复里提一点被苏联占去的地就被系统以涉政敏为由删除
看来苏联是真的不能说不好啊!!
苏联老大哥威武!!!
灭了这么多年余威仍在!!!
一堆人在评论里强调英法的绥靖政策怎么怎么卖波兰,拜托,我说英法没责任了么?我是说在强调英法放纵德国的同时,是不是也该强调一下实打实出兵瓜分波兰的苏联啊?为什么你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向我重申英法的责任,而看不到我说的“也应该强调苏联的入侵行为”呢?
还有人说教科书是要抓住主线,拜托,瓜分一个国家和入侵一个国家这难道算不上主线?德国打了那么多豆腐大的国家都写了,为啥苏联的那俩不着重描述一下?还说不是屁股问题?
是不是觉得苏联一些黑点没列全就是片面就是黄俄?——我真是笑了,请问苏联是“没列”主要黑点还是“没列全”主要黑点?“姑息纳粹,放任纳粹”和“直接和纳粹分工并占领一个国家”“以换地为借口直接入侵一个主权国家”哪个像是更主要的黑点?
还有人说苏联也是为了国家安全考虑,什么波兰拒绝了苏联借道波兰出兵德国,苏联才和德国联手的……这就是一屁股坐到苏联视角上思考问题吧?同意一个对自己有领土要求的邻国借道去打隔着你的另一个邻国?哪个国家会同意啊?不怕被顺道收了?你凡事都坐在苏联立场上考虑,为啥不能从波兰和芬兰的角度看苏联呢?按照这个思路是不是所有国家的入侵行为都可以用“臣妾真的是被逼的啊,真的是为了生存啊”来洗了?
我也是在知乎上知道的,李云龙的意大利炮其实是一门法国炮,2333(电视剧)
1 顺带一提,我以前写过一个答案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665045/answer/189084003
和一般的印象不同,马奇诺防线的初衷并不完全是在阿尔萨斯洛林附近阻止德军前进。法国人希望引诱德军进入低地国家进行决战。为了1 确确实实的把英国人拖下水,而不是空让法德消耗。2 在他国领土决战以此保护自己脆弱的北部工业,可以说马奇诺算是个存在防线,类似存在舰队,主要目的是让德军主动放弃在这条防线上死磕,用少量部队就可以牵制敌人。
2 日苏在诺门坎的战斗中日军投入的并非精锐,23师团属于二线力量,尽管是苏军强攻日军,苏军的损失依旧小于日军,硬要说的话t26比97式还要差。而且41年的德军装甲力量碰上了苏军的kv2,kv1,t34等后的表现和后来苏军遇到虎式差不多,那时的苏军比德军重装甲质量强一些。
3 苏联的兵力不是无穷无尽的,如果苏联不发动右岸乌克兰等战役快速推进,苏军的兵力优势有可能会被德军拖垮。但德国人并不知情,多数德军已经面对苏联的补充能力绝望了。
4 朱可夫同志获得的荣誉是苏军将领中最多的,但还是不及勃列日涅夫。
5 如果德国人知道英国的战斗机有多少就不会去空袭英国了,德国在海狮行动中,战斗机产量以及数量都没能超过英国。
6 德国诸多水面海军行动虽然受到英国的限制,但依旧曾经用大型舰艇穿越了英吉利海峡(雷霆斯坦雷瑟行动),德国海军水面舰艇的设计水平非常差,俾斯麦在同时期的新锐舰中很一般(或者说辣鸡)。
7 命运的五分钟通过电影为人们熟知,其实是骗人的。同理,德国阿登反击战中攻打巴斯通尼也毫无希望,后来的描述被夸大了,为了衬托英美的顽强英勇,阿拉曼隆美尔要是能打下来,那就神了,英国却依旧要狠吹蒙蒂,这种事情有很多。
8 我国抗战生产的子弹数量不如毛子产的76mm以上炮弹多。
9 二战之中战绩最好的战列舰可能是胡德,如果不算就数厌战了,胡德的单次出动战绩可能无法被超越。
10 意大利绝不是什么从战败国摇身一变成为了战胜国,巴黎和约同样制裁了意大利。
顺带意大利因为身为战败国的关系被限制了制造航母,但后面他依然制造了,所以现如今日本造航母并不是因为战败国的约束。
11 莫斯科会战,德军虽然面临严寒的考验,但没那么夸张。
德国人甚至捡了便宜,苏军的反攻时(12月5日)气温骤降,给苏军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12 柏林会战并非最后一战,布拉格战役才是苏德战争的最后一战,苏军以损失5万人的代价一战俘虏了86万德军。
13 43年歼灭六集后,苏联下一次歼灭一个集团军是44年,顺带苏联获得的援助在43年才大量到来,德国佬43年总动员,44年底产能达到巅峰这种事不用多说了。
还有一个基本问题:
根据我的经验,很多苏粉都是从德粉变来的。
法国战役是我错了,好多年不看就忘了。本想去法军吧找找色当战役经过,但百度把东西都删了。我也只是不懂装懂而已,难免出错。
追加:现任英女王曾和丘吉尔共事。
英女王在位时期的英国首相一览
1、温斯顿-丘吉尔
2、安东尼-艾登
3、哈罗德-麦克米伦
4、亚力克-道格拉斯-霍姆
5、哈罗德-威尔逊
6、爱德华-西恩
7、詹姆斯-卡拉汉
8、玛格丽特-撒切尔
9、约翰-梅杰
10、托尼-布莱尔
11、戈登-布朗
12、戴维-卡梅伦
13、特蕾莎-梅
梅良心鸭,梅姨下台了。
虽然女王很强,但最终一定是我方的胜利。
张伯伦:“现代人的知识水平真是越来越低了。”
看了某答案之后我觉得应该补上一条:
有人觉得意大利不弱
总有人拿隆美尔没了RM玩不转来洗地,问题是地中海的LW呢?他们不算人?
