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的道士能不能驱西方的吸血鬼?西方的咒语是否对东方的怪物有效?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想象力的问题,涉及了东方道教文化与西方吸血鬼传说之间的碰撞。要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进行探讨:

1. 道士驱鬼的理论基础与西方吸血鬼的特性

道士驱鬼的理论基础:
能量观: 道教认为宇宙万物皆由“气”构成,包括精、气、神。鬼魂、妖邪也被视为一种负面的、扭曲的或失衡的“气”。道士通过修炼,能够聚集和运用自身的精气神,并借助天地间的正气(如阳气、灵气)来对抗或驱散邪气。
法器与符箓: 道教法事中会使用各种法器(如桃木剑、拂尘、令牌、铃铛)和符箓。这些法器和符箓并非简单的道具,它们被赋予了特定的能量和象征意义,承载着道士的意念和法力。例如,桃木剑在道教中常被认为是阳气极盛的材料,能斩妖除魔;符箓则是通过特定的书写方式和咒语,将天地间的力量凝聚于纸上,发挥驱邪避煞的作用。
咒语与内炼: 道教咒语是沟通天地、调动力量的重要方式,它们通常包含古老的文字、梵音或特殊的发音方式,能够引发特定的能量场。而道士自身的内炼(如吐纳、静坐、存思)则是提升自身精气神,增强与天地沟通能力的基础。
神明信仰: 道士信仰许多神明,如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关圣帝君、张天师等。在驱邪仪式中,道士会祈请这些神明降临,借用其神力来降服鬼怪。

西方吸血鬼的特性:
不死之身与血液依赖: 吸血鬼最核心的特性是他们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死”,而是介于生死之间的存在,需要吸食鲜血来维持生命和力量。他们的身体通常是僵化的,但又拥有超乎常人的力量、速度和感官。
对阳光的惧怕与对黑暗的亲近: 大部分吸血鬼怕阳光,因为阳光会灼伤他们。他们活跃于夜晚,通常居住在阴暗潮湿的场所。
惧怕特定物品: 西方传说中,吸血鬼对大蒜、十字架、圣水、圣器、圣名等带有宗教象征意义的物品存在极大的恐惧。这些物品被认为蕴含着神圣的力量,能够净化或驱逐邪恶。
转化能力: 吸血鬼可以通过咬伤他人并吸食其血液,然后让对方饮下自己的血液,来将对方转化为新的吸血鬼。
精神控制与迷惑: 部分吸血鬼拥有精神控制或迷惑他人的能力,能让人类对其产生强烈的依赖或恐惧。
缺乏灵魂或扭曲的灵魂: 一些理论认为吸血鬼是失去了灵魂或灵魂被极度扭曲的存在,他们的生命力来源于邪恶的魔法或诅咒。

2. 道士是否能驱逐吸血鬼的推测与分析

从道教的能量和驱邪理论来看,很有可能可以,但并非易事,且需要针对性地运用方法。

共同点分析:
邪气与负面能量: 吸血鬼虽然是西方的概念,但其不死之身、嗜血、怕光、惧怕神圣物品等特性,在道教看来,都可以归类为一种极端的“阴邪之气”或“扭曲的生命力”。他们并非健康的生命体,而是被某种非自然的力量所束缚或驱动。道士善于驱散各类阴邪之物和负面能量,理论上可以应对吸血鬼。
对抗阳气与神圣力量: 吸血鬼惧怕阳光,而阳光在道教中也象征着纯粹的阳气和光明。道士可以通过聚集阳气、运用符箓上的光明符、祈请光明神明来增强阳气,从而对吸血鬼造成伤害或压制。
法器的象征意义: 西方传说中的十字架、圣水等物品,其效力源于其所代表的“神圣”或“净化”的力量。道教法器,尤其是桃木剑、令牌(常刻有神明名号或符文)以及符箓,同样蕴含着道士的法力、天地间的正气以及神明的加持。如果这些法器和符箓的设计或施展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净化”或“压制”的能量,理论上可以对吸血鬼产生效果,就像圣水或十字架一样。
咒语的共性: 无论是东方的咒语还是西方的咒语,其本质都是通过声音、文字和意念来引导和释放能量。如果道士的咒语能够凝聚强大的正能量或净化能量,那么同样可以针对吸血鬼的邪气产生作用。

