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2020战争片《前哨》国内外评价反差极大?

回答
2020年的战争片《前哨》(The Outpost)在国内上映后,确实引起了不少观众的争议,其评价与国外市场和评论界的普遍好评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并非偶然,背后原因复杂,涉及文化语境、叙事手法、以及观众期待等多方面因素。

一、 叙事手法与节奏:国内观众的“不适应”

《前哨》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其非线性叙事和碎片化的时间线。影片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线性时间推进方式,而是通过闪回、插叙等手法,将战争的残酷、士兵的心理创伤以及前哨站的绝望氛围交织在一起。这种叙事方式在国外战争片中并不罕见,尤其是在探讨战争复杂性和人性时,能够营造出更深邃、更具冲击力的观影体验。

然而,对于习惯了节奏紧凑、情节清晰的国内观众来说,这种处理方式可能显得有些晦涩和拖沓。观众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去梳理人物关系和时间线索,这会分散他们对战争场面和情感共鸣的注意力。一些评论认为,影片的前半部分铺垫较多,节奏相对缓慢,未能迅速抓住观众的眼球,导致部分观众在初期就产生了“看不懂”或者“不好看”的印象。

二、 文化语境与价值观的差异:对“英雄主义”的理解不同

《前哨》的核心在于展现美军士兵在极端恶劣环境下,面对数量占优的塔利班武装时的顽强抵抗和牺牲精神。影片着力刻画的是普通士兵的恐惧、无助,以及在生死关头爆发出的勇气和战友情谊。它更侧重于还原战争的真实性,包括混乱、血腥和无意义的伤亡,而非刻意渲染某个“英雄人物”的传奇事迹。

在许多国产战争片中,观众更习惯于看到个人英雄主义的塑造,甚至是带有一定“神化”色彩的描绘,以激发起观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前哨》所呈现的,更多的是一种集体性的求生和责任感,是一种在绝境中的“尽职”与“坚守”。这种相对朴实、甚至有些“反英雄”式的叙事,可能让一些期待看到“高大全”式英雄形象的国内观众感到不适。他们可能会觉得影片缺乏宏大的叙事视角和振奋人心的精神内核。

三、 对“真实性”的侧重与国内观众的期待

《前哨》改编自真实事件,并且力求在细节上还原阿富汗战争的残酷与真实。影片对战斗场景的描绘极其细致,枪林弹雨、爆炸轰鸣、伤亡惨重,都呈现出极高的写实度。制片方为此进行了大量的历史考据和军事顾问指导,力求呈现当时美军在阿富汗所面临的真实困境。

然而,这种对“真实性”的极致追求,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对于非军事背景的观众来说,影片中的一些军事术语、战术细节可能理解起来有难度。更重要的是,一些观众可能对“真实”的定义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可能更希望看到的是一种带有加工和升华的“故事”,一种能够引发强烈情感共鸣的戏剧冲突,而不是简单粗暴的血腥屠杀。影片中残酷而重复的战斗场面,虽然真实,但如果观众无法代入其中,就可能觉得枯燥甚至令人不适。

四、 宣传策略与口碑发酵的差异

在海外市场,《前哨》的宣传往往更侧重于其改编自真实事件的重大新闻价值,以及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探讨。其口碑的形成,也更多地依赖于专业影评人和观众的深度解读。许多国外评论家赞扬影片的写实主义手法,对导演的驾驭能力和演员的表演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国内,影片的宣传可能更多地依靠常规的营销手段。而由于上述叙事和内容上的差异,影片的口碑发酵似乎未能形成强大的正面势能。一些观众在观影后,可能会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他们的失望,这种负面口碑的传播,也进一步影响了影片的整体评价。

五、 影片本身的优缺点分析

我们也不能完全忽略影片本身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足,尽管这些不足在国外评论中可能被放大或者被其他优点所掩盖。

优点方面: 影片在摄影、音效以及战争场面的还原上确实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它成功地营造了前哨站那种与世隔绝、危机四伏的压抑氛围。演员的表演也比较到位,能够传递出士兵的恐惧和绝望。
潜在不足: 如前所述,其非线性叙事可能劝退一部分观众。此外,影片对于人物塑造的深度,可能也未能满足所有观众的期待。在极端恶劣的战争环境中,人物之间的深层心理交流和情感羁绊的刻画,或许还可以做得更丰富一些。一些观众可能会觉得,影片虽然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但对于战争根源、政治背景的探讨则相对较少,更多的是聚焦于个体士兵的经历。