须知地中海击沉舰船吨位50%以上是德国人造成的。RM的最大意义在于存在,毕竟贵族就是不应该弄脏手的,至于干活的那是下贱的日耳曼蛮子干的事。
另外希特勒干嘛闲的没事把自己的“宠臣”和装甲师派到北非?北非本来就是墨索里尼的后院,希特勒无故横插一手早就被墨索里尼不对付坑死了。罗盘行动之前墨索里尼心高气傲,罗盘行动就供着隆美尔这位爷了(P.S. 自行查询隆美尔的蓝马克斯,有惊喜),发生了什么还不明白吗?
最后,复制粘贴那个什么论文的请复制粘贴全,开头是这样的:
“初冬的一天,复旦大学国际政治与历史研究所供职的意籍教授里皮•詹姆斯(中文名:李平章)先生,在一家咖啡馆约见了作为青历会的代表的我,里皮教授在意大利国内同时也是著名的军事历史学家,他对我说,目前在网络上,尤其是豆瓣网,人人网等社交网络上,流传着一篇叫做《二战时意大利主要负责搞笑》,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甚至有一些学生,公然拿着这篇文章和意大利留学生开玩笑,造成了很多不友好的冲突。
意大利驻华大使馆,各领事馆都曾向相关部门反应问题,但收效都不大,可以说,这一文章对意大利在华的国际形象,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里皮教授开诚布公的对我说,意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是轴心国,应当受到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谴责,但这也并不是嘲笑意大利军队乃至意大利人民的理由。
里皮教授的一段话尤其令我印象深刻:“我来到中国已经快二十年了,我深爱这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贵国军队在二战时期曾经凭借弱势装备,以血肉之躯阻挡法西斯军队,尽管战线一直后退,城市一直沦陷,伤亡一直居高不下,战术战略称不上高明,但是这种抵抗和献身精神即使在政权变革后仍然得到崇拜和赞扬,二战中的意大利军队,并不是法西斯化了的军队,手上没有犹太人的鲜血,受命于墨索里尼这样的独裁者政府情非所愿,但他们很好的履行的自己军人身份,战斗中不辱使命,死者伤者亦有尊严,我希望这能得到应有的尊敬和同情………..”
在随后的谈话中,我翻出了那篇叫做《二战时意大利主要负责搞笑》的文章;里皮教授尽管事务繁忙,但是仍然逐字逐句的一一指出这些谣言的不实之处,我整理如下:”
说实话,人人网上的钓鱼文流传到现在也真是太过nb。
1.马奇诺防线就是铁废物,也不知道在低地地区加固,法兰西人均弱智嗷。
事实:你法哥不比你有脑子,你这个人是不是龙鸣啊!不留低地怎么让英国参照,不让低地三国当替死鬼?
你比利时废物挡不住两星期,有本事你去挡两个星期啊!
2.德国坦克设计先进,一辆护士可抵挡百万T34嗷。
事实:你德工业碾压英苏美就是设计能力堪忧,护士就是四号鞋盒汉化版。
真设计的好,为啥闲的搞出倾斜虎方案。
3.蛐蛐天下第一,拳打亚麻头,脚踹鸭滑,实属第一战列舰。
事实:是第一战列舰,一战第一战列舰。
德意志浪费吨位的传统艺能。
4.苏维埃天下第一,没有大清洗早就按着德国打了。
事实:合十多年前被刚复国的波兰按着打是你放水?
