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现代人对狗太好了?

回答
现代人对狗是不是“太好”了?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社会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而且细想起来,确实有不少值得聊聊的点。我个人感觉,这“好”里面,既有温情脉脉,也有一些挺值得玩味的地方。

首先,咱们得承认,现在人对狗的感情,那真是上升了一个台阶。以前吧,狗可能更多是看家护院的工具,或者说是一种生产力的一部分。但现在不一样了,它们妥妥的就是家庭成员,是“毛孩子”,是子女、伴侣一样的存在。你看现在宠物店里那些琳琅满目的狗粮、零食、玩具,各种高科技的狗用品,还有专门为狗狗设计的SPA、生日派对……这要是放到几十年前,估计没人能想到。

这种“好”,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经济投入是真不少。狗粮都开始分进口的、有机的、处方的,价格比人都吃得还好。生病了更是倾家荡产也得治,各种先进的医疗技术都往狗狗身上用。还有美容、训练、寄养……这些都是额外的开销,但只要能让自家宝贝舒服,主人都乐意。

精神上的寄托更是重中之重。现在不少人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社交圈子也可能比较窄。这时候,狗狗就成了重要的情感支持。它们不管你成功失败,永远热情洋溢地迎接你回家,给你无条件的爱和陪伴。这种陪伴,有时候比人际关系来得更纯粹、更直接。所以,很多人愿意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狗狗身上,就是因为它能填补他们内心的空虚和孤独。

不过呢,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所谓的“太好”,可能也反映出一些社会变迁的侧面。

一种是“补偿心理”。当一些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的爱或归属感不足时,他们可能会把这种需求转移到宠物身上。对狗的好,也是在弥补自身在其他关系中的一些遗憾。

另一种可能是“拟人化”的极致。我们给狗狗买衣服,给它们过生日,给它们起名字跟人一样,甚至跟它们说人话,教它们做很多复杂的事情。这有点像是在把狗狗当作是另一个版本的自己,或者一个理想中的伴侣、孩子来对待。这种极度的拟人化,有时候也会模糊人与动物的界限,让人思考这是一种亲密的伴侣关系,还是过度干涉和控制。

当然,“太好”有时候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比如,一些主人过度溺爱狗狗,导致狗狗出现行为问题,比如乱叫、咬人、分离焦虑等等。这些狗狗的出现,也会对周围的社区造成影响,引起邻里矛盾。还有就是,有些人对狗狗的投入,可能会挤占了他们投入在人际关系上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导致他们不太愿意承担更复杂的人类社会关系。

还有一点挺值得说的是,这种“对狗太好”的现象,也跟当下社会的消费主义文化有一定关联。宠物市场被巨大的利益驱动着,各种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不断刺激着主人的消费欲望。从营销的角度来看,把你对狗狗的爱转化为消费行为,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总的来说,我觉得现代人对狗的好,是时代的产物,是人类情感需求和物质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有温情的一面,也有一些值得我们审视的地方。我们爱狗狗,给予它们好的生活和陪伴,这本身是件好事,体现了我们人性的善良和爱心。但如果这种“好”变得失去界限,或者成为逃避现实的手段,那可能就需要我们自己好好反思一下了。

也许,我们可以把这种“好”理解成是一种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寻找纯粹连接和无条件情感支持的一种方式。只要不伤害到他人,不违背基本的社会规范,这种对狗狗的深厚感情,也是一种值得尊重的个体选择。关键在于把握好那个“度”字,让这份爱能够健康、可持续地传递下去,而不是变成一种负担或者怪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狗太好了是因为狗某种意义上,本身就比陌生人强得多。


