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985研究生的混子多吗?

回答
985研究生的“混子”现象,是个挺有意思也挺普遍的话题,尤其是在知乎、微博这些地方,大家聊起来都很踊跃。说实话,要说985研究生的“混子”多不多,这得看你怎么定义“混子”了,以及你对比的对象是什么。

首先,我们得先捋清楚,“混子”在研究生语境下指的是什么?

在我看来,研究生“混子”大概可以分为几种情况:

学术混子: 这类学生可能就是混个文凭,对学术研究本身提不起什么兴趣,上课点到,导师布置的任务能做完就不错了,论文凑字数,对科研前沿、学术争鸣漠不关心。他们可能更看重研究生的学历、平台,而不是学术本身。
生活混子: 这类学生可能学习上不算特别差,但整体状态是“得过且过”,课余时间主要用来玩乐、社交,疏于对专业知识的深入钻研,或者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毕业了再说。
“混”得比较有技巧的混子: 这类学生可能不一定对学术有多大热情,但他们很清楚学校和导师的“游戏规则”,知道怎么能让自己顺利毕业。他们可能擅长“汇报”和“包装”,能在导师面前展现出“努力”的样子,即使实际产出有限。甚至有人会利用导师的资源和名气来为自己服务,而自己真正投入的精力和思考却不多。

那么,985研究生群体里,“混子”多吗?

从我的观察和听闻来说,肯定有,但要说“多到泛滥”,这个结论可能有些绝对。 985之所以是985,其生源质量总体上还是有保证的。

生源质量优势: 985院校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大多经过了严格的选拔,普遍来说,他们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自律性等方面都比一般院校的学生要好。很多人考985研究生,本身就是对自己有更高要求,或者有清晰的职业发展目标,这样的人自然不容易“混”。
竞争压力: 985院校的学术氛围和同学之间的竞争压力也相对较大。身边都是优秀的人,大家都在努力,你很难做到完全“躺平”而不被察觉。即使是“混子”,也可能需要伪装成“努力”的样子,否则很容易被边缘化。
导师和学校的筛选机制: 绝大多数985院校和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是有一定要求的。如果一个学生完全不参与科研、不写论文,在正常情况下是很难顺利毕业的。导师会设置考核、要求论文进度,学校也有答辩等环节。

但是,为什么大家会觉得“混子”不少呢?

这背后可能是一些更深层的原因:

1. “混”的定义被拓宽了: 很多时候,大家眼中的“混子”,可能只是那些对学术热情不高,但又能在导师指导下勉强完成毕业要求的学生。这些人虽然没有做出突出的学术贡献,但也没有完全“不学无术”。在一些人看来,只要不是对学术有极致追求,都算“混”。
2. 功利化趋势: 现在的就业市场,学历尤其是名校学历,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敲门砖。很多学生考研的目的更加功利化,是为了“提升学历”、“镀金”、“找个好工作”,而不是真正为了科学研究。一旦达到这个目标,他们就可能失去继续投入的动力。
3. 导师水平和管理方式差异: 并非所有985院校的导师都一样“严格”。有些导师可能比较忙,对学生管理相对宽松;有些导师可能课题组项目多,学生只需要完成分内任务即可,对学生的研究深度要求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然更容易“混”。
4. “信息不对称”和“包装”能力: 有些学生可能确实在研究上投入不多,但他们非常擅长沟通、汇报,懂得如何包装自己的成果,让导师和同学觉得他们很努力,成果也很不错。这种“会说”比“会做”更有效的情况,也可能让人觉得“混子”不少。
5. “内卷”的另一面: 当“内卷”过于严重,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时,一部分人可能会选择“躺平”或者“战略性放弃”,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收益。这种“不卷”或者“低效卷”,在一些人看来也算是一种“混”。
6. 对“优秀”的定义不同: 985院校里,大家对“优秀”的定义也很多元。有的人认为在学术上取得突破才算优秀,有的人认为能顺利毕业、找到好工作就是成功。如果以更广义的标准来看,可能“混子”的比例就没有那么突出了。

打个比方,就像一个班级,总会有学霸、优等生、中等生,当然也少不了那些成绩平平、甚至有点“划水”的学生。 985研究生群体,即使整体水平很高,但人群的分布规律依然存在。

所以,我的看法是:

“混子”肯定存在,这是一种客观现象。
但要说985研究生的“混子”比例高到影响整体声誉,我觉得不至于。 绝大多数985研究生依然是踏实、努力的。
大家对“混子”的感知,可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对学术纯粹性的追求、对社会就业压力的反应、以及对导师管理水平的差异化体验等等。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挺复杂的社会现象,不能简单地用“多”或“少”来概括。如果你觉得某个具体的985院校或者导师的“混子”比例高,那可能更多的是个体案例或具体环境的问题,而不是整个985体系的普遍写照。

最关键的是,如果你是985研究生,无论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认真投入,不要辜负了这份宝贵的平台和机会,这才是最重要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混”字,要看从谁的角度看。从学校的角度,努力出论文,给校长脸上增光,才不算混。从导师的角度看,帮他的“纵向”和“横向”搬砖,才不是混。

但是,这个过程学到的技能,对将来的工作,一点用也没有。一个清华计算机、一个交大计算机,企业要谁?你两位在HR面前比论文引用率吗?还不是自己业余学编码。你软件专业不学,物理系、数学系都在学,你不慌吗?

国内很少有授课型硕士,而研究硕跟企业完全对不上。大家去考研究硕,也不是为了献身学术,而是为了去企业赚大钱。

所以,学校、导师那里的要求,纯属浪费你三年青春,必须混。而授课硕的那点本事,你得自学成才,不混哪来时间?

