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欧洲历史地图一般不标注1559-1560期间法国和苏格兰是共主邦联?

回答
关于为什么欧洲历史地图通常不明确标注15591560年法国与苏格兰之间的“共主邦联”,这其中涉及到历史的复杂性、政治术语的界定以及地图绘制的实际考量。虽然我们不能说“完全不标注”,但这种联系确实不像其他一些历史时期的联合那样被普遍且显眼地标记出来。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力求用清晰、自然的语言来解释: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即“共主邦联”本身在历史学界对15591560年这段时间的法国和苏格兰的关系的界定上,就存在一定的争议和细微之处。

1. 政治结合的性质与稳定性是关键:

在欧洲政治史上,共主邦联(Personal Union)通常指的是两个或多个国家由同一位君主统治,但各自保留独立的政府、法律和行政机构。最经典的例子比如英格兰与苏格兰在1707年合并前,以及后来的英国与汉诺威。

15591560年法国与苏格兰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 王室的联合统治,甚至可以看作是法国对苏格兰的一种 干预和影响力扩张 的尝试,而非一个稳定、稳固的共主邦联形式。具体来说:

玛丽·斯图亚特与法国王室的联系: 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Mary, Queen of Scots)从小就被送到法国宫廷抚养,并于1558年与法国国王亨利二世的长子、法国王太子弗朗索瓦结婚。1559年,弗朗索瓦继承法国王位,成为弗朗索瓦二世。此时,玛丽·斯图亚特不仅是苏格兰女王,还成为了法国王后。
法国的野心与“共主”的现实: 法国方面,尤其是当时权力欲极强的吉斯家族(Guise family,玛丽·斯图亚特的母系亲戚),试图利用弗朗索瓦二世和玛丽·斯图亚特的结合,将苏格兰纳入法国的势力范围,甚至梦想着将两个王冠真正地联合起来。在1559年,法国正式在国徽中加入了苏格兰王室的狮子图案,并尝试将苏格兰王国视为法国的附属,而非平等地位的共主邦联。
短暂且动荡的时期: 这种联系非常短暂。弗朗索瓦二世于1560年12月去世,年仅16岁。玛丽·斯图亚特作为法国王后和苏格兰女王的身份就此结束,她也很快返回苏格兰。这段时期,法国对苏格兰的影响力很大,但并未形成一个成熟或被双方长期接受的共主邦联制度。

2. 历史事件的演变与地图的侧重点:

历史地图绘制者通常会侧重于那些具有长期稳定影响、或具有明确政治边界划分的时期。

苏格兰宗教改革的冲击: 就在15591560年,苏格兰正经历着重要的宗教改革。长老会领导人,如约翰·诺克斯(John Knox),联合了国内的贵族(被称为“苏格兰领主”),反对法国天主教势力和王室的统治。这场改革运动得到了英格兰伊丽莎白一世的支持,直接导致了法国在苏格兰的军事干预被削弱和驱逐。
《爱丁堡条约》的签订: 1560年7月,法国和英格兰签订了《爱丁堡条约》。根据该条约,法国同意从苏格兰撤军,而玛丽·斯图亚特和弗朗索瓦二世承认苏格兰的独立,并放弃了声称对英格兰王位的权利。这标志着法国对苏格兰的直接控制或联合统治的结束。
地图绘制的“事件”而非“状态”: 从地图绘制的角度来看,15591560年更多的是一个 动荡的过渡时期,而非一个稳定并被普遍承认的政治联合状态。地图通常会标注那些已经形成、并能被明确界定和视觉化的政治实体。法国在苏格兰的影响力在此期间达到了顶峰,但随即被国内的宗教改革和外部干预所削弱。它更像是一个 未竟的事业 或一个 短暂的尝试,而非一个被写入宪法或长期维系的共主邦联。

3. 术语的精确性与历史学家的解读:

“共主邦联”是一个用来描述特定政治结构的术语。历史学家在定义和描述15591560年法兰西王国与苏格兰王国之间的关系时,会更加谨慎地使用这个词。他们更倾向于描述为:

法国对苏格兰的干预和傀儡统治的尝试。
王室的个人联姻带来的短暂的政治联系。
法国试图将苏格兰纳入其势力范围的时期。

将这种复杂且不稳定的联系简单地标注为“共主邦联”,可能会简化历史的复杂性,甚至给人一种误导,认为这是一种长期稳定的政治联盟。

4. 地图的实用性和侧重点:

历史地图的首要目的是展现 地理疆域 和 政治实体。在绘制简化的政治地图时,如果某个政治联合关系非常短暂、且在短时间内就被打破,并且其核心是通过一位个人的婚姻和短暂的统治来实现,那么在标注时可能会被省略,尤其是在没有明确的政治条约或长期的历史延续作为支撑的情况下。地图绘制者会优先标注那些更稳定、影响更深远的政治联盟,例如英格兰与苏格兰在1707年《联合法令》之后的联合王国。

总结来说, 欧洲历史地图在15591560年期间不明确标注法国与苏格兰为共主邦联,主要是因为这段政治结合的性质非常短暂、不稳定且充满争议。它更多是法国王室基于联姻的一种影响力扩张尝试,但很快就被苏格兰国内的宗教改革和外部势力干预所打破,并最终通过《爱丁堡条约》告一段落。因此,从历史的连续性和政治结构的稳定性来看,它不符合通常意义上对“共主邦联”的定义,地图绘制者也倾向于突出更具持久性和明确性的历史联系。这种情况下,与其说“不标注”,不如说这种关系是如此的短暂和不确定,以至于在一般的政治地理地图上,并不会被作为一个独立的、长期存在的政治实体被突出显示出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吉斯家族在当时是不是掌握实权不知道,但是1554年玛丽·吉斯就不是摄政王了,垂帘听政难道也值得特意标注一下吗?更何况,吉斯家族统治苏格兰的权力的合法性是来自施蒂布海特家族的。

第二,我寻思着同时期的西班牙和英国也没标注成同一个颜色吧,你不觉得法国和苏格兰标注了更双标么?更何况后来异国统治者确确实实掌握实权的奥兰治时期、斯图亚特时期,地图都倾向于标注同颜色么?大不列颠有苏格兰联通法案;波兰立陶宛联邦有同一个中央政府;奥匈有十二月法令和匈牙利宪法,而且好像还有共同的外交部财政部(不太了解奥匈)。说到底还是这种后来成既定事实的联统事件会被标注成同一个颜色或国家,只有一年的短命且没啥意义的联统没必要这样。

第三,勃艮第公爵腓力,也是西班牙国王腓力一世啊,而且荷兰比利时弗朗什孔泰后来完完整整的传给了卡洛斯一世、腓力二世等等,而且在地缘政治上确确实实给法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也就是上一条说的“既定事实”,用同一个颜色很正常。

第四,你说的逐年变化的历史地图难道是eu4?我觉得没必要和一个游戏较劲……他自己的版本更迭已经很容易看出来p社犯了多少错误了……

user avatar

想太多了

直到17世纪30年代,荷兰人的地图还是这样的

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还分成三块呢

作者自己的故乡都还在神罗里面,何况从法理上说其实也没毛病

亚平宁反倒是整合成了一块,这样看是不是又对那些一个个公国和城邦不太公平?

觉得应该要在地图上把政治状态标注清楚还要采用“统一标准”的那是典型的以今套古了

更不要说弗朗索瓦二世和玛丽斯图亚特这种直接湮没在文艺复兴时期一个地图更新周期里的极短暂事件了

讲真,要“共主”还不如这位仁兄

实打实的法国国王和波兰国王哦亲

user avatar

这个,我几乎没有看到过有人专门做1559-1560的图,如果是那种逐年变化式的,我更倾向于是因为这一事件太容易被人忽视了,毕竟弗朗索瓦二世一年就没了。

另外,夫妇联合的模式是否算共主联邦得看具体的条款,在中世纪语境下往往丈夫至少也能取得和妻子同等的地位,但是对于15世纪后的情况,最重要的是双方议会的态度和对此做出的决议,那么苏格兰议会是否认同弗朗索瓦二世具有单独的对自己的君权呢?1558年是没有的,之后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但是弗朗索瓦1560年就死了,也就没有后续的操作空间了。

