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理论,自从被发现(发明,提出)以后,就已经过时了。
如果你试图以《资本论》套用经济生活中的一切问题,那显然是不可能的,但会不会完全失灵呢?那也不可能。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就是这个意思。
牛顿三大定律适用现代物理学研究?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就这三个看似完全正确的答案,也只是在一定前提内正确。真理往前一步就是谬论。
牛顿三大定律只在经典物理学范围使用,三角形只在平面上等于180°。警察执行公务击毙罪犯不用偿命,欠非法债务不用还。
先从一切的根源开始: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
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产社会化,意味着人们普遍地以雇佣劳动力的方式投入商品生产。
生产资料私有制,意味着资本家拥有产品的所有权,这些商品不是用来满足他个人消费的,而是用来出售或者说交换一般等价物的。
你以为我在跟你谈道德和剥削?错了。
这两点就是两个等式,联系在一起就是:
劳动力=报酬=购买力=商品价值
现在懂劳动价值论的涵义了吗?
社会化大生产的背景下,产能是个屁,宝贵的是市场,也就是购买力。而购买力的上限就是劳动者出卖自己劳动力换取的全部报酬。
这就是商品的交换价值(价值)来源于无差别人类劳动的理论基础。哪怕你用无人工厂生产几万个集装箱的产品,没有人出钱购买就一文不值。
所以在理论上,全社会的商品总价值等于全社会劳动者付出的劳动总价值。
也就是说,资本家作为一个整体,在组织生产的过程中也承担着通过支付工资(劳动价值),为自己创造市场(购买力)的义务。
但是,由于资本家作为一个整体总是在盈利的,所以工资总额总是小于商品总价。因此,社会的总购买力一定少于商品总的定价。这一部分差额就叫作剩余价值。(没有转化为购买力的劳动价值)
剩余价值的存在,使资本家之间、生产部门之间永恒地存在竞争关系。一部分资本家通过改良技术提高生产率,生产同样多的商品却只用支付比同业更少的人力成本。也就是说,他们产出的商品和创造的购买力不成比例,等于从其它资本家手中“窃取”了一部分购买力。这部分价值叫作超额剩余价值。
另一部分资本家,通过取巧的方式,比如广告宣传、品牌包装、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等等,把自己的商品卖出远比同类产品更高的价格。他们同样“窃取”了其它资本家创造的购买力,这也是一种超额剩余价值。
反过来讲,如果资本家经营不善,产品没有卖出去,或者支付了工资却生产失败(比如探矿失败、废品率过高),他们就为别的资本家提供了额外的购买力,这个过程中剩余价值仍然被创造出来,但变成了其他资本家的超额剩余价值。
这实际上就是效用价值论不能否定劳动价值论的原因。劳动价值论描述的并不是单个商品应该被标记为几个小时的无差别劳动,而是社会所能提供的购买力总和。
而资本家彼此竞争,总是希望尽可能多地占用购买力(卖出商品),同时尽可能少地提供购买力(支付工资),从而获得剩余价值的最大化。
在这样的竞争过程中,效用价值起到主要决定因素,决定了微观层面上剩余价值的流向和分配。
用生物学来比喻的话,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描述的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承载率,而效用价值论的着眼点是几头狼组成的狼群捕猎效率最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