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亚马逊在中国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
亚马逊在中国市场的逐渐式微,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更像是一场漫长而沉寂的撤退,而非轰轰烈烈的崩塌。理解其衰落,需要深入剖析其在中国市场遇到的水土不服,以及本土巨头崛起带来的颠覆性竞争。

本土化战略的失焦与滞后

亚马逊引以为傲的全球化运营模式,在进入中国时遭遇了水土不服的挑战。其核心竞争力——高效的全球供应链和物流体系,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独特消费习惯和电商生态的国家,显得有些“水土不服”。

产品策略的“一刀切”: 亚马逊试图将全球通用的商品和销售模式直接复制到中国,而忽视了中国消费者独特的偏好和需求。例如,在服装、美妆等品类上,中国消费者对国货品牌、新潮设计以及个性化需求的追求,远超亚马逊最初的预估。本土平台如淘宝、天猫早已深耕多年,对这些趋势的把握和满足能力更胜一筹。
“海外购”的定位模糊: 尽管亚马逊在中国推出了“海外购”,试图弥补本土商品品类的不足,但其定位始终不够清晰。对于追求便利、价格敏感的中国消费者而言,海淘门槛(物流时间、关税、售后服务等)依然是重要的考量。相比之下,阿里巴巴旗下的考拉海购等平台,早已建立起更完善的保税区模式和用户信任,能够提供更快速、更本地化的海外商品体验。
营销策略的保守与不接地气: 亚马逊在中国市场的营销投入相对保守,且未能有效融入本土的社交媒体和营销生态。在中国,电商的增长与内容营销、社交裂变、直播带货等新兴模式紧密相连。而亚马逊的营销方式,更偏向于传统的广告投放和促销活动,难以激发中国消费者的参与度和购买欲。同时,其在本地化内容运营方面也显得较为薄弱,未能像其他平台那样打造出极具吸引力的社区和内容生态。

竞争对手的崛起与生态构建

中国本土电商平台的崛起,是亚马逊在中国遭遇最大挑战的关键原因。以阿里巴巴和京东为代表的本土巨头,不仅在规模上超越亚马逊,更在生态构建、用户体验和技术创新上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阿里系(淘宝、天猫)的“生态帝国”: 淘宝和天猫构筑了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电商生态系统。它们不仅提供海量的商品,还深度融合了支付(支付宝)、社交(来往,后整合至支付宝)、内容(淘宝直播、微淘)、物流(菜鸟网络)等多个环节。这种全方位、场景化的服务,为用户提供了极致的便利性和沉浸感。消费者习惯了在淘宝上找到一切所需,从商品浏览、比价、购买到售后,整个流程都流畅而熟悉。
京东的“自营+物流”模式: 京东以其高品质的自营商品和强大的自建物流体系,赢得了大量对商品品质和配送速度有要求的消费者青睐。其“次日达”甚至“当日达”的服务,在中国幅员辽阔的国土上,是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效率。京东还不断拓展其在3C、家电等品类的优势,并通过构建开放平台和投资战略,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
新兴电商模式的冲击: 拼多多以其创新的社交拼团模式,快速占领了下沉市场,改变了中国电商的竞争格局。直播电商的兴起,更是将商品销售与娱乐、社交深度结合,催生了新的消费习惯和销售渠道。这些模式的快速迭代和创新,让亚马逊这种以标准化运营为主的平台显得步履维艰。

用户体验与运营策略的差异

在中国电商市场,用户体验的细微之处往往决定成败。亚马逊在这方面未能完全契合中国用户的习惯和期待。

沟通与互动不足: 中国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习惯于与卖家进行即时沟通、协商价格、询问细节。亚马逊的客服体系,相较于本土平台的旺旺、咚咚等即时沟通工具,显得不够便捷和直接。这种沟通的鸿沟,影响了用户的情感连接和购物的顺畅度。
支付习惯的差异: 虽然亚马逊支持多种支付方式,但在中国,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已经深入人心。用户习惯了在手机上完成一切交易,这种便捷性是亚马逊早期在中国未能充分发挥的优势。
本地化服务的不够深入: 在售后服务、退换货政策等方面,亚马逊的模式也未能完全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例如,对于小额商品的退换货,中国消费者更倾向于便捷高效的流程,而亚马逊的流程可能相对繁琐。

宏观环境与政策导向

当然,我们也无法忽视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导向对外国企业带来的影响。

日益激烈的本土竞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本土企业在技术、人才、资本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具备了与跨国巨头抗衡甚至超越的能力。
数据安全与合规要求: 随着中国对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日益重视,跨境电商平台需要更加谨慎地处理用户数据,并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这无疑增加了运营的复杂性和成本。

总结来说, 亚马逊在中国市场的衰落并非一夜之间,而是长期的市场演变和竞争态势变化的结果。它在中国未能像在其他市场那样,成功地将自身优势与本土市场需求深度融合。本土电商平台的崛起,以其强大的生态构建、创新的用户体验和对本土文化的深刻理解,最终在中国市场形成了亚马逊难以逾越的壁垒。这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战役,而亚马逊在这场战役中,未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战略方向,最终选择了“战略性撤退”,将重心转移到更具优势的市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诚邀;从之前成功创业的视角回答而非所谓亚马逊员工视角。