同时代就有一个相似的例子是西班牙的腓力二世和英格兰的玛丽女王,弗朗索瓦二世在1558年只被承认为苏格兰的king consort,还不如腓力二世在英格兰的地位,我印象中也没人把英格兰和西班牙标成同一个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欧洲历史地图通常不明确标注15591560年法国与苏格兰之间的“共主邦联”,这其中涉及到历史的复杂性、政治术语的界定以及地图绘制的实际考量。虽然我们不能说“完全不标注”,但这种联系确实不像其他一些历史时期的联合那样被普遍且显眼地标记出来。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力求用清晰、自然的语言来.............
  • 回答
    在《冰与火之歌》的世界里,或者说如果我们把它对标到欧洲中世纪的某个特定历史时期(例如,文艺复兴前夕,也就是大概1315世纪),一个出身草根的平民,要想达到他地位上的“最大高度”,这可不是一条容易的路,但也并非完全不可能。这条路往往蜿蜒曲折,充斥着运气、个人能力,以及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首先,我们得.............
  • 回答
    如果自古以来小亚细亚半岛的地貌主体是广阔的平原,而非如今我们所熟知的崎岖山地与高原,那么欧洲乃至整个地中海世界的历史进程,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之深远,甚至可以重塑我们今日所知的世界格局。首先,古代文明的传播与互动将截然不同。小亚细亚平原化的地貌意味着,从美索不达米亚、埃及等早期文明中心向欧.............
  • 回答
    在探讨“宣扬欧洲历史造假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时,我们需要认识到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造假”标签就能概括的复杂议题,而是一个多层面、多角度的社会思潮和信息传播方式演变的产物。要详细分析,我们得一层层剥开它的根源和表现。一、 历史解释的多元化与重构的挑战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历史并非一成不变的、绝对的真理。.............
  • 回答
    欧洲贵族即便造反失败,也鲜少被处以极刑,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了一系列复杂的历史、政治、社会和法律因素,绝非简单的“宽容”二字可以概括。它更像是一种“权力博弈”下的选择,而非道德上的仁慈。首先,我们得明白,欧洲贵族之所以能成为贵族,往往与他们对国家的贡献(至少在官方叙事中是如此)、土地所有权、军事力量以及.............
  • 回答
    部分国人对欧洲古代历史真实性的怀疑,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些原因涉及历史认知、文化视角、信息传播以及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1. 文化视角与历史叙事的差异: “文明”定义与史观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史学观中,“文明”往往与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文字.............
  • 回答
    要深入探讨中国历史上为何未曾发展出类似欧洲全身板甲的装备,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包括技术、材料、军事需求、社会文化以及经济成本等。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有”或“无”的问题,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军事需求的差异:骑兵 vs. 步兵的博弈欧洲盔甲发展史,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骑兵的崛起和演变。随.............
  • 回答
    中国历史上水淹攻城的战例之所以屡见不鲜,而欧洲对此却鲜有记载,这背后涉及了地理、气候、技术、军事思想乃至历史文化等多个层面的深刻差异。简单来说,这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特定历史条件下自然选择和主动适应的结果。中国水淹攻城的优势与土壤首先,得益于中国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水淹攻城拥有天然的优势。 .............
  • 回答
    西班牙帝国之所以如此热衷于插手欧洲大陆事务,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其崛起、扩张和维持霸权过程中一系列深层动机和现实需求的必然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解读:一、地缘政治的现实:伊比利亚半岛的特殊位置西班牙,或者说统一后的西班牙(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位于伊比利亚半岛,地处欧洲大陆的西南边缘,与法兰西.............
