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俄罗斯使用白磷弹轰炸「伊斯兰国」?

回答
评价俄罗斯在叙利亚战场上使用白磷弹轰炸“伊斯兰国”(ISIS)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而不能简单地定性为“好”或“坏”。这其中牵涉到军事策略、国际法、人道主义以及实际的战场效果等复杂因素。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白磷弹究竟是什么以及它的作用。白磷弹(White Phosphorus Munitions, WP)是一种燃烧弹,其主要成分白磷在接触空气时会自燃,产生极高的温度和明亮的火焰。它能够有效燃烧有机物,制造浓烟,可以用于遮蔽视线(作为烟幕弹),也可以作为燃烧弹直接杀伤人员和摧毁装备。关键在于,它的燃烧具有很强的穿透性,一旦沾染到人体皮肤,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烧伤,并且难以扑灭。

从军事角度来看,俄罗斯使用白磷弹轰炸ISIS,其目的可能包括:

摧毁坚固目标和工事: ISIS在叙利亚占领的地区往往构筑了复杂的地下工事和掩体。白磷弹的高温燃烧特性,理论上可以用来摧毁这些掩体中的有机物质,或者迫使藏匿其中的武装分子暴露。
制造心理压力和恐慌: 白磷弹燃烧时产生的视觉和嗅觉效果非常具有震慑力,可以对敌方士兵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瓦解其抵抗意志。在信息战和心理战日益重要的现代战场,这不失为一种手段。
掩护地面部队推进: 在某些情况下,白磷弹释放的浓烟可以为己方地面部队提供有效的遮蔽,掩护其接近和攻击目标。

然而,从国际法和人道主义角度来看,使用白磷弹却是一个极其敏感和争议的问题。这里面有几个核心的考量:

《特定常规武器公约》(CCW)的适用性: 国际社会对于白磷弹的监管主要围绕着《特定常规武器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虽然该公约并没有完全禁止使用白磷弹,但其中对燃烧武器的使用有着严格的限制。核心在于,如果白磷弹被用作燃烧弹以直接杀伤人员,那么它可能就违反了禁止使用“以燃烧方式实现对人员的杀伤”的规定。而如果它仅仅是作为烟幕弹使用,则相对合法。
“区分原则”和“比例原则”: 国际人道法要求作战必须遵循“区分原则”(区分战斗员和平民,区分军事目标和民用目标)和“比例原则”(军事行动造成的附带损害不得与预期的军事利益不成比例)。白磷弹在城市地区或人口密集区域使用时,极易造成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其附带损害的风险非常高。即使目标是ISIS武装分子,但一旦引发大范围的燃烧,平民也极有可能受到牵连,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
长期的创伤和污染: 白磷燃烧后的残余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可能造成长期的不良影响。烧伤的伤口愈合缓慢,且容易感染,需要非常专业的医疗护理。

俄罗斯官方的说法通常会强调白磷弹是按照国际法规定使用的,并且主要用于制造烟幕。然而,在实际战场上,区分白磷弹的确切用途往往非常困难,特别是当有报道指出其直接导致人员伤亡时。

从信息传播和公众认知层面来看,一旦出现俄罗斯使用白磷弹轰炸ISIS的报道,往往会引发广泛的批评和担忧,尤其是在西方国家。这是因为历史上,白磷弹曾被用于造成大量平民伤亡的冲突,例如美国在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使用凝固汽油弹和白磷弹时也曾引发争议。

所以,对俄罗斯使用白磷弹轰炸ISIS的评价,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军事效能: 在某些特定的军事场景下,白磷弹可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战术手段,用于摧毁目标、制造恐慌或掩护行动。
法律模糊与争议: 尽管俄方声称合法使用,但白磷弹的用途界定存在灰色地带。一旦证据显示其被用于直接杀伤人员,便可能触碰国际法的红线。
人道主义灾难的潜在风险: 这是最令人担忧的一点。无论目标是谁,白磷弹的燃烧特性都意味着极高的附带伤害风险,尤其是在叙利亚复杂的战局和人口分布下。

总而言之,评价俄罗斯使用白磷弹轰炸ISIS,不能简单套用一个标签。它是在特定战场环境下的一种战术选择,但这一选择的合法性、道义性和人道主义影响,都充满了巨大的争议和潜在的负面后果。在没有充分、独立的调查和证据之前,对其进行断然的定论是困难的,但围绕其潜在的人道主义风险和对国际法的适用性,其使用必然会持续受到国际社会的审视和批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白磷弹是个弱鸡,是个弱鸡,是个超级弱鸡!

