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现代医学对某些疾病主张终身服药,但年逾百岁的“国医大师”邓铁涛却表示反对?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议题,它触及了我们对健康、疾病以及治疗方式的根本认知。一边是现代医学在面对慢性病、复杂病时倾向于“终身管理”甚至“终身服药”的策略,另一边是像邓铁涛老先生这样的国医大师,以其高寿和深厚的医学经验,提出了质疑。

首先,咱们得掰开来看,现代医学为何会选择“终身服药”这条路?

对慢性病机理的认知: 很多我们常说的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类风湿性关节炎,甚至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往往是多因素、复杂且持续性的。现代医学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这些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往往难以通过单一疗程或药物完全逆转。比如,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下降,这些改变一旦发生,很难在短期内恢复到“健康”状态。
“管理”而非“治愈”的策略: 在很多情况下,现代医学的重点从“彻底治愈”转向了“有效管理”。这意味着通过药物来控制病情的发展,维持身体的稳定,降低并发症的风险,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对于这些疾病,药物就像是给身体“打的补丁”,虽然不能让机器恢复如初,但能让它继续运转。
循证医学的支撑: 现代医学的决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循证医学。大量的临床试验和数据表明,在特定疾病的治疗中,长期用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比如,他汀类药物在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的效果,抗血小板药物在预防卒中复发方面的作用,都是有扎实数据支撑的。
个体化差异与风险控制: 即使是终身服药,现代医学也越来越强调个体化。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药物、剂量,并密切监测疗效和副作用。这种“精细化管理”是为了在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那么,为什么像邓铁涛老先生这样的国医大师会对此提出反对意见,并且他的观点又蕴含着什么呢?

中医对“已病”到“未病”的理念: 中医讲究“治未病”,但即便疾病已经发生,中医的思路也常常是“扶正祛邪”,强调通过调整身体的整体功能,激发人体的自愈能力,从而达到“病去而体康”的目的。它不是简单地用药压制症状,而是试图从根本上调整身体的失衡状态。
“药有三分毒”的顾虑: 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长期服用更是如此。中医非常重视药物的偏性,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力求减小药物对身体的额外负担。老一辈的中医大师,尤其是像邓老这样经验丰富、对生命理解更深邃的人,往往会对长期用药带来的潜在损害有更深的忧虑。他们会思考,长期服用西药,会不会影响身体其他正常功能?会不会导致新的健康问题?
对人体生命力潜能的信任: 邓老先生的反对,可能更多地是一种对人体自身生命力、修复能力的信任。他可能认为,过分依赖外来的药物,会削弱人体的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而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调动身体的“元气”,更能实现长久的健康。
“辨证论治”的深刻体现: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认为每个人的体质、病情都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疾病,表现出来的症状和病因也可能千差万别。因此,治疗方案也需要“量体裁衣”。“终身服药”在某种程度上,似乎与这种高度个体化的中医治疗理念有所冲突,特别是当药物的针对性不足,或者说“一刀切”时。
“治病求本”的追求: 中医的核心是“求本”,即找到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加以解决。如果一种疾病需要终身服药才能控制,那么中医可能会追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身体的这种“不治之症”?能否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情志等,从根本上改善体质,从而减少对药物的依赖?

更深层次的对比与思考:

目标不同: 现代医学的“终身服药”目标是“控制、稳定、延长生命”,而中医大师的理念更倾向于“恢复、平衡、提升生命力”。虽然出发点都是为了病人的健康,但侧重点和实现路径有显著差异。
方法论的冲突: 现代医学的“标准化、循证化”与中医的“个体化、经验化”在某些方面存在张力。当疾病复杂到现代医学也难以“治愈”时,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思维就显得尤为宝贵。
“百岁老人”的特殊性: 邓老先生之所以有如此底气提出反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自己的身体力证,以及他长期接触和观察那些通过中医调理而获得长寿健康的老年人。他的观点,不能简单地视为对现代医学的否定,而更多的是一种基于长久实践和深刻体悟的补充和提醒。
融合的可能性: 也许,未来的方向并非是“非此即彼”的对抗,而是“取长补短”的融合。将现代医学对疾病机理的精准认识,与中医对人体整体调节和生命潜能的深刻理解结合起来,或许能开辟出更有效的健康管理模式。例如,在需要药物控制的情况下,辅以中医的辨证调理,以减少药物副作用,提升身体的整体状态。