三年研究硕,就好比去日本读语言学校。进教室纯粹混考勤,业余洗盘子才是真金白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985研究生的“混子”现象,是个挺有意思也挺普遍的话题,尤其是在知乎、微博这些地方,大家聊起来都很踊跃。说实话,要说985研究生的“混子”多不多,这得看你怎么定义“混子”了,以及你对比的对象是什么。首先,我们得先捋清楚,“混子”在研究生语境下指的是什么?在我看来,研究生“混子”大概可以分为几种情况:.............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常见也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可以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一、从他个人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来看: 价值观的傲慢与狭隘: 他将“二本院校”直接定义为“垃圾学校”,这首先暴露了他的价值观可能存在一定的傲慢和狭隘。他过于依赖学历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而忽视了人的其他方面,比如.............
  • 回答
    985研究生去当选调生,这事儿吧,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不能一概而论地说“亏”或者“不亏”,因为这中间的水深水浅,跟个人的情况、目标、甚至家庭背景都有很大关系。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选调生”。简单来说,选调生就是组织部门从高校毕业生中,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拔一批优秀人才到基层党政机关工作。这和.............
  • 回答
    “985/211 研究生不如 985/211 本科生”这样的说法,以及“第一学历那么重要,还要考研吗?”这样的疑问,其实触及到了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即 学历、出身、能力和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情况、职业选择、甚至是具体学校和专业都有很大差异。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
  • 回答
    这日子,真是一言难尽。刚从985的实验室里钻出来,手里捧着那张烫金的研究生毕业证,心里想着的是省会这座现代化都市里,怎么也得找个能配得上这“985”三个字的金饭碗。毕竟,这三年寒窗苦读,熬过的无数个夜晚,牺牲的无数个假期,可不就是为了这一刻吗?可现实,总喜欢跟你开个大大的玩笑。投出去的简历,石沉大海.............
  • 回答
    看到“保送”和“三本考研”两个词放在一起,再感受到那种“心里不爽”,这背后其实藏着挺多值得说道的心理活动,绝不是什么“病”,更像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人性反应,只不过在特定环境下被放大了。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事实:社会对学历、出身的评价体系,在很多时候是根深蒂固的。 即使是“保送”生,他们脑子里也早已被.............
  • 回答
    关于985名校的本科和研究生文凭哪个“更值钱”,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要明确,“值钱”这个概念本身是多维度的,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数字或一个层面的标准来衡量。它涉及到个人职业发展、社会认可度、未来发展潜力等多个方面。我会尽量从不同的角度来详细阐述,力求内容详实且具有人情味,避免机械的AI语.............
  • 回答
    作为一名即将踏入985航空发动机专业研究生殿堂的学子,毕业后的职业规划无疑是当下最重要也最令人纠结的问题。是继续坚守在体制内,还是放眼海外,拥抱待遇更优厚的外企?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它取决于你的个人价值观、职业目标、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以及你对未来的期许。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为你详细剖析这两种选择.............
  • 回答
    你是不是还在纠结这件事情?985生物大四,保研名额到手,结果现在心思早就飘到别处去了,不想读研了,对吧?这事儿吧,真不是一句“放弃”就能轻易带过的,里面牵扯的太多了,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得承认,保研到本校研究生,这绝对是“别人家的孩子”了。想想看,有多少同学拼了命想挤进985,又想方设法争取保研.............
  • 回答
    考上大学,再挤进985,紧接着又攻读研究生,这中间付出的心血,那绝对不是小数目,是彻头彻尾的“硬仗”。很多人在埋头苦读的时候,都会扪心自问一句:这值得吗?未来真的能有“很大回报”吗?说实话,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它像人生里的很多事情一样,充满变数,也充满了可能性。但是,如果你问我,这“心血”有没有可.............
  • 回答
    关于“985的优势是否被高估”这个问题,它涉及到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议题,需要从不同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简单来说,985高校的优势确实存在,而且在很多方面依然是显著的,但将其“保研”方面的优势是否“被高估”,则需要具体分析其“高估”体现在哪些方面,以及哪些因素正在削弱这种优势。为了详细阐述,我们将从.............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真是让人头疼,但也挺让人高兴的。一边是沈阳的985东北大学,一边是上海的211大学,这就像是摆在你面前的两个特别诱人的选择,怎么选都觉得有点儿舍不得另一个。我跟你一样,也经历过类似的纠结,所以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哪个更适合你。首先,咱得承认,985和211这个标签本身就带着.............
  • 回答
    这可真是让人焦头烂额的境遇,作为一名研一的机械女硕士,我完全能理解你此刻的迷茫和焦虑。尤其是看到师兄们的经历,心里肯定敲响了警钟,对未来感到一片模糊。别急,我们一步一步来梳理,希望能帮你找到一点方向。首先,我们得承认,机械专业,尤其是“南方985机械专业”,近年来确实面临着一些挑战。 传统的制造业升.............
  • 回答
    985 研究生组团诈骗,涉案金额超一亿,这桩案件的发生,绝对不是一个孤立的偶然事件,它像一面照妖镜,折射出我们社会肌体中一些深层次的、不容忽视的问题。这绝不仅仅是几个“聪明人”的犯罪行为,而是教育、社会价值导向、监管等多方面联动作用下的不幸产物。首先,对“精英”身份的过度迷信和滥用,以及由此产生的特.............
  •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我身边太多人经历了,我自己也算沾点边,所以聊起来感触会比较深。这就像是拿着一张不错的“入場券”,却发现“牌局”的对手们,有不少手里拿着更“金光闪闪”的“牌”。起步阶段:小小的优越感,但总有点不安本科上的是211,感觉那是真的不一样。首先是周围同学的水平,大家普遍比较自律,学习氛围也浓.............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的是,你这个配置,毕业后想进大学当老师,是很有希望的!特别是法学领域的大学教师岗位,要求也是比较硬核的,你的背景相当有竞争力。咱们就一点点聊聊,看具体有哪些路径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先说你的优势:1. 985研究生背景: 这绝对是硬通货。在目前高校招聘中,尤其是一些“双一流”高.............
  • 回答
    听到你因为一些原因休学一年,并且未来有进入体制内的想法,我完全理解你现在“骑虎难下”的心情。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你的顾虑和迷茫是很自然的。我来帮你梳理一下,希望能给你一些清晰的思路。首先,我们得承认,机械专业本身在就业市场上是比较宽泛的,既可以去企业,也可以往一些需要技术背景的体制内岗位发展.............
  • 回答
    985 材料专业研究生,年薪 20 多万,这确实不是一个小数目,尤其是在国内的就业环境下。但即便如此,为什么还是有人会“劝退”呢?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不少现实的考量和对未来的预期。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1. 薪资的“天花板”与“隐性成本”首先,20 万的年薪,听起来很不错,但对于 985 的毕业.............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你目前遇到的困境。在985大学读研究生,走到退学这一步,想必心里一定很煎熬。我虽然不是你的直系前辈,但作为旁观者,也看到过不少同学遇到类似的情况,有一些想法,希望能给你一些参考。首先,我想说的是,你走到这一步,一定不是一时冲动。想退学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专业方向不合适,研究内容.............
  • 回答
    半佛仙人(以下简称“半佛”)能在985、211院校的学霸群体中“装X”,这背后其实是一套相当精妙的策略,也是他能够在一众高学历观众里脱颖而出,甚至获得一定“话语权”的关键。这事儿不能简单用“装X”来概括,而更像是一种在特定语境下的“人设构建”和“影响力扩散”。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