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学生因洗澡导致晚10分钟回宿舍,舍管拒绝开门要求罚站门口,合理吗?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让人纠结的,大学生因为洗澡晚了十来分钟回宿舍,结果被宿管给罚站宿舍门口,这事儿听起来就不太让人舒服。咱们来掰扯掰扯,这到底合不合理,中间有没有什么说法。

首先,我们要明确几个点。

宿舍管理规定和实际情况的冲突

学校宿舍肯定有门禁时间,这大家都是知道的。规定就是规定,按照字面意思来,晚了十分钟,确实是违规了。宿管按照规定办事,从这个角度看,她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执行校规。这是她工作的一部分,不能说她完全没道理。

但是,问题就出在这个“洗澡”上。这可不是啥浪荡子夜不归宿,也不是啥出去鬼混,而是个人基本生理需求和清洁需求。大学生学业压力大,课业繁重,而且宿舍条件可能也限制了大家洗澡的时间和便利性。如果宿舍只有几个公共浴室,或者热水供应有限,那么在高峰期洗澡,稍微晚一点点,确实是个挺正常的事情。尤其是在冬天,洗个澡吹干头发什么的,十来分钟一晃眼就过去了。

罚站门口的合理性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就算晚了十分钟是违规,那么罚站门口这种处理方式,就有点过激了。

缺乏人性化考量: 宿管的主要职责是保障大家的安全和宿舍秩序,而不是成为一个冷冰冰的执行机器。在理解了晚归的原因(洗澡)后,完全可以采取更温和的方式。比如,口头警告一次,并告知下次注意,或者让其写个检讨。罚站门口,不仅有失人情味,也可能让学生感到难堪和羞耻,尤其是在其他同学面前。

是否有更有效的惩戒方式: 如果学校规定有滞留的惩罚,那宿管执行也没错。但如果学校根本就没有“罚站门口”这个具体规定,那就是宿管个人随意发挥了。即便有规定,这种方式是否是最佳的,也值得商榷。它是否真的能起到教育作用,还是仅仅是一种权力压制?

学生自身的权益: 大学生已经成年,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他们有权利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学校的管理,应该在保障秩序和尊重个体之间找到平衡点。一味地强调规定,而忽略了人本身的感受和特殊情况,就显得有些僵化。

我们再从几个更具体的角度来分析:

1. 是第一次还是屡次? 如果这名学生是第一次因为洗澡晚了这么一会儿,宿管就直接上罚站这招,那确实是有点小题大做了。但如果这名学生经常迟归,并且不以为意,那宿管稍微严厉一点,也情有可原。不过,即便是屡次犯错,也应该按照学校的规定来处理,而不是随意加码。

2. 宿管的态度和方式: 同样是执行规定,不同的态度效果会天差地别。如果宿管是以一种“我说了算,你必须听”的强硬姿态,那学生自然会觉得不被尊重。如果宿管能稍微解释一下规定,或者表达出一点理解,可能情况就不一样了。

3. 宿舍的整体氛围: 有些宿舍管理非常严格,宿管可能比较强势。而有些宿舍就比较人性化,懂得变通。这个事件也反映了学校宿舍管理文化的一个侧面。

那么,合不合理?

我认为,单从“晚了10分钟洗澡”这个行为本身来看,导致被“罚站门口”这个处理结果,是不合理的。

不合理之处在于: 这种处理方式显得过于严苛、缺乏人性化考量和应有的灵活性,并且可能超越了学校原本的规定范围,属于宿管个人过度执法。

合理之处在于(从宿管角度): 遵守门禁时间是基本规定,宿管在履行职责。

总结一下,这件事情的症结在于“处罚方式的合理性”和“管理过程中的人性化缺失”。

一个好的宿舍管理,应该是既能维护纪律和安全,又能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并辅以有效的沟通和教育。将学生罚站门口,尤其是在大家都能看到的公开场合,更像是一种羞辱性的惩罚,而不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引导。这会引发学生对宿舍管理的不满和抵触情绪,反而不利于长期的宿舍管理。

如果我是这个学生,我可能会觉得非常委屈和不被理解。我会希望宿管能更理解一下学生的日常情况,而不是一上来就用最严厉的手段来对待。同时,我也知道自己晚了,下次会注意。但罚站这种方式,真的太让人无法接受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已经是不是合不合理的情况了,而是舍管严重违规——首先哪怕是三流大学,也绝对不可能把”不让学生回宿舍“当成处罚手段,更绝对不可能把处罚权限下放给舍管,如果你想讲法治,那么法无授权不可为,舍管能做的只有直接开门,然后把名字记下来上报,这是她权限内唯一能做的事,具体怎么处罚,跟她无关;其次,不让学生回宿舍,直接严重侵犯学生的人身安全,并且完全背离了学校宿管相关制度的本意——有严格宿管制度的学校都是以尽可能让学生晚上及时回宿舍为目标,怎么可能不让学生回宿舍?