总结来说, 邓铁涛老先生对“终身服药”的反对,不是对现代医学一概否定,而是一种对人体生命力、对中医“治病求本”理念的坚持。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科学精准的同时,也不要忽视了人体的自然规律和自我修复能力。对于许多慢性疾病,我们需要的是更全面的视角,结合现代医学的科学管理和中医的智慧调养,找到最适合个体、最能实现长久健康之道。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反思,并且保持开放的态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话给我感觉就是某人真的以为自己能治病了。

就他说的高血压,中医汤剂有降压药吗?用血压计测量,很容易看得到的。说中成药有降压药的去看一下中成药成分,哪个中成药降压药里没加西药的拿出来看看,这里说的是药,保健品一边凉快去。

然后按照他的说法,中医应该有高血压断根药的吧,又是一个诺奖级别的成就啊,话说在中医粉嘴里,他们都有多少个诺奖成就了啊,前几天还有几个信誓旦旦的说中医能3天治愈感冒的。搞来搞去也就是自己吹,真叫他拿统计学数据的时候,口径倒是很一致,中医不能用西方的统计学作为验证标准,问题在于统计学这个东西还能分东西方就挺迷的。

user avatar

慢性病要长期服药,你试试停药一周,高血压随时能让你处于头晕状态,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到截肢,冠心病能让人猝死,慢性呼吸疾病比如会让你呼不上气!

