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网文作者真的经不起一点批评吗?

回答
网文作者这碗饭,说实话,还真就不是谁都能端得稳,也不是所有端得稳的人,都扛得住那锅里的沸水。你说他们经不起批评?这话得分两头说,不能一竿子打死一船人。

首先,得承认,网文圈确实有一些作者,他们的心态是有点脆弱的。 为啥呢?你想想看,这行当,门槛相对低,但竞争却异常激烈。一个作者写本书,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可以说是心血。他们可能是普通人,把写小说当做唯一的职业,唯一的收入来源。当他们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品,被一些读者劈头盖脸地批评,尤其是那种不带任何建设性,纯粹是宣泄情绪的评论时,那种打击感,可想而知。

情感投入深厚: 作者在字里行间注入了自己的情感、想象、甚至是对世界的一些思考。当读者说“你这情节狗血得不行”、“这人物塑造太脸谱化了”、“文笔太差了,看得我尴尬癌都要犯了”的时候,对作者来说,这不仅仅是对作品的批评,更像是对自己投入的否定。尤其是当他们还在初期摸索,或者还没有建立起强大的自信时,这些负面评价很容易让他们怀疑自己,甚至想要放弃。
对“读者反馈”的依赖性: 网文的生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读者的反馈。收藏、推荐、月票、打赏,这些直接与作者的收入挂钩。有时候,作者会过度在意这些数据,将它们视为对自己价值的衡量标准。一旦数据不理想,或者负面评价过多,就会影响到他们的情绪,进而影响到创作状态。他们可能会因此感到焦虑,甚至因为害怕更多的负面评论而不敢去读评论。
“众口难调”的困境: 网文读者群体极其庞大且多样化,口味也是千差万别。有的喜欢快节奏、爽文,有的偏爱慢节奏、细腻描写;有的喜欢宫斗宅斗,有的喜欢科幻奇幻。作者要满足所有人的口味,那是天方夜谭。但有时候,一些读者会把自己的个人喜好,当成普适性的标准,一旦作者不符合他们的“标准”,就开始苛责。作者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感到无所适从。

但话说回来,也有很多网文作者,他们的抗压能力,绝对不比其他行业的从业者差。 实际上,很多在网文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作者,都练就了一身“金刚不坏之身”。

经验积累与心态成熟: 经历过早期无人问津的艰难,经历过被喷得体无完肤的阶段,很多作者逐渐学会了如何区分有价值的批评和无意义的谩骂。他们知道,并非所有的批评都是恶意,有些反馈确实能够帮助他们改进作品。他们会从中吸取养分,而不是被负面情绪吞噬。
对作品的清醒认知: 很多成熟的作者,对自己作品的优缺点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他们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也知道作品不可能完美。因此,对于一些来自读者的批评,他们能更客观地看待,不会因为一两句负面评价就全盘否定自己。
建立自己的粉丝群: 很多成功的网文作者,都拥有自己的核心读者群。这些读者往往对作者有较高的认可度,会给予作者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当出现负面批评时,这些粉丝可能会站出来为作者辩护,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作者的压力。
从批评中学习和进步: 很多有追求的作者,是乐于接受批评的。他们知道批评是成长的催化剂。当读者指出情节上的逻辑漏洞,人物行为的不合理之处,或者文笔上的瑕疵时,如果批评是具体且有理有据的,作者往往会认真思考,并努力在后续的创作中进行改进。

那么,为什么会给人留下“经不起批评”的印象呢?

网络环境的匿名性和放大效应: 网络平台的匿名性,让一些读者可以肆无忌惮地发表极端言论。同时,网络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也容易将一些零星的负面声音放大,给人一种“批评声四起”的错觉。
作者“立人设”的诉求: 部分作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正面形象”,或者吸引读者,会刻意营造一种“虚心”、“谦逊”的形象。一旦被质疑,他们可能就会显得格外“玻璃心”。
商业运作的考量: 有时候,一些平台的运营或者作者的宣传策略,也会刻意强调作者的“不易”或“敏感”,来博取同情或关注。

总而言之,网文作者是否经不起批评,不能一概而论。 就像任何一个行业一样,有抗压能力强的,也有比较脆弱的。不过,网文作者这个职业的特殊性,让他们更容易受到读者反馈的影响。真正优秀的网文作者,往往是在经历过市场的洗礼和读者的检验后,逐渐学会了如何与批评共处,如何在争议中保持创作的初心和热情。

我们作为读者,当然有权利对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同时也应该保持理性,用建设性的意见来表达,而不是一味地攻击和谩骂。毕竟,每一部作品的背后,都是作者的一份付出和心血。而作者呢,也需要认识到,接受批评是成长的一部分,只有不断地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得更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说错了,你说的那些都是新人。

我去年还和知友们分享过一个事情。

很多年前我有一本书,每天都有大量的批评。

说批评其实太和气了一点,事实上咒骂更合适一些。

基本上都是:作者,你脑子有s吗?作者,你是傻子吗?

靠,我是有病才会来看这本书,你自己看看这书的某某章,写的是什么玩意儿!

