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是否东方project对现代化的反思比其它作品更容易引起违和感?如果是,请问为什么?

回答
东方Project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其对现代化的反思更容易引发一些观众的违和感,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先理解东方Project的核心魅力以及它所描绘的那个与我们现实世界既相似又截然不同的“幻想乡”。

东方Project的独特之处:幻想乡与现代化的碰撞

首先,东方Project最鲜明的特点便是它将传统日本神道教、民间传说、佛教故事,甚至是西方奇幻元素,巧妙地融入了一个相对封闭、古老却又与现代社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幻想乡”中。幻想乡的居民大多是妖怪、神明、精灵,他们拥有强大的力量,遵循着一套古老的生存法则。然而,这个幻想乡并非与世隔绝,它存在于现代日本的某个角落,偶尔会与外部世界产生交集,而这种交集恰恰是引发违和感的重要来源。

为什么东方Project对现代化的反思容易引起违和感?

1. “妖怪”与“现代”的认知鸿沟:
传统妖怪的“非现代”属性: 东方Project中的妖怪,无论是操作火焰的灵梦、操控四季的幽幽子、还是操纵鬼火的萃香,她们的核心能力和存在方式都源于古老的传说和神话。她们代表着一种与自然、与神秘力量紧密相连的古老世界观。
现代化的“理性”与“科学”: 我们的现代社会,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科学、理性、逻辑和效率之上。我们习惯于用物理定律、科学解释来理解世界。当东方Project中的妖怪,这些承载着非理性、神秘主义色彩的生物,突然开始接触、影响甚至融入现代社会时,这种内在的认知差异就会产生一种“错位感”。
例子: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山神,因为现代化的城市扩张而失去了自己的神社,不得不去适应新的生存环境,甚至开始研究如何利用互联网来宣传自己的存在。这种场景本身就带有某种荒诞感,因为山神的“本质”与互联网的“本质”似乎是南辕北辙的。

2. 幻想乡的“奇特”逻辑与现实逻辑的冲突:
幻想乡的“规则”: 幻想乡有自己的生存法则,比如“妖怪吃人”、“神明有信徒就会强大”。这些规则是幻想乡得以维持其独特生态的关键。
现代社会的“制约”: 现代社会则有法律、道德、人权等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结构和约束。当幻想乡的生物尝试将他们的“妖怪逻辑”带入现代社会,或者现代社会的某些方面渗透进幻想乡,双方的规则就会发生碰撞。
例子: 如果一个妖怪因为“需要力量”而试图在现代城市中公开“吃人”,这在幻想乡或许是常态,但在现代社会必然会引发巨大的社会动荡和法律制裁。这种强烈的冲突,即便故事本身处理得再好,观众内心深处也难免会有一丝“不太对劲”的感觉,因为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在硬碰硬。

3. “角色扮演”与“现代社会功能”的错位:
东方角色的“职业”: 东方Project的角色,许多都带有“神官”、“巫女”、“鬼”、“吸血鬼”、“魔法使”等非常明确的身份标签,这些身份往往与某种古老的力量或体系挂钩。
现代社会的角色: 现代社会则有“程序员”、“白领”、“警察”、“店员”等职业。当东方角色需要在幻想乡之外,或者幻想乡内部出现现代社会的功能时,它们的“职业”设定就显得有些微妙。
例子: 设想一下,如果东方Project中的某个角色,需要去一家现代化的便利店打工,或者需要使用智能手机来订外卖。虽然剧情可以解释,但观众可能会觉得,一个能够轻易操纵生死的神明,或者一个可以随意改变四季的妖怪,为什么要去体验现代社会中最平凡的“打工”呢?这种“大材小用”或者说“不匹配”的感觉,也会带来违和感。