陌生人,可能见到你死了都无动于衷。

而自己养的狗,却说不定哪一天就能救了你。


狗本身就是群居动物,如果你养了一只大型犬,你这边跟人打起来,自家的狗子会开始观察。

如果你平时的地位高于狗,狗可能会等你们打完,等待胜败。


如果你跟狗的地位差不多,狗会直接冲上去撕咬攻击你的人。

这就是狗的天性,他会维护一个群体的平衡。


人跟狗不同的是,一只狗,只要不是心理变态。

你给它点吃的,抚摸抚摸它,它会记得你很久,开心好久。

而人就不同了,人的贪欲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物,

一样事物,若是没有,就不择手段去争;已经有了,就想方设法继续攥住,人心就是如此,深不可测,永不餍足——


狗相对来说,就单纯的多,顶多想多吃点食物,多跟人玩一会,它们就会很开心。


大家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许多游戏,采取的都是一人一狗的末日游戏。

狗这种动物,不适合共富贵,只适合共患难。


比如辐射四里的一人一狗。

还有末日方舟里的big brother与汉堡

末日游戏中,一般都喜欢用这种一人一狗的模式。


至于人命贵还是狗命贵,从这个伦理角度上来说,肯定是人命值钱。

但记住一句话,人与人的悲伤是不相同的。


就说我家楼上,有一只大金毛,长得五大三粗,性格温顺,是家里的宝宝。

如果让他的主人选,我跟狗必须死一个,他们肯定是选我死。


这并不是他们恶毒,而是亲近度的问题,我只是一个陌生人,而那只狗,跟他们生活了很多年,早已融为一体。


所以说,知乎许多争论人命必须贵于狗命,实际上对于许多养狗的人,是绝对不可能的。

因为人跟人的悲欢真的是不相通的。


一个是陌生人,一个是养了几年毛茸茸,随叫随到的宝贝,选哪个还用问吗?