  • 回答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在历史上,中国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控制瘟疫的传播,例如: 隔离检疫: 在瘟疫爆发时,中国官员会迅速采取隔离措施,将患者与健康人分开,防止疾病蔓延。 公共卫生设施: 中国古代就建造了公共卫生设施,如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系统,以改善城市环境,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医.............
  • 回答
    中国历史上确实很少见到与欧洲石制教堂、宫殿相媲美的高大宏伟建筑,这背后涉及了多方面的原因,是历史、文化、技术、地理以及意识形态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材料与技术 欧洲:石材的普遍性与加工技术 丰富的石材资源: 欧洲大陆,尤其是西欧和南欧,拥有极其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历代王朝兴衰的根本原因,以及东亚与西方历史发展路径的一些差异。我们不妨来细细道来,看看为何中国王朝多数寿命不长,而日本和欧洲却能维持更长的稳定。中国历代王朝为何“短命”?——系统性的原因分析“朝代不过三百年”并非绝对的规律,但中国历史上的确呈现出一种王朝周期性的更替现象.............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历史记忆、文化传承以及社会结构等多个层面。中国确实经历过多次鼠疫,但与欧洲对黑死病的刻骨铭心相比,似乎留下的印记要淡一些。这并非说中国人民不在乎生命,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鼠疫在中国的历史书中是存在的,而且记录得相当详尽。从史书的记载来看,比如《史.............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问题,但首先我们需要澄清一个重要的前提:“精彩纷呈的历史”是相对的,并且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独特体现。 亚洲和欧洲之所以被许多人认为是“精彩纷呈”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涌现了大量深刻影响世界格局的文明、思想、政治体系和科技创新,并且这些.............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尖锐且普遍存在,很多人都对此感到困惑:为什么在新冠疫情导致全球经济普遍下滑、失业率攀升、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股市却能屡创新高?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的股市,更是恢复并创下了历史新高。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 1. 史.............
  • 回答
    历史不能假设,这句老话听起来像是一条绝对的铁律,把过去的一切钉死在无可更改的定格里。但你提的这些东西——那些让我们热血沸腾的“YY”穿越小说,以及让人沉迷其中的策略游戏——恰恰就是在挑战这条“铁律”的边界,甚至可以说是对“假设”本身进行的深度探索。咱们先聊聊为什么人们会说“历史不能假设”。这句话的根.............
  • 回答
    欧洲历史上各族相互同化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往往相互交织。同化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过程,它涉及到语言、文化、宗教、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个层面。当这些因素未能有效融合,或者存在强烈的排斥力量时,同化就可能走向失败。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的详细阐述:一、 语言和文化差异的根深蒂固: 语言的中心地位: .............
  • 回答
    特拉法尔加战役,一场决定性的海战,其结果几乎可以被视为近代欧洲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如果历史的车轮偏离了轨道,倘若英国在这场海战中遭遇了灾难性的失败,其影响将是深远且连锁性的,重塑我们所熟知的后期战事格局和欧洲大陆的命运。首先,直接后果便是英国海军的实力将遭受重创。特拉法尔加战役不仅是对当时英国海军最精.............
  • 回答
    想要深入了解波澜壮阔的世界历史,尤其是那影响深远的欧洲史,这绝对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探索之旅。别担心,这里有一些我个人非常喜欢,也觉得能把这段漫长而复杂的故事讲得既精彩又清晰的书籍,希望能帮助你勾勒出清晰的脉络。入门与全景:打好坚实基础在你踏入欧洲历史的迷宫之前,我强烈建议先从一些能够提供宏观视角和清.............
  • 回答
    欧洲宗教改革,一场深刻改变西方世界面貌的运动,其根源错综复杂,影响深远。简单来说,它是一场对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权威、教义和实践提出挑战,并最终导致基督教世界分裂的关键历史事件。宗教改革的“病因”:为何会发生?要理解宗教改革,我们必须先看看它为什么会发生。中世纪的天主教会虽然在欧洲拥有至高无上的精神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