可能存在的挑战与需要改进的方法:
文化差异带来的不确定性: 道教的体系是针对东方环境中形成的鬼怪、妖灵和负面灵体。吸血鬼是西方文化中的产物,其存在模式和弱点可能与东方鬼怪有所不同。道士可能需要学习或理解吸血鬼的独特“运作机制”,并据此调整其驱邪方法。
对“圣物”的理解: 道士并不认同西方的基督教神学体系,因此直接使用十字架或圣水可能效果有限,因为其效力在于西方信仰中的神圣力量。道士需要找到能够对应和转化西方“圣物”的道教概念和法器。例如,道士可以用令牌或符箓代替十字架,用符水或带有灵气的清水代替圣水。
符箓的针对性: 普通的驱邪符箓可能对吸血鬼的特殊生命力效果不佳。道士可能需要绘制专门针对“不死邪灵”、“嗜血恶魔”或具有“转化能力”的符箓,并配合更强的法力。
施法环境: 吸血鬼活跃于夜晚且惧怕阳光,道士的许多法事也讲究时辰和环境。白天驱邪可能不利于道士发挥,而夜晚的行动则需要更谨慎地提防吸血鬼的偷袭和反扑。
“转化”的难题: 吸血鬼的转化能力可能意味着他们的生命力与一种“复制”或“侵蚀”的机制相关。道士需要找到能够彻底摧毁其生命本源或隔断其转化能力的方法,而非仅仅将其驱赶。

3. 西方的咒语是否对东方的怪物有效?

同样具有可能,但效果也取决于咒语的性质和东方怪物的特性。

东方怪物的特性(以传说为例):
种类繁多: 东方传说中有各种各样的怪物,如僵尸、精怪(狐狸精、蛇精等)、山精、水怪、厉鬼、恶灵等。它们有的依靠吸食精气,有的修炼邪术,有的因执念而化为鬼怪。
弱点多样: 它们的弱点也各不相同,比如僵尸惧怕阳光和符咒,精怪可能惧怕桃木、特定的法器或法术,厉鬼可能与执念和怨气有关。
修炼体系: 许多东方怪物是修炼而来,其力量来源于吸收天地精华、日月精华或通过吞噬其他生命。

西方咒语的可能有效性:
基于能量的共性: 如果西方的咒语能够凝聚强大的正面能量、净化能量或具有压制性的力量,那么它们同样有可能对东方怪物产生影响。例如,一种旨在驱散“黑暗能量”的西方咒语,很可能对吸食精气的东方恶灵或山精产生一定的效果。
“净化”与“驱逐”的力量: 西方咒语中常见的驱逐、净化、封印等词语和概念,在能量层面是具有普遍性的。一个能够净化病邪的西方咒语,可能也会对东方怪物身上的某种“邪气”产生作用。
精神层面的对抗: 如果东方怪物拥有一定的意识和情感(如执念),那么一些旨在影响精神、消除恐惧或带来安宁的西方咒语,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产生影响,削弱其力量或使其陷入混乱。

可能存在的挑战与需要改进的方法:
针对性不足: 西方咒语是为对抗西方传说中的恶魔、吸血鬼或诅咒而设计的。直接应用于东方怪物,可能因为其“弱点”和“力量来源”不同而效果大打折扣。例如,一个专门针对“契约恶魔”的西方咒语,可能对吸收日月精华的东方精怪作用不大。
理解和转化困难: 东方怪物 often 涉及到复杂的中国哲学、阴阳五行、道家法术等概念。西方人可能难以完全理解东方怪物的本质,从而难以创制或使用能够精确打击其弱点的西方咒语。
文化象征的差异: 某些西方咒语可能依赖于基督教的象征符号(如圣名、圣徒),这些符号在东方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的对应,其力量的传递和感知方式也可能不同。
法器和媒介的差异: 西方咒语可能需要特定的西方法器或媒介来辅助施展,这些媒介在东方环境下可能难以获得或产生预期效果。

总结而言:

道士驱逐吸血鬼的可能性: 很高,但需要调整和创新。 道士可以通过运用其修炼的精气神、法器(如桃木剑、令牌、符箓)以及咒语,针对吸血鬼的阴邪本质、惧光特性以及对神圣力量的恐惧来施展驱邪。关键在于如何将道教的能量体系与吸血鬼的西方概念相对应,并创制或运用具有针对性的道教法术。例如,可以认为道教的“阳气符”或“镇煞令牌”能够产生类似于十字架或圣水的净化和压制效果。

西方咒语对东方怪物有效性: 存在可能性,但同样受限于针对性。 如果西方咒语能够凝聚普适性的正面能量、净化力量或压制邪恶的意念,那么它可能对一些东方怪物产生影响。但要实现高效的驱逐,则需要理解东方怪物的具体弱点和文化背景,并可能需要对西方咒语进行“本地化”的改编,或者寻求能够贯通东西方能量的媒介和方法。

最终,这个问题更多地属于想象力的范畴,但从能量学和神秘学的角度来分析,两种体系之间存在着共通之处,也存在着需要跨越的文化和理论鸿沟。就像一个精通多种语言的语言学家,可以学习并运用不同国家的咒语和驱邪方法一样,一个强大的道士,如果能够理解并学习西方的神秘学原理,很可能也能够找到对付吸血鬼的有效之道。反之亦然,如果西方咒术师深入研究东方文化,也可能找到对付东方怪物的“法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给点重磅答案吧,指望缺乏田野调查的人文学者说清这个问题很难的,纯粹指望西方威卡教或是混沌魔法那套理论来诠释,同样会是稀里胡涂的。目前道教并没有对海外构建成足够的影响力,相反倒是一些难民到了美国带去了其所属的原始宗教信仰,题主问题核心是问这些东西有没有用。

那么,如以美国为例,首先先要了解美国宗教的情况及趋势。

美国许多宗教派别除了在名称上有明显的区别之外,宗教信仰上的差异已变得越来越含糊不清,而各教派对此也并不在乎。譬如,美国浸礼会(Baptists)对它与新教其他派别在信仰上的不同之处就并不十分关心。同样的道理,美国的圣公会(Anglicans)也并不注意英国圣公会用以维系其信仰特征的39条条款。

目前的美国新兴宗教信徒达300万之多,他们分属近3000个不同的派别(sects)。这些多如牛毛的新兴宗教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从传统的基督教衍化而来。这类教派打着基督教的旗号,实际上信徒们的最高信仰不是上帝,而是各派的教主;他们的最高权威不是《圣经》,而是教主们的“预言”和“书信”。属这一类的有“人民圣殿教”、“上帝的子孙”和“统一教会”等。
②美国化了的东方宗教。这类宗教源于东方的佛教、伊斯兰教、锡克教、禅宗教、印度教等。他们鼓吹“善恶有因果”、“人生有轮回”,主张苦行苦修,超脱现实,但缺乏系统的教义,徒有一幅东方神秘主义的外貌。这类教派中较有名的有“超越冥想派”和“科学派”等。
③奉行以各种迷信活动为主的方术。严格意义上讲,这类装神弄鬼的活动不能算宗教,然而,在美国,他们与各种稀奇古怪的教派活动结合在一起,杂交成非“神”非“鬼”的怪胎性教派。几乎所有的新兴宗教都把这类迷信活动看作重要内容。当前在美国比较盛行的方术包括占星术、手相术和通阴术等。

于是相应的,美国对传统巫术出现了更有意思的态度,医院里开始引入了巫医。

此图片来自英文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2016年12期

这是美国加州的苗族巫医李洼蒙为一句在丧礼中生病的男子进行居家治疗仪式。为了不让男的灵魂随着死者被带到阴间,仪式中以一头猪灵魂作为交换。这是一家名叫"尊严健康“公司,位位麦瑟德市的医院,该医院承认信仰的治疗力量,因此允许巫医在院内服务病患。

2015年《纽约时报》上对此也有所报导:

由于许多赫蒙族人相信应该依靠自己的精神信仰可对付疾病,所以加州医院最近邀请了赫蒙族的萨满教巫师来帮助治疗。这标志着美国第一次正式承认类似李先生这样的传统巫师治疗方法的作用,并邀请他们到医院进行9个被允许的仪式,包括“招魂”和用柔和的声音“念咒”。

