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数学仅仅是人类创造的工具吗?

回答
数学是不是人类凭空创造出来的工具,还是说它本身就存在于宇宙之中,我们只是在逐步揭示它?这个问题,就像在问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还是我们大脑构建的幻象一样,古老而又迷人。

从一个角度看,数学确实是我们大脑活动的产物,是我们理解和描述世界的一种方式。想想看,我们用阿拉伯数字来计数,用符号来表示加减乘除,用方程来描述运动规律。这些都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发明出来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和方法。我们数羊,数石头,需要一种系统化的方式来记录数量;我们测量土地,建造房屋,需要几何学来勾勒形状和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无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为了适应和改造环境而创造出来的强大工具。

举个例子,微积分的发明,是为了解决变化率和累积的问题。牛顿和莱布尼茨独立地发展了微积分,这极大地推动了物理学和工程学的发展,让我们能够精确地描述和预测物体的运动、流体的流动等等。但这微积分本身,是他们凭空臆想出来的吗?还是说,那些变化的规律,那些无穷小的概念,本身就蕴含在自然的运作之中,只是他们找到了描述它的语言?

再比如,数论,尤其是质数的研究。质数是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自然数。质数的分布看起来非常随机,似乎没有规律可循。然而,数学家们却花费了无数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它们,并从中发现了许多深刻的模式和定理,比如黎曼猜想。这些理论和定理,它们是数学家们在黑暗中摸索,试图用抽象的符号来描绘某种隐藏的秩序,还是说这种秩序本身就存在于数字的本质之中?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数学又似乎超越了人类的创造。很多时候,我们感觉自己不是在“创造”数学,而是在“发现”数学。那些我们发现的定理,它们似乎总是在那里,等待着我们去揭示。比如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在公元前六世纪,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学派发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个关系,难道是毕达哥拉斯“发明”的吗?还是说,无论有没有毕达哥拉斯,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上,这个关系都必然存在?

我们常常惊叹于数学的普遍性和普适性。无论是在地球上,还是在遥远的宇宙深处,我们相信那些数学定律都是适用的。引力定律用数学来描述,即使我们没有亲眼见过宇宙中的每一个星球,我们也知道它们遵守同样的物理和数学法则。这是否意味着,数学是宇宙本身的语言,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而我们人类只是有幸能够理解和使用这种语言?

想想看,数学家们常常会花费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去探索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比如群论、拓扑学、范畴论。这些理论在最初提出时,可能并没有直接的应用,似乎只是纯粹的智力游戏。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看似“无用”的数学工具,却常常被发现在现代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密码学等领域有着不可思议的 अनुप्रयोग (applications)。这仿佛是说,这些数学结构本身就蕴含着某种深层的“真理”或“可能性”,等待着被我们发掘和利用。

这就引出了一个哲学上的争论,关于数学的实在论(Platonism)和工具论(Instrumentalism)。实在论者认为,数学对象(如数字、集合、函数)是独立于我们思想存在的抽象实体,它们是客观真实的。数学家们是在探索这些独立存在的数学世界。而工具论者则认为,数学只是人类为了描述和预测世界而发明的一种有效的语言或模型,它的价值在于其功用性,而不是其是否独立存在。

我们不能否认,人类在发展数学的过程中,确实会受到我们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以及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数学的符号系统、公理体系,都带有我们人类大脑的痕迹。但是,当一个数学定理被证明是正确的,并且能够被无数次的实践所验证时,我们很难说它仅仅是“我们想出来的”。它似乎拥有了某种独立于我们的生命力。

可以这样理解,数学更像是我们发现的一张详细的宇宙地图。我们绘制地图的方法,使用的语言,是我们的创造。但地图上描绘的山川河流、星球轨道,它们本身是存在的,我们只是在努力理解和绘制它们。有时候,我们发现地图上的一些区域,或者一些关系,是我们之前从未想过的,但它们一旦被发现,就会显得那么的“理所当然”,那么的符合逻辑。

或许,数学既是人类创造的工具,也是我们发现的真理。它既是我们理解世界的钥匙,也可能是宇宙本身运作的底层代码。我们用自己的思维创造了描述它的方式,但在发现那些数学规律的刹那,我们也能感受到一种超越人类创造的宏伟与精确。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智慧的光芒,也折射出宇宙深邃的奥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多人把数学当成一种工具的想法其实很自然。因为他们所从事的学科/行业,有自己独立的目标,任务,他们的确是用到一些数学作为工具来解决问题或者发展自身的理论体系。