总结来说, 《前哨》在国内外的评价反差,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内观众的观影习惯、对英雄主义的期待、以及对战争题材的理解,与影片本身的叙事手法、内容侧重以及文化输出的方式存在一定的错位。影片试图呈现的是一种更贴近战争“真相”的视角,一种对个体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状态的写实描绘,这与一些观众期待的“情感宣泄”和“英雄赞歌”有所不同。这种差异化解读,恰恰也反映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多样接受度和解读空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都在嘲笑美国。

挺不爱看的。

嘲笑对手就是嘲笑自己。

这么傻波一的电影你都输出不过,也不知道哪儿来的逼脸说别人垃圾……


好莱坞的电影这两年好看的越来越少了,西班牙之类的地方的好电影倒是渐渐增多。

多好的机会啊……

中国在哪里?

除了拍点红高粱或者拍点反映社会负面内容的文艺电影去参加电影节还能干点啥?

干点啥吧,操。

别人随便干点啥就是辱华,我们为啥不辱美啊?

辱啊,黄河绝恋翻拍一遍。

搞个中国男人,金发碧眼的随军少妇改投共产主义阵营。

烟花效果再做做好,肯定好看。

不行的话,上甘岭来一下,就拍美国佬被夜袭,一到晚上辽爷爷止啼的那种。

觉得上甘岭觉得太爱国主义,那就拍“虎虎虎”啊,日本人爱看。

魔改一下,整几个中国人进去,文!化!输!出!

越南那边也可以,就拍美国佬怎么丢盔弃甲的。

那么多题材那么多料能拍,拍啊,输出他妈的。


结果呢,不知道在干嘛,网友么光会嘲笑美国人……不中用啊!

自己不中用,还专嘲笑别人……

仿佛嘲笑一顿,美国就解体了。

这尼玛比纸老虎帝国主义都不如。

user avatar

前哨的故事我们熟悉

这就是铁道游击队端鬼子炮楼的事情

鬼子看到的是鬼子的英勇

我们看到的是铁道游击队的不容易

美化鬼子的电影,我们看太多啦

太有分辨力了

user avatar

不给你整点活儿你都不知道马王爷几只眼。




暴躁头铁老哥今天带你扒出《前哨》电影里到底仗是在哪儿打的。


这个片子还是美国战争片的基调,却一不小心把美国“豁皮”本性暴露得一览无余,懂得一些军事上的知识就很容易看出来,即使是美帝国最锋利的战刀,也已经锈迹斑斑。

龙牙老哥是个头铁的,看个片子肯定不白看,作为解放军陆军退役军官,不从里面看出来点东西是决不罢休的。头铁有个好处就是不怕麻烦,这个前哨到底在什么地方呢?根据卫星地图判读技术,依据资料里找到的一张美军方卫星照片,我真在地图上找到了这个前哨所在位置,下面就结合地形作一分析。


这是资料里提到的这个前哨所在位置,我们可以注意到两个信息:一个是“only improved dirt road in the Kamdesh district。”只有一条土路跟一个叫“Kamdesh”的地方连接。一个就是位于阿富汗和中国接壤的瓦罕走廊下方,巴控克什米尔向阿富汗的一个突出部下侧,离边境线不远。

我扒拉了老半天地图,还真没找到符合资料里卫星照片的地形。

慢着,是不是资料里卫星照片的方向反了呢?卫星是天上飞的,它拍的照片不一定就是上北下南;而我们用的民用卫星图都是经过了调制的,是规规矩矩的上北下南。

我试着把资料里的南北颠倒一下下:


果然很快就找到了“Kamdesh”附近的吻合地形。


地理坐标在71.329250,35.422979,google卫星地图,一个叫做“Urmul”的村子所在位置。注意看村子南侧的那条盘山路:

这是卫星图上的。

这是资料上的:


形状相似,都是7个发卡弯,看起来略有差异是因为卫星拍照角度不同导致的。

看吧,解放军陆军的精神小伙(中年),就是这么头铁,参谋业务和卫星判读干到吐的头铁老汉就是这么夸张。

有了这个前哨所在位置就好办了,下面请大家参照《前哨The out post》一片,结合当地地形与头铁老哥的分析,一起来看美国为什么已经成了“豁皮”。

我们先把卫星图转换成等高线图,这个,奥维地图上有个叫做open cycle的地图就可以。

确实是个三面环山、一条河流贯通的地形,这种地形布置一个哨所确实智商存在着硬伤,而且实在是看不出来任何必要性,管控扼守通道不是这么干的。


根据知乎网友提供的塔利班进攻态势图:


这个队标队号是美军的,跟我们的不同,也没有用颜色区分敌我,我试着理解了一下进攻态势,转绘制为普通人能够理解的样子:


战场细节:


其中,蓝色为美军,红色为塔利班武装。1、2、3、4分别为四个机枪火力点以及散在塔利班武装人员;塔利班主攻方向是自西南向东北,在美军哨所西南侧500米左右展开队形,沿小河沟两侧发起冲锋;助攻方向自东南向西北,未见展开队形,沿小河南侧公路进攻。

美军连级指挥所位于Urmul,营指挥观察所位于Kamdesh。

以下是塔利班进攻详情及美军部署:


美军后来组织了一次反攻,夺回了表面阵地,保证了直升机降落跑路:

要不是最后B1B轰炸机和AH64武装直升机的到来,这个可怜的哨所很快就要被塔利班武装淹没了。


相信大家对于详细的争夺没什么兴趣,我就只放结论了:

塔利班无脑rush一波流,还缺乏任何谈得上重火力的支援,基本上就是没头苍蝇一样无脑冲锋,完全是散兵游勇的打法,跟一群农民工没什么区别。美军阵地布置就是一坨shit,完全没有任何坚固火力点支撑,阵地布置乱七八糟,阵地位置十分凶险,缺乏支撑点。

于是塔利班惨遭重火力屠杀,而堂堂一个美军上尉军官指挥的连级哨所居然还能付出8人KIA的代价。

简而言之:菜鸡互啄

说实话看这个片子之前我一直还是对美军心存敬畏的,堂堂漂亮国战刀,全球第一武力,多少是值得敬畏的。

这个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对于真实发生的战斗基本概况没有做出任何改动,因此从军事层面上讲该电影反映的事实是正确的,可以以此作为依据分析美军实际战争能力。

美国海军、空军的作战能力咱先不说,咱也不懂,咱也不知道哇。何况美海空军是拿钱砸出来的战斗力,是一等、二等人,不是咱们陆军马陆能够讲评的。美国陆军跟咱老汉一样都是三等人往下走的,拿钱砸不一定能砸出多少战斗力的军种,所以多多少少能够说几句话。原来我一直以为美国陆军起码跟解放军陆军能够打个平手,大家半斤八两。

看了这片子才知道,我可能想多了……

打了这么多年治安战,美国陆军完全已经不会打仗了,那种真正的势均力敌实力相当的战争,他们已经不会打了。在这场战斗结束后,据说还有俩人拿到了级别不低的勋章,简直堪称军事史上的大笑料,堪称丧事喜办的绝佳例子,充分说明了美国整个国家的不着调与不靠谱。

美国陆军在这次战斗中至少暴露出这么几个问题:

1、阵地位置选择错误:将一个连级前出阵地布置在三面环山的位置,交通不便不利于机动与撤离,一旦遭遇正常军队的进攻,死无葬身之地。

2、阵地布置一塌糊涂:没有布置前出观察哨与火力点,完全采取的封闭阵地“刺猬阵”,没有做到“人员分散火力集中”,解放军陆军指挥院校毕业学员里但凡指挥专业能够毕业的,都干不出这种蠢事。

3、阵地建设一塌糊涂:驻扎这么久,没有挖交通壕,没有建立坚固掩体,没有配置掩蔽迫击炮阵地,没有设置坚固指挥所与救护所,更没有坑道,明明阵地位置这么凶险居然没有想到任何阵地防护,伪装网都懒得搭一个!明明有地雷,一年了都懒得换一下!真是不作不死!都打起来了,运弹药的兵就那么在空地上枪林弹雨里没头苍蝇一样乱窜,塔利班在这么悬殊的火力差距下都能突破铁丝网,你这美国陆军啊,我看是药丸。