据悉,10年前一个重要的赫蒙族族长因为坏疽性肠病住院接受了巫师治疗而最终治愈,这个神奇的故事改变了医院工作人员对“巫师治疗”效果的怀疑态度。医院临床心理学家和住院实习项目负责人吉姆·麦克迪尔米德(Jim McDiarmid)博士说:“当时为了尊重病人家属的愿望,我们允许一个萨满教巫师来做仪式,包括在门边放置一把长剑来避邪,结果这个病人竟然奇迹般的康复了。这个事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医生。”麦克迪尔米德(Jim McDiarmid)博士还指出,社会的支持和个人的信仰影响病人对待疾病的方式,超过半数抗抑郁见效的患者是因为心理作用。
接受了西方文化的年轻一代赫蒙裔美国人在家庭中承担着主要的作用,他们对西医的态度已经开始松动。默萨德医院26岁的住院内科医生莱斯莉·熊(Lesley Xiong)博士,是当地萨满教著名巫师的孙女。尽管她选择成为一名医生,但是她表示,有足够的空间来融合两种治疗方式。如果她病了,她希望有一个萨满巫师在自己身旁,但同时她还是会选择到医院去治疗。

此图片来自英文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2016年12期

美国亚利桑那州瓦荷族保留区担任治疗师超过75年的琼斯 班纳利,正在为她的病人进行心灵治疗以缓解她的疼痛和压力。她在木条泥屋里工作,也去医院及老人安养中心服务。她的儿女为了延续这项传统,现正跟她学习技术。

而采用这些,也并非是盲目的,背后是有一套科学理论支持的,这套理论其实也是有点玄学。

通往经验形成的预期心理和制约作用,会持续影响我们对疼痛的感受。对某些人来说,只要坚信某种治疗方式能把病痛医好,就能促使脑部启动自备的药房,使神经系统充满具有疗效 的神经传导物质和荷尔蒙,这就是安慰剂效应,与之相对的是反安慰剂效应,这种效应会在病患预期负面经验时启动,可能会导致疼痛加剧。

这种说法有些科学道理,但还是解释不了很多现象,因为信仰的治疗力并不仅仅局限上面的这些描述。

其它的有空再更。

user avatar

既然被邀请了,那我就简单提一下吧。

法术是否有国界之分,这可以被置换成另一个问题,世界的背后是否存在统一的本质,凡是能在甲地称之为规律的事物,可否作用在乙处。答案是可以,但更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可以。与知乎上的麻瓜所想不同,地下世界之间的交流要远比阳光下生活的人们要频繁与久远,只是后来碍于避世公约方才销声匿迹。陈烨博士在《暗夜君王:古代异族国家兴亡史》指出早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出现麻瓜们第一个村庄开始,统治埃及日后后来迁徙到到诺夫哥德罗的狼人法老王们便邀请夏族的巫师为他们设计金字塔,以抵御赫梯血族的进攻。在《山海经·海外北经》尚有只言片语流传后世:“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中。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战争与和平的永劫轮回当中,人们发现不同地域的法术、艺术、经济背后可能有共同的规律在作用。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两位古代哲人对世界存在统一本质的陈述。

政治哲人劳西乌斯(Laozius)在《道德节操论》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告诉我们,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更不会达到我们心目中所臆想的高度。每当我们掌握一定的知识时,总会发现围绕着我们的是更多我们理性所不及的知识。对于促进整个社会运作的所需的知识总量来说,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是分散的而且有限的,并且在参与社会运作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凭借着大量的未被阐明但一旦被阐明立刻就能心理神会的知识和无法被阐明的默会知识,以及自己不了解但是掌握在他人之手的知识。如果缺乏这些知识,整个社会的运作就会出现问题乃至根本无法运作。而使我们的知识发挥作用的机制,便是具有一般性和抽象性的正当行为规则——道(Tao)。“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第二十三章)

虽然与劳西乌斯对理性的看法不一样,但哲人贡福修斯(Confucius)也认为世界被统一本质所支配。在记录哲人贡福修斯的《语录》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里,有这样一段话:“我十五岁时开始把理性的探索作为我一生的使命;三十岁时我便已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宇宙意义并因此确立了自己的在整个宇宙中的主体地位;到了四十岁,我的全部理性与全部意志已不再对这种地位有任何疑惑与动摇了;五十岁时,我理解了整个宇宙的伟大意志以及它对于人类生活的绝对命令;六十岁时,我时刻都能倾听到那发自宇宙的绝对命令的熟悉的声音;七十岁时,我认识到这宇宙的绝对命令乃是我心灵中的道德欲求,我自觉地服从我心灵中的道德欲求去生活,而从不违逆我心灵中的这种道德欲求。”

