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19房价下跌,为什么都不鼓励在低谷期抄底?

回答
2019年房价下跌,这在很多人看来是绝佳的“抄底”机会。按理说,在价格低迷时买入,等到市场回暖再卖出,就能实现盈利。那么,为什么在2019年房价下跌时,大家普遍不鼓励“抄底”,甚至还有些观望情绪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远非简单的“价格便宜”就能概括。

1. 看不清的“底”在哪里,下跌只是开始?

首先,最根本的原因是 “底”在哪里,没有人能确定。房价下跌并非一个线性的、可预测的过程。2019年房价的下跌,可能是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结果,可能是市场挤压泡沫的开始,也可能是更大一轮下跌周期的序幕。

政策的持续影响: 当时,国家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力度不减,从限购、限贷到房企融资收紧,这些政策的目的是“房住不炒”,要的是市场平稳,而不是快速反弹。一旦有人“抄底”并带动价格上涨,政策很可能会再次收紧,让“抄底者”陷入困境。没有人敢轻易断定这些政策的影响会就此结束。
经济基本面的不确定性: 2019年,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国内经济结构性调整也在进行中。就业、收入预期等都可能受到影响,这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购买力。如果经济基本面没有明显好转,房价很难有持续上涨的动力。“抄底”买入,如果未来经济依然不景气,房子可能不仅卖不掉,租金回报率也堪忧。
市场情绪的惯性: 价格下跌会形成一种心理惯性。一旦人们习惯了下跌,就会对价格上涨产生怀疑。这种负面情绪会进一步压抑需求,加剧下跌。在2019年,很多人还在担心房价会跌得更厉害,所以即便价格有所松动,也不敢贸然入场。

2. “抄底”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更是勇气和信息

“抄底”听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门槛很高,需要多方面的支撑:

充足且相对固定的资金: 房价下跌,尤其是在一线城市或核心二线城市,即使下跌了,总价依然是天文数字。你可能需要一次性支付一部分首付,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承担月供。如果你的资金链紧张,或者收入不稳定,那么“抄底”带来的压力可能会让你喘不过气来,甚至被迫在更低点“割肉”。
准确的市场判断能力: “抄底”不仅仅是看价格,更要看地段、配套、户型、开发商信誉、未来规划等等。在市场普遍不景气的时候,要辨别出那些真正有价值、未来可能率先复苏的房产,需要非常专业和深入的市场研究,以及对城市发展趋势的深刻理解。普通人很难做到这一点。
极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房价下跌过程中,你的房产账面价值会缩水,这会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你的“抄底”判断失误,市场继续下跌,你可能需要承受账面亏损,甚至因为还贷压力而面临被银行收房的风险。这种煎熬是很多人不愿意去承受的。

3. “抄底”背后的风险与回报不对等

在2019年,很多人认为“抄底”是高风险高回报,但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普通购房者来说, 风险远大于回报。

回报周期长: 即使真的抄到底了,市场也不会一夜之间就回暖。可能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横盘期,甚至二次探底。这意味着你的资金会被长期套牢,无法灵活使用。
机会成本: 如果你把钱拿去“抄底”房产,这笔钱就不能用于其他更有潜力的投资,或者满足其他的消费需求。在经济不确定的时期,保留流动性、投资于其他更稳健的领域(如一些优质的债券、指数基金等)可能比冒险“抄底”房产更明智。
卖房的困难: 即使你成功“抄底”买入,当你想卖出时,如果市场仍然低迷,你可能也面临着难以成交的困境,或者不得不以更低的价格出售,抹去之前的“抄底”优势。

4. 很多所谓的“抄底”其实是“接盘”

更残酷的是,在市场下跌时,一些人看到的“低价房”可能是因为房子本身存在问题,比如地段差、配套不足、开发商资金链断裂烂尾、或者产权有问题等。这些“低价”的背后,可能是“接盘”了风险。

5. 个人情况差异巨大,不能一概而论

最后,我们也要明白,对于“抄底”的观点,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刚需购房者: 对于真正有结婚、生子等刚性需求的人来说,即使房价下跌,也需要解决居住问题。他们可能更看重的是“能买得起”和“住得安心”,而不是“能不能赚到差价”。在他们看来,只要价格在承受范围内,并且房子本身没有硬伤,就可以考虑入手,这不叫“抄底”,叫“刚需”。
改善型购房者: 如果本来就有房,想换一套更好的,在房价下跌时,可能会面临“旧房难卖”的困境,导致“以旧换新”的成本增加,反而不如在市场平稳期操作。
投资投机者: 对于纯粹的投资投机者来说,他们确实会寻找“抄底”机会。但这些人往往拥有更专业的知识、更充足的资金和更强大的风险承受能力,而且他们的决策行为并不会被大众所鼓励。