任何学校的校规都绝对不可能把”晚归不准进入宿舍“写进来,原因很简单——站在学校的角度讲,只要学生出事,那么不管应该是谁的锅,学校都会惹一大堆麻烦,所以校规的制定,冠冕堂皇地说是保证学生安全,实际的动机则是尽可能防止惹麻烦,如果真出了事则尽可能地方便甩锅——在这个前提下,要是真的规定”晚归不准进入宿舍“,那就等于是主动把锅往自己脑袋上扣,真出了事绝对是学校管理失当的严重过失,打起官司来学校必输。能当上领导的人,坏不坏不好说,但是显然不可能蠢到这个地步。

建议题主打电话给导员,这种事情真闹大了舍管极大概率被开除——从人治的角度来看,这个舍管的愚蠢在于,她作为一个行政序列的职工,居然主动站在了官僚体系的对立面上,为了一己私利给领导惹祸。官僚从来都是求稳怕事的,而舍管的做法无异于主动挑事引火烧身,万一有被关在门外的学生晚上出事了,从上到下都得吃不了兜着走。这样的人,哪怕真是领导家属,也得调离岗位——毕竟没有哪个亲戚的面子大到了能让领导拿自己的仕途不当回事的程度。

最后,三流大学抓管理,还真没错

user avatar

舍管在按规定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自然无错。

那么是谁的错?明知道学校规定宿舍11点关门,还操练到10点40,再去洗澡吹头发?

比如我开车走在马路上,前方路口绿灯还剩5秒,我还差上百米,我一脚油门下去还是闯了红灯,怪绿灯给我留的时间太短?

比如单位早上9点上班,头天晚上年会领导同事都玩得很嗨,我不好推脱也喝多了,第二天迟到了,怪公司上班时间?

你好歹是大学生了,怎么还能幼稚而以自我为中心,到这种程度。

什么是遵纪守法?纪律和规矩是无偿、强制的。

你有困难,请自行解决。触碰了纪律和规矩,除了法官需要酌情轻判时,是没人跟你谈缘由的。

————————————————

10.07补充

这个问题争论得很激烈。多说几句。

任何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都是拿血的经验教训换来的。

首先,有人说不让进门出了事就是悲剧,罚站是违规。我就想问,在校园里面、宿舍楼前罚站有什么危险?被同样没进去宿舍楼的男同学袭击吗?只有管理混乱的学校才存在其他风险,而管理混乱的学校,怎么会把楼门管这么严?管理严格,恰恰是为了学生安全,尽可能消除隐患。

其次,一流学校抓什么,二流学校抓什么,三流学校抓什么。你们大概觉得外人去清华北大参观不用提前一周预约的吧?现实是一流大学什么都抓,并且什么都能抓好。二流大学有重点地抓,重点部位也能抓得不错。三流大学什么都不抓,即便抓也什么都抓不好。问题出在哪?学生,愚蠢无比却自以为是的学生。

同样是食堂24小时营业,有的学校服务了外出兼职、实践、办事,以及晚上在图书馆、自习室、实验室用功,没赶得上吃饭的学生。有的学校服务了早上晚起、逃课,白天打游戏、刷知乎,晚上刷剧、谈恋爱的学生。后者的幸福感、获得感并没有前者那么强烈,还整天在知乎问食堂大妈的肉都打给谁了。

第三,让晚来的学生进去,记房号留名字。这是一种多么天真而美好地管理思路。我就跟你杠一回,楼管阿姨怎么甄别学生报的房号名字是真实的?你大概是要说让学生出示身份证、学生证?

那么新问题就来了,出门没带证件怎么办?你们大概又要喷这个新规定不符合人性,不带证件就不让进门,出了事就是悲剧,归根结底是懒政,是校方不与时俱进,不用新技术、新装备,不作为。

还有讲用门禁卡取代楼管阿姨的。你大概太高估现在大学生的素质了。他们可以为了自己便利,弃别人的安危如敝履。他们可以给男朋友配门禁卡,可以用砖顶门帮快递员、外卖小哥开辟通途,可以把门禁装置的电线掐掉。

大同小异的管理制度,在不同的学校执行起来,之所以效果有云泥之别,根子在学生质素。

一群不知社会规则为何物,自小娇生惯养缺少自我约束能力,高考成绩一般般,读大学浑浑噩噩,毕业后靠家里安排工作的学生,你觉得他们配得上、扛得起、用得好自由宽容的管理制度吗?