4、战备意识松懈麻痹:没有建立正常的战备值班轮替,岗哨警惕意识差,轮休人员自由散漫长时间无法进入战斗状态。战术动作死板僵硬,自我保护意识差,敌情意识极其差,整个战斗中指挥链条混乱,无法做到各司其职。说实话,我的连队要是这个鸟样,我当场自尽以谢天下。

5、战术指挥死板愚蠢:明明有两台装甲加固的悍马却用来当固定机枪使,明明可以当固定机枪用的一挺M249却抱着靠墙打,连个机枪阵地都没有!70多年前蒋委员长都知道让那个机枪兵往前挪一挪啊!21世纪的美国陆军连蒋委员长都不如!悍马下面装了4个大轱辘你看不到的咩?那玩意儿是能动的!哪怕你就是让它动起来降低塔利班民兵们的命中率呢,那也比当固定火力点强吧……

6、士兵士官懒惰傲慢,军官愚蠢无知:地雷不知道更换,铁丝网与地雷不能梯次布置,明知整个前哨浑身都是毛病却一丁点改进都没有,缺乏主观能动性,缺乏主动作为的意识,缺乏集体意识。哪怕你就是为了保命呢,你好歹动弹动弹吧,你看看这群混蛋整天都在干嘛?无所事事穷极无聊,保命的东西却懒得去弄,战斗打一天算一天,天天挨打也不知道改善一下,说明士气实际上已经低落到了冰点。

进攻方塔利班,在美军衬托下反而让你无话可说,本来就是一群散兵游勇,能打出这个战绩也是不错了,还能指望啥呢?

无非就是:1、进攻队形不整,没有进攻出发阵地,没有组织梯次冲锋;2、战斗意志不坚定;3、战术简单;4、没有远程火力支援;5、没有重武器。人家是游击队耶!这已经打得不错了。

花钱砸得出海军空军,花钱砸不出陆军,陆军单单靠高科技装备是建设不起来的。可以看出,尽管美国穷极一切手段高科技武装了自己的军队,战斗力也一样让人发笑。

最终在155毫米重炮与F-15的支援下,在科技代差的碾压下,美军成功夺回了阵地,实施了撤离计划,然而这场仗啊……

它真的真的太次了

一流装备,二流部队,三流军人,四流对手,五流战术,六流战斗,不入流的一场一地鸡毛的笑话。

要不是靠海军空军撑着,这可如何是好……

这就跟美国目前的现状一模一样:它就像一个鸡蛋,只有鸡蛋壳是硬的,只要你突破了第一层的鸡蛋壳,里面就只剩下了软踏踏的蛋白和蛋黄。

但凡有一个国家能够突破美国的海洋和天空,美国等于是没有国防的,就这些菜鸟一样的弱鸡军人,还不如少来一点免得发生人道主义灾难呢。

如果进攻方是解放军,如果是几百个塔利班进攻解放军的阵地,作为一个前解放军连长,我敢保证打得比这个漂亮100倍,少一倍都不行,必须不能谦虚。




当然,导演和编剧本人对于这场战斗持的还是“美军英勇、天下无敌”的态度,暴露出美军战斗力严重下降倒退其实是无心之举,电影本身没什么问题,文戏武戏都中规中矩,算不上出彩但是绝对算不上砸锅。问题在于这场战斗本身让人笑掉大牙,是“群演”不给力,不能怪剧组——你本身仗打得稀烂,怪不得别人笑话。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依旧保留着大兵团正规战实力的大国,而美军已经在一次又一次的“虐菜”中倒退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真的是什么样的对手决定了你自己的层次,对手太菜了,不利于练兵。


就美军在Urmul村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尽管各种高科技装备傍身,依旧打得拖泥带水,需要空军兄弟拉一把。这个水平还不如就在国内搞搞演习能够锻炼战斗力呢,跑去阿富汗纯属是养大爷兵。