总结一下,2019年房价下跌,大家不鼓励“抄底”的主要原因在于:

对“底”的未知性: 政策、经济基本面和市场情绪都不明朗,下跌可能只是开始。
“抄底”的现实门槛: 除了资金,还需要专业判断和心理承受能力。
风险与回报不对等: 回报周期长,机会成本高,卖房也可能困难。
“低价”的陷阱: 警惕“接盘”有问题的房产。
个体差异: 刚需、改善、投资者的考虑点不同。

因此,在那种环境下,大多数人选择观望,等待更明确的信号,这是一种相对理性的选择,而不是对“抄底”机会的漠视。他们更倾向于相信“横盘比下跌更稳”,或者“等到市场企稳再动手”,这种谨慎的态度,是对当时复杂市场环境的真实反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声明一个问题:

1房地产一般认为是长周期行业,一般的周期在18~22年之间。我个人倾向同意地产行业有周期性现象,这个市场上有人认为房地产没有周期性现象,他们和我的分析思路就完全不同了。

形成周期行业本质的原因是供给和需求的变动是不同步的,这在我其他的回答里面有介绍。

  • 比如我们需要房子,钱到位的速度远高于拿地建设等的速度,那么价格就会被推高;
  • 而当我们不需要房子的时候,可以捂住钱包不动,但是这个时候正在建设中的房子是没法凭空消失的,就造成了过剩。

真正的经济周期更为复杂,上面这个例子是最为简化的模型,供大家熟悉。

周期性行业不意味着围绕一个固定价格水平上下波动,地产行业的周期性体现为一个长期的增长趋势,叠加周期性的价格波动。本文不讨论增长趋势问题,讨论的是波动特征,以及为什么现在不要抄底。


开始分析:

一个地产周期会包含:复苏—繁荣—衰退—萧条四个阶段,对不同类型资产来说,横向看繁荣期长短不一,其原因是流动性、交易成本等的不同。比如,地产繁荣期可以用年来计算而股票的繁荣期一般按月计算。

纵向来看,所有大类资产,繁荣期一般会显著短于萧条期。原因很复杂:

  • 需求端,行为金融学验证了投资者对gain和loss认知的差异,进而导致了买入和卖出的行为差异;
  • 供给端,扩充产能和产能出清两个过程的不对称性。

我在这里展开分析以上两个问题,实际的市场中因素还有很多,但是都指向本段最初的结论:牛短熊长

1 买入和卖出是不对称的。

所有的投资过程都是:现金-资产-现金的完整过程。毕竟万科的股票不能用来支付机票、手里的房子不能用来买车。投资,又是一个以资产升值为目的的生产行为。

《行为金融学》里面曾经提到过这样一类研究,100块钱投资变成110、100块投资变成90。绝对量来说都是10块钱,但是对投资者“效用”的影响完全不同。人们对自己损失10块钱这件事情更为“厌恶”。

  • 在实操中对应我们日常投资,就是多数人涨了以后会每天想着是不是卖掉、落地为安;
  • 而被“套牢”之后往往捂住不放。

地产行业中的表现就是,投机房地产的人会随时观察是否卖出;当被套牢之后,很多人在回本之前就很少考虑是否卖出。

房地产萧条期结束的重要表现就是市场出清,需要亏损投机者将资产处置完毕——行为金融学告诉我们,承认亏损需要时间。

2扩充产能和去产能是不对称的。

扩充产能和去产能是复杂版的,企业也是利用资金进行产能投资的,和行为金融不同的是企业扩张产能和去产能的速度是不同的。

  • 当投资人认为地产有利可图的时候,组织资金、建立公司、购买土地速度很快,可以迅速进入市场;
  • 当投资人认为一个行业没有机会的时候,会第一步去库存(把房子尽快卖出去)、第二步去产能(裁员、处置资产)——这个阶段远比用钱建设产能复杂。

房地产萧条期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产能出清,需要市场内的供给者将产能处置完毕——行业特征决定了,这需要速度。

回到本文问题:

周期性行业仍然可以进行细分,在房地产里面包括库存周期、产能周期。他们叠加产生的周期性特征就更为复杂:

2019年,我们要考虑的是这几个问题:

1目前的低谷是什么周期的低谷?