5.谢尔曼人均打火机,看到护士就得喊地狱猫和奶瓶。
事实:行行行,你才是带坦克师,不反驳。
搞得馒头打火机你四号不是似得,后期把弹药架放置底部起火几率明显降低。
至于遇到护士,喊飞机和坦克歼敌车纯属无稽之谈。手册上写的清清楚楚,让你打烟雾猪突。
6.抗日战争节节败退是因为带日本蝗军一个个训练有素。
事实:一年打不了十发子弹,打的准全靠同行衬托的好。七七事变压根就是下克上的独有,全日本都没有准备好进入战争状态。
实弹训练一年十来发,军曹打个二十发。
说是鬼子训练有素不如说是正常水平对上封建军阀军队的碾压。
7.意大利就是猪队友,害得隆美尔没拿下北非。
你有本事你自己游过地中海啊!地中海没加盖,你有本事你自己把补给运过去啊!
至于战斗力问题……
墨索里尼,我不做法西斯了!【指变身游击队,战斗力暴涨】
8.日本也是猪队友,都怪日本打美国,害得元首还得面对美国。
你是不是龙鸣啊!你元首就盼着打美国。早打,大打,打的美国先亚后欧。
到时候吃完苏联回头再来救日本,美滋滋。【孙一峰给出军事建议】
————————————元回答——————————————
我估摸着最大的误解,可能就是觉得苏德战争开战前,苏军在边境陈兵数百万,德国开战晚了苏联就要打德国这个扯犊子的误解吧。
毕竟现在别说中国,全世界范围内,苏德双方不怀好心相互开战的论调也是一天比一天传播范围广。
然而现实是:
卫国战争开始时候,也就是1941年6月22日之前的苏军,别说陈兵百万,威胁德国了。
自保的能力,都够呛。
在传统德棍们的宣传中,可能让大家觉得,德国开始是凭借着突然袭击,然后外加精兵强将,干掉了边境上的苏联大军,粉粹了苏联的抵抗力量,以小博大取得优势。
恩,就现实来看,这句话,前半句是对的,后半句,那就是扯犊子了。
现实是:
德军凭借着优势的兵力,发动了突然袭击,给军备和军力双重不足的苏军予以重创,在前期取得了优势。
因为在战争开始的时候,苏联西部军区只有250万陆军,其中七十多万还被罗马尼亚等国牵制,实际能投入作战抵抗德军的部队不到180万。
与此同时,这支二百多万人的军队,又有一半是41年内刚入伍的,其中30万更是在训练中的新兵。
而对面的德军呢?
四百万刚刚经历两年实战的精锐军队,其中大部分都是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老兵了。
因此,苏军前期的溃败完全没问题,并不是说因为要进攻德国所以没打过德军,而是因为实力就在那里,苏军也想要抵抗住德军的进攻,但是实在是……做不到啊。
所以说为什么吹朱可夫。
朱可夫稳定了东面,就能给苏联带来数百万的生力军。
能让大量在东方服役的老兵从东方源源不断的来到西部军区,就这一点,朱可夫就可以称得上卫国战争的第一元勋。
————————————————————
讲道理,苏联扩军还不是因为德国?
你看看41年6月开战时候苏联军队的素质。
大多数少尉仅有六个月的军事培训时间,很多军队将领都是越级提拔,大多数军队军官缺员更是达到百分之17到25。
如果是为了进攻扩军,谁家扩军能这么急匆匆的扩军。
现实是,斯大林并非对于战争的到来一无所知,甚至于,在法国落败的时候斯大林就知道德国迟早会进攻苏联,而问题是早晚而已。
不过,如果说苏联有打算进攻德国,那么在德国进攻法国的时候,德国在东线的军队只有十六个师,苏联不仅没有进攻,连作战计划都没有。
也就是说,苏联并没有在最好的时机进攻德国,反而在战争结束后,才开始急匆匆的扩张军队,不论怎么看这都是防御型的扩张而不是进攻性的扩张。
哦,对了,补充一句:
苏联人估计中,为了进攻苏联,德国会准备一万辆坦克和一万五千架飞机,日本则会准备一千多辆坦克和三千架飞机(真是料敌从宽)。
所以甚至于对于苏联来说,军队扩张是紧迫的,而不是从容的,战略压力导致苏联不得不短时间内大量扩充军队,而不是从容的按部就班的扩张。
另外,在苏军扩张的时候,德军也在稳定的扩张。
39年战争开始的时候,德国野战陆军274万人,西线战役的时候,增加到了365万人,而到41年开战的时候,德国野战部队总共有204个野战师,380万人。
而这380万人中,又有342万人部署在东线,加上德国盟友在东线的军力,实际上在战争开始时候苏联面对的一线敌军数量就高达四百多万。
还有,相对于德军将近九成的兵力集中到东线相比,当时的苏军只把百分之五十六的陆军师集结在了西部军区,而且大多在战争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进入防御阵地,因此初期的德军进攻速度才能这么快。
但是话说回来,大概也是因为没有将绝对主力驻扎在前线,给予了苏军初期喘息的时间,使得苏军可以在战争开始后,在大量军队被消灭俘虏前提下,还有能力给予德军反击。
————————————————————————
评论区提大清洗的确定不是在佐证我的观点么?