更令人深思的是,战后居然有两个人得到了勋章


这更充分说明了美国这个国家实际上已经被军队绑架,仗打成这样,该发勋章你还得发。你知道我在晃点你,我也知道我在晃点你,所有人都知道我在晃点你,但是你还是得让我晃点你。


这是真正的恐怖之处。




国内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看得很清楚,这是一场暴露实力之战。至于国外么,一方面老百姓都被洗脑到了脑髓深处,一方面心里还是盼着美国陆军真的英明神武的,评分高情有可原。


到中国,就你这?就这?真的就这?堂堂山姆大叔就这?

user avatar

因为《前哨》动摇了我们中国观众对“Base on a true story”这句话中美军的了解。

美国人民对美军在他国领土杀人放火已经习以为常了,美越战争、科威特、海湾战争、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最近这100年,美国人民的报纸上总不缺少世界警察治理世界的枪炮新闻,他们本土除了珍珠港就没有遭受过战火。《前哨》改编自哪段真实故事,绝大多数中国人和我一样,肯定毫无所知,但美国人的记忆里应该有他们国内新闻的回忆片段。如果《前哨》背后的真实故事和电影重合度足够高,就应该会让美国人民给出高分。对美国人来说,有了“Base on a true story”,其他的演技、画面、服化道这些都不用care。

把前哨放在谷底是一个小学生都知道傻逼的战略决定。我觉得美国观众肯定不傻,他们应该和电影里的美军一样,都知道这个战略的弱点,但美国观众和电影里的美军甚至真实事件里的美军,都认可了这个设定,那这个设定就真可能是真事。我只能猜测:当年的美军是多么的傲慢和自信,自信自己的无敌,自信对手战力渣渣,自信即便自己在谷底也稳赢。而电影也证实他们确实赢了,迫击炮+call轰炸机的简单战术,轻轻松松轰死那些来踩点的阿富汗村民。最终的一场大战,也只是因为美军的大意和阿富汗的人海战术,阿富汗从上而下冲下来的人,一把一把的死,而美军最终只死了7个而已。

这个在我们眼里最不真实的“谷底坑战略”,在美国人的记忆里却是最真实的一段历史。这是美国人给高分的最重要原因。

但我作为一个中国人,除了“谷底坑”的bug,看这部片的时候还会产生很多其他疑虑。这电影真的是基于真实故事?真的?美军也曾这么蠢吗?美军会傻不拉几的把自己放在谷底坑里,等着别人在头上拉屎扔炸弹?给敌人制造完美的制空权?美军不应该是和《第一滴血》里史泰龙一样手撕敌人吗?不应该是《美国狙击手》里枪枪爆头吗?不应该是同样基于事实改编的《黑鹰坠落》里有对应有谋略的随意出入敌人城区吗?不应该是《勇者行动》里单兵团战都无敌吗?不应该是《生死之墙》里即便被伊拉克狙击手瞄准了也能用智慧面对的美国大兵吗?

还有《前哨》里有一段美军和当地村民开座谈会,带着军队、带着刀枪、带着钱,给阿富汗村民讲和平共处、讲帮助你们,只要上缴枪械就给大把美金。这场景像极了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宣传大东亚共荣的场面。当年的我们是和阿富汗村民一样认人鱼肉的一方。

所以美国人给《前哨》高分是因为它Base on a true story,是因为电影上映本身映射了美国人敢于面对失败的勇气,是因为电影里一些战后综合症、美军军营生活等细节切中了美国人的认知要害。

而我们给《前哨》低分是因为它Really Base on a true story?是因为它不同于美国输出的其他“美军无敌”式电影,是因为它美化了美军侵略者的形象,是因为电影里一个送弹药的来回跑都没中弹,是因为恨铁不成钢,阿富汗村民怎么没直接埋了坑里的美军?