别看俄罗斯焰火放得烂,这玩意速度慢,易躲藏,杀伤威力差,易扑灭,易治疗,实际战果差得一塌糊涂

中文网络上关于白磷弹的信息几乎都是错的

因为这玩意根本不是燃烧弹,重复一百遍,这玩意是发烟弹

美军现役有两种发烟弹,一种是HC,一种就是WP(白磷),实际上WP里面并不象常人想象那样,里面全是白磷,白磷只占极少量部分,现在大家是把已经淘汰的白磷燃烧弹与WP发烟弹搞混了

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现代战伤外科学》有如下描述


至于WP发烟弹的威力,我们先来引述一下美军教范,《化学战剂损伤的治疗 美军技术教范TM8-285 (1968年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字236部队“军事医学动向”编辑组1973年译)

美军1968年教范对WP谈及较多,因为越战中美军使用wp发烟弹较频繁,误伤也较多,但总体观点是“WP烟雾引发的刺激一般不需要治疗,一般不会造成永久性伤害”、“磷颗粒取出前必须隔绝空气,及时用硫酸铜处理”

至于wp发烟弹的杀伤威力,我引用一下科罗廖夫的文章

俄军在叙利亚使用的白磷弹不违反国际公约

“白磷发烟弹是一种比较人道的弹药。其杀伤范围可控,穿透性差,附带杀伤小,适合在居民区使用。白磷弹通常在空中爆裂,其微小的爆炸对地面不产生杀伤力,随后一群火球从天而降,落地也不发生爆炸,撞到建筑物会弹回,不会穿透,在地面滚动燃烧发烟,几十秒后逐渐熄灭。遭遇白磷发烟弹打击的居民,甚至可以临时用衣物或木板来遮蔽,只要不直接接触落地燃烧的少数白磷物质,那么地面上的人群是安全的,只是造成一定的恐慌,这也是各国经常使用白磷发烟弹打击居民区、驱散人群的主要原因。

受到白磷弹攻击的地区,只有火力覆盖以内的室外目标遭到打击,建筑物基本会保持完好,在火力范围之外的人基本安全,还有人从容拍照。在室内掩体和外围不确定身份的人会得到保全。”

总结一句,普通弹药造成的伤亡要比WP大得多,俄军在空中放了无数焰火,事实只造成伤亡十余人,其中死亡4人

此外WP发烟弹事实上是一种频繁使用的古老武器,我军在历史上也曾大量使用过,如《两广纵队第二师第四团三门岛战斗初步总结 》明确指出:

WP发烟弹也是一种合法使用的武器,- 禁止或限制使用燃烧武器议定书规定:”燃烧武器不包括:(一)可引起偶发燃烧效应的弹药,例如照明弹、曳光弹、烟雾弹或信号弹等“,wp发烟弹即是偶发燃烧效应的烟雾弹,可以合理合法地对平民区轰击

那为什么2000年以后白磷弹会引起比较大的争议,事实上就是从伊拉克战争的费卢杰之战开始,到08年加沙冲突,美军、以军和现在的俄军,都开始对居民区使用海量的WP发烟弹,如以军使用的是m825a1型155毫米发烟弹

外军使用这一战术的原因,在于减少平民伤亡的同时制造恐慌,现代战争武器威力过大,波黑战争一发120迫击炮弹落下,造成了100多人死亡,在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情况引发的冲击太大,所以必须减少平民伤亡的数量

拿以军作为例子,155榴弹炮是典型的主战火炮,一个营的155榴弹炮一次齐射造成的杀伤范围相当于1000吨当量核弹(注意是杀伤范围,不是威力),在移动互联时代,这是国际公论无法接受