刚好,说到大清洗,就提一组数字:
在三十年代的大清洗中,苏军一二集团司令员被处决的比例是94%,军长被处决的概率是90%,师长被处决的概率是68%,一二集团军政委被处决概率百分之百,军级政委被处决概率86%,师级政委被处决逮捕概率是百分之81,旅政委被处决逮捕概率是百分之九十四。
也就是说在四十年代初,苏军非常缺乏高级指挥军官,那么诸位还觉得苏军想要入侵德国?
讲道理,苏联的问题其实苏芬战争中就暴露出来了,在发现红军战斗力如此不堪后,斯大林是震怒外加惊恐。
因此,不论怎么看,当时的苏联,都非常缺乏进攻德国的能力,倒不如说,任何认为苏联有准备进攻德国的论调基本上都是刻意为之或者缺乏实际的调查。
而且实际上苏联唯一有效的进攻德国的计划是由朱可夫在41年5月各种情报确认德国即将对苏动武时候提出的,他认为苏军可以率先发难,在德军未集结好的时候,就给予德军重击,但是问题是,同期的苏军,其实更没有战争的准备,大量的装备处于修理和老旧的状态(是,苏联坦克多,但是九成都在修,能作战的也就两千多辆),所以这个计划也不了了之了。
只要明白以下三个事实,基本上就称不上有什么重大误解了,其他小误解也就无伤大雅了:
1,德国主要是被苏联干死的。
2,日本主要是被美国干死的。
3,日本在各方面都比德国弱一个档次,弱到整个太平洋战争对美国来说,本质上是一场必胜的军事任务。
以上这些常见误解告诉我们,首先要保持存在,其次一定要牛逼,无上限地牛逼下去。人是很蠢的生物,满脑子都是认知漏洞。只要你存在,且牛逼,最好你的对立面不牛逼,最好你的对立面干脆不再存在,那么,只要你能找到些许事实基础,谎言重复一万遍,那就是真理。
何谓“事实基础”?两国发生了战争,某地进行了游行,谁家油轮被炸了。
何谓“谎言说多了就是真理”?敌我战损各是多少,游行人数是10万还是100万/200万,油轮到底是谁炸的。
呵呵哒吧~
二次大战原本并不应该是一场反法西斯战争。
在本维度下,也就是真实的历史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人类反法西斯战争。但是在1920年-1935年各个国家的战争计划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原本是一场肢解英法殖民体系的战争。
美国拥有对几乎所有国家的战争计划,但80%的计划是针对英法,只有黑色等少数几个计划是针对德国,中国和日本。美国人构思了包括英日同盟,英日法同盟等多种情况。
苏联制订了红色欧洲的计划。所谓的大雷雨计划的前身就是为了横扫欧洲而制订的。
日本制定了大东亚方略,并决定适时的和英国同盟,限制苏联和解决美国对于日本的限制。
英法做出了干涉苏联,加固本土和殖民地防御并且拉拢日本的决定。英国佬很早就看出来美国要搞自己,所以早在一战英国就积极拉拢日本试图制衡美国。马其诺防线的第一目的是防御德国,第二目的是牢牢地把德国变成欧苏战争的第一线,终极目的是同时防止德国和苏联跨过法国国境线。
按照各个国家剧本的发展,这将会是一场美苏联手对抗英法日的战争。
然而一个叫希特勒的家伙横空出世,主动拦下来所有的责任。。。。
别信钢铁雄心,苏联的共产国际在二战时解散了。
1943年5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作出《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并于5月25日公开宣布《解散共产国际的决议》,声言这是为了适应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便于各国共产党独立处理问题。1943年5月26日,苏共中央发表决定,完全同意解散共产国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