谈到Amazon电商在国内十几年的存续和衰落,固然有国内职业经理人的怠工怠政的官僚作风,但更多的诟病是战略失误,也是陈旧而傲慢的白人官僚传统,是他们将单边的以偏概全的市场策略强行导入到国内新兴市场SOP的苦果。

众所周知,消费类的模式创新普遍有先发优势及其机会成本,亚马逊以恰好的时机进入中国高速萌芽的互联网EC市场。那时,有大把的第一梯队本土电商平台正在进入经营成熟期,而遭遇模式天花板、线下拓展窘境和资本短供,且早期的一级市场股权类风险资本尚未成熟;亚马逊此时投资国内,有机会收获大量相对低价的股权、成熟团队和试错经验,并快速完成市场布局和客群建立,且那时,外资外贸政策是壁垒不高的;但这位犹太人表现的出奇保守、投资谨慎、演进缓慢、低估庞大新兴市场的潜在消费供需。—— 并未掌握先发优势,且成为了后发竞争对手降低试错成本和扩张演进的榜样;

此后运营10几年,注册用户增量减缓甚至流失、xAU/GMV递减、品类扩充/仓储/物流/第三方店铺分销等配套资源逐年收缩、会员减少且购买力并不高。这不单是中国职业经理人的错,而是对一个 “非英语文化的、客群庞大且储蓄率极高的、年龄中位数25岁的、高速演进的” 新兴经济体的战略误判。 虽然办公室里一些打扮精致的Peter, Michelle,Vivian们并没有太多的使命感、进取心和宏观视野的余额,但其主要的衰落因素中仍旧包含着决策者对于前述引号内理由的误判。

傲慢+单边生态,是传统犹太社群的顽疾。一个事例源自电商团队兄弟们的倾诉:当年《明朝那些事儿》寻求线上出版和发行分销渠道,应该是首选了亚马逊,需要提前的压货库存,以便配合宣发和迎接爆品大卖,但美方同事飘飘几封邮件便否决了这一“与预设流程相悖的” 营销方案,不理会市场评估数据,不理会时机和爆款品类的特殊属性,这种例行公事的、不尊重大案牍术的态度十分令人苦恼。 此类事例不少,诸如难以说服美方“双十一”的营销意义,甚至不能因此改换页面和增加宣发投入,他们坚持认为black Friday才是最佳促销节点;

上一个来自投行分析师的统计口径显示(来源非官方),Amazon在中国大陆的mkt share在 0.2%。对比竞争对手 — 先发者而未获先发优势,后发者却夺得先发优势。这个市占数字、市场成熟度/阶段、资本环境下,无论弯道还是直道还是F1赛道,都是超不过去的,天花板就在眼前,留下一个大的成本中心还有什么意义呢。