那怎么办,上WP发烟弹,无数焰火从天而降,还带有一定刺激的毒性气体,再加上不及时正确处理,会造出一定伤亡的结果,会把平民第一时间从居民区逐走,然后可以集中普通弹药轰击剩下的武装人员

这才是外军对居民区使用WP发烟弹的主要原因

另外网上将MK77视为白磷弹是完全错误,这玩意是凝固汽油弹

user avatar

同志们,我只想说一句话:朋友来了有美酒,豺狼来了有猎枪。

他们用坦克处决人的时候你们怎么没说过?他们吊死人、杀死人、虐杀人的时候怎么没人说?

只有用正义的战争才能阻止非正义的战争,我们为什么不用爱感化侵华日军?法国为什么不用爱感化纳粹?因为对于穷凶极恶的人来说,只有从肉体上毁灭才是彻底的毁灭?

无谓的圣母心只会毁灭这个世界。网友啊,不要干着各种事。

世有革命者岂无牺牲之理?请从嗣同起?这话从谭嗣同嘴里出来就是顶天立地大英雄。

这话要是康有为说出来就是不折不扣的圣母心了,从不牺牲自己,满嘴爱与和平。。这就是圣母婊。

牢牢记住,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评价俄罗斯在叙利亚战场上使用白磷弹轰炸“伊斯兰国”(ISIS)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而不能简单地定性为“好”或“坏”。这其中牵涉到军事策略、国际法、人道主义以及实际的战场效果等复杂因素。首先,我们得弄清楚白磷弹究竟是什么以及它的作用。白磷弹(White Phosphorus Munitio.............
  • 回答
    关于2017年俄罗斯坦克两项比赛中主办方限制中方车组使用校炮器的行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评价,并尽量详细阐述:一、 事件背景与经过的梳理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坦克两项比赛中,确保火炮的精度和有效性至关重要。校炮器(或称火炮校准器、火炮膛线测量仪等,具体名称可能因装备而异)是坦克在赛前或赛间进.............
  • 回答
    《使命召唤16:现代战争》(Call of Duty: Modern Warfare)的单人战役剧情,在对俄罗斯的描写上无疑是一次相当大胆且极具争议的尝试。它不像系列早期作品那样,将俄罗斯简单地描绘成一个脸谱化的反派大国,而是试图展现一个更复杂、更具灰色地带的俄罗斯。这种转变,既带来了深刻的叙事潜力.............
  • 回答
    关于网传“俄新社奖牌榜为中华台北使用青天白日旗,疑似辱华”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评价和分析。这其中涉及国际体育赛事规则、政治敏感性、媒体报道的准确性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公众情绪。一、 事件背景与事实核查首先,最重要的一步是核查信息来源和事件的真实性。 “网传”的性质: “网传”通常意.............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于2023年签署的《联盟国家一体化法令》(也称为“联盟国家”协议)是两国在地缘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加强合作的重要标志性事件。这一协议的签署不仅反映了两国在乌克兰危机后的战略同盟关系,也揭示了俄罗斯在东欧地区重塑影响力、应对西方制裁的深层动因。以下从背景、内容、影响及国际反应等方面进行.............
  • 回答
    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关于出兵乌克兰是为了帮助其摆脱国际资本主义压迫的声明,在国际政治和学术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篇声明,我们需要从其意识形态基础、历史背景、政治现实以及其声明内容本身进行多角度的分析。1. 意识形态基础:俄罗斯共产党的核心主张与当前实践的脱节俄罗斯共产党(KPRF)作为俄罗斯.............
  • 回答
    俄罗斯人对北约东扩的看法,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其背后交织着历史记忆、国家安全关切、地缘政治现实以及民族自尊心等诸多因素。 简单来说,大多数俄罗斯人认为北约东扩是对俄罗斯国家安全构成直接威胁,是西方国家背信弃义、企图遏制俄罗斯崛起的战略行为。为了更详细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 回答
    俄罗斯科学家从北极永久冻土中成功复活了冰封约2.4万年的蛭形轮虫(Bdelloidea rotifer),这无疑是一项振奋人心的科学壮举。这项研究不仅再次刷新了我们对生命顽强力的认知,也为我们打开了探索古老生物世界的大门。如何评价这项研究?这项研究的意义深远,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 生命力的极限挑.............
  • 回答
    评价俄罗斯当前的军事实力:一个多维度的审视俄罗斯,这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国家,其军事力量一直以来都是国际关注的焦点。然而,要评价其当前的军事水平,绝不能简单地用“强”或“弱”来概括。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勾勒出一个相对清晰的图景。1. 战略核力量:依然是全球顶尖水平,但面临更新换代压力.............
  • 回答