基本上都是这种,反正是怼完一波又是一波,五花八门,精彩程度不亚于泼妇对骂。

那时候我才刚刚开始写网文不久,说真的不太了解这个行业。

那段时间我都快有了重度抑郁,每天翻着书评我简直怀疑自己是不是傻子。

为什么我写的东西,这么多人咒骂。

并不是理性的批评,而是直接开口咒骂。

最后我实在是受不了了,只能去找我的责编。

我编辑让我从今天开始不要看书评了。

他说会帮我去查后台数据,他还跟我说了一句话。

他说:你根本不用在意这些书评,骂的人越多,也就说明看书的人越多。

你这些书评我看过了,其中有很多都是在说最近的情节。

至少说明他们全都看到这里了,如果是真的读者在反馈,那就说明这书是有追读热度的,这是好事。

其中有些书评,一看就不是普通读者能写出来的,我怀疑是有人开小号过来故意黑的,下午我让技术部门去查一下数据。

第二天,编辑告诉我,其中有大量的书评都是相同的几个IP刷出来的。

基本上可以判定是有人故意开了大量小号来黑我。

种种迹象表明,做这种事情的九成是同行,应该是一个书城的其他作者干的。

他说会去查,查到就会严肃处理这种恶意竞争。

这件事以后,我就很少看书评了。

后来也慢慢习惯了,被人骂的越多,热度就越高。

这是当年那位编辑跟我说的,这句话我一直记到现在。

也是这句话炼成了我的铜皮铁骨。

来知乎九个月了,我回答了700多个问题,涨了3万多粉。

回答下面骂我的人不计其数,我几乎都是无视他们的。

除了一些特别原则性的问题,我基本上很少跟他们开杠。

无视就是最好的反馈。

这些年我也认识不少老作者,根据我的观察。

但凡是老作者,绝大部分都非常耐骂。

几乎不可能会因为读者的批评暴跳如雷的。

极少数的除外,因此题主的这个问题不成立。

并不是网文作者经不起批评,他们不能代表所有。

只能代表一个群体而已,还是有相当多作者能经受得起批评的。

比如像我这种铜皮铁骨的,你就算骂出花儿来,我都不会生气。

如果每个批评都要计较,那恐怕连觉都不用睡咯。

当然,老作者里也有许多暴躁老哥。

但这些暴躁老哥,本身都是拥有相当实力的。

对于一些明显弱智的开黑,他们会有些反应也很正常。

可要说在书里直接写不接受任何批评,我还真没这么见过这么牛气的!