4. 作者(ZUN)的个人风格与叙事手法的选择:
ZUN的“不解释”: ZUN在创作东方Project时,很多设定和情节并没有进行详尽的解释,而是采用一种“暗示”和“留白”的方式。他更注重营造氛围、展现角色的个性和魅力,而不是刻意去建构一个完全符合现实逻辑的“幻想世界”。
“为什么能存在?”的悬念: 这种处理方式,一方面是东方Project的魅力所在,它让粉丝有足够的想象空间。但另一方面,当涉及到现代元素时,如果没有足够篇幅去解释“为什么这些古老的存在能够容纳或适应现代化的事物”,观众的“理性大脑”就会发出疑问。
例子: 很多东方同人作品会尝试将东方角色放入现代社会进行创作,例如让灵梦当网吧老板,魔理沙当快递员。这些创作本身很有趣,但有时候也会因为作者没有找到一个足够“令人信服”的理由来解释这些妖怪为何需要从事这些现代职业,而显得有些违和。

5. 反思的“角度”与“深度”:
并非批判,更多是“共存”: 东方Project对现代化的反思,更多的是一种“共存”的态度,它并非要去批判现代化的弊端,也不是要歌颂某种复古的理想。它更多的是在探讨,在一个依旧存在古老神秘力量的世界里,现代化会带来怎样的改变,以及这些古老的存在如何在这种变化中继续存在。
“模糊边界”的策略: ZUN的策略是让幻想乡的边界变得模糊,让现代化的影响悄然渗透。这种模糊的边界,虽然保持了幻想的色彩,但也意味着某些设定上的“硬伤”或者“逻辑漏洞”更容易被放大。
例子: 幻想乡存在着“蒸汽蒸汽”这样带有工业革命色彩的妖怪,也存在着“文文”这样的摄影记者。这些元素的存在本身就是对现代化的某种“融入”,但这种融入的“程度”和“方式”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让观众觉得“不对劲”。比如,为什么幻想乡的科技发展速度似乎总是比现实慢半拍?为什么一些妖怪依然保持着古老的服饰和生活习惯,却又能使用现代化的设备?

总结:

东方Project对现代化的反思之所以更容易引起违和感,并非作品本身“有问题”,而是因为它独特的设定——将古老、神秘、非理性的妖怪世界,与一个模糊但又隐约可见的现代社会边缘巧妙地融合。这种融合本身就制造了一种“张力”,当玩家或观众用我们根深蒂固的现代社会逻辑去审视幻想乡中那些“古老”与“现代”的交织点时,由于两者本质上的差异,以及ZUN不倾向于详尽解释的叙事风格,就更容易产生认知上的错位感,也就是所谓的“违和感”。

这种违和感,某种程度上也是东方Project的魅力所在,它迫使我们去思考,在我们的世界观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存在的可能性。它不是要我们完全接受幻想乡的逻辑,而是邀请我们一同进入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世界,感受那种亦真亦幻的独特体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简单,因为长期以来东方给人的印象就是脱离现实的桃源乡。

喜欢幻想乡是为了什么?远离尘世的污秽凡俗,和几乎没有缺点同时萌属性扩大的少女相处——甚至不愿相处,仅仅作为旁观者注视着她们过日常或者谈情说爱就好。所以长期以来,甚至现在也是百合爱好者占据爱好者的主要话语权。

但现实问题,或者说从铃奈庵的易者被杀事件中开始被强行搬上台面的现实问题击碎了这些幻梦。突然爱好者们发现,幻想乡并不是什么世外桃源,甚至没比现实世界好多少。这个地方依然充斥着“街机斗争”之类的冲突,大妖怪和现世中的一些角色在作用上依然相仿。最可怕的是他们意识到了幻想乡一直以来都是这个样子,只是他们不愿承认罢了。