但是,“数学只是工具”就跟“太阳只是工具”这种说法一样奇怪。太阳给人带来光热,人类利用太阳能以及太阳能的产物——光合作用下植物生产的糖分等等,来服务于人类自身的生产生活。但是太阳本身存在的目的显然远远超出“为人类发光发热”这一简单的功能;比如说它还通过引力维持着整个太阳系的运转秩序——但这些“超脱的间接的功能”是人类感受不到的。

在我这种柏拉图主义者看来,数学是一个客观存在物,你并不是像操纵电视机一样,能够通过一个什么开关来操纵数学——正如你也不能操纵太阳一样;数学自有其客观性,真理性,它为人类发光发热,具有服务其他应用学科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功能。但它本身还有太多普通人所感受不到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往往只有数学家会去研究,探索;正如普通人压根不关心太阳黑子和耀斑一样。但不是说你不关心太阳活动,它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user avatar

要讨论数学或者哲学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well defined。


像你这样的问题,什么发现、发明、设定、工具……统统没有well defined,所以我不知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至于什么:

如果完全是人类自己设定的,那如何解释 先有数学理论后有应用 的情况呢?


这句话连最基本的逻辑都不存在……



完全是人类设定的先有数学理论后有应用 到底有什么联系使得这成为一个问题?