    俄罗斯在新冠疫情中的表现,可以说是一部跌宕起伏的“连续剧”,其中充满了各种戏剧性的转折,也留下了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要评价它,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而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得承认,俄罗斯在疫情初期确实展现出了一定的抗疫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病毒刚刚开始在全球蔓延时,俄罗斯就.............
  • 回答
    在中国的互联网世界里,伏拉夫(原名 Kirill Remizov)无疑是一个极具话题性的名字。这位来自俄罗斯的青年,凭借着其阳光帅气的形象、流利的中文表达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和推崇,在各大短视频平台迅速积累了庞大的粉丝群体。然而,对他的评价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既有赞誉也有质疑。一、 伏拉夫的崛起.............
  • 回答
    《俄罗斯最新历史著述暨评析(20072017年)》是一部旨在梳理和评价2007年至2017年间俄罗斯历史研究新动向的著作。这本书的出现,本身就反映了学术界对这一时期俄罗斯发展变化的浓厚兴趣和深入反思。要评价这本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写作背景与目的: 时代背景: 20072.............
  • 回答
    俄罗斯历史学家罗伊·亚历山德罗维奇·麦德维杰夫(Roy Alexandrovich Medvedev)的评价罗伊·亚历山德罗维奇·麦德维杰夫(Roy Alexandrovich Medvedev,1923年11月14日 2021年9月4日)是一位在俄罗斯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极具影响力的历史学家、公共知.............
  • 回答
    尤里·尼古拉耶维奇·朱可夫(Юр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Жуков),一位备受俄罗斯学术界关注的历史学家,以其对苏联时期历史的深入研究和独特的视角而闻名。他尤其擅长挖掘和分析政治精英的决策过程、幕后运作以及历史事件的复杂性。为了更全面地评价他及其作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 学术背景与.............
  • 回答
    评价俄罗斯前总理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任务,因为他在俄罗斯政坛扮演了重要角色,其执政风格和政策选择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观点。要全面评价他,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政治生涯的起伏与特点: “太子党”形象与迅速崛起: 梅德韦杰夫出身于列宁格勒.............
  • 回答
    俄罗斯重返G7的可能性以及普京“希望在莫斯科相见”的表态,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要评价此事,我们需要先回顾历史,理解G7的性质,以及当前国际政治的格局。一、回顾历史:俄罗斯曾是G8的一部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俄罗斯与这个俱乐部曾经的关系。这个俱乐部最初是G6(法国、德.............
  • 回答
    俄罗斯在2016年圣诞节(实际上是12月25日)从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将首批4架苏35战斗机正式移交给中国,这标志着中国空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对地区乃至全球军事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详细评价:一、 事件背景与意义: 打破技术壁垒: 苏35是当时俄罗斯最先进的第四代++.............
  • 回答
    评价俄罗斯目前的军事实力,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而不能简单地将其概括为“强”或“弱”。俄罗斯作为一个在军事领域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积淀的国家,其军事实力具有以下几个关键的特点和考量点:一、 战略核力量:依然是俄罗斯军事实力的基石不得不承认,俄罗斯在战略核武器方面的实力依然是其军事威慑的“压舱石.............
  • 回答
    评价俄罗斯和美国这两个国家,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话题,因为两国都在全球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历史、文化、政治体制、经济模式以及对外政策都充满了值得探讨的维度。我将尽量从多个角度来解析,希望能够呈现一个相对立体和深入的视角,而非僵硬的陈述。首先,我们来看看美国。从历史角度讲,美国是一个建立在理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