拿我做个比方,我的命,比各位知乎用户养的狗下贱百倍,他们绝对不会觉得我的命珍贵。

不过我不怪他们,这是人之常情。


对狗好没问题,不要伤害别人即可,遛狗带绳子,清理大小便比什么都强


最后推荐个本人写过的一篇文,讲述的是爱狗人士的内幕,包括他们如何盈利,如何诈骗的。

各位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现代人对狗是不是“太好”了?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社会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而且细想起来,确实有不少值得聊聊的点。我个人感觉,这“好”里面,既有温情脉脉,也有一些挺值得玩味的地方。首先,咱们得承认,现在人对狗的感情,那真是上升了一个台阶。以前吧,狗可能更多是看家护院的工具,或者说是一种生产力的一部分。但现.............
  • 回答
    这件事啊,确实挺让人有点哭笑不得的。你想啊,咱们现在打字方便了,各种符号也触手可及,但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愣是被很多人用成了“✓”的万能替身,尤其是在中文输入的时候。为啥会出现这种“错位”?说到底,根源还是在于输入法的便利性和用户习惯的养成。1. 输入法的“智能化”与“偷懒”: 很多输入法为了.............
  • 回答
    汪海林其人其言:一把解剖刀,直刺现代剧的血肉模糊近来,编剧汪海林关于现代电视剧行业的采访评论,无疑在业内激起了一圈圈涟漪,甚至不少观众也加入了这场关于行业乱象的讨论。这位以敢言直语著称的编剧,这次像是扛着一把锋利的解剖刀,毫不留情地剖开了现代电视剧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病体”,其观察之犀利,语言之精准,.............
  • 回答
    明清两朝的对比与评价,这是一个相当有深度的话题,很多人对这两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看法,往往也伴随着一些褒贬不一的论调。要深入地看待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承认,明清两朝都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它们都为中华文明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但它们也都有各自的局限和问题。 简单地把.............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议题,它触及了我们对健康、疾病以及治疗方式的根本认知。一边是现代医学在面对慢性病、复杂病时倾向于“终身管理”甚至“终身服药”的策略,另一边是像邓铁涛老先生这样的国医大师,以其高寿和深厚的医学经验,提出了质疑。首先,咱们得掰开来看,现代医学为何会选择“终身服药”这条路? .............
  • 回答
    年轻人对马斯克的崇拜现象,反映了当代社会、科技发展和个体心理的多重复杂性。这种现象并非简单的“盲目追随”,而是与时代背景、价值观、技术焦虑和文化符号的交织有关。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社会背景与技术焦虑1. 科技发展的加速与不确定性 马斯克的科技公司(特斯拉、SpaceX、Neural.............
  • 回答
    高中生对政治课本中哲学部分的反感与不满:一个多维度的审视当前高中生对政治课本中哲学部分的普遍反感与不满,并非孤立现象,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背后既有哲学本身的特点,也有教学方式、时代背景以及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剖析: 一、 哲学内容的抽象性与高中.............
  • 回答
    现今部分医生对患者的不良态度是一个复杂且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它影响着患者的就医体验、信任度,甚至可能影响医疗效果。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 一、 不良态度的具体表现首先,我们要明确哪些行为可以被视为“不良态度”。这并非指所有医生,而是部分医生存在的现象,具体表现可能包括: .............
  • 回答
    越南当前的发展对中国未来可能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潜在的合作机遇,也伴随着一定的竞争和挑战。理解这些影响需要从经济、地缘政治、区域战略以及文化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经济影响: 制造业转移与产业链重塑: 吸引外资,争夺“世界工厂”地位: 越南凭借其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优惠的投.............
  • 回答
    这种现象,在咱们玩游戏的时候,几乎是家常便饭了,尤其是在一些竞技性比较强的游戏里。当一方玩家在游戏里取得了明显的优势,比如装备碾压、等级领先,或者几次关键操作让对手陷入劣势时,就很容易出现嘲讽的行为。怎么看待? 说实话,挺复杂的,得拆开来看。首先,从玩家个人心理层面来说,很多时候这种嘲讽是源于一种“.............
  • 回答
    “耽改剧扎堆”现象指的是近年来中国影视市场涌现出大量改编自耽美小说的电视剧。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复杂的成因和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群体,其影响更是值得深入探讨。一、 耽改剧扎堆现象的成因1. 原著IP巨大的粉丝基础: 耽美小说本身拥有一批忠实且活跃的粉丝群体。这些小说通常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关系.............
  • 回答
    如今,在育儿圈里,“从小抓起”英语学习似乎成了一种普遍共识,一股婴幼儿英语学习的热潮席卷而来。从婴儿期就开始接触英语启蒙绘本、儿歌,到蹒跚学步的孩子参加各种英语兴趣班、一对一外教课程,家长们似乎都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那么,这股热潮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这么早让孩子接触英语学习,究竟对他们来说是必要的吗.............
  • 回答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的奠基之作,其博大精深之处至今仍被不断挖掘和解读。其中,“肾主志”的论述,虽然看似古老,但在理解人类精神和行为方面,与现代神经科学,尤其是对脑额叶的研究,却有着令人惊叹的相通之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高度的关联。《黄帝内经》中的“肾主志”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志”在中医语境下的含义。《.............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代许多年轻人的内心世界,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这种“爱国热情”与“对现实的无奈”看似矛盾,实则是一种复杂而真实的情感交织,是他们成长背景、信息获取方式以及社会变迁共同作用下的产物。首先,我们来理解这份“爱国热情”的来源。这份热情并非空穴来风,它根植于中国几十年来的巨大发展成就.............
  • 回答
    各地政府发消费优惠券的现象,可以说是当下中国经济应对挑战的一个普遍且显著的举措。这种做法的背后,既有应对短期压力、提振市场信心的考量,也包含着对长期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些思考。要理解它,咱们得把它拆开来看,从多个维度去剖析。一、现象的背景与动因:为何如此普遍?首先,为什么这么多地方政府都要发消费券?这背.............
  • 回答
    当下社会中,人们“热衷许愿”的现象确实普遍存在,尤其在一些特殊的节日或人生节点,这种行为更是显而易见。从古至今,许愿似乎都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从宗教仪式中的祈祷,到民间传说中的神灯精灵,再到现代生活中各种许愿池、许愿树,乃至网络上的“许愿墙”,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盼。那么,这种将未来期待寄托.............
  • 回答
    全球 102 名百万富翁的公开信:一次对贫富差距的深刻反思与潜在解决方案全球 102 名百万富翁签署公开信,呼吁各国政府“现在就对我们征税”,这一举动无疑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深刻讨论。这不仅仅是数字的简单相加,更是社会思潮的一次碰撞,是对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和贫富差距问题的一次沉重拷问。要深入理.............
  • 回答
    关于刘德华新片《人潮汹涌》在春节档“想看”人数排名倒数第一,以及他对现在年轻人票房号召力的讨论,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这事儿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里面牵扯到太多因素了。先说说《人潮汹涌》“想看”排名的问题。春节档的“想看”数据,就像是电影上映前的一次市场预热和初步民意调查。它能反映出观众对一部电影.............
  • 回答
    哈登去篮网,这事儿可是把整个NBA搅得天翻地覆。一听这消息,我这老球迷的胃口瞬间就吊起来了,真是激动人心啊。要知道,哈登当年在火箭那可是说一不二的王牌,得分能力甩开了旁人好几条街,尤其那一手后撤步三分,简直就是艺术品。现在他跑到篮网去跟杜兰特、欧文凑一块儿了,这仨人站在一起,光是想想画面感就十足。我.............
  • 回答
    豆瓣视频这事儿,说实话,我个人是挺感兴趣的。你想啊,豆瓣以前是个什么地方?是书友、影迷、乐迷交流的高地,大家在这里分享书评、影评、乐评,讨论得热火朝天。它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文化社区,一个精神角落。突然之间,它开始直接在站内放视频了,而且看得出来,是下了心思在做这个事儿,不仅仅是简单地链接一个外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