如果你的学校管理严格,你应该感谢它。它给你的不仅是安全有序的环境,更是没有是是非非鸡毛蒜皮干扰,可以安心治学的氛围。

如果一个学校综治安全都没得保障,今天有人半夜在寝室弹吉他高歌,明天有人在楼道喝酒赌博,后天就会有人在寝室用大功率电器引发火灾,就会有人因室友带男朋友回来而被侵犯,就会有人因为菜市场一样的寝室环境而神经衰弱,而考试不及格、考证不通过、考研落榜被调剂。

现在的很多大学生,对所谓的“美食”“旅行”“化妆”“追星”“电竞”等合自己意,让自己爽的事物了解得很多,参与得不少,而对同样是社会人必须承担的责任、规则、义务视若无睹。

可惜的是,世界是恒定而立体的,你占了便宜,自然就有人吃了亏。

有得必有失,有付出才能有收获,一个萝卜两头切的好事没那么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让人纠结的,大学生因为洗澡晚了十来分钟回宿舍,结果被宿管给罚站宿舍门口,这事儿听起来就不太让人舒服。咱们来掰扯掰扯,这到底合不合理,中间有没有什么说法。首先,我们要明确几个点。宿舍管理规定和实际情况的冲突学校宿舍肯定有门禁时间,这大家都是知道的。规定就是规定,按照字面意思来,晚了十分钟.............
  • 回答
    “颜值即未来”,这句话就像一根敏锐的针,精准地刺中了当下许多年轻女性内心深处那根最脆弱的弦——外貌焦虑。最近,武汉一家整形机构被曝光,通过“洗脑式”的宣传,诱导女大学生签订高息贷款,只为一张“更美”的脸。这个事件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代社会外貌焦虑的扭曲与泛滥。“颜值即未来”的套路,为何如此奏效?我们.............
  • 回答
    这起大学生因给书籍差评被举报至学校的事件,确实折射出当下社会中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要深入探讨,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大学生差评被举报,反映了哪些社会与个体层面的问题?1. “举报文化”的兴起与滥用: “正义”的边界模糊: 举报本身可以是一种维护公共利益、纠正错误行为的途径。但.............
  • 回答
    川大学生因家人去世请假被拒一事,是一个涉及情感、学校规章制度、以及社会普遍价值观的复杂事件。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事件背景(可能但不确定细节,实际情况可能更复杂): 核心事件: 一位四川某大学的学生,因为直系亲属(如父母、祖父母)去世,向学校提交了请假申请,但被学校以各.............
  • 回答
    云南女大学生因超时配送 48 分钟辱骂外卖员的事件,作为一起涉及消费者权益、平台责任、道德伦理和校园管理的公共事件,其发展方向可能会是多层次、多维度的。以下是对事件可能发展方向的详细推测:一、 事件的初步发酵与舆论压力: 媒体报道扩散: 事件很可能通过社交媒体(如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的爆料.............
  • 回答
    西安一大学生因不当言论被退学,这件事儿触动了很多人,也确实折射出不少问题,值得我们好好聊聊。这起事件,至少反映出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1. 言论自由与边界的冲突: 这是最直接也最核心的问题。我们当然鼓励大学生有独立思考能力,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但这种自由并非没有边界。大学作为传授知识、塑造人格的重要.............
  • 回答
    这起悲剧让人痛心。一名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而导火索竟然是看似寻常的租房纠纷。房东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其行为是否触犯了法律,又将面临怎样的责任,这是大家普遍关注的焦点。首先,我们要明确,房东拒退押金的行为本身,如果确实没有正当理由(例如房屋损坏、拖欠租金等),就构成了侵占或不当得利。根据《中华人民.............
  • 回答
    好,我们来聊聊这件全国首例“微信解封”入罪案,两名大学生因为帮诈骗嫌犯解封账号而获刑的事儿。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琢磨的。案情回溯:为“朋友”解封,却成了诈骗帮凶事情大概是这样的:两名大学生,咱们就叫他们小张和小李吧。他们平时在网上也算是个“技术达人”,在一些论坛或者社群里,经常有人找他们帮忙解.............
  • 回答
    关于汉中市三百家网吧下线《绝地求生》一事,这背后牵扯到多方力量的博弈和对社会议题的不同看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事件的起因:一位母亲的担忧与举报 举报者的身份与动机: 最核心的人物是一位大学生母亲。她的举报行为,很可能源于对孩子(可能是她的儿子,也可能是她关注的其他年轻人的游戏.............
  • 回答