2015年涨价去库存之后,目前来到了库存相对低点,一般来说库存见底之后局部需求会大于库存,价格有回升的趋势。

但是产能周期还在下行,两个观察的要素是:

  • 产业集中程度还在提高——大地产商对于小地产商的并购、土地的直接收购。中小开发商仍在被消灭的过程中;(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比较一下过去2年A股地产公司头部10家的市值占板块比重);
  • 还在去杠杆——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金融机构的自然选择,控制杠杆就是控制资产总规模。

所以目前是库存低谷、产能还在下行;

2什么时候产能周期见底

所有周期行业都一样,越长周期造成的价格波动就越大(涨跌更猛),所以现在也许有价格上涨的理论可能,也是库存周期级别上涨。然而我们的政策连库存都在控制,那么短期上涨的机会也不大了。

没有到达产能周期底部的时候,价格将继续下探,且幅度会大于现有库存周期下行阶段的下降幅度。我们对市场的观察,可以注意以下的指标:

  • 小地产公司的批量破产;
  • 地产相关资产坏账的资产管理规模经历迅速增加阶段,并进入平稳增长期。

3购买策略是什么?

如果是居住刚需,恭喜你目前确实是不错的时间点。政策面是以控制成交为目的,短期是一个比较平稳的预期;

如果是投资,目前就要考虑地产市场的特征了——location、location、location。很多投资者是必须要配置地产类资产的,那么进入目前的阶段需要采用比较保守的投资策略。不要找补涨、不要找洼地、不要找新城,一线城市+人口流入的二线城市,是比较好的配置策略。

如果是投机,建议算了。投机的特点就决定了对于短期价格波动承受力是很低的,特别是加了杠杆的投机客。


等,是我最推荐的策略。

时间上,首先根据以上分析的结论是牛短熊长,所以地产的V型反转几乎除了4万亿那样级别的政策,是不存在的。萧条期时间比繁荣期长很多,对于2018年初开始下跌的地产市场来说,绝对时间是很短的。我个人对时间的判断,未来5年都不一定是投资入场的好机会。

空间上,大家要清楚一点,北上深这样的城市,需求来自于全中国甚至全球的有钱人。类比美国、英国,从顶峰下跌20%以上,就是一定要重视的投资机会。而对于我不看好的城市,腰斩以上我才会考虑。

有人说日本不是斩到脚踝了么?这是很多人心中最为悲观的situation。我只能说,日本房价被斩到脚踝,是经济整个系统的全面去泡沫,是失落二十年的开端,那是日本政府的脑子被驴踢了之后的结果。