现在国家政策好了,有慢病的办慢病证,一年能报销很多,药不能停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议题,它触及了我们对健康、疾病以及治疗方式的根本认知。一边是现代医学在面对慢性病、复杂病时倾向于“终身管理”甚至“终身服药”的策略,另一边是像邓铁涛老先生这样的国医大师,以其高寿和深厚的医学经验,提出了质疑。首先,咱们得掰开来看,现代医学为何会选择“终身服药”这条路? .............
  • 回答
    如今社会上,确实存在着一种现象:一部分国人对现代医学表现出近乎无条件的信任,而与此同时,他们却对传承千年的中医抱有诸多质疑,甚至将其视为落后、无效的代名词。这种“厚此薄彼”的态度,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值得我们细致地去剖析。为何现代医学备受青睐?首先,现代医学的“显性疗效”是其赢得信任的关键。从手术的.............
  • 回答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的奠基之作,其博大精深之处至今仍被不断挖掘和解读。其中,“肾主志”的论述,虽然看似古老,但在理解人类精神和行为方面,与现代神经科学,尤其是对脑额叶的研究,却有着令人惊叹的相通之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高度的关联。《黄帝内经》中的“肾主志”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志”在中医语境下的含义。《.............
  • 回答
    现代人对狗是不是“太好”了?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社会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而且细想起来,确实有不少值得聊聊的点。我个人感觉,这“好”里面,既有温情脉脉,也有一些挺值得玩味的地方。首先,咱们得承认,现在人对狗的感情,那真是上升了一个台阶。以前吧,狗可能更多是看家护院的工具,或者说是一种生产力的一部分。但现.............
  • 回答
    这件事啊,确实挺让人有点哭笑不得的。你想啊,咱们现在打字方便了,各种符号也触手可及,但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愣是被很多人用成了“✓”的万能替身,尤其是在中文输入的时候。为啥会出现这种“错位”?说到底,根源还是在于输入法的便利性和用户习惯的养成。1. 输入法的“智能化”与“偷懒”: 很多输入法为了.............
  • 回答
    汪海林其人其言:一把解剖刀,直刺现代剧的血肉模糊近来,编剧汪海林关于现代电视剧行业的采访评论,无疑在业内激起了一圈圈涟漪,甚至不少观众也加入了这场关于行业乱象的讨论。这位以敢言直语著称的编剧,这次像是扛着一把锋利的解剖刀,毫不留情地剖开了现代电视剧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病体”,其观察之犀利,语言之精准,.............
  • 回答
    我明白你想了解关于“战舰少女R玩家到COD贴吧指责未发售的《使命召唤:现代战争》及支持者”这个事件的看法,并且希望我的回答能尽可能详尽,并且不带有AI写作的痕迹。这类跨界冲突的出现,其实反映了一些玩家群体在互联网社区中的互动模式以及可能存在的一些心态。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件事:1. 玩家群体间.............
  • 回答
    看待这个问题,首先要承认,中国在现代医学领域的确投入巨大,发展迅速。从普及的医疗卫生体系,到尖端的科研技术,现代医学在中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中医的发展似乎并未达到同等程度的蓬勃与被广泛接受。这背后有多重原因,值得我们深入剖析。历史的拐点与政策导向要理解这个问题,需要回溯历史。近现.............
  • 回答
    现代日本人对剖腹自杀(seppuku)的看法复杂且多维度,既保留了历史文化的象征意义,又受到现代社会价值观、法律伦理和现实需求的影响。以下从历史背景、现代文化象征、法律伦理、社会态度及文化影响等方面详细分析: 1. 历史背景与文化象征剖腹自杀是日本武士阶级(samurai)在历史上的传统行为,尤其在.............
  • 回答
    现代版“方仲永”魏永康的故事:天才陨落的警示魏永康的故事,无疑是中国当代教育史上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案例,也被许多人视为现代版的“方仲永”。这是一个关于神童天赋与人生轨迹的故事,更是一个深刻反映了家庭教育、社会环境以及个体命运之间复杂关系的警示。要理解魏永康的故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一、惊.............
  • 回答
    “现代撞劳斯莱斯,车主说:卖房吧”——这句看似简单粗暴的话,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了层层涟漪,引发了无数的讨论和遐想。它不仅是一个突发交通事故的描述,更像是一面棱镜,折射出社会现实中的诸多复杂面向:贫富差距、价值观差异、责任承担、情绪表达,乃至对“奢侈”的认知。事件的表象:一次意外的碰.............
  • 回答
    看待《现代兵器》杂志2021年06期以设想中的隐身轰炸机作为封面,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这不仅仅是一张封面图,它代表了杂志编辑的选题导向、对当前军事科技发展趋势的判断,以及对读者群体的吸引策略。一、 封面图的象征意义与信息传递1. 前沿科技的探索与展望: 隐身轰炸机代表了目前航空兵器最尖.............
  • 回答
    现代汽车在印度产量累计突破1000万辆,这绝对是汽车界的一件大事,尤其是在印度这样一个潜力巨大又充满挑战的市场。这件事的意义远不止一个简单的数字增长,它背后折射出的是现代汽车在印度市场深耕细作的战略眼光,以及其产品和服务如何契合印度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一、深耕细作的成果:从“新人”到“巨头”的蜕变.............
  • 回答
    关于《现代兵器》2021年第6期关于轰20战略轰炸机的CG图,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也激起了不少军迷和关注中国军事发展的朋友们的讨论。看到这类CG图,我们往往会将其与现实中的装备发展进行对比,并从中解读出很多信息。首先,我们得明白CG图的性质。它是一种基于现有公开信息、技术推测和合理想象而绘.............
  • 回答
    关于现代四大名著评选出《废都》《白鹿原》《平凡的世界》《活着》这件事,我个人认为这是相当有意思,也挺值得说道的。首先得承认,这四个名字摆在一起,确实能代表一部分人心中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认知和期待。不过,这“现代四大名著”究竟是怎么来的?是官方的盖棺定论,还是民间的一种共识?这中间的“评选”过程本身就很.............
  • 回答
    赵丽华这位名字,最近因为一条微博而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她那句“应该给慈禧翻案”,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也引来了不少争议。作为一位公众人物,而且还是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为人熟知的女诗人,她的这一论断,自然比寻常百姓的议论更能引起关注。首先,我们得理解赵丽华提出这个观点的大背景。历史人.............
  • 回答
    现代社会里,确实能看到一部分女性选择不婚不育。这现象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背后牵扯到好多事儿。首先,从经济层面来看,大家最直观的感受可能就是“养个孩子太费钱了”。现在养孩子的成本,从出生到大学,方方面面都得算上,奶粉、尿布、教育、课外班、兴趣班,样样都是天文数字。很多女性也希望能有自己的.............
  • 回答
    彩礼,这个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且常常引发争议的传统习俗,到底该怎么看?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好或坏就能概括的问题。它背后牵扯着太多东西:历史的沉淀、经济的现实、情感的考量,还有观念的碰撞。从历史和文化根源来看:彩礼,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很久以前。最初,彩礼更多的是一种“象征”,代表着男方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感.............
  • 回答
    “现代人生孩子很功利”这个说法,与其说是一种批判,不如说是一种观察,一种试图理解当下社会现象的努力。要怎么看待它,得先弄明白这个“功利”到底指的是什么,以及我们对生育这件事的期待,到底应该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功利”究竟指什么?当我们说现代人生孩子“功利”,通常包含了几层意思: 目的性过强,回报.............
  • 回答
    “现代文化趋向信仰恶魔”——这句论断,听起来像是从某种末世预言里蹦出来的,带着一种戏剧性的、甚至有些惊悚的色彩。但如果稍加留意,你确实能在当下文化的一些角落里,窥见这种“趋向”的影子。当然,这里说的“信仰恶魔”并非真的指去祭拜什么具体的、有犄角有尾巴的神话形象,而是更广泛地探讨一种文化心态、一种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