一旦梦境被击碎,接下来的一般是众所周知的五个阶段,即否认、愤怒、迷茫、绝望、接受。大部分东方萌新目前还停留在愤怒这一期。

因此你会看见各种奇怪的言论:东方街机论啊,打倒妖怪资本家啊,什么animal农场巴拉巴拉巴拉。东方的“现实”幻想乡结合初高中那点政治知识全都乌泱泱的就全招呼上来了。不用在意,过两年就好了。

zun自己一直在作品里反思现代社会和科技对人产生的作用。鸟船遗迹中,代表人类智慧科技结晶的鸟船号空间站被废弃,里面却成为了生命繁衍生息的绿洲,而中心则有着鸟居。

所以其实关于现实的批判一直都在,只不过目前的“批评”还停留在对易者和巫女的评头论足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东方Project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其对现代化的反思更容易引发一些观众的违和感,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先理解东方Project的核心魅力以及它所描绘的那个与我们现实世界既相似又截然不同的“幻想乡”。东方Project的独特之处:幻想乡与现代化的碰撞首先,东方Project最鲜.............
  • 回答
    东方Project系列的同人创作氛围一直非常活跃,尤其是在新角色推出后,这种同人创作的爆发力更是惊人。关于新作人物的二次设定(简称二设),确实存在一种相对宽容的现象,但这种宽容并非没有界限,而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解和共识之上。首先,我们得承认东方Project本身就不是一个 rigidly 封闭的世界观.............
  • 回答
    “东方Project”系列作品,尤其是在其核心的博丽神社以及周遭的幻想乡,确实给许多人留下了一种“女儿国”的印象。如果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会发现这并非简单的设定偏好,而是包含了一系列设计理念、故事铺垫以及某种程度上“反套路”的考量。首先,我们得承认,ZUN(系列核心创作者)在早期创作时,就对女性角色表.............
  • 回答
    东方Project里那些生活在幻想乡的少女们,她们平日里和参加宴会时喝的酒,可真是五花八门,各有各的讲究,也反映了她们不同的性格和身份。可不是所有人都只喝一杯清酒那么简单。平日里的“小酌怡情”:首先得说,幻想乡里酒的种类可不少,而且很多都带有那么点“幻想”的色彩。她们平时喝什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
  • 回答
    说到东方Project系列游戏的读取画面“少女祈祷中”,这绝对是个让不少老玩家会心一笑的梗。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画面提示,背后还承载着很多玩家的共同记忆、对游戏世界的理解,甚至带点玩家群体之间的小默契。首先,最直观的层面,它就是东方系列游戏在加载时会显示的一个画面。当你点击开始游戏,然后就进入了这个.............
  • 回答
    传统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在世界上普遍吗?是否在东方国家更普遍?传统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在世界上并非“普遍”存在,但它确实是一种重要的、并且在特定地区和历史时期具有显著影响力的思潮。关于其在东方国家是否更普遍,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理解“传统主义社会主.............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想象力的问题,涉及了东方道教文化与西方吸血鬼传说之间的碰撞。要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进行探讨:1. 道士驱鬼的理论基础与西方吸血鬼的特性 道士驱鬼的理论基础: 能量观: 道教认为宇宙万物皆由“气”构成,包括精、气、神。鬼魂、妖邪也被视为一种负面的.............
  • 回答
    关于欧美士兵是否比东方士兵更容易出现战后创伤(PTSD)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而非简单的“是”或“否”。目前并没有确凿的科学证据能够直接证明“欧美士兵比东方士兵更容易出现PTSD”。然而,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这些方面可能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知,或者.............
  • 回答
    在我看来,古代东方,特别是中国和日本的剑,确实普遍缺少像西方中世纪骑士剑那样醒目的护手。这其中的原因,我认为可以从文化、技术和作战方式等多个维度去理解,而非简单地是设计上的疏忽。首先,我们得看看西方剑的护手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在中世纪欧洲,盔甲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板甲的普及,使得刀剑的对决不再是简单的.............
  • 回答
    东西方思想文化的根本差异,是否真的可以简单地归结为性善论和性恶论,并认为性本善是东方思想的源泉,而西方则相反?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将任何一种复杂深邃的思想文化体系简单地归因于一个单一的哲学命题,往往会显得过于武断和片面。东方和西方,各自都拥有数千年的.............