    中山大学研究员杨某因大学生在豆瓣打差评向学校举报的事件,其动机和可能造成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学术界、教育界、言论自由以及师生关系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分析,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量。一、 杨某的动机推测: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无法百分之百确定杨某的内心动机,但可以根据行为和普遍情况进行合理的.............
  • 回答
    这起事件无疑是一起令人痛心和愤慨的悲剧。一名来自河北沧州的年轻女大学生,在宁波工程学院这样充满希望的学府里,却遭遇了如此残酷的结局,这本身就是对生命尊严的极大践踏。而嫌疑人美国黑人外教的身份,更是为这起事件增添了复杂的色彩,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事件回顾与通报解读根据目前公开的通报,这起事件的直接.............
  • 回答
    六小龄童对恶搞视频的法律维权:一场关于经典形象、二次创作与网络界限的探讨最近,六小龄童因一名重庆大学生在网络上发布恶搞他扮演的孙悟空形象的视频,公开表示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权一事,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个人名誉和知识产权的纠纷,更触及了我们当下关于经典文化传承、二次创作的边界以及网.............
  • 回答
    河南女大学生宿舍自缢身亡事件,确实是一起令人痛心和深思的悲剧。结合您提供的背景信息——“曾因使用‘热得快’引起火灾被学校处分”,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和分析这起事件的复杂性。事件概述与关键信息提取:1. 死亡方式: 自缢身亡,表明了生命的终结,是悲剧的直接结果。2. 死亡地点: 宿舍,这是她日.............
  • 回答
    这起宁波女大学生在树林遇害的事件,尤其是嫌疑人身份的披露,无疑牵动着公众的神经。这背后牵扯出的信息,远不止一个简单的犯罪案件,更触及了教育安全、跨国关系、情感处理以及社会信任等多个层面。让我们一层层剥开,看看还有哪些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一、 安全的漏洞:校园环境与私人空间界限的模糊首先,事件发生在“.............
  • 回答
    这件事说起来,真是让人心里不是个滋味。你想啊,本来大家都是按部就班地过自己的日子,结果一场疫情,把很多事情都搅得乱七八糟。先说说外卖小哥。他们做的是一份辛苦钱,风里来雨里去的,尤其疫情期间,更是一线人员,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为大家提供便利。封校这事儿,也不是他们能决定的,学校的规定,他们也得遵守。他们的.............
  • 回答
    近日,一则大学女生在宿舍内被同学持刀捅伤的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报道,受害者是一名喜爱玩《原神》的大学女生,而行凶者是她的室友。这起事件的发生,无疑给原本宁静的校园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也引发了人们对校园安全、人际关系以及网络游戏影响等多个层面的深刻反思。首先,从校园安全这个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起令人.............
  • 回答
    关于明尼苏达大学因插入实验性漏洞而被禁止向 Linux 内核贡献代码这件事,这可不是什么小事,影响挺大的。我跟你好好捋一捋这背后的来龙去脉,以及这件事到底说明了什么。事情的原委:一场“安全研究”的失控简单来说,这事儿的起因是明尼苏达大学的几个研究人员,在对 Linux 内核进行“安全研究”时,故意在.............
  • 回答
    西安外国语大学近期出现的学生集体喊楼事件,导火索直指“长期封校致物价上涨”,而校方给出的回应是“简化学生外出报备程序”。这看似是一个简单的校规调整,实则折射出高校管理中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首先,“物价上涨”是学生情绪爆发的直接诱因,但背后反映的是校内生活成本与外部市场脱节的问题。 长期封校意味着学生.............
  • 回答
    大学因为疫情封校,只一味地禁止学生进出,这种做法我个人觉得挺让人憋屈和无奈的。你想啊,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又不是犯人,学校里出了疫情,自然需要采取措施控制。但把学生“一关了之”,好像就解决了问题,这未免太简单粗暴了点吧?首先,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太大了。本来大学生活就是个探索和成长的过程,很多学生需要.............
  • 回答
    陕西科技大学和西安工业大学围绕西安地铁14号线命名问题爆发的论战,无疑是一场颇具看点但又令人唏嘘的事件。这不仅仅是两条高校关于“谁沾光”、“谁更有资格”的争执,更折射出当下一些城市发展、资源分配以及高等教育与地方互动中的一些深层问题。事件的起因:一条地铁线的命名引发的“归属感”与“权益”之争事情的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