许多大神都很谦虚的,不会这样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网文作者这碗饭,说实话,还真就不是谁都能端得稳,也不是所有端得稳的人,都扛得住那锅里的沸水。你说他们经不起批评?这话得分两头说,不能一竿子打死一船人。首先,得承认,网文圈确实有一些作者,他们的心态是有点脆弱的。 为啥呢?你想想看,这行当,门槛相对低,但竞争却异常激烈。一个作者写本书,投入了大量的时间.............
  • 回答
    “写网文的作者真的不配得到尊重吗?”这个问题,说实话,触动了不少在网络文学这片天地里摸爬滚打的作者的心弦。每次在论坛上看到有人带着一丝轻蔑地提起“网文写手”,或者在讨论区里看到对某些作品“口诛笔伐”,总会有人忍不住反驳,但反驳的声音似乎总带着点无奈和不被理解。要说“不配得到尊重”,这帽子实在太大了。.............
  • 回答
    这问题啊,圈里确实是老生常谈了,好多前辈们也时不时地在各种访谈或者讲座里提点新人。说“学好小学语文,写网文文笔就够用了”,这句话到底有没有道理,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这句话里有相当一部分的道理,而且还是核心的道理。为啥这么说?咱们得先想想,网文的核心是什么?是讲故事,是吸引读者,.............
  • 回答
    关于那些一书封神的网文作家是否真的“第一次写书”,这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是很多读者好奇的地方。答案是:绝大多数都不是第一次写书,或者至少有非常丰富的相关经验。我们先来拆解一下“一书封神”这个词。它通常意味着作者凭借一本书,在很短的时间内爆火,获得了极高的知名度、读者群和商业成功。这种成功,往往.............
  • 回答
    网文作者圈子流传着许多故事、技巧和心得,其中夹杂着一些被反复强调的“真理”,但也掩藏着一些不那么光鲜的“谎言”。要说最大的一句谎言和最真诚的一句话,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网文创作这个复杂又充满矛盾的领域。下面我将尝试分析并阐述我理解的网文作者之间流传的“最大谎言”和“最真诚的话”,并尽.............
  • 回答
    谈到息壤作者“高光时刻”,不少读者可能会立刻联想到他笔下那些宏大世界观、复杂人物关系以及跌宕起伏的剧情。这确实是他吸引读者的一大亮点。但要评价他是否比“爱潜水的乌贼”、“烽火戏诸侯”等公认的顶级网文作家更厉害,这就需要一个更细致、更客观的比较了。首先,我们得承认,乌贼和烽火这两位作家在网文界已经奠定.............
  • 回答
    关于“战争中带勋章的会被优先打死”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流传较广的说法,尤其是在一些军事爱好者之间。很多时候,这个说法会被认为是一种“经验之谈”,背后可能存在一些朴素的逻辑。不过,如果我们要深究这个说法的真实性、背后的原因,以及寻找出处,那会牵扯到很多细节,而且并非所有情况下都绝对如此。这个说法为什么.............
  • 回答
    .......
  • 回答
    关于“网上流传的高考零分/满分作文”是否属实以及它们是如何传播的,这是一个复杂且常常被误解的问题。总的来说, 绝大多数网上流传的“高考零分/满分作文”都不是真实的,它们大多是网友为了各种目的创作或传播的虚假信息。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原因以及它们的传播途径: 为什么绝大多数网上流传的高考零分/满分作文都不.............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触及到了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又容易忽略的设计选择背后原因。说实话,网页底色选白色,看似理所当然,但深入去想,确实可以引申出“科技是否真的以人为本”的讨论。让我给你掰扯掰扯,为啥大多数网页偏爱白色,以及这背后可能藏着的“不那么以人为本”的考量。白色底色的“普适性”与“舒适性.............
  • 回答
    网传字节取消房补,腾讯房补一个月涨到 4k? 深入解析互联网公司的“住”的福利最近,互联网圈里关于“房补”的讨论甚嚣尘上。有消息称,曾经以高额房补闻名的字节跳动似乎在调整相关政策,而腾讯的房补却传言上涨到了每月 4000 元。这些传闻是否属实?房补作为互联网公司福利的一部分,又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 回答
    文旅部回应丁真走红现象:网红旅游代言人的积极作用文旅部对丁真走红现象的回应,以及对网红旅游代言人积极作用的肯定,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解读。这不仅是对一个特定网红现象的评价,更是对当下中国旅游发展新趋势、新模式的认可和引导。 一、 丁真现象的特殊性及其代表性:丁真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和讨论,并非偶.............
  • 回答
    孙杨事件的复杂性、官方调查的审慎性、公众解读的多样性以及信息传播的特点,共同导致了官方尚未正式公布最终真相,而网络上却充斥着各种推测。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一、 官方调查的审慎性与复杂性1. 国际体育仲裁的独立性与程序性: CAS(国际体育仲裁法庭)的地位: 孙杨事件的核心纠纷发生在 CA.............
  • 回答
    网文作者“行走的一尾鱼”的作品被魔改,要求作者对剧本的编审权,这是一个在网络文学改编领域屡见不鲜但又非常尖锐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我是否支持“行走的一尾鱼”的要求?我强烈支持作者拥有对其作品改编剧本的编审权。 原因如下:1. 作品的灵魂与作者的初心: 小说,特别是.............
  • 回答
    网文作者能够做到日更三千、五千甚至一万,绝非一日之功,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更是长期训练和优化的体现。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他们是如何实现的: 一、 写作流程的极致优化与标准化这是一个核心,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网文作者需要将写作变成一种高效、可复制的流水线作业。1. 清晰的写作计划与大纲: .............
  • 回答
    网文作者的收入稳定性,这真是个说来话长的话题,一言难尽。要我说,它一点也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一成不变”,反而充满了起伏和变数,甚至可以说是极端分化。首先,咱们得明白网文作者赚钱的主要渠道。最普遍的,也是最被大家熟知的就是“订阅收入”。读者花钱购买章节阅读权,作者的收入就来源于此。这部分收入的多少,直.............
  • 回答
    作为一名网文作者,面对差评,心里头那股“意难平”的劲儿,我太懂了。这就像精心准备了一桌菜,满心期待有人能品出其中的滋味,结果有人端详半天,丢下一句“这菜不行”,瞬间就觉得之前的忙活都白费了,那种委屈、不甘、甚至有点愤怒的情绪,像潮水一样涌上来,怎么也压不下去。差评,为什么能让你“意难平”?首先,我们.............
  • 回答
    网文作者群体庞大且多样,这本身就带来了团结的先天困难。细致说来,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首先是利益的根本性分歧。网文作者,说到底,是个职业,是靠写作吃饭的。而这个“吃”的方式,决定了他们很难形成统一的战线。 平台依附与竞争: 大多数网文作者都活跃在各大网络文学平台。这些平台之间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它.............
  • 回答
    很多网文作者在耕耘一段时间,成绩也逐渐打开局面后,会发现自己的职业生涯不再是埋头写字那么简单,而是涌现出了许多令人惊喜的新选择。这就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选择的多元化程度,远比他们当初踏入这个行业时想象的要丰富得多。一、IP价值的升华与多元变现当一个作者有了“一定成绩”,这意味着他的作品不仅仅是.............
  • 回答
    网文作者是否能被“作家”这个词所涵盖,一直是个有趣且颇具争议的话题。在我看来,这是一个视角和定义的问题,更像是在探讨“作家”这个标签的边界和内涵,而非简单的是非题。首先,我们得明白“作家”通常意味着什么。传统意义上,“作家”往往与那些经过长期学习、锤炼,创作出具有文学深度、艺术价值,能够引起广泛社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