所以。。。。。。如果真出现那种问题,咱讨论房子抄底。。。。。。毫无意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9年房价下跌,这在很多人看来是绝佳的“抄底”机会。按理说,在价格低迷时买入,等到市场回暖再卖出,就能实现盈利。那么,为什么在2019年房价下跌时,大家普遍不鼓励“抄底”,甚至还有些观望情绪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远非简单的“价格便宜”就能概括。1. 看不清的“底”在哪里,下跌只是开始?.............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中国房地产市场一个非常敏感且复杂的话题,而且涉及到人们的情感和利益,所以一旦出现“房价整体下跌”的论调,立刻会激起强烈的反应,这背后有多层原因,我们来细细掰扯一下:一、 预期与信心是房地产市场的生命线 “涨”是长期共识: 过去二三十年,中国大部分城市的房价,尤其是核心城市,基本都是.............
  • 回答
    说实话,2019 年的房价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说“已经开始下跌”。这就像你问“今天天气好不好?”一样,得看你在哪个城市,看你关注的是哪个区域。不过,整体来看,2019 年确实是很多城市房价 告别了前几年的疯狂上涨,进入了一个调整期,甚至有些地方确实出现了松动和下跌。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1. .............
  • 回答
    2019年,不少城市都出现了二手房挂牌量明显增加的情况,这让很多人开始担忧,是不是意味着房价要扛不住了,要下跌了?这事儿,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不能一概而论,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挂牌量激增,背后的原因可不少首先得明白,二手房挂牌量增加,并不一定就是“卖家急着卖,所以房价要跌”这么简单的逻辑。背后可能.............
  • 回答
    合肥的房价,尤其是在2019年,确实让不少想买房的朋友犯了迷糊。别急,咱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这弯弯绕的2019年合肥房价。先说大背景:调控依然是主旋律2019年,全国房地产市场依然处于“房住不炒”的大基调下,各地的调控政策一个接一个。合肥也没例外,虽然不像前几年那样出台那种“一刀切”的严厉政策.............
  • 回答
    预测2019年房价是否会上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不同地区的情况差异很大。通常情况下,房价的涨跌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到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市场供需、人口流动、消费者信心等多种动态因素的综合作用。要详细分析2019年的房价走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探讨:一、 宏观经济环.............
  • 回答
    对于2018年上海房价的跌幅以及2019年上海房价的走向,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关注的问题。要给出确切的数字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房地产市场受到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市场供需、甚至投资者情绪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都在不断变化。不过,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尝试描绘出可能的趋势和影响因素。2018.............
  • 回答
    预测2019年全国房价趋势是一项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任务,因为它受到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供需关系、人口流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尽管如此,我们可以基于2018年的情况以及普遍预期的一些关键点来描绘一个可能的图景。总体趋势:趋于平稳,结构性分化将加剧2019年全国房价最有可能的整体趋势是趋于平稳,甚至在部.............
  • 回答
    201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整体呈现出“稳中有进”的态势,而不是简单的“涨”或“跌”。这种复杂性体现在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类型的房产上,都有着各自的波动节奏和原因。要理解2019年的房价走向,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1. 宏观调控基调:坚持“房住不炒”首先,2019年最核心的政策主线依然是.............
  • 回答
    2019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就像一位在舞台上唱着一首有点拗口却充满故事的歌的歌手,乍一听可能有点杂乱,但仔细品味,你会发现背后有着复杂的旋律和值得深思的背景。首先,得承认一点,2019年并不是那种让人惊呼“房价涨疯了”的一年。相比于前几年一些城市普遍两位数的上涨幅度,2019年的全国房价走势,总体上.............
  • 回答
    2019年4月,房价的走向确实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调控之后。要说房价“又要开始涨了”,这说法有点绝对,楼市的复杂性远非一个“涨”或“跌”能概括的。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看看2019年4月左右,房价可能会呈现出怎样的动态。宏观经济与政策的风向标首先,得看当时的宏.............
  • 回答
    2019年,如果说“大家不太谈论房价”可能有些绝对,毕竟房价在中国社会一直是绕不开的话题,像空气一样普遍。但确实,相比于过去几年,2019年关于房价的讨论热度有所“降温”,焦点也更分散。这背后有多重因素在共同作用,让人们的关注点不再那么集中在“房价涨跌”这个单一维度上。首先,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发力和.............
  • 回答
    2019年5月11日之后,关于中国房价未来是否会“一直涨”的争论从未停歇,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观点也变得更加多元和复杂。简单地说,“一直涨”的观点固然存在,但越来越少有人能坚守这种不加任何前提的乐观。依旧坚信“一直涨”的声音及其逻辑:即便是在2019年5月11日之后,一些根深蒂固的信念依然存在,尤其.............
  • 回答
    关于未来五年(2019 年 ~ 2023 年)的房价走势,这是一个牵动无数人心弦的话题。预测房地产市场的走向,尤其是中长期的预测,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受到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人口结构、居民收入以及市场情绪等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不过,我们可以梳理一下当时的市场背景和一些主流的观点,来尝试描绘.............
  • 回答
    站在2019年的时间节点上,那些依然坚信房价即将下跌的人,他们的心中往往纠结着一股复杂的情绪。他们不是随波逐流的乐观主义者,也不会轻易被短暂的市场波动所迷惑。相反,他们身上通常会显露出一些相对冷静、甚至略带悲观的特质,对宏观经济的运行规律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解。这类人,或许是经历过几次经济周期起伏的投资.............
  • 回答
    关于“杭州某银行房贷可贷至80岁”这条2019年初的新闻,确实在当时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看:1. 首先,这并非“谁都可以贷到80岁”,而是对特定人群的特定政策调整。当时的新闻报道,普遍指向的是一种“接力贷”或者“家庭成员共同还款”的模式。也就是说,不是一个人孤零零.............
  • 回答
    2019 年,要说进步最大的 Android 系统,我会将这份荣誉授予 Google 的 Pixel 系列搭载的 Android 系统。虽然其他厂商在 2019 年也推出了不少优秀的 Android 手机和定制系统,例如三星的 One UI 1.5/2.0,OPPO 的 ColorOS 6/7,小米.............
  • 回答
    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装备最精良的一次大阅兵,其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和中国力量的展示。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细节,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一、 时代印记与传承精神: “70”字样组成的受阅方阵: 这是阅兵式上最醒目的视觉元素之一。由受阅士兵组成的巨大的“7.............
  • 回答
    2019年的“3·15”晚会曝光电子烟对罗永浩的事业确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并非是决定性的打击,更多的是一次舆论上的考验和对他的“小野”(FLOW福禄)电子烟品牌的一次负面曝光。为了详细讲述,我们先梳理一下事件背景和影响过程:事件背景: 时间点: 2019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的“3·15”晚.............
  • 回答
    您好,关于褚时健先生 2019 年 3 月 5 日去世的这个信息,我需要澄清一下:褚时健先生于 2015 年 9 月 15 日就已去世,享年 87 岁。您提到的日期可能有所偏差。关于褚时健先生一生的经历是否值得肯定,这是一个复杂但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他的经历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也引发了广泛的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