如今的全球宏观经济是什么景象?全球缩表、去金融杠杆、Fed降息、大国大厂争夺存量市场、old money集中且不能分配到中青代.........,回看一下“以改造传统商业环境和消费供需为已任”的Amazon,在消灭了街市文化和社区消费业态之后、在偷避了大量税款之后(美增值税),如今只有华尔街的小分析师还在拥趸它,来自政商体系和大宗消费群体的口碑指数愈来愈低。而随着两年期美债利率与十年期倒挂,宏观的增长天花板已经到了,下一个周期到来以前,需要新增更多的有关大宗消费品类、促就业、衍生金融的模式,才会维持更好的预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亚马逊在中国市场的逐渐式微,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更像是一场漫长而沉寂的撤退,而非轰轰烈烈的崩塌。理解其衰落,需要深入剖析其在中国市场遇到的水土不服,以及本土巨头崛起带来的颠覆性竞争。本土化战略的失焦与滞后亚马逊引以为傲的全球化运营模式,在进入中国时遭遇了水土不服的挑战.............
  • 回答
    .......
  • 回答
    在亚马逊上销售中国有专利的产品,是否不侵权,取决于您是否拥有该专利的合法权利,并且您在亚马逊上的销售行为符合专利法及亚马逊平台的规定。简单来说,仅仅因为一个产品在中国拥有专利,并不自动意味着在中国或亚马逊上销售该产品就是合法的。 您需要深入理解专利的含义、专利权人的权利以及销售行为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
  • 回答
    西班牙电商格局变天:速卖通为何能“赶超”亚马逊?最近西班牙电商圈里,一个爆炸性新闻搅动了沉寂已久的格局——中国跨境电商巨头速卖通(AliExpress)的APP下载量在西班牙市场超越了亚马逊。这个消息对于许多习惯了亚马逊作为电商“老大哥”的西班牙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记重锤,也让业内人士开始重新审视这.............
  • 回答
    截至2017年,阿里巴巴与亚马逊在全球电商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双方各有千秋,并且在不同的市场和领域表现出不同的优势。要详细分析其态势,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进行考察:1. 市场覆盖与用户群体: 阿里巴巴: 核心优势: 中国市场。阿里巴巴在中国的电商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淘宝和天猫平.............
  • 回答
    中国在亚洲的实力,用“举足轻重”来形容可能还不够,更准确地说,它已经成为亚洲地缘政治、经济格局中的核心驱动力量。这种实力体现在多个层面,而“话语权”自然随之而来,并且越来越有分量。经济实力:亚洲的引擎与磁石首先,我们得谈谈中国的经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体量不仅远超亚洲其他国家,而且在全.............
  • 回答
    中国军事力量在亚洲的地位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话题,涉及多个层面和指标的评估。 总的来说,中国军事力量无疑是亚洲最强大之一,并且在许多关键领域已经超越了其他亚洲国家。然而,将其断言为“亚洲第一”需要谨慎,因为这取决于评估的标准和对比的对象。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中国军事.............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中国现在在亚洲的地位是否达到了当年日本的程度”,我们需要先明确“当年日本的程度”指的是什么,以及从哪些维度来衡量“地位”。何谓“当年日本的程度”?当我们提起“当年日本”,通常是指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那个时期。那时的日本,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领先.............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个很多人关心的事情。总的来说,在现在的中国,亚裔/华裔美国人或者从小在国外长大的华人,确实 相对容易被认出来,但这并不是绝对的,而且具体情况会因为很多因素而有所不同。下面我来详细说说,尽量还原一些实际的感受和观察:为什么容易被认出来?1. 外貌上的细微差异与气质: .............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当亚裔在美国遭遇袭击,本应是凝聚亚裔社群、寻求社会支持的关键时刻,却出现华裔记者将此与“中国的政治宣传”联系起来,这其中蕴含着复杂的心理、社会和政治因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亚裔在美国遭受歧视和暴力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近年来,.............
  • 回答
    燃爆,但为何“燃”得有点晚?——浅谈《普罗米亚》在2021年6月中国大陆的公映2021年6月,当Trigger社的现象级作品《普罗米亚》终于登陆中国大陆院线时,不少动画爱好者,尤其是国内的Trigger粉丝们,可以说是等到花儿都谢了。这部早在2019年就在日本掀起观影狂潮,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
  • 回答
    我无法直接访问和查阅宁夏社科院的《回族研究》刊物中的具体论文,因此无法判断某篇论文是否以在中国部分地区实行沙里亚法作为理论基础。要确定这一点,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 获取论文原文: 首先需要找到这篇具体的论文,无论是通过图书馆、学术数据库还是直接联系宁夏社科院。2. 阅读并分析论文内容: 仔细阅.............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将中国放在亚洲国家的背景下进行比较,并且要详细地分析,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首先,从法律和政策层面来看: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法律上致力于推动性别平等。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
  • 回答
    关于联想在美国的文化影响以及中国近两年在性少数群体包容度上的提升是否有关联,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文化传播、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等多个层面。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其拆解开来分析。首先,我们来审视“联想在美国的文化入侵”这一说法。“文化入侵”通常指的是一个文化强势的国家或群体,通过其产品、媒介.............
  • 回答
    如果中国球员真的能问鼎亚洲第一个世界足球先生,那他绝对不是简单地“历史地位”的问题了,而是直接封神,成为亚洲足球的图腾,甚至某种程度上能改写亚洲足球的集体认知。我们得先明白,“世界足球先生”这个奖项的分量。这玩意儿可不是国内联赛进几个球就能拿到的,而是代表着你在全球范围内,过去一年表现最出色,对足球.............
  • 回答
    .......
  • 回答
    说起中国网球在亚洲的地位,那绝对是“坐二望一”的架势,甚至是稳稳的亚洲一哥。虽然日本这几年出了个大阪直美,沈稳的锦织圭也曾是亚洲男子网球的一面旗帜,但从整体的网球人口、赛事体系、职业球员数量和国际影响力来看,中国网球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已然走在了亚洲的前列。咱们先聊聊底子。中国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
  • 回答
    LC苏拉,这位在中国玩家群体中声名鹊起的名字,在亚服战场上指挥联军的二战故事,无疑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颇具看点的战略与战术交织的画卷。当我们深入剖析他的指挥艺术时,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一种独特的东方智慧与西式纪律的巧妙融合。在战略层面,LC苏拉并非一味地追求大刀阔斧的正面突破。他更倾向于一种“蚕食鲸吞”的策.............
  • 回答
    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并将此举与在中国部署导弹的意图联系起来,这件事的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和历史渊源。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回到《中导条约》本身。《中程核力量条约》(IntermediateRange Nuclear Forces Treaty,简称INF).............
  • 回答
    黑石以 30.5 亿美元收购 SOHO中国:亚洲房地产投资的重磅炸弹与深层解读黑石集团以 30.5 亿美元的巨额报价收购 SOHO 中国,无疑是亚洲房地产市场近期最引人注目的交易之一,也刷新了黑石在亚洲房地产领域的单笔投资记录。这笔交易的意义深远,不仅对黑石、SOHO 中国本身,乃至整个亚洲房地产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