  • 回答
    李鸿章被誉为“东方俾斯麦”,这个称号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他一生中在政治、外交、军事和经济领域所展现出的相似之处,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面临的挑战。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俾斯麦和李鸿章各自的成就、战略思想以及历史定位。一、 俾斯麦:德意志统一的铁血宰相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
  • 回答
    日本和韩国的文明归属问题,确实是个值得细聊的话题。简单地说,它们既不是纯粹的东方文明,也不是纯粹的西方文明,而是两者兼具,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东亚文明”或“东北亚文明”。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考察。一、 根植于东方文明的深厚底蕴:首先,不能否认的是,日本和韩国的文明在很大.............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经济学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议题:它的根源在哪里?它的发展模式更偏向何方?坦白说,如果用“东方”或“西方”这样简单二分法来概括经济学,其实都有些过于简化了。经济学本身是一门不断演进、吸收融合的学科,它的思想火花在全球各地都有闪耀。但是,如果我们非要从主流的、被广泛研究.............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假设。要判断东吴是否应该为刘璋“背刺”刘备负责,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东吴当时的战略目标、与刘备的关系、以及对刘璋的影响力。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背刺”的含义。 在这里,“背刺”可以理解为刘璋的行为违背了与刘备之间形成的某种联盟或默契,并且这种行为对刘备造.............
  • 回答
    黑市拳,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股隐秘而危险的色彩,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些藏匿在阴影中的搏斗,没有裁判,没有规则,只有最原始的血性与生存。那么,黑市拳究竟存不存在?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它的存在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根深蒂固。简单来说,黑市拳就是一种非法、不被官方认可的地下搏击活动。它不遵循任何体育规则,参与者之.............
  • 回答
    中国乃至东亚,是否真的缺了“文艺复兴”这一课?这是一个相当有趣且值得深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我们对历史进程的理解以及文化认同的深层议题。简单地说,“中国乃至东亚缺了文艺复兴”的说法,在某种程度上过于简化了历史的复杂性,也未能充分认识到东亚自身文化发展的独特性和内在力量。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层.............
  • 回答
    关于四野在东北接收日伪军和苏联援助的问题,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四野在东北的接收与整编解放战争时期,东北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在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军看来,收编和整合东北境内的武装力量,是壮大自身实力、赢得战争胜利的关键一步。 接收关东军残余和伪满洲国军队: 在苏联红军于1945年8月发动对日作战.............
  • 回答
    二战德军在东线确实大量使用了著名的88毫米高射炮(Flak 36/37型),而且它们在对付苏军坦克方面表现出了惊人的效能,甚至可以说是德军在东线对付苏军装甲集群最倚重的反坦克利器之一。你提到的“构筑阵地”和“坦克海”非常贴切地描述了当时的情景。“88炮”在东线战场上的角色演变:最初,88炮的设计初衷.............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很有代表性。简单来说,日本人对东京的感觉,和我们二三线城市对北京、上海的感觉, 相似之处有,但仔细推敲,也存在不少差异。首先,从 “仰望”和“向往” 这个层面来看,确实很像。 我们二三线城市看北京上海: 北京是首都,是政治中心,文化底蕴深厚;上海是经济中心,是国际化大都市,.............
  • 回答
    关于蒙面大侠的形象,东方与西方在蒙面部位上的差异,其实并非一个简单的“蒙嘴”与“蒙眼”就能完全概括,更深层次的原因涉及到文化、社会背景、英雄观以及象征意义的投射。我们不妨抽丝剥茧,一层一层地来剖析。 东方:为何多见蒙嘴?在东方文化,尤其是在我们熟悉的中国武侠文化中,英雄人物在行侠仗义时,选择蒙住嘴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