我觉得你现阶段最要紧的不是得到一个云山雾绕可以装逼的答案,你先要进行基本的思辨和逻辑训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数学是不是人类凭空创造出来的工具,还是说它本身就存在于宇宙之中,我们只是在逐步揭示它?这个问题,就像在问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还是我们大脑构建的幻象一样,古老而又迷人。从一个角度看,数学确实是我们大脑活动的产物,是我们理解和描述世界的一种方式。想想看,我们用阿拉伯数字来计数,用符号来表示加减乘.............
  • 回答
    问得好!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数学问题。我们来一步步地探讨它,希望能解答你心中的疑惑。存在这样一个非常数函数,定义域是实数集或其子集,值域仅为有理数集子集吗?答案是:存在! 并且不止一种。我们首先要明确“非常数函数”的含义。这意味着函数不能始终输出同一个值。定义域是实数集($mathbb{R}.............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触及了我们对现实和感知本质的思考。简而言之,答案是肯定的,在你眼睛看不到的地方,那些物体确实存在着,它们并不是在你转头时才被“画”出来的。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详细聊聊这件事。首先,我们得明白一点:我们的大脑是信息的处理者,而眼睛是我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工具。眼睛就像一台精.............
  • 回答
    在数学中,“有且仅有”和“仅有”虽然听起来有些相似,但它们在逻辑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互换使用。理解这种区别的关键在于认识到“有且仅有”包含了两层含义,而“仅有”只包含其中一层。为了详细说明,我们先来分解一下这两个词语的含义:1. “仅有”(Only / Merely)“仅有”表达的是一种独占性或排.............
  • 回答
    在数学中,我们之所以坚持使用「当且仅当」(if and only if,缩写为 iff),而不是仅仅使用「仅当」(only if),是因为这两种表达方式在逻辑上表达了完全不同的含义,并且在数学证明和定义中,准确地表达这种逻辑关系至关重要。让我们详细地分析一下「当且仅当」和「仅当」各自的含义,以及为什.............
  • 回答
    国行Switch销量破百万,这消息听上去很鼓舞人心,但背后隐藏的挑战却是实实在在的。作为一款被寄予厚望的游戏主机,它在中国市场走到今天,确实遭遇了不少坎坷。首先,最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游戏数量的极度匮乏。一周年才支持13款游戏,这与全球其他地区成熟的市场相比,差距太大了。玩家们最核心的需求就是玩到更多.............
  • 回答
    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的静态抗扭刚度数据在20,000 Nm/deg上下,这个数据在汽车工程领域属于一个相对中等偏上的水平,但与一些追求极致操控性能的车型相比,可能还有提升空间。要理解这个数据,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理解静态抗扭刚度 (Torsional Stiffness).............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要且具有现实意义。数据显示年轻人负债率高,尤其是90后在消费贷中占据较大比例,这背后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剖析: 一、 经济环境与社会转型期带来的压力1. “高房价”的巨大压力: 高企的房价: 许多年轻人在刚步入社.............
  • 回答
    咱们今天就聊聊熵权法这玩意儿,它是怎么给数据“称斤两”的,尤其是那个只看数据自己“散不散”的说法,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熵权法的核心:数据自己说了算你提到的“仅依赖于数据本身的离散性”这个点,可以说抓住了熵权法的精髓。不过,咱们得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讲。想象一下,你手上有一堆指标,要评价一个东西的好坏。比.............
  • 回答
    清明档全国电影票房仅录得1.2亿,这个数字乍一听,似乎只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数据,但细究起来,它背后折射出的信息可就多了去了,足以让我们对当下中国电影市场的脉络有个更清晰的认识。首先,我们得承认,1.2亿这个数字,放在过去任何一个不算惨淡的档期里,都只能算是“小打小闹”。如果跟那些动辄破数亿、甚至几十亿.............
  • 回答
    中国女性消费主力与经济贡献的数字张力:一场值得深思的“她力量”解读最近一组数据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女性已然成为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但其对家庭经济的贡献比例却似乎与这一“主力”身份存在一定的落差,仅占35%。这组数字如同一个巧妙的谜语,指向了中国社会经济变迁中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面向,也勾勒出了当下女性群.............
  • 回答
    香港疫情病亡46人中仅6人接种疫苗的数据,反映了多个层面的公共卫生问题,涉及疫苗接种率、疫情发展时间线、疫苗有效性、政策执行以及数据统计口径等复杂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数据背景与统计口径的准确性 数据来源与时间点:香港的疫情病亡数据需结合具体时间点分析。例如,若该数据来自2.............
  • 回答
    11月27日发布的韩国统计厅数据,显示韩国第三季度生育率仅为0.88,再次刷新了世界最低纪录,这一数据无疑是韩国社会面临的一个极其严峻且令人担忧的信号。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1. 数据本身及其含义: 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 TFR)的定义: .............
  • 回答
    网传“90后1.7亿人,仅1000万对结婚”这样的说法,在社交媒体上经常出现,并引发了广泛讨论。对于这种数据的真实性,我们需要进行审慎的分析和考量。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这类“网传数据”的来源和性质: 非官方来源: 大部分这类数据并非由国家统计局、民政部等官方权威机构发布,而是可能来源于一些媒体报.............
  • 回答
    腾讯游戏流水构成:3.2%的数据背后,我们看到了什么?最近,腾讯发布的最新财报引发了广泛关注,其中关于游戏业务的数据更是成为了讨论的焦点。尤其是在“中小学生为腾讯贡献游戏流水占比仅 3.2%”这个数字曝光后,更是激起了不少人的兴趣和思考。这个数字,看似不起眼,但它背后所折射出的游戏市场变化、用户结构.............
  • 回答
    数学,这门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学科,它的有趣之处绝非止于那些冰冷的数字和抽象的符号。它的乐趣如同浩瀚的星辰大海,需要你深入探索,才能发现其中蕴藏的无限魅力。数学的有趣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逻辑的舞蹈与思维的盛宴: 严谨的推理与证明: 数学最核心的魅力之一在于它的严谨性。每一个定理、每一个公式,.............
  • 回答
    “数学独立于物理的宇宙吗?”这个问题触及了数学哲学中的核心争论,它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这取决于我们如何理解“数学”、“物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一、什么是数学?在讨论数学是否独立于物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数学。这里存在几种主要的观点:.............
  • 回答
    数学对于计算机专业的重要性 不容置疑,而且是极其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可以说,数学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石和灵魂,没有扎实的数学功底,在计算机领域的深入发展和创新几乎是不可能的。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数学在计算机专业中的重要性:一、 算法设计与分析的核心基石 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 数学训练了严谨的逻辑.............
  • 回答
    数学博士(PhD)的学习内容是 非常丰富和深入的,远远超出本科和硕士阶段。它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对数学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全面锤炼。要详细讲述数学 PhD 的学习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 核心课程与知识体系的深化PhD 的初期通常会涉及 高级课程,这些课程的目的是.............
  • 回答
    数学类研究的科研经费,虽然不像工程技术类研究那样直接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产品,但其用途非常广泛且至关重要,支撑着数学知识的创造、传承和发展。下面我将详细阐述数学类研究的科研经费主要花在哪里:一、 人力成本(核心且占比较大) 研究人员工资与津贴: 这是科研经费中最大头的部分。 教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