但发现一个事实,永远没有解释一个事实有意义。古希腊的奥术师米利都学派的奥术师泰勒斯是最早创立了用自然本身的物质去说明自然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因此在魔法史上被称为奥术之父。在他看来,水是万物的始基,一切生于水还于水,大地漂浮在水上。这一学派尝试将世界归纳为某种特定的物质,而世界就是这特定的物质的无限循环,因此甲地的规律同样可以在乙地发生作用,比如他的弟子日后就不断提出世界是气,是火,是土。魏玛大学的歌德博士在他的名作《浮士德:德国伽马炼金术与下层位面契约发展史》的第三部分对此有充分的描述。但这种解释是相当肤浅的,是用现象世界来解释本质世界,于是毕达哥拉斯学派将之统一起来,认为世界是抽象的数,由数而有形,由形而有物,万物皆可度量,这为现代奥术的标准化可度量化打下了根基。爱非斯派的赫拉克利特继承了这个观点,认为世界是不断流变的,处于在对立统一当中。宇宙万物混乱的外表下有一个理性的秩序、有个必然的规则和本质的观念,那就是逻各斯(logos)。而爱利亚派的巴门尼德否定了变化的真实性,铸造了一个永恒的不变化的世界,只有存在存在,非存在者是不存在的,而本质世界是唯一的存在,其余皆为幻象。

基于前人的基础上,最伟大的奥术师柏拉图提出了他的理念论,区分了那存在(being)而不变动的东西和变动(becoming)的东西,前者属于纯粹形式的理念世界,要靠理性来把握,而后者则是前者的摹本或阴影,属于现象世界,要靠感官认识。我们感官所能感知到的世界是神模仿至善/理念而创造出来的,在凡物之上有理念生焉。《日经》的写作者异性恋教会吸收了魔法师柏拉图的看法,唯一不同的是柏拉图的上帝”德木格‘是一个自由工匠(共济会员),是用质料模仿形式创造出了宇宙,而《日经》的上帝则是无中生有的创造了宇宙。这两者的不同牵涉到一个神义论问题,如果说世界是至善的上帝创造的,那么恶是从哪里来的。柏拉图的图景只能由奥古斯丁审美的神义论解决,而后者则由司各特唯意志的神义论解决。

既然相信世界只有一个本质,也就说明世界上只有一位神明。如果存在两位上帝,那么只能说明在他们之上有更完美的至善者,而他们是模仿这位至善者而创造出来的。(见阿奎那对上帝的证明)可这又产生了新的问题,那么人们以前所信仰的诸神到底是什么存在。在对《日经》三位一体教义的讨论里,指出他们就是最完美者的不同面相,从最不完美者到与神共享尊荣者,都是分享了最完美者的恩典/理性,世界依然是统一在共同本质当中。相信世界存在统一本质,自此之后是历代西方魔法师的共识,而魔法师要做的便是发现现象世界背后的抽象规律,从而荣神益人,这是1764年以来的魔法大跃进所引发的产业革命的理论基础。尽管许多魔法师们日后从一神论者变成自然神论,再变成无神论者,但是世界存在本质规律的认识依然是各主流教派共通的预设。不相信这个预设的魔法师们,由于相信世界是杂乱无章没有统一规律的,自然没有研究的动力,其所栖居的文明反倒是逐渐被淘汰出局了。

又:写的好像太简单了,晚上听完克莱登大学教授的讲座后回来继续更新。

再又:最近在给朋友写霍布斯《利维坦》的导读,时间顾不过来,等我这礼拜写完那篇文章再来填坑,顺便谈谈神义论问题,林国荣先生给了我一个很好的灵感。

参考书目:

陈烨《暗夜君王:古代异族国家兴亡史》

劳西乌斯《道德节操论》

贡福修斯《语录》

罗素《西方魔法史》

歌德著,杨武能译《浮士德:德国伽马炼金术与下层位面契约发展史》

异性恋教会《日经》

华中吃饭大学 陈毓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