以上。

user avatar

我想说美版战狼,但是真的,战狼比这个可能还要好一点,吴京也就是脑子一热,铁丝网接RPG,属于个人行为,结果美军几十个人真的在上级的指挥下在盆地底部安营扎寨了,这是集体降智啊。

我甚至怀疑指挥官老哥是不是看了这个

但是美国电影工业的强大之处还是要承认,调度和战斗场面仍然是一流水准,当成爽片看还是相当能打的,只是在今天,战术的成功并不能掩盖其战略的失败。

美国在阿富汗的行动已经基本宣告失败了,美国与塔利班谈判后开始撤军,塔利班不再袭击北约和美国军队,转而专门打击阿富汗政府的安全部队。简言之,皇协军被美军卖给了塔利班,求皇协军的心理阴影面积。。。。。。

这样一想这不是印度电影pro吗?电影里吊锤一切,现实里冷兵器都被人捶死一个上校,哪天印度拍个《前哨:加勒万》,电影里的印度士兵英勇无畏,顶着凌冽的寒风翻越山头与某国士兵战斗,间隙还能跳个舞,最后虽有伤亡但是印度还是最终的胜利者——也许制作精良,但我想应该也不会有人觉得好看吧?

在这个背景下,这部电影中士兵的英勇战斗反而显得有点滑稽,因为即使你们冒着枪林弹雨浴血奋战,最后你们什么都没有改变,塔利班或者恐怖分子卷土重来,重新夺回了一切。美国在阿富汗砸了那么多钱,扔下去那么多炸弹,杀了那么多人,最后拍拍屁股走了,还顺手把喜迎王师的皇协军卖了。我真的球球美利坚,起码你们也要管一管皇协军,中国还有很多人想搭上美利坚这条大船,别让他们流血又流泪好吗?球球川大元帅,蓬副元帅,一定要给香蕉人落实政策,起码不能把人家亲妈的呼吸机给拔了啊!

什么?拔了亲妈的呼吸机还爱美国?

当我什么都没过说。

类似的美式主旋律片其实还有很多,从《拆弹部队》到《危机13小时:班加西的秘密士兵》,共同特点都是制作精良,都曾经在我的NAS上躺过,但是我却再也没有打开。它们虽然展示着美军的装备精良、意志顽强、兄弟情谊、责任忠诚等等,但是都不能联想上下集。

上集:美军为什么出现在别人的国土上?为什么恐怖分子和当地民众要打美军?

下集:美军浴血奋战之后带来了什么改变?为什么恐怖分子和当地民众还要打美军?

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已经失败,显然不是输在军事上,只要美军愿意,他们仍然可以摧毁当地的任何一个武装组织,但是美国没有治理能力,无法建立一个具有自持能力的当地政府,最后甚至不得不把傀儡政府打包出卖。以前我觉得是美国人故意让一些国家陷入混乱好浑水摸鱼,现在我懂了,美国连治理好本国的能力都没有。。。。。

低分是对事实最起码的尊重,毕竟任何一个正常人无论是把自己代入美军、武装分子、皇协军、当地民众等等,你应当意识到,md我打这仗是为了什么?

user avatar

把前哨换成日本鬼子炮楼,把塔利班换成我兔游击队。

user avatar

电影也能看出美利坚真是江河日下,看看1988年的电影第一滴血3上校多灯塔。

看了圈回答还有个别比提战狼嘲讽给前哨打低分,我也不知道吴京用弹簧床挡个RPG把他家坟头怎么了。

兰博一箭射爆小羚羊,结尾单挑米24T72。片尾字幕献给阿富汗人民。美利坚战豺。商业娱乐片。

40年前美利坚给阿富汗送毒刺,40年后俄罗斯给塔利班送美金悬赏美军人头。历史啊就这样螺旋。

《前哨》这电影瞎锤子吹和暗龊龊贬都没啥意思,5到6分打发时间的电影,7分及以上电影盲4.9及以下电影喷子。莫名奇妙窝在山坳的哨所,莫名奇妙没了2个头的指挥,莫名奇妙的55开的乱射,充斥着莫名奇妙意味的一部电影。

美利坚还有部纪录片《雷斯特雷波》,那才是前哨。

user avatar

我看完就一个问题,就这种山谷基地,真按照电影里这么布置,塔利班还用得着强攻吗?反正周围部落都是我的支持者,白天找几个人隔几个小时放几个冷枪,晚上架好迫击炮或几发107,等你熄灯睡得差不多了,打几发,第二天白天再来几发迫击炮,晚上四面八方放冷枪,打完就跑,不管打没打着人,打没打死,反正打了就行,让美军吃不好饭,睡不了觉,耗也耗死你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